查看原文
其他

天罡、华盖、参商、干支,古代天文历法知多少?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天文、历法

(一)天文


1.【星宿】宿( 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2.【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T、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3.【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4.【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5.【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6.【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7.【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8.【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9.【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10.【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重,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围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朝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两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11.【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12.【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家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13.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如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14.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15.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为羲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16.【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如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

17.【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明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18.【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19.【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月明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20.【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云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上天的文曲星。


21. 【天罡】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哥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22. 【云气】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的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二)历法


1.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


(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继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例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例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4)年号和干支兼用。例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


2.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 二月 三月…….十月 冬月 腊月 共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2)时节纪月法。有的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一月)”“仲秋(八月)”。例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例如: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3.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 朏 望 既望 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4.纪时法。  

 

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 早 朝 晨 日入时叫夕 暮 昏 晚 ,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叫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ze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 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 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分别是鸡鸣和昧旦,这是天将亮的时间。此后是平旦 平明 这是天亮的时间。

例如: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十二地支纪时法。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做初,第二个小时叫做正。例如子时两个小时就叫子初、子正。


5.古代计时单位。

 

1)五更。我国古代把今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 五鼓 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怒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2)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时,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3)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4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5)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6)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6.历法名词解释。

 

(1)农历。我国长期采用一种传统的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叫农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别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个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为: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一短时间。此次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 二 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为孟春 仲春 季春;  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为孟夏 仲夏 季夏;  秋季 冬季 以此类推。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如《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如《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相关阅读 

同袍、纨绔、巾帼,这些古代服饰你都了解吗?
金钗、豆蔻、及笄、弱冠…年龄称谓知多少?
江左、百越、三都、五湖,古代地理知多少?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古代刑罚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课外娱乐→传统文化→民俗风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