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月寓言》,我该如何去懂你?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来自专辑
文学随笔

考倒人的《九月寓言》


2019年10月的现代文学史考试,有一道题考了张炜的《九月寓言》,着实难倒不少人。

有的人对张炜这个名字都不甚熟悉,《九月寓言》更是闻所未闻。其实,就算粗略看过《九月寓言》,也未必就了解其中的思想和寓意。

《九月寓言》是张炜继《古船》之后的又一部巅峰之作,它是张炜“土地情怀”的深刻凝聚。也许你初读《九月寓言》会有困惑,可能觉得晦涩难懂,但只要理解了下面这些作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理解《九月寓言》……


1.《融入野地》


苍茫广袤的野地,拥有最原始的生命力,“有永不停息的蜕变、消亡以及诞生”(《融入野地》),对于在社会压力之下心灵疲惫的人们,野地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张炜的灵感就诞生于“融入野地”之时。

作为先后出自张炜笔下的两部作品,《九月寓言》就是《融入野地》的精神的形象化展示。“野地”,即张炜心中的“民间”,那是一处疲惫心灵的栖息地,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

2.《边城》


“土地”之于张炜,有如“水”之于沈从文。《九月》中的那片土地,如同《边城》里的水,在凝滞的时间与隔绝的文明里,一切故事都如油画般静止。数十年的光阴,都仿佛凝聚在“九月”,没有寒来暑往,只有那“土地”贯穿始终。

3.《马桥词典》


语言是文化的记录者,它们最忠实地投射着历史进程,平民又是语言最主要的创造者。“鯅鲅”这个称呼外地人的略带戏谑性的词汇、“工人拣鸡儿”这种鄙视现代文明的词汇,都如同《马桥》的那些方言,生动地反映着当地风俗文化(详见文末链接《马桥的“词典”,中国的文化》)。

“鯅鲅”是一种剧毒的海鱼,也是外地人“停吧”的谐音。这个原始落后的滨海小村从未真正属于他们,最终小村的塌陷,预示着他们将再次踏上流浪的旅途,成为下一个“鯅鲅”。

4.《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说的是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在一系列与外界先进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之中,马孔多镇被飓风卷走。《九月寓言》则说的是一个滨海小村的建立、与先进文明的碰撞、小村的塌陷与毁灭。作为情节惊人相似的两部作品,尽管所反映的思想不尽相同或,但新旧文明的冲突是二者共同的主题。只要你读过《百年孤独》,再读《九月寓言》,或多或少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5.《心灵史》


哲合忍耶精神深深打动了张承志,在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中,张承志豁然开朗,也“融入了野地”——融入了荒凉的西北大地。这片大地,是张承志也是张炜心灵漂泊的终点。

张承志或张炜笔下的“民间”,都是疲惫心灵的栖息地,没有现代社会的气息,所呈现的文化是停滞、原始甚至是粗野蛮横的。这种对“野”的向往或者崇拜,暗含一种对现实生活消极的反抗。

回归《九月寓言》


当现代工业侵袭了原始落后的小村,小村地下的矿坑越挖越大,这片“土地”就快盖不住那股暗流了,所有故事,终结于一声巨响——小村塌陷。

陷落之后,人们又只能纷纷踏上寻找下一个“村庄”的旅程,继续过着“鯅鲅”的生活。然而张炜心中神圣的“野地”,他们永远也无法找到,永远都只能奔波在流浪与寻找“野地”的路上。


相关阅读

马桥的“词典”,中国的文化
儿化音,老北京的灵魂
洋泾浜,海派文化
中西方谚语趣味小异同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语言学概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