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让他喝毒鸡汤就够了

富书 富书 2019-04-06

作者:Ray先森(富书主创团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别人的痛苦,应该成为世上唯一无法欣赏的东西。

  


一大波毒鸡汤正在袭来

 

昨天下午,一篇名叫《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爆网络,文内提到“谈理想的有三种人:傻子、骗子、去世的他”。

 

 

文章发布十几个小时后,“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然而,对文章刷屏引发的争论和反思并没有结束。

 

状元、寒门、死亡,三个关键词非常抓人眼球,和大多数流量文章一样,这篇文章的作者深谙“抓住人性的弱点和诱惑点”之道。

 

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你可能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陌生。简单说,这个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聪颖过人的寒门学子,通过勤奋努力实现人生逆袭考上名校,却因为人正直,不帮富二代作弊、不为老板做假账而处处人生受限。

 

更为悲剧的是,25岁就因病早逝。


这已经不是“我有一个朋友”这么简单的故事了,文中某同学的学历、读书、打工、就业,种种事迹都有板有眼,显得很真实。

 

真实的外观,加上这个故事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一时之间朋友圈转发爆了。

 

可是,细心下来,就能看出文章胡编乱造的马脚。

 

主人公2013年参加高考,高中时看过《灵魂摆渡》,而《灵魂摆渡》的上线时间是2014年,这一点无疑成为“胡编乱造”的硬核实锤。

 

针对文章中提及毕业2年就成为阿里巴巴P7级的员工描述,阿里巴巴公关部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应称:情况不属实。

 

除了这些“造假”的证据,文章引起反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传达的价值观。

 

一面是寒门学子,一个25岁职场小白,能够单独与重磅投资人谈笑风生,在北京租住1万月租的公寓,有能力和爱心负担同学妹妹的学业费用,还知道哪些方案说什么话能快速变现。

 

另一方面,却是不给打小抄就群殴的名牌高校富二代、逼迫正直会计做假账并承诺给好处费的黑心老板、对年轻姑娘不怀好意的投资大佬、只会吹牛皮对男主去世麻木不仁的高中同学。


一句话:寒门学子都是高大正直善良,而富家子弟清一色龌龊卑鄙狡诈。


我们这个社会是有许多问题,但这不是刻意制造矛盾,挑动大众情绪的借口。



在自媒体行业,常有一个说法就是:文如其人,其人如文


那些刻意制造毒鸡汤的人,表面上看似乎是站在弱势群体一边鼓与呼,可内心真实的想法却是收割智商税,通过批量化生产获得流量,实现变现目的。


就像这篇被删的文章里小姑娘和投资人说:

 

我知道说什么话比较容易变现。


他们不是真的关心这个社会的公平与进步,他们关心的只是写什么文章能够赚到大钱,然后再把自己包装成这个社会的良知。

 

真的,一个人学好很难,学坏却很容易。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让他喝毒鸡汤就够了


 

为流量而写的文章

失去的永远不止是流量

 

2018年,自媒体圈子里发生了一件非常恶性的行文事件,业内坐拥300万粉丝的公众号“二更食堂”在滴滴司机杀害空姐事件后,在头条推文《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

 

文章以低俗的修辞手法编造空姐遇害细节,丝毫不顾逝者尊严和其家人悲痛情感,大肆渲染恐怖,渲染犯罪。(此处的原文图,我们不再贴出)


最后,没有底线的公众号被永久禁言。

 

但凡做过新媒体的朋友都知道,很多人都期待着各种热点事件的出现,一旦热点发生马上一窝蜂冲上去,根本不管当事人的处境如何,噼噼啪啪一顿键盘敲,瞬间一个10w+的爆文就出来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各种沉迷其中,浪费大量时间去看各种明星八卦、花边绯闻,后来发现这样非常无意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只记住了流量,而忘记了价值。

 

为流量而写的文章,失去的永远不止是流量。

 

现在很多读者表示越来越不喜欢看公号文章,很大程度上与自媒体的“流量导向”离不开关系,什么标题恶心人就取什么标题,什么文章看着让人脑嗨就写什么。

 

想尽一切办法煽动情绪,罔顾事实的做法,是让事件扭曲发酵、影响舆情的源头之一。


而另一方面,写作人对于流量爆文的热恋与痴迷,恰恰暴露了他们对于事实真相和当事人现状的不尊和冷漠。


1994年,南非记者卡特凭借《饥饿的苏丹》获得当年度普利策新闻奖“特写性新闻摄影”,作品内容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看着她,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此处图片,我们不再贴出)


虽然卡特一举成名,但随后对他的道德谴责却排山倒海而来,一个记者虽然完成了职业成绩,却丢掉了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最终为大众所唾弃。


托克维尔曾说:历史是一座博物馆,里面复制品很多,人类从不吸取教训。

 

如今又有多少写作人为了拿到一篇10w+,变成了无辜受害者背后的秃鹰,他们不过是静静地等着事件的爆发,然后扑上去一顿饱食而已。

 

别人的痛苦,才是世上唯一无法欣赏的东西。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虽然现在已经离开这个行业,但我仍记得成为记者那天的庄严宣誓:我将以生命守护事实、公正、客观。

 

在这个自媒体愈发资讯泛滥、真相真假难辨的年代,许多人已经开始怀念起曾经的传统媒体。 

 

提起以前的“记者”,我们会联想到的词汇都是:真相、监督、理性等等。这些词汇联想的背后更多是一种期待,期待一种事实本该有的样子,

 

而不是为了一篇篇10w+,开篇靠胡扯,故事全靠编。


 

凡是容易让你情绪被扯动的文字

你都要小心

 

记得当年高中语文课,语文老师王小丰先生曾经和我们说:

 

