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是河南工学院

河南工学院 相约新乡 2021-08-02

历史丨地理丨时尚丨人物

新乡市委市政府唯一外宣微信公众号

【视频】河南工学院提供


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

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1970年代初,

她在中科院工程师的关怀下诞生。


原北干道校址(工厂大门)

 

作为河南第一所省属工科院校,

她组建了省内首家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


她探索实施“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是省内首家引入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

 

在全国专科高校中,

她最早设置了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

升本后,在全国本科院校中,

她又率先开设了电缆工程本科专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全国知名企业培养精英骨干无数,

引发新华社特别关注!

 


听太行风,沐黄河情,

青春牧野“逐鹿”,“孔雀”遍飞神州! 


这里是,河南工学院!

 


时光深处

一路峥嵘如歌



上个世纪70年代,

中科院工程师李凤楼

提出要建立一所职工大学。

到1975年,

在市电气控制设备厂的基础上,

创办新乡市重工局工人大学

在新乡市重工局所属的26家企业中,

96%的厂长都是这里的毕业生。

1980年代,

新飞集团6个部门的部长,

也均由此毕业。


秉行“以厂养校、厂校一家”的运行机制,

把教学、生产与产品研发紧密结合在一起。


宏力大道校区大门


10年厂校一体的办学实践,

将学校的根,

牢牢扎在“工学结合”的土壤上。

 

 1984年,

更名为河南机电专科学校

成为河南省第一所省属工科院校。


1992年,

更名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

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

更名为河南工学院  

 

平原路校区南大门



纵深发展

校企合作是魂

 

把学校引向社会,

将竞争引入学校。


1996年,

与机电行业34家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

组建了省内首家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

董事会在专业建设、科研培训等方面,

开展广泛合作,实现了校企共赢。


1996年第一届董事会成立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1997年,

学校根据电缆行业发展现状,

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之外,

在全国专科高校中,

最早设置了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


2017年,

学校又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之外,

在全国本科院校中,

率先开设了电缆工程本科专业,

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的电线电缆专业人才。


2005年,

根据新乡市电动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需求,

设电池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2010年,

开设起重专业

为中国起重之乡新乡长垣量身打造人才。


新时期,

围绕河南两个国家发展战略,

装备制造业专业群智能终端技术专业群

正在重点打造!

 

 

联合企业开发课程,

合编教材和讲义285部。


与新飞电器合作,

开发的《家电产品模具工艺与制造》课程

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999年,

探索实施产学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

被教育部作为范例在全国推广。


新世纪,

探索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汉威电子、河南宇通、中兴通信等

35家知名企业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


探索实施“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是省内首家引入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


原校党委书记孙怀玉在教育部就“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工作答记者问。

 

中国教育报报道学校“2+1”产学研合作模式。

 

长春一汽大众企业技术人员和汽车系杨保海老师共同对汽制专业学生进行汽车生产装配指导。


中联重科河南事业部安林超老师为机制专业学生示范岗位设备规范操作。

 

苏州和联集团企业技术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轮岗培训。

 

 一汽-大众订单班开班仪式 

 

顶岗实习

 

着力引进企业人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共担专业课程,

先后引进128名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

在我校12个教学系部中,

有7个系的主任有企业工作经历。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提升“双师”素质,

学校拥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有315人,

占比46.39%。


 

戚新波,

工学硕士学位,教授,

曾任新乡市电气控制设备厂厂长,

现任河南工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电气自动化、电线电缆等方面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多次被企业行业和上级部门采纳。

 


杨占尧,

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

2003年被破格评为教授,

2011年12月被聘为三级教授。

主持研究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二等奖2项;

主编、出版著作和教材26部,

在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姚永刚,

工程师、教授,

1987年至1998年,

在新乡市电气控制设备厂从事产品研发工作,

他长期从事自动化领域的研究,

是该领域的知名专家。


 

 翟德梅,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教学名师。

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及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锻压学会副主任委员,

新乡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强化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许继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1个。


与新飞、卫华等知名企业,

联建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88个。


 

搭建平台

更好服务社会


2015年,

建成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

拥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11个,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

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2个。


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

 

和企业共建20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郑、洛、新等多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与232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


借助这些平台,

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

一大批产品得到了推广应用。


与新太行能源公司合作,

为武直—10直升机研发的专用电池;


与鹤壁天汽模有限公司联合

研发的大弧度、多曲面、一次冲压成型车门。


为多家企业培训员工近万人次,

90%以上的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千余项。



靓丽名片

“就业好,好就业”


毕业生就业率,

连续17年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用得上、留得下、上手快,

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发展后劲大”,

是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

满意度高达93.55%。


2004年,

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是当年受表彰的四所高校中唯一一所中西部地区高校。



2011年,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职场精英郑卫和郭德岁,

分别荣获2003年以及2011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创业明星陈志剑,

他研发的“鬼谷子下山”等

20多个品种的铸铁茶壶,

受到市场追捧,年销量上万套。



这里

处处美景,各有千秋


春见各花初放, 

夏赏满池芙蕖, 

秋嗅丹桂飘香, 

冬看雪落寒梅。




 

在图书馆遨游书海,

在实训工厂实践真知,

在实验室探索未知,在运动场挥洒汗水。

 



 

八大菜系,

各地风味。

家乡味道,

等你来寻。




这里

因为有你,充满活力

 


风鹏正举,岁月流金,

牧野之城,竞逐风流!



在期待和憧憬中开始,

在满足与幸福中结束。



她,

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重要城市——新乡,

等您带着青春,

与梦想,一起上场!



心想是城,相约新乡,

这里是,河南工学院!



本文:

出品:河南工学院党委宣传部

往期回顾

这里是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这里是河南科技学院!

新乡的“冷知识”:读过心中炽热,原来这才是“你”……

这里是新乡学院!

新乡赏花“地图”:如此好地方,舍得错过哪一个?(赶紧收藏)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王高峰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王嘉俊 杨 杨

投稿邮箱:84875652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