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验室泄漏极不可能,为何有人失望?揭密世卫新冠溯源报告

张洪涛 CC情报局 2021-04-24

文/张洪涛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副教授

核心提要

1、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表了一份关于新冠病毒的溯源报告。经过国际联合调查小组梳理评估,认为导致疫情最有可能的途径是病毒先感染中间宿主再感染人类,但并不能确定中间宿主到底是什么动物。调查数据还表明,在2020年1月之前,疫情不太可能已经在武汉长时间流行。

2、对于世卫目前调查的结论,很多人不满的原因之一是误认为科学就是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而不是报告中呈现的“有可能”这样的回答。另一些人的不满,主要是因为调查小组对于病毒传播途径的调查没有集中在“实验事故导致的病毒泄露”这个极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上。

3、由于对调查报告的撰写有误解,一些人对世卫一年多以来的调查进展缓慢感到失望。2003年发生的“非典”至今已经18年了,然而SARS病毒的源头至今都没有溯源清楚。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的团队,花费13年将源头追溯到云南一个蝙蝠洞里的蝙蝠上,但也无法确认这就是病毒的唯一源头。

4、世卫病毒溯源的目的,并不是要找某一国来背锅,而是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对于非典来说,找到动物中间宿主,控制传染源,即可控制疫情的传播。但对于病例不停增加、变异防不胜防的新冠疫情来说,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接种疫苗形成免疫屏障,以阻挡未来来自或人类,或动物的病毒。


世卫溯源调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份调查还是一份研究报告?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表了一份关于新冠病毒的溯源报告。
在报告的概述中,世卫明确地表明了病毒溯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病毒的人畜共患病源以及向人类的传播途径,包括中间宿主的可能作用。目的是防止在动物和人类中再次感染病毒以及建立新的人畜共患病库,从而减少未来人畜共患病出现和传播的风险。“请注意,在英文原文中,这个报告使用的是“study”(直译为“学习,研究”),而不是“investigation”(直译为“调查”)。在写作科研论文的时候,study和investigation基本是可以互换的。世卫在此使用了“study”,是为了避免不懂科学研究的人直译为“调查”后,再曲解为“刑事、犯罪调查”。世卫之所以在用词上小心谨慎,是一些人并不是将这个调查作为一个科学研究来对待,而是当作政治事件。本文还是选择使用“调查”这个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而本人在科研论文中无数次使用过“investigation”。从纯科研的角度,这里使用investigation更合适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这份120页的报告,在标题中注明了是“中国部分”,这意味病毒的溯源调查还将会在其他国家进行。

