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22座桥:愿陪天下有情人,只把风景都看透!

王嘉俊 张志立 相约新乡 2019-05-25

新乡有卫水,有水便有桥。


但,新乡没有情定断桥的唯美故事,也没有灞桥折柳的凄凄满怀。


这里的桥,朴素得像朵云,陪着一座中原小城,走过春夏,云烟成雨,滋润着生活的藤。

 

 一、新乡第一桥:邵公桥


一般来讲,邵公桥是新乡有记载的最老的桥。


旧时,新乡县城卫河上只有一座永久性桥梁,由知县邵博于宋政和元年(1111年)在城北门外卫河上建造,百姓感念其德,称之为“邵公桥” 。   

 

明弘治七年(1494年),建七孔石拱大桥,更名为民乐桥;清同治四年(1865年),民乐桥面铺红色条石,同时,由于北关大街东至“走桥不见桥”之处,西到北门里的路面也都用宽2尺、长6尺、厚半尺的红石铺就,人们将民乐桥顺口改称为“北关大桥”。


1941年,日军为掠夺中国物资,成立卫河船队,将新乡上游的煤炭运到天津,再转运日本。当时北关大桥桥面低,日本火轮不能通过,日伪县署遂拆除石桥,加高桥面,修七孔石墩木梁桥。


在当时,增高桥面的费用是日本人强压给新乡的老百姓,当日伪官员去卫家大院收修桥费,卫家为抵制日寇就是不愿出资,他们便使了个坏心眼,东南走向使河水的主流冲向卫家大院的根基,目的是想用洪水冲向卫家大院(现残存的桥墩似乎可以作证)。


1975年,新乡的陵园路贯通南北,更名为劳动路,在桥西侧修建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即劳动桥。

邵公桥遗址,曾是新乡县城通往卫河以北的唯一桥梁。张志立摄于2008年8月

1984年,机械船进行卫河清淤时,拆除中孔,服役近千年的邵公桥,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在劳动桥东边不远的卫河上,仅剩几座桥墩,诉说着新乡有关宋、元、明、清的故事……


二、卫河第一桥:合河石桥


合河古桥位于新乡县合河村北门外,跨卫河之首。地处太行山前洪积扇和黄河、沁河冲积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因百泉河、小丹河会流于此而得名。


明隆庆五年(1571年),知县令乡耆督修,次年石桥建成,长15丈,宽3丈,桥面由青石砌成,两端各有石兽3个。


合河桥从明至建国前曾是豫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主干道,桥的下游约十五里分别有卫河码头及仓储,是大运河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2006年6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建国后第一座大桥——解放桥



(摄影:李西良)

解放桥始建于1943年,原名王村桥,1948年建木筒支梁桥,始名中央大桥,195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为新乡建国后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1954年5月,河南省拨给新乡市修桥款35亿(折合35万元),要求基建款在当年必须用完,否则上交。因此赶忙设计30米长单孔大桥。


当时只有4个月的工期,要在卫河上打下10米的木桩500多根,因此不得不在8月洪水期间施工,把打桩机放在船上,大约100多人用缆绳控制船的位置进行打桩,创造了自大禹治水以来,还没有人敢在洪水中施工的奇迹。

解放桥:张志立摄于2008年4月

修桥用的38毫米粗的钢筋,当时国内不能生产,焊钢筋工作主要在桥上焊接,几千个焊头,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把116厂的电焊机全部搬到了桥上;浇筑水泥时,数台抽水机日夜抽水,因此不得不把好多工厂的抽水机都调到桥上使用……


解放桥的修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给以后修建西干桥、胜利桥、劳动桥、和平桥等打下了基础。如今,该桥已拆除,正重建新桥,预计在2018年4月30日(日期待考


从西向东,再看新乡19桥


一、卫河西环路大桥:


建于2001年,全桥总长146.04米,宽24.5米。在一片牧野秋色里,静卧水波之上,桥上是车水马龙,桥下是垂钓野趣,如今回首,风景旧曾谙。

卫河西环路大桥,张志立摄于2012年11月


二、卫河西孟口的节制闸(闸带桥)


在西孟姜女河入卫口东100米卫河上,忆孟姜悠悠传说,洒一河牧野晚照。

卫河西孟节制闸,张志立摄于2008年11月


三、西干桥:


原名平原桥,始建于1953年,系木筒支架桥,在京广铁路以西,跨越卫河。后来,平原省撤销,为纪念平原省时代,桥名不变;又因此桥建在西干道上,市民常称之为“西干桥”;因是红漆染色,也称“大红桥”。


一桥三名已是一奇,更巧合的是,平原路管道局以东修建的桥也正式命名为平原桥,一桥三名”加“两桥一名,是新乡建桥史上的奇中之奇。

西干桥:张志立摄于2008年11月


四、京广铁路桥——上行卫河桥:


