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们,能引发一个时代的狂热症
You tell me that you've got everything you want
And your bird can sing
But you don't get me, you don't get me
You say you've seen seven wonders and your bird is green
But you can't see me, you can't see me
引自The Beatles 《And Your Bird Can Sing》
[你的鸟儿会唱歌]是去年日本电影旬报十佳之一,由三宅唱导演,柄本佑、石桥静河和染谷将太主演。
一部非常舒适、日常的电影,关于两男一女的情感涌动和一段恣意也困窘的青春记忆。
©[你的鸟儿会唱歌]海报,豆瓣7.7
它改编自佐藤泰志的同名原作,名字来自披头士的一首歌,“你的鸟儿会唱歌”。
“鸟儿”,在英国俚语里有“女孩”的意思。
虽然电影把故事舞台放在了现在,但原作里是在70年代,那可是个全民有着披头士情结的时代啊。
小说里有段情节,是说染谷饰演的静雄刚搬来和柄本佑饰演的“我”同住时,全部身家只带了一床被子和几张披头士唱片。
而不巧的是“我”家没有唱片机,于是两人只好在公寓里凭空干杯,静雄说我来为你唱吧,于是唱起了《And Your Bird Can Sing》。
©电影里的三人
电影里因为改到了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三人在酒吧里随之起舞的嘻哈音乐。不同的音乐类型成为不同次代人的趣味情怀和代表声音。
六、七十年代的青春,是爵士咖啡馆、是可以通宵看电影的地下电影院、是学生运动,是迷幻药,也是披头士。
▼
霓虹人对披头士的迷恋点滴,不仅仅是写在佐藤泰志的《你的鸟儿会唱歌》原作里,还有太多作家同样把给披头士的告白写进自己书里。
比如东野圭吾。
在他的《解忧杂货铺》中,就有专门的一个名叫《听着披头士默祷》的故事,通过小男孩浩介的视角连接起了披头士的兴盛与解散。
披头四来日本时,浩介还不太了解他们,只知道是外国知名的四人乐团,所以,当他发现堂哥在电视前看着披头四访日的转播画面,忍不住流下眼泪时,他发自内心地感到惊讶。堂哥是高中生,在刚满九岁的浩介眼中已经是大人了。他觉得这个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厉害的人,只是来日本,就可以让一个大男人流下感动的眼泪。 摘自《解忧杂货铺》
东野圭吾在书里曾这样写披头士访日给这一代青年带来的灵魂触动,9岁的浩介,就像是幼年的东野圭吾自己。
因为,披头士访日的1966年,正是东野圭吾8岁时。
©披头士乐队于1966年6月抵达东京羽田机场
1966年夏天,作为世界巡演的一部分,披头士于6月30日、7月1日和7月2日连着三天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演出,最终大约有43,000人观看了演出。
日本政府为披头士访日简直忙到头秃,光是警力动员就是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同等的待遇,超过35,000的警察负责维持秩序,花费的金额超过了5,800万日元。
©在武道馆的演出现场
早在同年5月份,银座的华盛顿鞋店就打出了“穿着我们的鞋去看披头士吧!”的广告语,声称买鞋附送门票抽选券,卖得可谓热火朝天。
武道馆是当时东京最大的容纳观众数的室内场馆,但即使如此,总数量3万多张的门票对如饥似渴的日本青年观众来说根本是九牛一毛。如此,才有了抽票制度,从领取抽选券的人中随机抽取获得正式入场券的观众。
后来显示,当时参加抽票的人数居然达到了20万8850人,也就是说,只有不到六分之一的人最终能得以进场。不少人长途跋涉从全国各地来到东京,就为了一睹偶像真人,手里还不一定有票。
©穿着披头士T恤、手拿披头士应援册的青年,1966
披头士四人访日全程都被以一种异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关在希尔顿酒店内部,不能轻易出门。狂热歌迷们包围了整个酒店,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据说,光是被拘捕的狂热歌迷,就达到了6千多人。
像是神话般的三天,就像是一场由西太平洋吹来的疾风,昭和青年们久旱逢甘露般、瞬间就痴狂迷醉在了英伦摇滚乐中。
他们在日本掀起的“披头士狂热”,一点都不亚于在美国。
