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姓氏名字号,你还没弄清?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来源:收藏马未都

每个古人总有那么几个“别名”:有的叫“字”,有的叫“号”。

比如↓


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多称呼?有何用途?路上碰到一个人,应该叫他们的名?还是字?或是号?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古人“名字”的那些事儿~



“姓”来自母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中国上古著名的姓氏主要有↓

(也有说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那么,姓是怎么来的呢?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

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氏”来自父系。

随着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何氏图腾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

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

《颜氏家训》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古人有名有字,名主要用来自称,此外也供同辈或长辈称呼用。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否则,相互称字才显得有礼貌↓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个人自称时,只能使用自己的名或号,不能自称字,否则就是妄自尊大了。)




对称谓颇多讲究的古人慢慢发现,自己爹妈起名字的时候时而不太走心,是名字这玩意吧,受之父母,不能随意改(孔子排行老二,所以顺理成章字“仲尼”)。

于是起字号开始悄悄流行。



名、字是一般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

号无定法,自鸣其志,取多少个都行,字数也不受限制(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就是这么随意~



基本知识普及完了,我们要开始举例子了。

古时大街上遇到认识的人,怎样称呼名和字?

这要分具体时代。


第一种情况,先秦时期:

有一天,在大街上走啊走,遇到孔子的爸爸,叔梁纥,应该如何称呼?

一般来说,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是先字后名。

所以,“纥”是名;“叔梁”是字;姓嘛~~~“叔梁纥”都没有体现,为“孔”。



如果你和孔子的爸爸是平辈的,不是很熟,就称呼他为“叔梁”(由于称字已经表达了尊重,因此可以不加“兄”、“先生”之类的后缀);

如果是长辈,或是熟到拜把子兄弟那种,就直呼“hi~~纥”。



第二种情况:汉朝以后:

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徐干伟长、阮瑀元瑜,应场德进,刘桢公干。

以上为“建安七子”,当名字连称时,都是先名后字。

汉以后,即使是长辈或者身处高位之人,对于一个他认可的人,都不称其名,而是称其字。

《史记》:“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这里的子房,就是张良的字。


张良


再具体说说号:

其实说白了,“号”这东西就像我们的网名,

古代的时候大多是隐居深山的人,为了自己被搜索时不显示真实姓名,于是开始用别名,但平时很少会有人用到。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在混荆州的时候,灵感顿发,搞了个无比低调奢华的号:卧龙



还有庞统,长得五大三粗,小时候就被班里同学起过“胖桶”的外号,再加上字是“士元”,被人合起来送了“土肥圆”的美称;

于是庞统想啊想,决定给自己取个号:凤雏。啧啧啧,就俩字儿:文雅。



要说古人里的小号狂魔,第一名绝对是苏轼。

别人顶多弄1、2个小号过过瘾,苏轼那是吃个饭、睡个觉只要来了灵感,随时给自己取个号玩玩。



他最有名的号是“东坡居士”(相关阅读:《诗人雅号大全》,详见文末链接),除此之外还有30多个别号,有的是旅游到某地心血来潮起的,比如峨眉先生、眉山公

有的是升官后心情好顺手改的,像是:苏使君、苏贤良、西湖长

也有时候听了几首歌突然矫情改的,坡仙、谪仙人、狂副使。

还好苏轼那时候没有微信,不然每天看他朋友圈都发现一个新网名,简直要折磨死小伙伴们!


相关阅读

诗人雅号大全

20个你不知道的文化冷知识

我们的姓氏,原来这么有趣!

称呼,社交的智慧:从微小说《返璞归真》说起

金钗、豆蔻、及笄、弱冠…年龄称谓知多少?

嫡庶、七出、考妣,古代宗法知多少

笞、刖、宫、汤镬,古代刑罚知多少?

谦敬词大汇总

求求你,别再读错我的姓!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课外娱乐→传统文化→民俗风化”或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