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简史》:十个观点颠覆你的认知(上) | 读书吧

2017-09-25 加哥 多加青年


(作者便是此人,牛津大学博士,才41岁,牛大了)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按照北大教授高毅(作序)的说法,是一本“奇书”,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畅销全球。看了之后,大家会说,哇喔,原来历史书是可以这么写的!可以把人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都融入到历史学之中。


我看完之后的最大感觉是,此书让人脑洞大开。书比较厚,信息量很大,这里摘取十个印象深刻的论点,分上下两篇推荐给大家。

 

一、猫有猫科,人有人科。猫有狮子、老虎这些同科兄弟,人其实以前也有。

 

我记得中学课本里有一张图的,怎么从爬行的猿变成直立人,最后进化成人。但是按照现在的考古发现,有些观念得改改了。以前我们会以为生活在亚洲的“直立人”是华夏族的祖先。其实,现在地球人的所有人,不管白人、黑人、黄种人都属于一个“物种”,起源于东非,又演化成了现在的人,所以被称作“智人”。

 

被称作一个“物种”,从生物学上讲,标准就是能够彼此交配,产出下一代。金毛和斗牛犬能啪啪,生出个“窜儿”,所以它们属于一个物种。但是马和驴就没性趣,强行交配,生出的骡子也没生育能力。白人、黑人、黄种人等之间,当然……所以……

 

(远古许多人种,图片不清楚,第二个最瘦的帅哥应该是智人)


按照种—属—科的层级,人类这个词讲的是人属的概念,原来也是成员众多。考古发现,人类最早有过这么几个主要的物种。“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洲和西亚,身材高大,肌肉发达,你别以为是现在白人的祖先,完全不是;“直立人”,就是刚才提到生活在东亚,就是我们这块地方,据说繁衍了200万年,是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梭罗人”,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还有个岛,上面的人类因为被隔绝,经历了侏儒化的过程,这些小人被称为“弗洛里斯人”;另外,还有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东非的“鲁道夫人”、“匠人”以及“智人”。


你想到了什么?对嘛,电影《指环王》。你看,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历史。

 

然而,过去的1万年间,人类只剩下了“智人”一种,还演化出各种肤色,其他的人种都灭绝了。250万年前,东非的“南方古猿”演化出来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些人种,都是先后被“智人”干掉的。你没看错,最早的祖先也在东非。现在看看这么贫穷落后,却是人类的摇篮。

 

你也许会感到可惜,连东亚存活了200万年的“直立人”也灭绝了。那么讲究要小心了,赫拉利说到,不就是“智人”当道刚刚1万年,按照目前破坏环境的速度,“智人”不知道能不能再生存1000年!

 

不知历史,就不懂敬畏。

 

(《指环王》里面有“鲁道夫”,有矮人族等)


二、因为智人会“八卦”,所以其他几个人种都被干掉了。

 

“智人”怎么就能脱颖而出的呢?

 

大约7万到3万年前,智人内部产生了一次“认知革命”。赫拉利描写到,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这次突变,几乎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棵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

 

为什么这只发生在智人的DNA里,而没有发生在尼安德特人的DNA里?找不到没理由,或者就是上帝对智人的恩赐。

 

这种认知革命,厉害的地方在于智人开始会讲故事、会八卦!这种虚构故事的能力,让智人超脱出一般生物的范畴,获得了具有神性的能力。什么意思呢?蚂蚁、蜜蜂、老鼠也能相互合作,甚至有狼群围捕这样的典范,但是他们都发生在亲属、熟悉的个体之间。但是智人获得这种能力,能够让他们与无数陌生人合作。

 

(看过这动画片吗?傻傻的穴居人,原型是尼安德特人,这个帅哥同样是智人的代表)


赫拉利举例标致汽车的概念,即使所有的厂房、员工都没有了,“标致”这个品牌故事仍旧存在,就可以重新产生标致汽车。就像当今90%以上的货币其实都是电脑里的数字,但是我们仍然相信他们存在,有财富和交易中介的价值。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

 

在远古时期,讲故事的能力就提现在会让智人产生复杂的社会关系、共同的信仰图腾,从而形成巨大的组织力量。

 

在认知革命以前,智人在各人种中毫无优势可言。尼安德特人强壮到什么程度?据说考古人员在他们的洞穴里找到了狮子的骨头。场景可能是这样,智人早上出去,晚上没回来;尼安德特人早上出去,晚上背了一只狮子回来。

 

(你看,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历史)


但是在中东和欧洲经过几场交锋之后,智人便知道了尼安德特人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逐渐的,就把他们像野兽一样围猎了。再然后,是世界各地的其他人种。