写文章切忌假大空,更不要无病呻吟,可以带着感情去写文章,但千万不要带着情绪去煽动读者。

 

先生一番话,至今萦绕在心头,每每行文间常常回想,也正是这样的阅读洁癖让我在很多时候,看到一些非常具有挑逗性或是煽动性的文章都会退出或取关,

 

一个读者的独立,首先保证自己的情绪和思想不被人任意左右和影响。

 

可是但凡打开今天的自媒体文章,标题能让你安安心心读完的就少之又少了。

 

就拿某些「情感」类大号来分析,随便打开历史消息满屏都是这样的炸眼标题:

 

《我年薪200万,不敢结婚!》

《那个不给你买LV的男人,还是别嫁了吧!》

《他爱不爱你,看他怎么跟你啪啪啪》

《别人月薪十万了,你还在啃面包》

 

事业遇到瓶颈,爱情没有着落,结婚遥遥无期,生孩子那更是没影儿的事。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大概率是需要面临这些问题的,所以这些公号对症下药一剂猛料,总结下来无非是“年薪千万”“买包”“结婚”“爱你”“啪啪”“好看”这些关键词,总有一个会戳中了读者在工作、婚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焦虑和困境,

 

反正标题这么写也没人去求证,于是就像瘟疫般被很多人分享到朋友圈,甚至很多人还看完就嚷嚷着太真实了写的就是我。

 

曾经有一段时间觉得每天刷朋友圈就会很焦虑,看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但是心情还因此受牵连;而不刷朋友圈同样很焦虑,总感觉自己错过了什么。 

 

如果说面对各种牵动情绪的文章而不能自拔时,不如从内心保持审慎的态度开始。

 

梁文道先生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总的来说,凡是容易让你情绪被扯动的新闻,你都要小心。

 

我觉得今天中国充满大量的人和机构是以牵动人的情绪为快感、为目的,或者为了这个而挣钱的。所以我们不要做一个被情绪欺骗的人,尤其是那种以集体之名而号召的情绪,我尤其抗拒。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同样的未经独立思考而阅读的文章不值得分享。

 

当我们面对那些容易扯动情绪的文字,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让自己深陷情绪的汪洋大海之中最后被之淹没吞噬。



善良必须以真实为前提

行文如是,做人亦如是

 

柴静在《看见》中曾经分享过一则采访故事:

 

2007年,采访华南虎照的时候,当时在视频当中有一个细节,那时候周正龙穿了一个大棉袄,在地头柴静跟他坐着,在一块采访。

 


当天采访完之后,她和同事在一起讨论,发现同事间有一个很剧烈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照片一定是假的,还有两位同事说一定是真的。 

 

那个同事说:“周正龙披着大袄,背着光坐在那个漫山遍野的麦苗当中,那简直就是个老英雄啊”。

 

他说:“再说了,撒谎的人怎么敢直视镜头呢” 。

 

但是柴静想的是,光靠感慨和抒发感情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靠事实和因果的不断梳理。 

 

后来双方争执不下,只能靠一句话解决问题:拿证据来。 

 

后来她在文中写道:

 

就靠这一句话,你就可以从逻辑链条的最末端,一环一环向上追诉,让他枝枝相扣,自相咬合,以这样笨重的气力,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可以从土地当中拉出一个被深埋的庞然大物,这就是逻辑的力量,这也是求实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再回头去看那些红的发烫的爆文时,有多少是在打着煽动情感为目的的行文我们不得而知,但文章的结构和表述方式却在透露着文章逻辑上的硬伤。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动不动一毕业就月薪上十万,年薪上千万的都市白领出现在文章标题上。

 

符合逻辑的想象,才是真正的创作。


偏离逻辑的描述,那不过是在鬼扯。

 

在今天这个信息主要用来消费的时代,很多传统媒体的专业伦理已经消失了。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各大明星离婚结婚上头条的娱乐新闻,但是你很少看到对某一件事做出深刻反省和分析的社论文,因为前者讲究的是娱乐属性,而后者讲究的是深刻严格的客观属性。

 

村上春树曾说:如果要在鸡蛋与高墙之间选择的话,他会永远站在鸡蛋那一面。

 

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作者也好读者也罢,有时候要有独立于人民群众的勇气。不要只写出那些别人愿意看到的内容,偶尔直面惨淡的人生和现实的残酷我们才能走的更远啊,不是吗?

 

善良必须以真实为前提,行文如是,做人亦如是。


 

这个时代信息量这么大,我们对真实性的要求已经很松懈了。今天人人皆可自媒体,但并非人人都有职业媒体人的自我要求和纪律约束,所以难免会出现很多假消息、假新闻。

 

那么,在毒鸡汤屡屡刷屏的今天,如何避开那些害人不浅的毒鸡汤?

 

@鹿之谷中 在微博上给出中肯建议:

 

1、没有明确信息来源的,不要相信;

 

2、“我有一个朋友”这样的故事,不要相信;

 

3、试图用一个完美的故事给你讲人生道理的,不要相信;

 

4、出自某些团队之手,不要相信。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的善良都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也但愿我们阅读的每一个字都能代表真实与良知。

 

聪明的你,千万别喝毒鸡汤!


富书君出新书

《好好生活》豆瓣8.8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获取2019您的新年礼物

👇👇👇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只有浅薄的人,才总想跳出舒适区

38岁的郑智挽救国足:自律的人生究竟有多可怕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藏在那些“读不懂”的书里

作者简介Ray先森,富书主创团作者,闲话职场法则,漫谈人生故事,每天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富书,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赞赏 

转发无需多言 | 转载联系授权fushulf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知乎、抖音、微博@富书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给你推荐一位有料的新媒体达人

定期分享拆书拆课程的一手心得

👇 富书2018重磅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