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感染者超5万,多家机构发生布鲁氏菌感染,兰州事件警示了什么?
核心提要
1、布病不会成为第二个新冠疫情。布鲁氏菌一般不会人传人,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2、布病检测旨在检测人体血液中是否含有抗布鲁氏菌的抗体,阳性表示目前产生了抗体,但不能确定其体内是否还有布鲁氏菌。当前3245名阳性被检者都感染过布病,但并非“正处于感染进行中”。
3、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症状,患者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男性患者可发生睾丸、附睾肿胀等,女性患者可发生乳腺炎等。
4、布鲁氏菌会通过感染动物传染给人,需要特别注意“病从口入”。如有人并没有接触动物,但喝了未经巴氏消毒的鲜奶,便有感染风险;同时,农业大学在进行动物实验时不规范操作,也常面对高风险的布菌感染。
国内近十年间,发生布菌感染事故数十件,
至少近五万人被感染
布鲁氏菌(图片来源:美国田纳西州卫生部门网站)
2019年,在兰州发生发生了一起布鲁氏菌感染的公共卫生事件,起因是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生产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的过程中,使用了过期消毒剂,导致排放的废气中的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这些细菌就顺风而下,感染了生活、工作在生物药厂周围的人群。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疾病,简称布病。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对事件进行了调查,也对相关企业做出了惩罚,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一些被感染的患者治疗、康复遇到了问题。目前经过媒体的报道后,这些患者重新得到了重视。
针对目前引起的关注,甘肃省兰州市卫健委于今年9月15日发表了通报,表明在累计检测的21847人中,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据统计,自2010年间,东北农业大学实验感染事件,至110名教师学生发生重大感染事故以来,据有记载的感染事件,近年间就有将近数十起,每年至少感染数在一至两万人之间。
布菌感染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个高发的人畜共得的感染性疾病。而兰州感染事故,则刷新了全球布菌感染纪录。
本文不想重复其他媒体的报道,但希望对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梳理。
检测阳性意味着什么?
它与新冠病毒有什么不同?
新闻提到一个数据,3245人确认阳性。阳性这两个字大家都懂,但是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并不一定清楚。由于目前正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很多吃瓜群众便自然而然把这结果理解为有“3245人正处于感染进行中”,这是错误的。
大家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把新冠检测和布病检测混为一谈了,实际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测方式,一个查的是病原体,一个查的是身体出现的免疫反应。
目前标准的新冠检测方式是核酸检测,目标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如果检测结果阳性,说明被检测者体内有病毒,感染正在进行中。但是,布病的检测方法是查人体血液中抗布鲁氏菌的抗体,如果阳性,表明之前感染过此种细菌,机体也因此产生了抗体,但是并不清楚目前体内是否还有布鲁氏菌。
如果我们把细菌、病毒的感染比做雪地上走过的一个人,那核酸检测就是发现了这个人,而抗体检测只是看到了雪地上的脚印。
是不是这3245人目前都有布病呢?
无症状患者的传染性有多高?
因为不理解“阳性”,这3245个人都会很担心,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要不要治疗?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有多少人会是无症状者呢?沙特阿拉伯有一个研究,对25名急性布病患者的178名家人进行了检查,总共在家人中发现了34名“阳性”患者,但是只有其中23人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而11人是无症状者[1]。对于兰州的布病疫情,目前还没有统计数字,表明到底有多少是无症状感染者。
问题来了,如果是无症状者,会不会感染别人呢?布鲁氏菌并不是一个“人传人”的疾病,如果一家有几个人都感染了布鲁氏菌,并不是相互传染上的,而是因为同时都暴露于病菌的传染源。兰州的布病感染,传染源是生物药厂因事故而污染的废气,在事故之后,传染源已经被排除掉了,感染的人群也没有进一步扩大,即便是目前检测阳性的人,也没有传染性,不应该受到歧视,也没有必要歧视自己。
对于阳性者来说,如果之前出现过症状,现在没有症状了,说明已经痊愈了;如果一直没有出现过症状,说明已经获得了免疫保护,不用担心今后会突然出现症状。也就是说,雪地上不会再来人了。
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患者在感染后,出现了症状也没及时治疗,那确实会演变成慢性症状,或者引起一些慢性并发症,但是从感染的时间上看,并不认为患者体内还有细菌。
布病地图:中国的自然发病率并不高,每百万人口中有2-10人。牧民较多的蒙古,是高发区。(文献[3])
布鲁氏菌后最大的问题是断子绝孙?
其导致的不孕不育难以根治,终生带病?
人、畜都会感染布鲁氏菌。人患布鲁氏菌病后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男性患者可发生睾丸、附睾肿胀等,女性患者可发生乳腺炎等。
但正如前面所述,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出现症状。有阳性者听说别人睾丸肿大了,就觉得自己迟早会肿大,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感染后几个月内都没有症状,抗体却又是阳性,那今后也就不会出现症状了,除非感染了其他的病菌。
201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地区爆发了一次布鲁氏菌感染,总共有14个病例。当然,这种自然爆发的病例数与因事故爆发的病例数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实际上,在从2007-2017的十年间,达拉斯地区也只找得到28个病例[2]。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研究论文对这28个病例的观察,我们还是可以了解一下布病的临床表现。在感染的人群中,93%的人都进行了住院治疗,儿童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是10天,成人是16天。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80%儿童和100%成人都出现了这个症状。有75%的儿童出现肝炎,82%的成年人出现了贫血。儿童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脾脏病变(40%),而成人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脾肿大(39%)。[2]
在中国,布病的发病地区以牛、羊的主要养殖区为主,包括内蒙古、新疆、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在非牧区省出现病例时,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可能会被误诊为感冒、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伤寒和副伤寒、肺结核、疟疾、败血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而正确诊断的关键,是布病的血清抗体检测。
新冠病毒与布鲁氏菌异同:
是否人传人?是否有特效药?
