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缉枪],细密如锦,惜未添花

冀翔 破词儿 2020-08-31

[缉枪]是上周所有院线片中,最不应当被忽视的作品。


▲因为作为一部警匪片,它该做到的都做到了


我们看警匪片,是为了看什么?刺激。


刺激来源于什么?不仅仅是枪战与爆炸。


真正撑起刺激的,是警匪之间的角力。是环环相扣,死死咬合的斗智斗勇,是高潮迭起,间不容发的故事节奏。


这些,在中国电影的语境里,[缉枪]做的非常不错。


▲故事讲述的,其实是一起偶然事件,带入这起偶然事件漩涡中的警、匪、民的三方角力


外卖小哥徐天,女友被路过的枪贩所杀。


徐天找到枪贩遗孀俞苗,讨要赔偿。而俞苗也正陷入被枪贩追债的危机


与此同时,刑警队长连广阔也开始收网,一是为缉枪,二是为救人


这三方关系,交织成了一张尺寸细密的网。其中每一方,都与另两方保持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没有破绽。


最令人呼吸紧张的一段就是“医院刺杀”,节奏连番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枪贩挟持了徐天,要挟俞苗为他杀人。


如果30分钟内,听不到电话那头的枪响,立刻撕票。


最终,枪响。


一个弱女子,必须在30分钟内,冲入特警封锁,枪杀重要证人


靠设置限定条件,营造悬殊对比,来形成悬念,推动节奏,不稀奇。


而按照人物性格与客观条件,“没杀成”,也是必然结果。


真正见功夫的是,如何让剧情顺畅自然,走向这个结果。


这是本片中,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例子。


而人物,往往包含在情节当中。优秀的影片,应当让人物与情节,不断相互推动,让人物在情节里成熟,最终主导情节。这一点,[缉枪]也做到了。


一开始,男女主人公,是被情节裹挟的两个角色


徐天和俞苗,因为一起偶然事件,成为了冤家。


徐天冲动莽撞,俞苗隐忍机变,两人个性不合,却被关在了同一个笼子里。


共同的困境,让两人从互坑的冤家,变成互助的盟友。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性格中的另一面也开始显露出来。


人物的性格,引发人物的行为,开始让人物通过自己的选择,来主导情节。


所以,当徐天即将被匪徒灭口,还提出保护俞苗的要求时,当俞苗为了让徐天活下来,愿意单枪匹马进行自杀式刺杀时,他们作为人的本能反应——人性中的善良开始凸显,其性格,也就成熟了。


最终,这两个人物开始“反客为主”主导情节。


他们基于人性本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推动了故事走向最终的结局


单从剧本而言,[缉枪]已经称得是上乘之作了。


但影片的一些问题,也正是出在了剧本上。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编剧对警匪角逐的世界,过于“想当然”与“文学化”。


北京话有个词儿叫“挂相”,指的是从一个人的脸上,就能看出此人身份。


做贼的,尤其不能挂相。这是职业常识。


▲可片中那几位制枪售枪的犯罪分子,就太“挂相”了


打扮成货车司机,却一脸干练狠毒。这是文学不是影片索要表现和坚持的生活。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对警察专业性的刻画上


影片最后,连广阔中枪,战友们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抢救,而是扑上去哭天抢地,忙着上演“英勇牺牲”戏码。这是戏剧的需要,而不是专业行为。这与影片所追求的风格,造成冲撞。


所以,影片在好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即把故事更深地植入这个片土地。人物和故事做到了普世的逻辑,但没有特定地域的独特性渗入。


[缉枪]的特点都是电影的好,而不是中国电影的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