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一律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01

三一律(三整一律)

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诗艺》中。

布瓦洛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1674年的《诗艺》(也有译为《诗的艺术》)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布瓦洛在笛卡儿唯理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继承古罗马尤其是贺拉斯(有同名书《诗艺》)的理论传统,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他认为“理性”是一切的准绳,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他认为:1,悲剧是“高雅”的体裁,要用崇高,悲壮的诗体来表现宫廷生活;喜剧是“卑俗”的体裁,需用日常的语言来表现下层社会生活;2,作品要遵守严格的“三一律”;3,人物性格应该定型化和类型化。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以后,随着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三一律”不断受到戏剧家的抨击,逐渐被冲破。

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特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一天内完成。如: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长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达尔丢夫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古典主义在创作和实践上都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拟古),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并从其中找出写作的规则和格律。例如延续了古代的:悲喜剧不能混合:诗化的戏剧语言。但是有些规则并不是从古典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比如“三一律”。其实,“三一律”是古典主义维护者为了当时的需要而托名古典的,亚里士多德只提到剧本中的动作或情节要一致,不可枝蔓,并未对剧情的时间、地点做什么规定。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序化等缺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记忆小贴士:三一律,情时地

02

相关阅读

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简介
外国文学作家与作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2位重量级外国作家及其简介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外国文学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