目前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一些人看到布病疫情,也产生了巨大的恐慌,担心这会演变为另外一个新冠疫情。实际上,新冠和布病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1. 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布鲁氏菌一般不会人传人;
2. 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布鲁氏菌可以使用抗生素。
正是因为这两个区别,布病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新冠疫情。当然,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必要重视布病。如果周围出现了布鲁氏菌疫情,自己出现了上述症状,需要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布病可以治愈,没有后遗症。部分病人治疗结束后,需要约半年恢复期,可能还有乏力、关节疼痛等感觉。因布病引起并发症的病人,治疗相对复杂,需进行全面、综合、针对性的治疗。
国内多家研究机构
为何几乎都发生过布病感染事件?
布鲁氏菌传播的三个途径:一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并被人吸入后通过呼吸道感染;二是经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传播,如畜牧场、屠宰场工人在剪毛、挤奶等活动中,直接接触病畜,导致感染;第三是食用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导致消化道感染。
上述的兰州感染事件是一个事故,属于偶发事件。一般情况下,布鲁氏菌先是感染动物,然后通过动物传染给人,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病从口入”的这个感染渠道。
比如有人并没有接触动物,但是因为追求健康,喝鲜奶(未经巴氏消毒),结果感染了。其原因就是奶牛感染病菌后,牛奶就会被污染,而且不只是牛奶,其他奶制品也有风险,在上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病例中,有71人食用过未经巴氏消毒的奶酪,这是病从口入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大家要记住一点:食用巴氏消毒的牛奶、奶制品,才是健康和安全的,不要盲目追求“鲜”奶。
在兰州布鲁氏菌感染的事件中,最先被诊断出感染的患者,是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进行动物实验的学生,虽然最后发现病源菌来自紧邻的中牧兰州生物药厂,但最早的怀疑对象是实验动物。事实上,国内多家研究机构都发生过布病感染事件。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1年12月,东北农大动物医学专业5个班级的师生,因使用4只感染布病的山羊进行实验,最终导致28名师生布鲁氏菌感染。很显然,这是实验操作时候不规范、没有进行合理的防护所导致。2011年、2012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人员,因为接触感染者血培养标本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也发生了两起布病感染事件。
要防止类似的感染发生,除了需要按照安全规定,在进行实验、研究、检验的时候,使用合理的防护,同时也需要对所使用的动物进行必要的检疫,避免实验动物携带常见的病菌。
2018年,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执笔撰写目前认为比较权威全面的资料《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呼吁要对国内这些试验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在民众中普及各种防疫知识,并给出了专业的诊疗意见。
布鲁氏菌曾是美军细菌战武器,
国内感染事故频发,怎样防止灾难再次发生?
美国军方曾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制造生化武器时使用过布鲁氏杆菌。大半个世纪以后,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的一个事故,又导致了3245人感染布鲁氏菌。在事故之后,有关部门对生物药厂进行了处罚,多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被撤销,8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中牧也表示将积极做好善后处置和补偿赔偿工作。
做出这样的处罚之后,以后这样的事故就可以完全避免了呢?我看未必。目前具有布病疫苗兽药批准文号的厂家共14家,其中品种最全的有中牧股份、天康生物、金宇集团等几家。其他的厂家是不是也有发生同样或者类似的事故的风险呢?
即便所有的厂家都拍胸脯打保票,表示以后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为了真正避免对公共安全的危害,不能盲目相信厂家的保证,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考虑双保险、甚至三保险的预防性机制,以防事故再次发生。
比如说,兰州事故中感染的3000多名患者,很多都是药厂周围的居民。这种有潜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企业,应该选址在相对隔离的工业园区,而不是混杂在居民区,万一事故发生了,也有一定缓冲,将伤害减少到最低。
同样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只存在于生产布病疫苗的企业。比如说新冠疫苗,目前获得紧急批准使用的两家产品,都是灭活疫苗,需要先将新冠病毒培养放大,再进行灭活。在生产过程中,生物安全性也同样重要。
同时,实施和改进疫苗生产的安全措施,不能空喊口号,也需要资金投入。如何保证厂家有足够的资金?这也同样是一个问题。
有数据表明,金宇集团2012年布病疫苗销售1亿头份,但销售收入仅为200多万元,平均每头份仅2分钱。由于售价大幅低于成本,公司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如果市场和政策一味压低疫苗的价格,厂家不但没有资金来健全安全措施,甚至最后会导致无疫苗可用的结局,这更加不利于畜牧业中的布病预防。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布鲁氏菌疫苗,都是减毒活疫苗。这样的疫苗造价便宜,但是毒力较强、安全性较差,疫苗活菌在动物体内残存时间较长,公畜生殖系统受损害的风险较高,乳用动物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将活菌排放到乳液中,是存在于食品公共安全的隐患。要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就需要研制新的疫苗,这需要资金投入,也需要市场支持,不可能完全靠行政命令来实施。
其实对于所有的药物和疫苗,“安全性高、效果特别好、成本特别低”,这三个标准是很难同时达到的。
3245人感染布鲁氏菌的事故,是一场悲剧。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故,更多的悲剧还会发生。
[1] Alsubaie, S., et al., Acute brucellosis in Saudi families: relationship between brucella serology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5. 9(4): p. 218-224.
[2] Hassouneh, L., et al., An Outbreak of Brucellosis: An Adult and Pediatric Case Series. 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 6(10).
[3] Ariza, J., et al., Perspec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oannina recommendations. PLoS Med, 2007. 4(12): p. e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