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叹!新乡有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

杨杨 相约新乡 2021-08-02

历史丨地理丨时尚丨人物

新乡市委市政府唯一外宣微信公众号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大火之后,有这样一批人被关注起来——他们是文物修复师,工作在与车水马龙一墙之隔的地方。


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珍宝,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岁月,也历经过王朝变迁的心酸,它们曾满身伤痕,但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它们又得以重现光芒。


其实,在新乡平原博物院,也有一个神秘的楼层、一群神秘的人,为文物“把脉看诊” 。


您可能不知道,新乡的“青铜器”修复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今天《相约新乡》带您走近平原博物院的青铜器修复师,看他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新乡青铜器修复:化腐朽为神奇


文章开始,先给您看一组“化腐朽为神奇”的青铜器修复对比图:

视频制作:邢雅楠

有没有震撼到你呢?刚才咱们看到的这几组从寥寥残片到完整青铜器的文物,都出自新乡平原博物院修复师之手!






我在平原博物院修青铜


出生于1966年的杨新建,是平原博物院的资深青铜器修复师。1989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新乡市博物馆(今平原博物院)开启青铜器修复事业,到如今已经有30余年了,经他的手修复的珍贵文物不计其数。


初次见到穿着白大褂的杨新建,会有瞬间觉得“进错门到医院”的恍惚。杨新建说:没错啊,文物修复工作者也就是“文物医生”嘛!


为青铜器除锈   摄影:朱新国


在博物馆里修复文物,在外人看来真的是一份很牛的工作。但你知道吗?这是一个需要极度耐心、定力和零失误的地方,繁琐细致是这里的工作常态。一件文物拿到手里开始“治疗”,常常会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有时候喝水、上厕所都顾不上。


青铜器的传统修复有12个步骤,包括清洗、除锈、矫形、拼接、翻模、铸造、补缺、刻纹、打磨、做色等。


一名合格的青铜器修复师得是一名“杂家”,钳工、刀工、美术......都得达到一定的水准。仅仅是学习画青铜器的纹样,杨新建就练习了好几年。



面对残损不堪的青铜器,杨新建是如何一点一点化腐朽为神奇,他有自己的一套“绝技”。


破损的青铜器到手后,杨新建先用“神器”——洗牙器进行清洗,将青铜器上的有害锈等附着物等清洗干净。随后,他开始拼对焊接的过程。这个环节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进行拼对。


平原博物院自制的青铜器整形设备


拼对整形完成后,杨新建还需要对文物进行焊接,对缺损的地方进行补配。补配的地方还将进行上色、做旧处理。


杨新建的工作台上放满了电钻、刀子、钳子、颜料......


根据青铜器损坏程度不同,文物修复耗时也不同,从一个星期到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是有可能的。


杨新建说,他很喜欢这个工作,也不觉得枯燥,甚至越是残破的文物他越兴奋。“看着青铜碎片一天一天在自己手上成型,恢复原貌,能让后人看到古人智慧的结晶,很有成就感。”



青铜器修复是什么?在杨新建看来,这就是一场延续文物生命、守护文明的接力赛。每一代修复师都在为此而竭尽全力。



青铜器修复是杨新建的拿手技艺,也是新乡市博物馆的强项。


那么,咱们新乡青铜器修复排名咋样?

杨新建答:全国靠前!






新乡青铜器修复:“技”源清宫  业界翘楚


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复仿制工作起步于1978年。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要求文化部门要“养活自己”,新乡市博物馆瞅准了“青铜器复制”这个机会,大力发展青铜器复制产业,一下子把新乡的青铜器“复仿制”推到了时代浪潮的巅峰,由于工艺精美、质量上乘,曾远销海外。


甚至还有人把新乡的“复制品”当真品卖出,且被专业人员鉴定为“出土文物”的现象,可见技艺之高超。




复制品:通化鼎





复制品:祖辛卣




随着全国复仿制行业的发展,售卖复制品现象愈演愈烈,国家开始严控文物复仿制工作,国家一级文物的复制,必须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备案。此后,青铜器复仿制的作用几乎仅限于各地博物馆展览,让普通百姓了解历史和文化。


2008年起,新乡博物馆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修复青铜器上来。由于修复和复仿制技艺精湛,省里的青铜器修复和复仿制任务,大都指定新乡博物馆来完成。


为啥是新乡?

