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秦晖:中国思想史_22「推崇西体 」

秦晖 失語者Aphasia
2024-09-05

“自【汉承秦制】以来,中国政治似乎总是无法摆脱【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游戏规则。在《中国思想史》中,秦晖老师带我们了解【秦制】是什么?为何法家能够打败其他思想,对中国政治影响至深乃至今天仍无法摆脱它的阴影。而人的观念和人之间的关系,又如何深受这套规则影响和塑造。”


「推崇西体 」

1. 封疆大吏上遗折建议学习西体
当时晚清的官吏中有一批人是出自李鸿章一系的,那么这一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鸿章的副手 —— 张树声。张树声这个人,用今天的话讲,他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当官的,他先后当过江苏巡抚(当时上海就归江苏管),当过两广总督,这些地方都是洋务很活跃的,而且他的幕僚中也有一些洋务派,比如薛福成。
所以张树声对所谓的“夷情”或者说洋务,其实是相当了解的,但是这个人从来就没有讲过什么违背某某原则的话,一直说西方没什么了不起。
“论中国声明文物高出万国之上,自强之道除练兵、造船、简器数端外,不必一一效法西人”,说中国什么都比外国好,尤其是那个文明,洋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无非就是船坚炮利而已。
但是到了1884年,张树声得了重病,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然后就给皇上写了一封遗折,就是他最后的话了。
这个遗折传到北京要二十多天,也就是传到北京的时候他已经死了,那么他既然知道自己死了,他就讲了几句真话。
他说,“西人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居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
他说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
“轮船、大炮、水雷、铁路,此其用也”,他说,中国现在是“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他说,你如果抛开最根本的东西不学,专学那些鸡毛蒜皮,第一你是赶不过人家的,第二你赶过人家也不见得有用,你就算有了军舰、铁路,就真的可以吗?
因此他的结论是什么呢?我们要“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我们首先要学西体,然后我们才学西用。
他讲这句话的时间是1884年,那个时候离戊戌维新都还有好长一段时间,人家是真的觉得军舰没有用,甲午海战可是在1894年发生的,在他这个遗折的十年以后。
可是我们要想了,他这个话也只是临死的时候作为遗折说,如果他多活十年,会不会讲这个话?恐怕还是不会的,因为还是当官要紧,出于仕途考虑,他恐怕也不会讲真话。

2. 驻外使臣日记里盛赞英国议会
那么不在乎既得利益的那些人,他们讲话当然就很坦率,像郭嵩焘,在他的日记里头,几乎没有怎么提到船坚炮利,甚至也没有怎么提到英国人做生意,他讲的是什么呢?
他说,英国处理纠纷,就是所谓的法治,那是真的不错。所谓“公理日伸”,公理是可以得到伸张的,不会有弄权枉法的事儿。
他说,教会也不错,“劝人之善”,还说英国有很多乡绅,靠乡绅“公议政事”“国王尊以崇礼”。
他说,英国有很多官,很多衙门,什么Parliament,就是议会,还有Mayor,就是市长。
他说这些人都是老百姓选出来的,“顺从民愿”,这个国家不是国王的私有财产,是老百姓的,“其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说老百姓选举,选出来的“所用必皆贤能,朝廷之爱憎无所施,臣民一有不惬,则不得安其位”,说英国谁当官谁不当官,朝廷喜欢谁不喜欢谁,是不起作用,这就是靠老百姓,老百姓如果不喜欢你,这个位置你就不能坐。
郭嵩焘又注意到,英国有朝野两党,两党制很好。
“推究辩驳以定是非”,“各以所见相持争胜,而因济之以平”,他说两党反复地辩论,那么每一方面的长处就可以得到发挥,所以他们的决策比我们要合理。
他又说英国的舆论很自由,按照他的说法叫,“直言极论,无所忌讳,庶人上书,皆与酬答”。说英国人说话没有什么忌讳的,说话都非常之直,而且老百姓说话,政府也必须要有回应,老百姓说话也是管用的。
最后,郭嵩焘发表了一通感慨,评价真是很高。他说“彬彬然见礼让之行焉,足知彼土富强之基非苟然也”。
他说,真是个礼仪之邦啊,他们能够富强真不是偶然的。
最后他还讲了几句,照我看来是走火入魔的话。
他说英国是“仁爱兼至”“寰海归心”,说英国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殖民地,就是仁义的感召,这个话我觉得讲得有点过分了,英国有很多殖民地,其实还是炮舰打下来的。
但是郭嵩焘对英国的印象很好,几乎样样都好,他实际上就是把英国看成了儒者向往的“礼仪之邦”。