 

三、是人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农业改革是最大骗局,历史可能不是越变越好。

 

社会达尔文主义会说,人类社会在越来越好,今天的人类比古时候的幸福。然而,赫拉利的书中说到,考古发现却并非如此。按照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发展,考古发现,采集社会的人类生活水平很高、文化相当发达,书中称为“原始的富于社会”。比起后来的农夫、牧羊人、工人和上班族,狩猎采集人好像更舒适。

 

现代富于社会人们平均每周工时40-45小时,发展中国家更高,但是采集者最多只要35-45小时,大概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除去儿童早夭的因素,大多能活过60岁,甚至80岁。而且他们营养全面、没有饥荒、没有瘟疫,这都要比农业社会好很多。


(宏伟的哥贝克力巨石阵,据说最大一根石柱重50吨,建于狩猎采集时代)


从文明发展程度来讲,采集社会已经很高。英国的巨石阵建成于农业社会,采集时代同样有很多的巨石阵,比如土耳其南部的哥贝克力巨石阵,有宏伟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塑。那时候的一对小孩的墓葬,男孩身上有5000课象牙珠子、250颗狐狸牙齿,女孩身上有5250颗象牙珠子。每颗象牙珠子起码做45分钟,单这1万颗象牙珠子就得做三年!

 

相比而言,当1万年前,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生活就变得糟糕很多。除了少数养尊处优的上等人,普通农民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得十分辛苦。食物多了,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爆炸、传染病、营养不良以及关节炎等各种累出来的疾病。考古发现,远古的农业社会,至少1/3的儿童无法长到20岁成人。

 

赫拉利书中写到,“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这种不起眼的野草现在遍布世界,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植物。小麦的秘诀在于操纵智人、为其所用。智人这种猿类,原本靠着狩猎和采集过着颇为舒适的生活…而接下来几千年间…从早到晚只忙这件事就已经焦头烂额…第一,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头,所以智人得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搞得腰酸背痛。第二,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所以我们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第三,…第四,…”

 

(聪明的人类长时间被这玩意儿控制了)


所以,农业革命的本质在于,“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赫拉利更深刻地写到,农业革命的错误在不断重演,这种“奢侈生活的陷阱”是,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就像我们现代生活,以为电脑、汽车为自己省下了时间,却把步调加速成过去的10倍,于是我们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所以,我们就会想到《圣经》的描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带着原罪耕种被咒诅的土地,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手机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好了吗?)


四、为什么黑人被歧视?为什么男人统治世界呢?历史从无正义。

 

黑奴制度在人类历史中是个很大的污点。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1000万非洲奴隶被晕倒美洲,而且大量在运送中丧命。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偶然。

 

说起来,黑奴贩卖关系到一种食物,什么呢?糖。不可思议吧?欧洲中世纪的时候,糖还是一种奢侈品,要从中东进口,价钱令人咂舌,使用的时候百般珍惜,视为某种秘密成分,进入各种美食或是蛇油为底的药物中。

 

欧洲人发现美洲后,就开始在美洲种植甘蔗。因为缺少劳动力,而且热带阳光猛烈、蔗园环境恶劣,欧洲人吃不消,而且聘用工成本太高,就把脑筋动到了黑人奴隶身上。于是就有了在欧洲证交所上市,筹钱买船、雇佣水手和士兵,在非洲购买或者掠夺奴隶的贩奴公司。贩奴公司把奴隶卖给美洲庄园后,顺带买来蔗糖运回欧洲,就大发其财。

 

就是这个历史偶然,欧洲人想吃糖,黑人从此被定义为劣等一族。


(可怜的黑奴,因为欧洲人想吃糖)


为了美化,欧洲白人把黑人虚构为愚笨、没道德、肮脏,或者《圣经》中诺亚的儿子含的后代,被诅咒要做其他兄弟的奴隶。这使得黑人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虽然奴隶制度早已结束,但是黑人面对恶劣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使得他们很难接受很好的教育,以至得到上层的工作机会,反过来又成为愚笨和懒惰的论据。

 

这种恶性循环在所有等级制社会都存在。典型的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最低级的“秽多”得不到任何工作机会,只能捡垃圾为生,有的出门还要带一把扫帚,随时扫去自己的影子,以免污染高种姓的人!

