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联防联控安全网 南码头89个小区纷纷使出“看家”本领
提示
阅读本文需要10分钟
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检验着每一位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守好门、管好人、尽好责无疑是这次战疫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南码头辖区共有居住小区89个,老旧小区近三分之二,还有数量众多的无人值守小区、旧式里弄、独幢门栋的开放式小区、零星小区和商住两用的小区,情况较为复杂。
最大的老旧小区、最大的商品房小区、最复杂的居委(一个居委由10个不同类型小区8个物业组成)、最零散的不成套里弄、最开放的无人值守小区、最寂寞的独幢门栋小区、最纠结的商住两用小区……怎么管?关键时期,南码头89个小区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业委会、居委、物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纷纷使出了“看家”本领来守护家园。
老旧小区:“前沿阵地”和“情报战线”两手抓
这些天,家住临沂六村的居民发现小区变成了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大门纷纷封闭,只能从临沂路大门进出,不仅如此,门岗还多了“黄马甲”志愿者手持测温枪对进出居民测温,居民也必须出示“临时出入证”才能进出大门。
这个仿佛进入“战时”状态的临沂六村作为南码头路街道辖区内最大的老旧小区,生活着3200余户、8600多位居民。疫情爆发以来,为最大限度降低传染风险,居民区“经过业委会提议,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和社区民警多次会商可行性方案”,决定暂时封闭两个大门、4个边门,留下临沂路和南码头路上的两个大门通行,减少人员流动的同时也避免早晚高峰大流量的人车对冲。
为进一步守好门看好人,临沂六村居民们还制作了《临沂六村居民临时出入证》。粉色的出入证尤为温馨,背面附上了防疫常识的小诗。“如果是双职工夫妻家庭,则发放两枚卡牌,不耽误居民上班;如果是老年人或者夫妻俩都退休的家庭,则可能只发放一枚卡片,总之进出人员越少越好。”居民区书记魏姝丽介绍,灵活的发放规则不仅人性化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进出人员数量。
如果说守好门,管好人的的门岗是“前沿阵地”的话,那居委办公室每日都在上演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情报战线”。
为排摸防疫数据,临沂二村的社工、保安和志愿者化身为一线的“情报员”,每天都坚守在岗位上详细询问进出入员情况。临沂二村居民区把所有居住人员的数据重新整合,加以完善核对。在准确掌握居民区人员流动和人员健康状况后,制作了动态化的“疫情防控图”。这张“动态图”不仅可以向居民反馈的来沪人员信息,还可以及时跟踪核实更新。临沂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萍表示,“这张动态图就像沙场点兵的沙盘,可以一眼就明确地识别某户人家的情况,并且还会在每天早晨8:30至9:00左右的更新数据,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一张动态的、实时调整的疫情防控图”。
其实,在南码头路街道,最早使用图表准确梳理出疫情防控还要数临沂七村的“五色图”。“黄色对应重点地区,红色对应居家隔离,绿色代表正常,蓝色代表外出返乡,紫色代表第2类重点地区”,对于这五种颜色代表的含义,临沂七村党总支书记李德军早就烂熟于心。早在2月5日,临沂七村就开始利用排摸数据梳理出了五色防控疫情图。此外,东盛、临沂八村二等居民区也相继制作了房态图。
商品房小区:防控关口不断前移
人性化管理贯穿始终
东方城市花园二期是个拥有3600多户居民的大型住宅小区,常住人口超过万人,外来人口占25%。人员排摸对于这样的大型小区无疑是个难点。
关键时刻,南码头路街道三个实有信息平台发挥了强大功能。1月23日起,居委利用街道三个实有信息库,调取了节前刚更新的小区人口信息原始数据,对重点地区人员进行首轮排摸,一旦发现相关人员及时劝导进行居家隔离。同时每天安排社工扫楼调查,加上物业、楼组长的提供的一手信息,实时地在原始数据上做好每日动态更新,做到人员动态及时准确。
在居民区党总支的统一指挥下,小区防控关口不断前移。早在2月1日,居委、物业就开始思考长假后外来人员回沪的信息采集工作。如何方便回沪人员主动申报信息,缓解居委社工人手不足的局面,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网络小程序。很快,《东方城市花园居民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问卷星调查设计出炉,返沪时间、交通工具、同行人员、目前健康……等具体信息,居民只要扫码填写就可以申报,避免纸质申报、人员接触的风险。至今已有近400多户居民通过网络主动申报回沪信息。
即便是最严要求,依然有着人性化管理。封闭式管理后,居委物业马上发现问题,小区门口快递堆积如山。党总支书记陈俊立刻召集居委、物业商量对策。物业公司主动承担责任,业委会出资购买一批置物架放在公共区域,专门用于放居民快递;同时物业派员每天定时将快递分送至各个楼组,居民只需到自家底楼便可取到快递。方案通过后,100多个置物架于2月14日上午分别送到各个楼组,此举广受业主好评。
