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把春联左右贴反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来自专辑
文学随笔




春联的定义

在我们印象中似乎只有门上贴着的左右两条对联才叫春联,其实“春联”的定义很广,像单独张贴的“福”字、单独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都统称“春联”。只不过,它们有自己的称呼,有的叫“门心/斗联”,有的叫“春条”,有的叫“框对”等等。


“门心”是贴在门最中央部位的,一般都是四方形,也叫“斗联”,最常见的就是“福”字。“框对”则是贴在左右门框上的,也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对联”;“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中心位置上,如文章的标题,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如粮仓上贴“五谷丰登”,在院门外贴“出门见喜”等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容易贴反的“春联”,指的就是左右门框上的“框对”。





春联的格律

古诗词讲究格律,春联的形式源于诗词,所以对格律也有所讲究。不但要求词性对仗——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等;平仄也要字字相对,上联(出句)中的字如果是平声,下联(对句)相应位置就一定要是仄。

现代人写春联已经不这么讲究了,两联字数相等即可,对仗、平仄与否都无所谓。不过,还是有作者对这方面比较讲究,如果我们买到了一副格律谨严的春联,或朋友写了一副格律谨严的春联,郑重其事地送给我们,我们却把贴反了,是不是很尴尬呢?






春联的贴法

古人的书写方式是从右往左,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是不难理解的。那么,怎么区分上下联呢?

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看每联的末字,上联的末字都是仄声,下联的末字都是平声(只针对格律严谨的春联)。平声,是一般唐诗的韵脚用字,韵脚字一般都是可以拖长的、念来有余韵、适合做收尾的字。

说到这,平声仄声都是什么音调呢?

“仄”,即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了,但是有人写对联直接搬古诗词,或者仍用旧韵,所以还是有必要知道一下);所谓“平”,即平声,普通话里分阴平、阳平。

我们看两联的末字,如果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看到“路”是仄,“村”是平,就知道“路”句应该贴在右边,“村”句贴左边了。






关于平仄

上面说了,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但有人写对联还是用旧韵,或者直接搬古诗词,旧韵里的入声字有很多都被合并到阴平阳平里去了,比如“随意春芳歇”的“歇”。“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两句,乍看两个末字都是平声。怎么区分呢?

关于这一点,主页回复“诗词”,即可获取《诗律》《平水韵表》《古今异读的入声字及入声字辨别法》,足够学一阵子啦。

当然也有人说过,现代人管这么多平仄干嘛,知道这些“陈规陋习”有什么用?

事实上,写这篇文章也不是要大家都去钻牛角尖,贴正贴反都是自由。一个人知道了平仄这回事,自己主观选择贴正贴反,是一回事;压根不知道平仄是什么,就又是一回事了。






春联的起源

春联可追溯到古代的桃符。桃符是用来驱鬼避邪的,一般都是挂在大门两旁长方形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把新的桃符替换下旧的。所以才会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一说。

最早的春联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他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以后,桃符的习俗渐渐变成春联了。





最后的话

我们不要只把写春联、贴春联当成一种“走形式”,春联不是一种“俗气”的东西,它是文学与艺术的高雅结合,其中所含的文化底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玩味。


 相关阅读 

这些文化常识题,中文系答起来优势满满
谦敬词大汇总
这些古代书法家的春联,是时候拿去借鉴了
2019年,传说中恐怖的“寡妇年”?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课外娱乐→知识链接→民俗风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