 

更普遍的一个等级现象就是男女之别了。除了母系氏族时代,以及埃及艳后、伊丽莎白女王、慈禧太后等少数案例,女性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几乎一直处于劣势。古代的许多法律中,女性被等同于财物,杀了男性,要偿命,杀了女性,赔钱了事,这种状况一直到20世纪才改变。这又是为什么呢?赫拉利进行了设问。

 

是男人比较强壮吗?那怎么理解越是上层的职位,越不需要体力?论打架,哪个老国王干得过美洲庄园的黑奴?我们看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肖像,当时崇尚现在的柔性美,穿丝袜、戴假发、高跟鞋、露齐根的大腿,很销魂吗?

 

(路易十四销魂的大腿,觉得很man吗?)


是男人比较暴力吗?这是流氓理论,男人大多主导了战争,就容易控制权力。但是领导军队的一般都是没多大力气的贵族,中国一直以来还有文人领军的传统。为什么女人就不能领兵呢?

 

是男性基因决定吗?从生存策略上,男性要争夺交配权,野心勃勃、争强好胜,因而擅长从政经商。但是还是说不通,同样在野生动物界,大象和黑猩猩发展出来的却是母系社会。

 

所以,怎么理解父权制的历史呢?又是历史的偶然,导致的恶性循环和虚构概念吗?

 

(刚刚传来消息,这位慈祥的大妈连任成功,将第四次出任德国总理。近年来女性领导人不断上台,是历史的修正吗?)


五、历史就是雾里看花,没法准确预测。很多因果联系是牵强的“马后炮”。

 

赫拉利在书中举例,现在全世界大约20亿基督徒、12.5亿穆斯林,其他曾经很大的摩尼教、袄教等却消失了。基督教为什么兴起成为第一大宗教。在古罗马君士坦丁宣布刚刚即位的时候,基督教不过是个很小的东方教派。“那时如果说基督教会成为古罗马的国教,一定会引来哄堂大笑,就像是说印度教某个小教派2050年会成为美国的国教一样荒诞无稽。”

 

而就是这位君士坦丁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古罗马的国教,从此像《圣经》本身所描述的那样,基督教一直传到地极。

 

后来的历史学家找了种种理由,牵强附会解释中间的因果联系,但就是马后炮。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超出人的理性之外,让我们不知所措,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力,一种在无限和永恒之神面前的卑微感。

 

(古罗马角斗场,留下的不仅有角斗士的血。当时罗马人在这里放出狮子和老虎,处死基督徒。基督徒们抱成一团,一层一层被撕咬。)


又好比,布尔什维克作为俄国一个很小的激进党派,怎么在4年后接管俄国?这个例子在中国也类同。谁能预料到200多年前,什么都没有的北美大陆,现在靠着一群外来移民称霸全球?

 

历史往往是“二级混沌”。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则“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就像市场经济,比如明天的油价,大家预测会到90美元,当大家都这么认为并作出应对之后,那么明天的油价就不会是90美元了。

 

并且,在混沌之下,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人类的福祉会必然提升。人类因为有文化,从而演进为历史。但文化就是人类身上的精神寄生虫,文化不会关心宿主的利益。成功的文化特别善于复制,但是可能导致宿主衰弱。这就好像种姓制度牵制印度的发展,但就是摆脱不了。

 

谁又能知道未来50年、100年,甚至更长远的世界呢?毕竟,跟漫长的人类历史相比,现代化只进行了短短的500年。

 

 (敬请期待本文下篇,觉得好要转发哦)



- END -


“读书吧”来信:


阿莫:三毛《撒哈拉沙漠》

我喜欢三毛的勇敢,喜欢荷西的坚持。“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小萌新:张志《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书中有一段话这么说到一所大学中,有10%的学生是积极向上、学习努力,是十分 优秀,有10%的学生难以约束自己,于是放纵自己,而其他的80%的学生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偶尔想努力,却经常半途而废。我们在高中都幻想着自己在大学中的生活。如今的我已经进入了大学——虽然不是名校但也终究是自己的另一个家,自己的母校啊——也渐渐有了对未来地迷茫。也许我们都应 扪心自问一下我来这所大学目的何在、我是为了完成什么目标、我应该怎么吗、我有了自己的计划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认真真想的。人生有许多的选择,而当我们面对这些那些选择时,我们如何去选择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去解决,就要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一定要坚持,坚持比爆发重要。还有要把思想落于行动。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虚此行。

那年夏天的风: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现实与过去连接,用心去感受生活百态……


滴水藏海: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有些时候,我们身上的负担越重,我们的生活才更真实,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若是我们一味地摆脱负担,一味地逃避,那么在实质上这又何尝不是对我们的一种束缚呢?读完了全书,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修炼一种境界,在积极面对生活的同时,也不要有一点困难就逃避退缩!就像莫泊桑所说的“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杨凯:刘慈欣《乡村教师》

将一个小山村的小故事与宇宙战争连接在一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读书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