天时:开放、自由的历史时期,

地利:新乡历史文化深厚,曾是商周时期贵族活动的地方,新时代出土大量精美青铜器;

人和:“技”源清宫的师傅,精益求精的新乡修复工匠。


说到“人和”,这里就必须给大家介绍一下新乡博物馆青铜器修复和复制的开创人,杨新建的“师傅”——王荣达先生。王荣达先生是中国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曾是上海博物馆资深的文物修复师。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王荣达师傅的青铜器修复技艺可以追溯到北京的“古铜张派”,和现在的故宫博物院等是一脉的。“古铜张”张泰恩原是清宫的文物修复师,他手艺最好的弟子是王德山,王德山在鼎盛时期将手艺传承给了徒弟王荣达。


洋人镜头下的老北京城



【背景资料】


故事要从清朝末年,京派青铜器修复行业的“祖师爷”说起。光绪年间,在北京前门内前府胡同庙内,有一个“万龙合”古铜作坊,专业修理破损的古铜器。这家作坊的老板也是工匠,叫“歪嘴于”,他晚年收的小徒弟张泰恩,成了京派古铜修复香火延续的关键。


张泰恩13岁就拜师,在作坊里兢兢业业地干了几十年活,因此他也是师父手下做活最好的徒弟。辛亥革命前后,“歪嘴于”与世长辞,给师父发了丧的张泰恩成了作坊的继承人。


他将“万龙合”更名为“万隆合”古铜局,主要为琉璃厂的古玩商修复青铜器。那时商人造假已成风气,因为他既能刻伪铭文,又能做伪锈迹,所以生意红火,人称“古铜张”。


“古铜张”张泰恩先后收了11个徒弟,其中有七位在北京靠古铜修复业站稳了脚跟,成为古铜修复的第三代中坚力量。其中又以其侄子张文普和高徒王德山最为突出。


王德山,以修塑皆通,锻造、錾花样样精通的能力为人所称道。他不拘泥于古法,大胆实践采用化学方法作锈色,所修的青铜器看不出痕迹,造假的青铜器也真伪难辨。


更绝的是他根据外国人对青铜器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制作“专骗洋人”的青铜制品。在建国前他靠这一手赚得钵满盆满,而解放后在郑振铎先生的鼓励下他与徒弟们更是重操旧业,为急需资源的新中国换来了无数外汇资金。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博物馆要展开文物修复的工作,1958年就把王荣达请到了上海博物馆。王荣达成为上博青铜器传统修复技术的创始人,他还陆续收了一些弟子。


退休后,受新乡市博物馆原馆长孙克诚的邀请,王荣达每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来新乡市博物馆指导技术人员开展青铜器的修复和复仿制工作,为新乡市博物馆培养了青铜器修复的人才,杨新建便是在这个时期成为王荣达的弟子之一。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王荣达的带领下,新乡青铜器仿复制以及修复工作,迅速达到了国内“顶尖”。


几十年来,王荣达先后修复了新乡市博物馆(今平原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祖辛卣等一批珍贵文物。并根据公开发表的图片资料,复仿制了包括妇好方尊、牛面纹卣等在内的一批文物,这些复仿制品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图:祖辛卣(现藏河南省博物院)

祖辛卣,1952年出土于新乡辉县褚丘。祖辛是商代的第15代王,祖辛卣的出现,说明很可能第15代商王祖辛就在这个地方活动。


2001年,新乡博物馆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成功举办了全国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为国内多家博物馆培养青铜器修复人才。


2001年全国青铜器保护修复学习班开学典礼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学员日后都成为了青铜器修复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各自工作岗位中成绩斐然,并把青铜器修复的这门技术继续发扬光大。