世卫目前的结论是什么?它为何排除了华南市场?西方为何认为这份报告“结论不清楚?
参加世卫这次溯源调查联合专家组共34名成员,其中有17位是中国专家,另外17位是非中国专家。这个国际联合调查小组对四种可能的病毒传播途径进行了调查:•可能途径之一:新冠肺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直接由动物通过溢出的方式传染给人;•可能途径之二:病毒先感染了动物中间宿主,再通过溢出的方式传染给人;•可能途径之三:通过冷链食物、食品进行传播;•可能途径之四:因为实验室事故,导致病毒传播。联合调查小组经过在武汉的实地调查,对上述四种传染途径进行了评估,•第一种途径:有可能、比较可能;•第二种途径:比较可能、非常可能;•第三种途径:有可能;•第四种途径:极不可能。所以,目前认为病毒先感染中间宿主,然后再感染人类,是新冠病毒导致疫情的最可能的途径。但是,目前并不能确定这中间宿主到底是什么动物。之前在蝙蝠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SARS-CoV-2)非常同源的冠状病毒,但是距离新冠病毒还有很大差距,在进化上还需要几十年;在穿山甲身上,也发现了同源的病毒,但是也还是有很大差距。在这些原始的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之间,目前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报告提到水貂和猫对冠状病毒的感染很敏感,表明它们也可能是中间宿主,但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对于世卫目前调查的结论,很多人是不满的。有一种不满,是因为看不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满眼看上去都是各种可能性,区别只是可能性的大小。不只是一般的吃瓜群众有这个感觉,国外很多大媒体的报道中,关键词也是“不清楚”、“没有回答”
产生这种不满的原因,是很多人对科学有误解,认为科学就应该是斩钉截铁的结论,不能使用“有可能”这样模棱两可的语言。这种误解太深,也导致了很多人认知上的异化,不是具体看待科学证据本身,而是认为只要是斩钉截铁的结论,就是“科学”的,比如那些能够“包治百病”的保证。同样是因为这个误解,有人对疫苗的理解就是必须百分百防止病毒感染,百分百没有副作用。然而基于科学的事实是,疫苗保护性并不是100%, 副作用也不是0%,一款疫苗是否能批准使用,只有综合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利弊,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推广应用。而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未来对于病毒传播途径的调查,必然是集中在上述最有可能的途径,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实验事故导致的病毒泄露”这样一个极度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当然,这也就导致了另外一些人的不满。美国上届政府的一些官员,一直认为新冠的来源是实验室泄漏,这其中包括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前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上周接受CNN采访时,雷德菲尔德再次提出这一观点,虽然他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也强调说这是他个人的观点。有这种观点的人,应该并不只限于美国上届政府官员,也不只限于外国人。
病毒溯源,到底需要多少时间?病毒溯源,到底是溯什么源?“非典”为何18了仍未溯源清楚?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能理解世卫目前调查的结果,但是不理解为何在疫情发生一年多以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对科学调查的进展,他们感到失望。这些人可能以为写一个科学调查报告,跟写剧本差不多,只要甲方吹一吹,钱给到位,总能赶出来。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比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至今已经18年了。导致“非典”的是SARS病毒,其源头至今都没有溯源清楚。在非典发生之后,香港大学袁国勇的研究团队从果子狸中找到了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病毒。从今天的观点来看,果子狸是导致“非典”的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2004年,在广东严格禁止野生果子狸交易之后,零星爆发的“非典”才完全消失了。但是,科学界并不认为果子狸就是非典病毒的源头,虽然禁止了野生果子狸交易,病毒如何感染果子狸还不清楚,如果不把病毒的源头搞清楚,就等于还存在着“定时炸弹”,非典还会再次来袭。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的团队,从2004年开始,花了13多年的时间,将源头追溯到云南一个蝙蝠洞里的蝙蝠身上。从科学的角度看,经过10多年的时间,终于得到了一个研究报告,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可非典至今没有再来,来的是一场比非典影响更大的疫情。复盘一下对SARS病毒这10多年的溯源,其实我们可以看清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云南蝙蝠洞里的蝙蝠,就是SARS病毒的源头,我们也无法确认那就是唯一的源头。我们能铲除那个蝙蝠洞的蝙蝠,但无法铲除全天下的蝙蝠。所以,即便我们知道蝙蝠是非典、新冠的终极源头,还是无法防止非典、新冠在未来的再次发生。从这个角度看,搞清楚谁是中间宿主其实更重要,正如在2004年初对野生果子狸交易的禁止之后,非典疫情才真正终止了。作为中间宿主的动物,不一定就都携带病毒,比如养殖的果子狸中,就检测不到病毒。也不是所有的野生果子狸,都携带着病毒,因此,对中间宿主动物的监测,更为重要。2019年12月,之所以在武汉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出现,是因为在武汉有一个对SARS病毒监测的项目,在对患者标本的检测中,发现了与SARS类似的新冠病毒,并在数天之内,中国的研究人员获得并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有了这些信息,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的研发才能够第一时间开展。
图/世界卫生组织研究Covid-19起源的小组成员Peter Ben Embarek于2月2日访问了武汉湖北省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图/世卫专家Peter Ben Embarekd 于2月9日举行记者会介绍在武汉的调查设疫情在南美洲的某个国家爆发,科学界很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就对病毒有那么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之前对SARS病毒的研究,绝对是有用的。可是,如今新冠疫情所面对的问题,与“非典”的情况大不一样,对病毒的溯源,其实并不是当务之急。2003年的非典,很快就被控制住了,预防再次发生就成为关键,溯源也就是关键,找到动物中间宿主,就是找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就可以控制疫情的传播。但是如今已经闹腾了一年多的新疫情,并没有消失的迹象,全球现在每天还有40多万新增确诊感染病例,根本不需要动物中间宿主来传播病毒,人类自己就是病毒的传染源。有人可能会这样反驳:疫情总有结束的时候,所以现在找中间宿主还是有意义的,可以预防将来疫情的反复。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新冠病毒发生的突变,病毒的中间宿主已经发生了改变。之前新冠病毒并不感染鼠类,但是目前的研究发现,巴西出现P1突变株,南非出现的B.1.351突变株,都可以感染鼠类[1]。新冠病毒的潜在动物宿主越来越多,如果只是紧盯着动物宿主,病毒将会防不胜防。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形成免疫屏障,不管是人传来的病毒,还是动物传来的病毒,都可以阻挡
图/2月,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家团队在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为什么有人盯着“实验室泄漏病毒”的可能性不放?
不少人觉得世卫的调查报告没有什么新意,因为对于这些可能性, 之前基本都知道了。蝙蝠携带的与SARS-CoV-2同源的病毒,之前已经由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的团队发表。穿山甲携带的同源病毒,之前也发表了。这些冠状病毒与新冠的差距,大家也都知道。武汉第一波出现的感染者,并不是都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这个研究结果在去年2月就发表了 [2]。最先出现症状的两个患者,都不是华南海鲜市场的关联病例
(图片来自文献[2])
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可能性,在联合调查组去武汉之前也已知道了。北京2020年6月疫情的源头,是新发地,与华南海鲜市场类似;在2020年9月,青岛出现了疫情,起因是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工人在装卸境外进口的冷冻海鲜时,接触到了病毒而感染。此后,在国外进口的多批次冷冻食品的包装表面,都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虽然不见得包装表面检测到的病毒都有传染性,但是通过这个途径导致病毒传入武汉,是一个目前无法排除的可能性。对于其他三种可能的传播途径,大家并不指望世卫到武汉的调查能发现什么。但是对于“实验室泄漏病毒”这种可能性,有人却是抱着极大期望的。联合调查组对武汉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采访了相关人员,认为“实验室泄漏病毒”是极不可能的情况。