金星居民区是有着1500多户居民的商品房小区,即便是每位业主都有小区大门门禁卡,但业委会会同居委还是决定以每户2张的配额发放出入证,给守护居民安全的大门加上了“双保险”。早7点至晚10点,保安、物业管理人员、居委社工一起驻守,对每个进入小区人员一一核查。“不见出入证绝不放行”这条最严制度实施后,还发生了新区领导到小区暗访被拦门外的“趣事”。
开放式小区:排列组合“临时家庭”
党员志愿者主动请缨
封闭式管理对于南码头部分“全开放”、无人值守的小区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居民区可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小区甚至连大门都没有。
六里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颜金芳就碰到了小区无门的情况。原来,六里一有5个相邻却各自为阵的开放式小区。其中630弄、640弄、650弄3个小区四通八达,而724弄小区根本就没有大门,和隔壁的732弄小区仅一转门相隔。书记协调各个物业公司后当即决定,以3+2方式将5个分散小区临时组合成2个封闭小区,分别仅开一扇门。
门的问题解决了,但没有保安的小区谁来守呢?党总支广泛发动,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很快,刘振家、应菊芳等近十位志愿者加入其中。志愿者们从早上6点值守到晚上10点,掌管大门钥匙的应菊芬还将自己的手机公布于众,以备居民不时之需。
六里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嫣也碰到六里新村、浦三路641弄零星小区无人值守的问题。“社工实在人手紧缺,要不试试让居民来守门吧?”李嫣之所以没有“底气”,是因为六里新村居民“意见领袖”比较多。而令她感动的是,这次紧急招募守门志愿者,居民们“不计前嫌”,积极报名。
相比之下,东三居民区的塘南路123号则似乎更为特殊:独立小区、物业托管、无保安、开门临街。该楼共47户,采取物业兜底、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平时有位师傅24小时兼管看车保安保洁,但眼下仅靠一个人显然力不从心。
“绝不能让外来人员进门!”业主意见非常统一,但24小时这道门谁来守?怎么守?2月12日上午,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慧芳立即召集业委会主任浦云康、副主任许剑鸣、楼组长、党员、居民开会商量对策。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平时一律关闭铁门,要求居民自觉做到不得随意带人进出,晚上10后铁门再上锁。到4月底每天安排1位业主值班。业主们都积极主动报名值班,“自家的门自已守,为了自己安全邻居安全,付出也是应该的!”带头值班的浦云康说。
商住两用房:难度升级?
周密计划+严格执行或许是秘诀!
疫情防控期间,相较于人员单一的居住小区,商住两用房的防控更为复杂艰巨。坐落于南码头路101号的海博大厦就是典型的商住两用楼,可最近,楼内不少居民和公司职工却表示“海博的防疫措施令他们很满意”。这其中的防控秘诀,或许不难寻找。
据物业总经理黄顺介绍,海博大厦内不仅有住户、小型公司,还有一家酒店式公寓,构成人员十分复杂。“楼内的小型公司又多又杂,不少占地只有30、40平方米,流动性又很强,没准搬过来两个月就会再次搬走。”复杂的情况让海博大厦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点区域。
早在2月3日复工之前,海博大厦就加强了防疫宣传,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逐一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第一时间摸清家底,并要求节后回沪人员一律填写《健康登记表》、《春节回沪人员登记表》。一系列严密的防疫措施并没有受到住户和职工的反对,相反他们非常配合,不少职工被物业的责任心打动,上下班期间主动填写登记表。黄顺还积极与酒店式公寓协商,最终同意疫情期间暂停接受新客。
位于银河居民区的金谷大厦也同属商住两用楼,也由名东物业管理,防疫措施同样受到好评。不同于海博大厦,金谷大厦1至3层的商用楼层目前仍是装修空置状态,因此,防控的重点落在4至7层的住户身上。
“大楼在封闭后门的基础上,在正门新设立了门禁,居民只能刷门禁卡上楼。”据银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蒋海杉介绍,原先金谷大厦只有门岗,没有门禁。为了应对疫情,于2月8日开始实施门禁卡进出。银河居民区也针对所有租户进行排摸,梳理数据,并交代保安一旦发现新增来沪人员,要立即登记。
黄顺坦言,无论是海博大厦还是金谷大厦,这类商住两用楼的防疫管理难度要比普通住宅大很多,不过要做好这大厦的防疫,靠的还是缜密的抗疫计划与严格的执行手段。
如今,南码头辖区89个小区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社工、物业、志愿者三合一的“加强班”合力为社区浇筑抗疫的“铜墙铁壁”,守护着每一个小区的居民。在未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对于南码头路街道而言,编织联防联控安全网没有最密只有更密!
▼ 往期精彩回顾 ▼
- end -
撰写:张婴婷、何品言
图片:综合来稿
编辑: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