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汇】原创小型组歌:追寻红色记忆(附音频)

孔鸿声 浦东南码头 2022-04-24


使

追寻红色记忆




   作者:孔鸿声(南码头社区居民)

   朗诵:黄炜、钱雯(南码头社区工作者)

从渔阳里到兴业路,从老北站到老码头,从街角的咖啡馆到巷尾的石库门……上海留有100多处红色遗迹。上海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承接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早期中央领导机构的所在地、早期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既是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又是隐蔽战线斗争的聚焦地。这独特的“六地”特点,决定的了上海的“红色基因”密集而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本组歌所表现的仅仅是众多印记中的一小段记忆……



01

记忆之一:渔阳里的记忆

渔阳里,红色征程的起点。在风云激荡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它是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聚合点,也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这里不仅是《新青年》编辑部,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之地——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个团组织、第一所干部学校、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会……




依然那么淡雅,

这条老式的都市弄堂,

百年的日晒雨淋,

还是那青砖黑瓦的模样。


依然那么静谧,

这栋普通的石库门房,

世纪的风吹霜打,

留一抹饱经历史的沧桑。



淡黄色的铜牌告诉后人,

这儿曾经是中国的红色心脏,

漆黑色的门洞内,藏龙卧虎,

一代伟人,绘制着黎明的曙光。


啊,渔阳里,你珍藏的红色记忆,

已谱写成民族复兴的辉煌乐章。

啊,渔阳里,你喷涌的红色泉水,

已汇聚成新时代励志前行的巨浪。





02

记忆之二:《共产党宣言》颂

上海复兴中路221弄12号(原辣斐德路成裕里),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建立的一个小型印刷所——又新印刷所。由陈望道翻译的首部红色经典《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就是在这幢三层旧式砖木结构的石库门内闪亮起光芒,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次以完整形式在我国出版,也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你是一本书,讲述红红火火的传奇,

你是一支歌,唱响轰轰烈烈的旋律。

历经百年风雨,真理如初,

化作大江南北的万家欢喜。


你是一首诗,抒发浩浩荡荡的正气,

你是一幅画,展现蓬蓬勃勃的壮丽。

跨越世纪前行,信仰如故,

绘就长城内外的盎然春意。



越洋过海的《共产党宣言》,

竖立起中国革命的火红战旗。

历史铭记七月的那一天,

铁锤镰刀,把创建新中国重任托起。


光芒四射的《共产党宣言》,

擦亮了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

传承红色七月的那股劲,

追逐幸福,为实现中国梦放飞希冀。





03

记忆之三:走进这扇门

上海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这座百年前平凡无奇的树德里石库门房,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它见证了一场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成为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起点。而今,又成为共产党人坚定信仰,激励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




走进这扇门,热血,海一样奔放,

凝视伟人,更懂得信仰的力量,

把人生交给铁锤镰刀检验,

不忘初心,再一次把誓言读响。


走进这扇门,心胸,天一般宽畅,

面对党旗,更理解梦想的辉煌,

把未来交给铁锤镰刀安排,

撸起袖子,勇敢地把使命担当。



小小客厅哟,只有十八个平方,

凝聚着百年的真理光芒,

长桌见证了历史的那一刻,

定格成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坚强。


平凡的石库门,你是红色产房,

呐喊出创建新中国的第一次声响,

光荣的石库门,你是精神家园,

奏响了奔向新时代的最动听乐章。





04

记忆之四:党章风采

在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辅德里625号),即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的交界处,有两排中西合璧、青瓦灰墙的石库门,1922年7月16日,党的二大就在这里召开,并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




笔锋,挥划过百年时空,

书写过风雨,书写过阳光。

腾蛟起凤凌云志,

救国兴邦聚信仰。

一部党章,一座里程碑,

引领中国革命前行的方向。


墨香,陪伴了世纪过往,

记载过挫折,记载过荣光。

时光隧道初心在,

奔向璀璨续铿锵。

一部党章,一幅新宏图,

展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



百年时空,世纪过往,

革命纲领,延续弘扬,

斧头镰刀夯实万里江山,

党心民心合力再书辉煌。





05

记忆之五:夜幕里的“风语者”

在上海镇宁路延安西路口的“美丽园大酒店”门前一隅,在几株翠竹掩映间,立有一块微微高出地面的小小石碑,上面刻写着“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遗址”。1929年秋,第一条红色电波从这儿发出。从此,那“永不消逝的电波”……




向吹拂的清风细细打听,

谁在星光下嘀嘀嗒、嘀嘀嗒?