该桥随京广复线安郑段修建时兴建,桥台为T形台式,木桩基础,两个桥台,上部为一孔跨度62.79米。该桥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设计,郑州铁路局第四工程局施工,1957年5月16日开工,1958年3月18日竣工。

京广铁路桥,张志立摄于2007年12月


五、京广铁路桥——下行卫河桥:


建于1905年,位于建国路西北侧,东临通丰桥,跨卫河,由比利时公司承建,2孔,跨度31.2米,全长72.34米。

京广铁路桥(下行卫河桥),张志立摄于2009年5月


六、华北纪念桥:


位于京广铁路卫河桥下游,在通丰面粉厂旧址南门前,1919年通丰面粉公司兴建简易木桥,取名通丰桥。


1932—1935年,驻通丰面粉公司的国民党中央华北党务办事处,联合该公司和当地群众,集资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35年11月竣工,易名“华北纪念桥”,桥长35米,宽6.6米,菱形红石铺桥面,两侧有八根1.5米高的铸铁桥灯,是新乡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至今仍在使用。


七、胜利桥:


位于市区胜利街北段,地处市区繁华地带是连接卫河两岸的交通要道。始建于1952年是一座木简支架桥,一孔净跨40米,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悬连线双曲薄拱桥。

胜利桥:张志立摄于2009年3月


八、劳动桥:


位于劳动路中段,1975年兴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长60.08米,宽20米,一孔净跨45米,是卫河上跨度最大的桥

劳动桥,张志立摄于2007年3月(现该桥已重修)


九、和平桥:


位于和平路中段,1952年初建木桥,1965年改建为预制钢筋混凝土T型梁装配桥,三孔净跨15.5米。 

和平桥,张志立摄于2009年3月


十、饮马口节制闸(闸带桥):


位于人民胜利渠入卫口上游100米卫河上,该工程1994年3月动工,1995年11月竣工,为五孔钢筋混凝土开敞式节制闸,总宽29米,长90.8米。

饮马口节制闸,张志立摄于2007年11月


十一、东干桥:


位于牧野广场西北角,横跨卫河,全长60.2米,由市政工程处设计并施工,1986年4月动工,同年10月竣工。

东干桥,张志立摄于2007年2月


十二、牧野拱桥:


在卫河东干桥下游,三孔板拱桥,1996年9月动工,1998年10月竣工,由市政设计研究院设计,市政工程处施工。


十三、牧野大桥:


为空腹式三跨连续斜板拱桥,桥长60.88米,桥面宽32米,于2007年1月动工,同年12月竣工。

牧野大桥,张志立摄于2009年5月

十四、彩虹桥:


即宏力大道卫河桥,在宏力大道和牧野大道交汇处东侧卫河上,是一座美丽的景观大桥,双耳式设计造型在国内绝无仅有,包括主桥和两座辅桥。

彩虹桥,张志立摄于2011年5月

十五、东风桥:


位于东风路卫河上,建于1958年的一座A型桁架木桥,后因木质腐朽拆除。

东风桥,苏秦摄于1958年10月

十六、建设桥:


位于建设路东段,跨卫河,1984年建成,为钢筋混凝土拱桥,长57米,宽18米,取代了木质腐朽的东风桥。

建设桥,张志立摄于2011年4月

十七、河师大卫河桥:


在建设桥下游,河南师范大学通往新校区的桥梁,桥长59.06米。宽9米,2006年9月开工,2007年5月1日竣工。

河师大卫河桥,张志立摄于2011年5月


十八、卫河北环路桥:张志立摄于2011年5月

十九、卫河新中大道桥,张志立摄于2011年5月。



新乡的桥,

清素如我,

把影子写入卫水,

看水清水浊、日升月落。


着一身素服,

躬一背傲骨,

在这里等候,

只把风景都看透,

再陪您看水长流。

……



【本期编辑】嘉俊

推荐阅读

【开篇】新乡诚邀世界,共赏“牧野倾城”!一入新乡牧野广场,看见中国“小时候”……新乡一条河,成名于汉唐,曾连渤海和太行!新乡南太行:华夏之翼,魂动中国【极珍影像】听,卫水河畔的海音!【极美视频】亮了,新乡宝藏,闪耀华夏文明之光!【文化地标】一条巷,石榴花开,文化芬芳……袁杨杨:这只是一封写给新乡的情书……泪目!你青春的容颜我曾经的大学,在新乡|新乡的湖光山色,是世间一封封至美的“请柬”!“平原”——见证祖国一段历史,印刻新乡时代芳华!|一位3000年前新乡人,正激活今天1亿5000万人的“朋友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