3. 知名学者著书高度评价美国领袖
徐继畬写的《瀛寰志略》是在1844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结束三年。这本书其实是出在中国人都不太谈船坚炮利的时候,而且他写的这本书在中国都没有什么反响,但是到了日本,这本书流行是很广的,是明治时期日本人认识西方的一个很重要的代表作。
那么徐继畬在《瀛寰志略》里,对西方的介绍相当丰富,而且这个介绍也很有意思,船坚炮利基本上没讲,大量讲的都是欧罗巴各国如何讲礼仪,如何实行“三代”的政治,和我们不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瀛寰志略》说了英国不少好话,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被夸奖得最厉害的,其实不是英国,而是美国。
他说“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其实就是把很多个states合成一个合众国,就是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这个词就是从徐继畬开始用的。
“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诸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说华盛顿是整个西方最伟大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但是他天下为公,不搞世袭制,不当国王,而创立了所谓的“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他搞的那个“推举之法”,那就是“天下为公”,那就是我们“三代”的那一套,就是圣人,我们每个人都自私,只有圣人不自私。
其实严格地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私,只有圣人是不自私的,然后我们就选了他,这个人当然就是个圣人了。
徐继畬对美国称道得很厉害,他甚至也讲了几句在我看来非常之出格的话,他说美国“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说美国这个国家是完全靠礼仪治国的,不重视军事,和其他国家不一样。
其实美国是不是不重视军事呢?那当然不是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徐继畬讲的那个时代,美国的武力的确是很弱的,因为联邦政府在初期一直是很弱的,甚至连征税权都没有,所以在南北战争以前是没有多少常备军的。
美国的武力基本上就是百姓,现在美国人为什么会有枪呢?原因就是美国人所谓的武力就是老百姓家里有枪,那个独立战争,其实就是这么打起来的。因为英国人要去收缴美国民间的枪支,跑到一个村子,叫作莱克星顿,然后就跟那些私藏武器的人发生了冲突,那些有武器的殖民地的人一呼百应,组织起民兵就把英国人给赶跑了。
由于这个立国的故事,所以在美国,老百姓可以持枪是意识形态。
所以徐继畬他讲的这个事儿,第一恐怕是夸大其词,美国不是不尚武功的,只不过国家没有多少军队,但是老百姓都是有枪的,也不能说他不尚武功。
第二,他称赞美国根本就不是从能不能打仗的角度考虑的,根本不是从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的肯定就是打仗打得牛的,肯定不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
他称赞美国的原因,就是认为美国这个国家搞的是民主共和制,那真的在他看来就是“天下为公”。
那英国呢?英国也搞的是议会,也搞的是所谓的“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但是英国毕竟还是有世袭制,那么按照徐继畬的说法,那还是不如美国更天下为公,像华盛顿这样有功劳的人,他都不搞世袭,这个国家是老百姓的,不是他的,所以徐继畬说这有“古圣仁风”。

4. 反清智囊发文介绍美国选举
郭嵩焘讲这些话是1870年代,徐继畬在1840年代就讲这个话,那么中间的1850年代,也有人讲这个话,就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
洪仁玕在香港待过,他写了一本书,叫《资政新篇》,《资政新篇》里头也讲民主制度,而且洪仁玕也很有意思,他也是对美国的评价要比对英国的更高。
他说“花旗邦即米利坚”“礼仪富足,以其为最”,说这个是礼仪最强的。
“令凡官民有仁智者,写票公举,置于柜内,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说这个国家把有仁智的,就是道德和智力比较高的人(选出来),“写票公举”,实际上就是选举制,就是谁的票最多,那就是选谁,哪一个主张赞成的人最多,那就是比较公道的主张。
他说“其邦之跛盲聋哑鳏寡孤独各有书院,教习各技。更有鳏寡孤独之亲友,甘心争为善事者,愿当众立约保养。国中无有乞丐之民,此是其礼仪也,其富足也”。
说这个国家慈善事业也很发达,很多人捐款,办了各种各样的事业等等。总而言之,这个《资政新篇》讲的也基本上都是这些东西。
那么我们注意到徐继畬和洪仁玕,身份有很大的区别,徐继畬是清朝的巡抚,洪仁玕是反清的粤匪。
这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都在洋务运动之前的1840到1850年代,对兵力并不强大的共和美国有如此的褒扬,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其实就是对所谓的“三代之治”“天下为公”感兴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失語者Aphasi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