稍稍往前追溯。
1960年,刚刚20岁的约翰·列侬在英国利物浦集合了好友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一个即将改变世界音乐版图的年轻乐队,就此成立。
©披头士四人
我们耳熟能详的“英伦入侵”,发生在短短的4年之后。
64年,当4人抵达美国机场,看到围聚在机场黑压压的年轻人,还在纳闷:他们是来示威游行的?结果,机场所有的少女们都为他们而来,为他们尖叫、哭泣和疯狂。
媒体报道中随即抛出一个词“Beatlemania”,意指美国年轻人都陷入了一种痴狂的不治之症。
这就是“披头士狂热”。
©当时受到的狂热欢迎
至此,以披头士打头的“英伦入侵”开始,几乎永久地改变了摇滚乐、甚至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
回到日本,66年的武道馆公演前。
64年,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家家把黑白电视换成了彩色电视机,以此为契机,日本社会一切都开始西化了。
65年,连接之前的“反安保运动”,庆应、早稻田的学生们开始了罢课,第二波学生运动走向高潮。
66年,右翼组织抗议活动,反对英国的长发摇滚歌手赴日,反对使用“武道圣地”象征的武道馆。
©披头士访日曾经历过右翼保守势力的反对
而那个夏天的连续狂欢三天,将这一切都点燃了。
日本文化上的西化运动进行得很早,早在披头士在西方还没红的那么彻底的时候,日本的主流电视媒体比如富士电视台、以及一众音乐电台就已经开始介绍他们了。
1964年夏天,披头士四人主演的电影[一夜狂欢]在日本公映,这部原本只是宣传片作用的伪纪录片式电影,却意外在日本受到观众的极热情反应。
©[一夜狂欢]
就连成年人们都开始好奇起来:让那些年轻人们为之疯狂的披头士是谁?
等到两年后披头士访日时,就连新浪潮导演大岛渚、作家三岛由纪夫、石原慎太郎等一众名人都按捺不住好奇之心,纷纷来到演唱会现场一睹究竟。
据说,三岛本人倒是对披头士没留下什么印象,因为演唱会全程他都在观察身后那些为披头士歇斯底里的女孩们了。“幻觉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三岛这样总结这次行程。
©武道馆演出中的观众们
但年轻人们根本没人在意,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找到了归属,披头士唱片销量随之成倍成倍增长,社会舆论也逐渐转向对乐队的善意和接受。
从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到70年大阪世博会结束,披头士访日这一事件似乎成为了日本战后重新登上世界舞台历程的一部分。
对这一世代的人来说,它显然也已成为最为激动人心的青春记忆和浪漫象征。经历过那一年的人都很清楚,披头士的到来也近乎永久地改变了日本的摇滚乐和青年文化。
▼
披头士访日的这一年,东野圭吾8岁,村上龙14岁,坂本龙一14岁,村上春树17岁,伊坂幸太郎甚至还没出生。
日后东野圭吾一次次在《解忧杂货铺》中讲述那个时代少年的故事;
村上龙在半自传小说《69》中,让少年们听着滚石和披头士,学着西方的嬉皮士青年们,搞了场校园封锁运动;
伊坂幸太郎从披头士的同名歌曲《Golden Slumbers》中得到灵感,写下了悲悯而温暖的《金色梦乡》;
村上春树听着披头士的专辑循环120遍,写出了《挪威的森林》,题目用的是披头士的歌名,写的是60年代。
©同名电影[69]剧照,学生们在运动中的标语“让想象力夺权”
©[金色梦乡]剧照
坂本龙一在自传里写自己的初高中时期,第一次听披头士就觉得太酷了,所以之后“听不听披头士”就成了择友标准,只要知道披头士的就把他偷偷划在好友范围。
“披头士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流行乐、摇滚乐是什么。所以我是先听了披头士,才知道这些概念的。”
坂本龙一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音乐家坂本龙一
村上春树也曾说:
“在这重要的60年代里,我们充分吸取这个时代粗野狂暴的空气,也理所当然地让命运安排我们沉醉其中。从披头士、大门到鲍勃·迪伦,这些时代的背景音乐,已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披头士的到来,同样激发了一代日本摇滚乐手的灵感。
一批“日本披头士”诞生了,他们不仅在衣着发型上模仿,也在曲风上相似,而且大多从翻唱披头士、滚石等乐队起家。
