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冀屯:“红色引擎”有多红?

朱新国 曹远 相约新乡 2019-05-25

辉县冀屯,这两年很“红”,《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连连“光顾”,省市领导前来调研,将该镇马力十足的“红色引擎”不断推向全国……


刚刚,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我省14个乡镇入选2018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辉县市冀屯镇位列其中,作为新乡市唯一的乡镇,获得先期扶持资金1300万元。


冀屯农民:“我们不一样”▲▲▲

 


现在,谈起冀屯,您能想起什么?


想起他们全国第一的食用菌、整洁的楼房街道、宜居的生态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总之,看在眼里的,都是赏心悦目的。


一样都是农民,为啥我们不一样


看组数字:在冀祥农民创业园里,入驻的亿元以上企业就有9家,落地资金30亿元;“三产”深度融合,食用菌叫响全国,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2017年,冀屯镇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排在全市前列,谱写了一曲冀屯版“春天的故事”。



那么,这首《春天的故事》是谁在“领唱”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的张敬民教授,曾把冀屯党建誉为新乡市基层党建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迎着中国新时代的猎猎风,将冀屯镇带对了方向、领对了路。


具体来说,就是冀屯镇抓住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打造了一支100%优秀的党支部书记队伍,推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使之成为新乡市“敢转争”活动的生动实践,从而造就了这方热土的神奇嬗变。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新乡“吴金印”式好干部、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赵化录和镇党委班子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摸索出了一条以抓好“一项制度、三支队伍、一种精神”的“131”党建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冀屯道路。



是的,这就是冀屯镇的“两高”!让这里的企业来了“大个头”,让农民手里的产业成了“国家级”


当然,除了“两高”,冀屯还有“三项制度”,发端于“民情日记”,衍生出党员干部给群众义务办事的“代理代办”,又衍生出帮助贫困人口过上有尊严日子的“扶贫帮带”。


怎么发挥作用呢?咱举个例子:


任金明是村里的能人,年轻时就摆弄农业机械,一干就是20多年。他说:“我也想放个响雷,可没有地方放。我的厂子总共二亩大,在这巴掌大的地方想发展不可能,找地儿更别想,这不是咱老百姓能办成的事。”


不过,让任金明没想到的是,转机说来就来。


当时镇党委班子去他家走访,在准备离开时,任金明无意间说出了他的难处。没想到,当天下午镇里就带干部找他了解情况,并通过手续给他协调了8亩企业用地,任金明的现代化厂房终于建了起来。


就是这么“巧”,当踏踏实实干事业的农民,碰到了认认真真、一心为民的党员,很多难题,就都变成了“一句话的事”!如今,任金明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商标,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党旗很鲜艳,党风会“传染”:


冀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英俊说,都说冀屯的基层党建抓得好,让我们谈经验。冀屯最好的经验就是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党员向支部看齐,支部向党委看齐。


东流河村党支部书记黄光明说:“为革命拉车永不松套,镇党委不松,我们更不敢松。”


如今,联系服务群众的“民情日记、代理代办、扶贫帮带”三项制度;全面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村支书、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队伍;“逢旗必夺、逢冠必争”,这就是冀屯党建引领一镇农民大声唱出“我们不一样”的好“法宝”!




 

企业:一来就问“有事没”▲▲▲

 

都知道,现在冀屯的小香菇漂洋过海到了欧洲,上了“洋人”的餐桌,但,您知道这里的第一座大棚是咋来的吗?



1999年,赵化录带领镇班子成员在麻小营村的走访中,得知曹永军种的三座食用菌大棚一年单季收益6000至8000元,当年就能回本。开会推广群众不买账,怕赔;于是就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干。范屯村党支部书记石宝贵和村里的13名党员干部带头建起15座双孢菇大棚,当年每棚净收入3万元。群众见到种菇有“钱途”,纷纷搭棚种菇,到2003年,全镇达到了户均一座棚。



2003年至今,冀屯镇食用菌大棚一直保持在1.2万座以上,实现了户均一座棚。年产食用菌4.5亿斤,产值超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仅此一项,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这正是冀屯镇党委抓党建引领、笃定改革的硕果。



在冀屯,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规模再大,党员干部也不用东奔西走、南上北下,根本原因在于“以商招商见了奇效”。


投资12亿元的华兴纺织就来自浙江的峰泽线业。峰泽线业董事长任世强因业务关系与辉县市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刘国新熟悉,刘国新便举荐了冀屯镇。


刘国新回忆说,当时任世强非要找市长,不愿在乡镇投资,更不想和乡镇打交道,怕投资打了水漂。在半信半疑中,任世强三次来冀屯,和赵化录见了三次面。刘国新说三次见面,俩人越谈越投机。后来任世强对我说,有这样的党委班子,他就敢在冀屯投。


华兴纺织的厂房建起后,发现生产用电供给不足,需要重新铺架近两公里的线路,华兴纺织与电力部门对接后,电力部门回复说,架线可以,但需要审批,按正常程序就到了明年。如等不及,可自筹资金自行架线,估计得20多万元。


镇党委就派出成员到辉县电力、土地等部门协调。几天后,华兴纺织得到通知:电力如期供应,不会影响企业生产。华兴纺织土地负责人说,从2017年3月开工到现在,来的干部没有一个“找事的”,全是问“有没有事”,这让人很感动。


 “答应企业的事一定办到,不能让投资商笑着来、骂着留、哭着走,政府更得讲诚信。企业围墙里面的事由企业负责,围墙外的事由政府负责”……这也许正是冀屯打动众多亿元企业的根本原因。



从2010年食用菌产业龙头星河生物落户冀屯到近几年投资12亿元的华兴纺织、投资1.6亿元的锦达钢构、投资1亿元的厚德纺织等一大批省内外企业扎堆冀屯,不仅让这里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机电纺织、电子商务齐备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更是在冀屯镇党委的带领下,将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嬗变成为全国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河南省百强乡镇、河南省“五好”乡镇党委、河南省生态文明镇、河南省文明村镇……



在冀屯,党旗越来越艳,民心越来越聚,发展的路子正越来越宽!



提起发展中的20年,冀屯镇的每一位党委班子成员都深有感触:


基础工作是面子,群众生活是里子,

看看村、看看路,更要看看每一户。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我们应该时刻关心老百姓的锅碗瓢勺……





 

【本期编辑】杨杨

往期回顾

700年新乡关帝庙,一柱清香佑一方!

城里十字:从“母体”上孕育出一个绝美的新乡!

新乡褚邱:第一次,从“新中国”回望“老时代”!

在新乡,孟姜女的两行泪,一行成“东孟”,一行成“西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