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义指向分析

陆俭明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摘自陆俭明《关于语义指向分析》


  


    1.2 什么叫语义指向?不妨先看个实例: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从格式上看,以上各例都是“动+形+了”述补结构。但是,其补语成分的语义所指细分析起来会发现它们各不相同。请看:

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指向“砍”的受事,如“树砍光了”。]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指向“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指向“砍”的工具,如“这把刀砍钝了”。]

砍快了[补语“快”在语义上指向“砍”这一动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点儿砍”。]

砍疼了[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因此这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砍坏了[补语“坏”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别把桌子砍坏了”;有时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砍坏了”。因此这也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以上所说的区别,就是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即补语在语义上指向哪儿各不相同。可见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


§2. 语义指向分析面面观

   2.1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有必要去考察它的语义指向,如“吃苹果”,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考察“苹果”的语义指向。根据语法研究的需要,有下列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值得考察:

(一)补语,如上面所举的例子。

(二)修饰语,特别是状语,例如:

 (1)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2)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这三句话,就格式上看完全相同,所差只在作状语的词不同:例(1)用“早早地”,例(2)用“喜滋滋地”,例(3)用“脆脆地”。然而其语义指向各不相同:例(1)“早早地”在语义上指向谓语动词“炸”,例(2)“喜滋滋地”在语义上指向“炸”的施事“他”,例(3)“脆脆地”在语义上指向“炸”的受事“花生米”。

(三)谓语,例如:

 (4)他很好。

 (5)昨天还很好,今天他怎么就病倒了?

例(4)谓语“很好”在语义上指向“他”;例(5)这一复句里的前一分句“昨天还很好”虽是个主谓结构,但谓语中心“很好”并不指向作主语的“昨天”,而指向其主体“他”。“他”在“很好”所在的分句里没有出现。


以上三种句法成分虽不相同,但有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说明成分”——补语是补充性说明成分,状语是修饰性说明成分,谓语是陈述性说明成分。


相关阅读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75集在线观看

语义场的分类

吕叔湘:“二”和“两”

“春节前后”为什么不能说成“春节左右”?

莫测的语义

“做”和“作”,你分清了吗?

层次分析:整成都教授,当上海贼王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语言学→语言学杂货文汇总”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