向飘动的云朵声声询问,

谁在月色中嘀嘀嗒、嘀嘀嗒?


清风一阵阵吹过,沉默不语,

云朵一片片飘去,一言不发。

那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哟,

乘风驾云,夜夜穿行在海角天涯。



啊,夜幕里的“风语者”,

黑暗中闪耀青春火花,

嘀嘀嗒、嘀嘀嗒,

用指尖精彩人生年华。


啊,夜幕里的“风语者”,

黑暗中奋斗春秋冬夏,

嘀嘀嗒、嘀嘀嗒,

用指尖迎接绚丽朝霞。





06

记忆之六:都是11岁

1938年腊月的一天上午,夏秋生在方塔园的塔墙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个大字,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惊慌,端着刺刀把夏秋生团团围住,逼他说出幕后指使者。小英雄不吭一声,怒目而视。鬼子用刺刀活活将他刺死,那年,他11岁。


如今,在方塔园内夏秋生牺牲的地方,建有一座纪念亭和石碑,一群少先队员在瞻仰凭吊小英雄……




云,慢慢地飞,

飞过方塔园内,

轻轻地、轻轻地,

擦净你凉亭上的尘灰。


风,静静地吹,

吹过方塔园内,

悄悄地、悄悄地,

抚摸你绿树旁的石碑。



难忘你呵,夏秋生,

年少的心灵,紧系祖国的安危。

牺牲在日寇刺刀下,

那年,你只有11岁。


学习你呵,小英雄,

年少的心灵,铭记祖国的珍贵。

幸福在五星红旗下,

我们,也已经11岁。






尾歌:心愿

在上海,红色印记遍布各处,红色记忆让这座城市赋予历史的积淀、充满信仰的力量。追寻红色记忆、瞻仰先烈遗像、倾听红色故事、接受信仰洗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让红色记忆伴着青年一代的热血,继续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



心愿,一个美好的心愿,

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田。

它像一首战歌,

激励我奋勇向前;

它像一杆路标,

指明我前行路线。

呵,我热切地盼望举起右手:

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心愿,一个坚定的心愿,

时时地激荡在我的胸间。

它像一把号角,

激励我催马扬鞭;

它像一座灯塔,

照亮我人生航线。

呵,我深深地铭记庄重誓言: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

孔鸿声:中共党员,1953年生。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研究生学历,曾任《城市导报》编辑、记者。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上海词家》编辑。1974年开始创作歌词、词评、音乐家访谈等,作品发表于《词刊》、《文汇报》、《工农兵歌曲》、《儿童歌声》、《青年歌声》、《花港词刊》、《上海词家》等数十家期刊。部分作品曾被上海电台教唱、参加过上海市国际艺术节“天天演”、上海电视台“五一”晚会、上海合唱歌曲演唱会、上海新人新作演唱或比赛等,部分作品获全国及省、市级奖。

 

作为南码头社区居民,孔鸿声关心社区建设与发展,连续十多年为《南风》社区报创作了220余篇(首)诗词、评论、散文等文学作品,是南风报“老歌故事”“南风小议”专栏作者。


▼ 往期精彩回顾 ▼

寻找南码头之星!邀您参加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实践活动

小南叫你来领奖啦~建党百年知识竞答第2季答案揭晓

南码头5月份便民服务信息请查收~


- end -


撰稿:孔鸿声(南码头社区居民)

朗诵:黄炜、钱雯(南码头社区工作者)

音频编辑:黄炜

编辑:小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