第十三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选择新乡作为承办地,往年多届几乎都是选择在省会或一线城市举办,足以说明新乡在文物修复界的地位。原本受邀的一百多个文物单位,最后来了两百多个,又一次让新乡“闪亮”全国文物界。


摄影:朱新国






牧野历史长  “青铜”珍品多   


新乡青铜器修复为啥这么牛?除了技艺超群的修复师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新中国首次考古发掘在辉县开启!琉璃阁褚丘(点击篮字,了解详情)都出土过众多精美青铜器。



如今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展区正中央,并排陈列着两个大鼎,一圆一方,那就是子龙鼎和后母戊大方鼎,它们被称为商代青铜器中的双璧。其中圆鼎——子龙鼎(点击篮字,了解详情)就出土于辉县。


子龙鼎


的确,新乡这座城市,相对于洛阳、开封、安阳等“明星古都”,没有那么多亮眼的光环。但是,新乡市博物馆却相当厉害!馆藏量在河南名列前茅,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新乡市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平原省博物馆。由于平原省只存在三年(1949-1952),随着平原省撤销,平原省博物馆改组为新乡市图书馆文物股。直至1958年才正式成立新乡市博物馆。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品大多源于平原省时期的旧藏,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华北平原南部五十多县市的出土、传世文物数万件(套)。其中国家一级品55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甲骨刻辞著称。

平原博物院里的青铜器最多的是商代,这在其它博物馆里是很不可思议的,但在这里却不足为奇,毕竟这里古代叫“牧野”。


当年八百诸侯会同盟,协助武王伐纣,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激战,一举打败了存在了五百多年的商王朝,开启了周时代。所以商周的遗存在这里有很多,其中最耀眼的就属青铜器。

之所以说耀眼,是因为青铜器铸造之初并非现在看到的青色,而是金灿灿的黄色。如今之所以看着如此低调,是氧化的结果,现在不是有句话叫:“你以为它是青铜,其实它是王者。”


青铜在夏商周时期还真是王者,当时青铜器可是国之重器,不是随便的平民百姓就可以用的,它代表的是身份和等级,最典型的就是列鼎制度。

平原博物院里的青铜器按使用功能分为兵器、礼器、乐器、水器、食器、酒器等,种类齐全,器物丰富。

平原博物院里的青铜器好就好在不仅有先秦和汉代的,而且还有冶铁文明发展起来后其它朝代的青铜制品。






这些年,新乡的青铜器修复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新乡在青铜器保护、复制工作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修复了一批珍贵文物,复仿制品也多次获得国内展销会大奖,技术之精湛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摄影:朱新国



  • 1992年获得河南省复仿制品展销会的唯一的一等奖

  • 2001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成功举办了全国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

  • 2006年被授予“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青铜器)

  • 2015年承办第十三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几十年来,每年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青铜器复仿制和修复”任务被送到新乡平原博物院,一个个残片在平原博物院青铜器修复师手里,被恢复成精美的艺术品,展示在世人面前。


青铜甗(修复前)

青铜甗(修复后)

青铜簠(修复前)

青铜簠(修复后)






 【 结 语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和利用好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过来,给当代人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他还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经说过:文物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保护也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的手,经过我们的时代,经过我们的城市,能够把它真实完整地传给我们子孙后代,这才是最重要的


幸运的是,新乡有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更有代代传承的匠人,我们坚信牧野大地的青铜珍品,在这些修复师的手中不仅能“活起来”,即便穿越千年时光后,也依然能熠熠生辉!



大历史,小工匠
择一事,终一生
——致敬匠人



【资料来源】新乡市平原博物院; 公众号:央视新闻、手望Sowarm、 文物修复师联盟;网易号:中原趟将。

往期回顾

小北街,高楼旁边的市井烟火

阮籍眼中的“大人先生”,竟是口哨技艺的开山鼻祖!

飘香3000年!获嘉饸饹条:一碗面的传奇与乡愁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84875652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