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劳动节了,你还不知道这首农事诗?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2017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才女武亦姝以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摘得桂冠。同年,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节目中,两位00后小姑娘用“月”字上演最强飞花令,其中一位也是以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成为绝杀。

这首出自于《诗经》的《七月》,为何能频频成为夺冠绝杀?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发(bō),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解读
《国风·豳风·七月》是一首经典的农事诗,也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它描绘了一幅生活在豳地的人民生活劳动的图景,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语言朴实无华。尽管语言朴实无华,只是平铺直叙,言语间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暗含不平之气,反映出了这一阶段的历史矛盾。
豳地在今天的陕西省,是周朝先民所居住的土地。《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tái),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这段话大致上厘清了周人部族发展的脉络,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封地在斄(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公刘的时代周人的驻地变成了豳地,太王亶父时迁徙到了岐,后来经历了文王武王的时代,周人建立了庞大的周王朝。这段内容,还提到了周人的一个民族特色,“好稼穑,务本业”,比起擅长铸造占卜的商人,周人的确更擅长农耕。因此,在周人先民生活的土地上,诞生了这首宏大的耕作诗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月》向我们展现出先秦诗歌最恢宏的气度,就其本身而言,精、深、博、真的特质,让我们将这首诗放在璀璨的中国诗歌史中度量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不凡。
劳作是《七月》的主题,在这首诗中,一年的劳作被精心的编织在时节的转换之中,然后分割为八个章节,每一宗叙事都可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时序性事物,后部分才是劳务内容。前部分可视为引起,后部分可视为本题。另外,在进行时序性事物的歌咏时,往往会从较远的时序咏起,循序渐进的过度到劳作的季节上来,这种将自然的事物或情感铺入四季时令的写法,让整首诗歌鲜活,形象,并具有浓厚的抒情咏叹意味。《七月》以四言为主,也杂用了五、六、七、八言等句式,所以当我们读起来时,既有整齐的节奏,又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叙事、状物、写景、抒情的需要,自然而顺畅。可以说,《七月》虽长,却长而有序,在结构和写法上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精致感。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自给自足,与世无争,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田园牧歌,尽管《七月》与我们的这些想象并不完全相同。但反复玩味这首诗,其中有朴拙处,有疏落处,有风华处,有典核处,有萧散处,有精致处,有凄婉处,有山野处,有真诚处,有华贵处,有悠扬处,有庄重处。于一首诗,得见万端,这种满足也是不多见的。



“赋”的手法

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七月》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赋比兴手法举例易考论述题)。


“七月流火”易误用
“七月流火”这个词极易被误解为天气热。其中,这个“火”指的是心宿二(属东方苍龙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农历七月后逐渐西沉,故称“流火”。所以这句诗的本意是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我们今天用的农历是夏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


编者的话
一整年辛苦操劳,除了收获一点果腹之粮,“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春天一到,又要马不停蹄地耕作,一句“田畯至喜”(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似是不动声色,更像一声哀叹。
两三千年前的农民是如此,毕生操劳,只为果腹。今日的农民依然如故,只是诗意不再,只剩毕生操劳。

徐复观在《谁赋豳风七月篇》中道:希望中国还会有伟大的诗人,作出新的《七月》篇来,唤起现在人的记忆,在记忆中抓住一点自己生命的根子,重新在历史的车轮中站起。(详见今日第三条图文)


相关阅读

古代文学史知识要点:先秦文学

诗经中的婚恋诗

《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真题里常出现的“四始六义”到底是啥?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古代文学史一→古史一杂货文汇总”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