虽然大多都是拙劣的模仿者,但也有了例外,68年,フォークル和ジャックス两个乐队的单曲分别获得大成功。
所以,也有人称68年为“日本摇滚的元年”。
©フォークル和ジャックス专辑封面
不过,要说日本摇滚乐真正的起始,还是要说到当时在庆应读书的年轻人松本隆。松本隆自然也是披头士的粉丝,但他看不上那些模仿者,觉得他们不入流。
69年,松本隆和好友细野晴臣、大泷咏一和铃木茂在东京成立了民谣摇滚乐队Happy End(はっぴいえんど)。
此后,真正划时代的作品诞生,这就是他们的第二张专辑《風街ろまん》。
©Happy End四人
在“用英语还是日语唱摇滚”的争论中,他们首开将日语歌词填入摇滚乐的风潮。
一方面深受披头士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像是故意对披头士的反叛一般。
《風街ろまん》成为日本摇滚乐坛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摇滚专辑,启发、影响后来者无数。
©《風街ろまん》封面
日本摇滚乐起步于披头士的启蒙,但发展很快,在同一时代几乎完全不输西方音乐。尤其是后来自成一派的日式迷噪,又受到了披头士后期迷幻音乐的影响。
“他们催生了一个真正的日本摇滚音乐场景,在那里,音乐家们不仅演唱别人的歌曲,还创作自己的作品。”
而这一切,都始于披头士的到来。
注:破词儿成立了「偷听」栏目,
每周一从往期文章中择选10条精彩读者
留言刊出,不定期不定人选送出精美周边。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鸭!
参考资料:
[1]你的鸟儿为什么唱歌? Rhodesia ,豆瓣,2018.9.30
[2]The Beatles 和六十年代文化,君令或可不为,时光网,2010.1.23
[3]为什么日本作家都对披头士很迷恋?嘿哟音乐,2017.2.27
[4]爱尔兰海来的风 | 1966年披头士访日,hayashi,豆瓣,2015.11.30
[5]Why Japan's 'Beatles moment' still matters, 50 years on,PETER TASKER,asia.nikkei.com,2016.6.23
[6]Yesterday When the Beatles typhoon' hit Japan,Thejapantimes
[7]“英伦入侵”:现代摇滚的诞生,格林威治嬉皮研究公社,2016.2.10
【推荐阅读】
芬兰金属党| 星辰变 | 满地捡钱的年代 | 一个明星的诞生| 登月第一人 | 贝托鲁奇去世 | 憨豆沙雕 | 迪士尼妇女 | 憨豆特工3 | 登月第一人 | 贝托鲁奇去世 | 荒野大镖客:救赎2 | 墨西哥毒枭 | 摘金奇缘 | fuck the police | 镜子与情绪 | 日本男人光溜溜 | 狗十三 |日本电影的生活流 |13恐惧症 | 五颜六色的黑| 铅笔裙 | 12岁少年弑母 | 去森林吸猫|此房是我造 | 美国少先队杀爹 | 去海南干票大的 | 蜘蛛侠:平行宇宙| 日本黑帮纹身 | 尼泊尔军刀 | 西装高潮 | 梦露肯尼迪风流事 | 嗑瓜子儿野史 | 地球最后的夜晚| 性侵复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大黄蜂甲壳虫| 吴珊卓的美 | 奥尼尔卖屁股| 黑镜 | 他们已不再变老 | 中世纪假发 | 一开口就癫狂| 阴风阵阵 | 绿皮书| 性教育| 奥斯卡最佳 | 吴秀波怎么了 | 去他妈的死侍2| 掠食城市 | 新喜剧之王 | 流浪地球 | 飞驰人生 | 谁先爱上他的 | 流浪地球毁地标 | [银翼杀手]2019情结 | 娱乐圈学霸之怪现状 | 变性人图鉴 | 她那么美,却要被人骂 | 东亚私生饭往事 |阿丽塔和空中都市| 嗑嗨了以后| 黑豹独特的视觉风格| 月经羞耻 | 驯龙高手 | 惊奇队长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欧洲紧身胸衣残酷史 | 被看低的橘猫的一生 | 香港同志与电影 | 日本电影妖怪形象考| 赛博情色| 苏明玉有几个臭钱 | 网飞传奇史 | 仅限秃顶阅读 | 画哥特妆被地铁拒 | 娄烨解禁 | 新阴阳魔界 | 无主之作和裸体主义 | 东德人翻墙野史 | 废土电影 | 朋克武士 | 中国人蹦迪简史 | 穿粉红色蓬蓬裙的女杀手 | 肥宅版雷神索尔的原型 | 人格分裂 | 乔欣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