图/2月3日,世卫专家组乘车抵达武汉病毒所进行考察

很显然,世卫的这个报告让一些人失望了。因为失望,所以又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调查组发现不了什么,是中国政府不让他们发现什么。

这里需要说一下,实验室泄漏病毒这样的可能性一直是存在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国都制定了很多实验室生物安全性的管理规定,这也确实是在目前和未来都需要认真注意的问题。

但是无限放大某种可能性,认为只要做到应查尽查,就能查到证据,那就是阴谋论了。如果带着阴谋论和偏见去调查,查不查得到证据不敢说,在实验室的某个角落发现“洗衣粉”是能做到的。

也有另外一波人,觉得应该对这种阴谋论做出反击,而最好的反击办法就是“以毒攻毒”,要求世卫也去查一下美国的生物实验室。

这无形中将一个科学的调查改变为“吵架”模式,而且还暴露了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如果觉得美国的实验室可能是源头,也就是赞同了实验室事故导致疫情的可能性很大,那武汉病毒所确实该好好查一查。

正如在调查报告的概论里所表明的,世卫病毒溯源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找某一国来背锅,而是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如果世卫被政治所挟持,进入吵架模式,甚至选边站,那就失去了世卫存在的价值。

世卫的调查报告中,有什么应该了解的“新鲜事”?报告无意中披露了武汉疫情的一个重大数据?
仔细阅读这份报告,其实还是能看到一些很重要的数据,之前这些数据都并没有公开报道过。根据武汉市,湖北省和周边六个省对类似流感类感染疾病(ILI)的前哨监测数据,在 2019年底,武汉市儿童和成人的ILI均显着增加,但没有证据表明在12月爆发之前的几个月中出现了严重的SARS-CoV-2传播。在2019年10月、11月、12月所收集的呼吸道样本进行了过新冠核酸检测,所有检测的样本都是阴性结果。
图/2019年底所检测的ILI前哨监测样本,全都是新冠病毒核酸阴性。来自世卫报告
比较了武汉的肺炎死亡率数据,在2020年1月中旬之前,肺炎死亡率与往年并无差异,在此之后的3个月中,出现一个巨大的峰。
/汉市的肺炎死亡率。图片来自来自世卫报告
这些数据表明,在2020年1月之前,疫情不太可能已经在武汉长时间流行。在武汉以外的湖北地区,肺炎死亡率也与往年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1月底后略有增加。在疫情发生之后,武汉疾控部门收集了923个环境样本,其中73个样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在这73个阳性样本中,69个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并从其中3个样本中分离出了病毒。这73个阳性样本中,有44个样本来自21个不同的摊贩,所销售的商品各不相同,有冰冻商品,也有水产,还有活体动物。有24个污水样本也出现核酸阳性。官方还对18种动物的188个个体进行了采样,总共457个样本,包括动物的粪便,全部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不仅如此,对上游供应商的动物样本检测结果,也全部阴性。之前媒体上曾报道过对海鲜市场样本的收集和检测,但是并没有及时对检测结果进行过报道,这被外媒评论为信息不够公开。如今从世卫报告的数据来看,阳性样本都是环境样本,没有找到携带病毒的动物,所以之前并未报道。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阴性的实验结果,也是一种结果。中国还对31个省所收集的5638个饲养的动物和家禽的血清样本进行了抗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没有动物被感染的证据。在武汉疫情之后,对全国野生动物样本的检测,也全部为阴性。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数据,以及其他已知的数据,世卫调查组对四种可能的传播途径的可能性做出了评判。可以预见的是,世卫还会继续进行溯源的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对目前的疫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将来的疫情也不见得会有太大帮助。但是,毕竟有很多人关心源头的问题。有的人对疫情溯源的关心,甚至远远超过了对疫情控制的关心。(本文为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一个单位和组织的观点)。参考文献:1.Montagutelli, X., et al., The B1.351 and P.1 variants extend SARS-CoV-2 host range to mice. bioRxiv, 2021: p. 2021.03.18.436013.2.Li, Q.,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 Engl J Med, 2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