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春到底哪里不受宠?跟曹雪芹学高明的暗示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来自专辑
文学随笔


明示与暗示


元春才选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那是贾府最风光的时刻,“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却也成了贾府最后一个大高潮。


很多人感到奇怪,怎么元春看似得宠,却又好似失宠,贾府看似正喜庆着,那头马上又败落?


其实这一切并不是突如其来。曹雪芹的暗示比较高明,明着描写了的,好像都是反的;没有着笔之处,反而更值得玩味,读这样的文章,往往“听话要听音”。我们写作(尤其写小说)时最好多跟曹公学着这一点,有时候平铺直叙过于浅显,含蓄的表达显得更有“嚼头”。


闲话少说,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没有正面描写的”部分是如何暗示的吧……



1:省亲时的话


元春省亲六哭时说了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她将皇宫比作“不得见人的去处”,明着看好像指的是“不得见家人”,细想来,她的那个“人”更多指的是皇上。“人”是个双关语。言下之意便是——不得宠。如果她真的常见皇上,又怎么可能把皇宫比作“不得见人的去处”呢?


再说,她回宫的时候还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好像是在说以后还有很多次省亲,可是翻遍了后文我们也没见到那第二次。


作者没有着笔之处,反倒是我们最该思考的。



2:贾府没享受到好处


元春不是一般的妃,是贵妃,妃嫔制度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她这么高贵的头衔,按理说吹吹枕头风也应该给贾府带去一点实质性的好处才是,可是我们翻遍全文,也没看到这高贵的地位给贾府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这里又是作者没有着笔之处。



  3:无子  


古往今来,能封为贵妃的女子,几乎都三千宠爱在一身,儿女成群才是常态,可是我们翻遍全文,也没见元春的肚子有什么动静。这难道是作者疏忽大意忘写了吗?



4:忠顺王府态度


贾宝玉挨的那次打,和忠顺王府找上门来要戏子琪官有很大的关系。


琪官只是忠顺王的戏子(或者说男宠吧),为了找他,忠顺王府找上了贾府,态度一点也不客气,言语十分刻薄,最后走之前还撂下一句“若有倒罢了,若没有,还要来请教!”妥妥的威胁。尽管忠顺王的地位很高,可如果贾元春能稍微受点宠,能稍微吹吹枕头风,他们再怎么也不会为了一个戏子对贾府这个态度。


对于贾元春那边的情况,作者似乎只字未提,只是描写了这些旁人的态度而已。



5:大观园题词


大观园是为了贾妃省亲修建的。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有一段描写值得注意。


大观园竣工时,贾政带领贾宝玉给各个景点题词。其中,贾宝玉对大观园里的“稻香村”是这样评论的: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意思就是说,这远近没有村落,没有靠山,没有水源,没有寺庙,没有市场,孤零零的,没有大气象。


既然大观园是为了贾妃省亲修建的,这番话显然也就别有用意。“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什么意思就不用解释了吧。



6:第十六回


第十六回标题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乍看,是一个飞黄腾达,一个一命呜呼,中国小说里出现这样的对比,十之八九都是用于反讽的,否则没有强行凑对比的必要。


作者故意这样安排,是在暗示元春的“天堂”,也就是“地狱”,所以才把两个人凑一块了。其实反讽手法在中国小说里非常常见,可是像红楼梦这么含蓄的可真不多见。



7:“假贵妃”


曹雪芹的姓名谐音运用得十分巧妙,像“甄士隐”“贾雨村”(详见文末链接《这些名著里都有姓名谐音》)等,到了元春这里同样适用——“贾贵妃”。细想来,她这个贵妃的头衔确实形同虚设,不是“假贵妃”是什么?


更高明的表达


曹雪芹明着描写了的,好像都是反的;没有着笔之处,反而更值得玩味。写作时,我们也可以多多学习这一点,有时候平铺直叙过于浅显,含蓄的表达显得更有“嚼头”。


相关阅读


红楼梦研究推荐书目

红楼梦重要知识点(23)

红楼梦重要知识点(13)

只看电视剧?四大名著的这些知识点你不一定知道

《红楼梦》30道题,答完再说自己是红楼迷

这些名著里都有姓名谐音,为什么就它最经典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选修课→红楼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