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人,近代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资教招以及教育心理学的重中之重,下面让我们来捋一捋。

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由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同样儿童的认知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将婴儿至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在这一时期儿童主要通过抓咬吮吸等动作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例如,给一个小婴儿玩具,他拿起玩具就往嘴里塞,去咬玩具,但是咬了两下之后,他就不咬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婴儿通过咬这一动作获得一个信息,那就是玩具是硬的,不能吃。这一例子就是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孩子认识外界事物主要是通过动作完成。

二、前运算阶段(2到6、7岁)


“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个术语举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或者是指一种内化的可逆的思维方式。如1+1等于2,也可以说2是由1和1转换而来的,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进行这样的转换。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泛灵论。也称万物有灵论,是指孩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例如,妈妈带小朋友去公园玩,这时妈妈不小心踩到了小草,宝宝会说,妈妈别踩小草会疼,此时孩子认为小草和他一样也有生命,这就是体现了万物有灵或者泛灵论。
2.自我中心主义。是指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此时并不是指孩子自私,而是在此发展阶段,此年龄阶段的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例如,妈妈生日小明把自己最爱的变形金刚当做生日礼物送给妈妈,他认为妈妈也会喜欢。此时小明的这种行为就是体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而不是从妈妈的角度思考,妈妈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3.思维的不可逆性。是指小朋友只能正着思考问题,不能倒着思考问题。例如小朋友知道2+3=5却不会计算5-3等于多少。这就是体现了儿童思维不可逆转,不能进行事物状态的转换。

4.缺乏守恒性。是指当事物的形状发生改变但是质量或者体积等不变时,儿童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例如,两个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苹果,其中一个是完整的,另外一个完整的苹果分成大小相等的四块,此时让儿童进行选择,大多数儿童选择分成四块的苹果,因为他们认为此时苹果数量多。其实,两个苹果的大小一样,但是儿童却不能正确区分,这就是体现了儿童没有守恒观念。

三、具体运算阶段(7到11、12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可以说,“守恒”概念是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所以此阶段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守恒性,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例如,两个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苹果,其中一个是完整的,另外一个完整的苹果分成大小相等的四块,此时让儿童进行选择,此时的儿童已经知道这两个苹果虽然一个是完整的,一个是分开的,但是它们的大小质量却是相等的。
2.思维具有可逆性。在这一阶段儿童既可以正着思考问题也可以倒着思考问题。例如此时儿童已经能够正确的进行2+3=5和5-3=2的运算。

3.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例如在这一时期问儿童A>B,B>C,那么A和C的关系是什么,儿童回答不出来。但是如果换一种问法,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小明高,那么爸爸和小明谁高,儿童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来爸爸比小明高。为什么第一种问法回答不出来,第二种问法却可以轻松回答出来了,是因为第一种问法中的ABC是很抽象的概念,但是第二种问法中的爸爸妈妈小明则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儿童可以借助具体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大小。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到15岁)


“形式运算”是指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这一时期儿童或青少年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超越具体的可感觉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并完全具备以下思维特征:
1.处理命题之间关系的能力。即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真实性关系,同时能发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形式运算所处的年龄阶段可知,此年龄处于初中时期。在上初中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知识,真假命题就是在初中阶段学习。
2.进行假设—演绎的思维能力。即不仅能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根据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景)进行思维;不仅能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根据形式运算所处的年龄阶段可知,此年龄处于初中时期。在上初中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知识,在此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演绎推理,开始借助假设来解决问题。
3.抽象逻辑思维接近成人水平。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例如在学习数学平面图形的时候开始用M、N等字母代表某个边或者某个角,之所以用字母代替是因为此阶段的儿童可以理解这些字母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4.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能够灵活的处理各种问题。例如,在天秤的两个托盘里放入大小相同的砝码,此时一个盘里两个砝码,一个盘里一个砝码,问学生如何使天秤两端保持平衡,学生会回答两个砝码的盘里去掉一个砝码或者一个砝码的盘里增加一个砝码,此时儿童可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体现了思维具有灵活性。

皮亚杰在进行上述年龄阶段的划分时,提出下列重要原理:

(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

(2)发展阶段是按固定顺序出现的,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

(3)发展阶段是以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个体的年龄为根据。因此,阶段的上升不代表个体的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而是表现在认知方式或思维过程品质上的改变。


相关阅读

这门“玄学”让4个语言学家吵开了

简述语言遗传机制的主要内容

大脑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

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动物这么聪明,为什么就是不会说话?

语言学的分科

原来“转换生成语言学”就是这么回事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语言学→语言学杂货文汇总”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