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言志之屋:都市文化精英创意灵感的空间

Irene Cooper ZiWU誌屋 2022-10-08


我做誌屋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包括趣味、品味和口味,复制出来与大家分享和体验。誌屋,正是我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体验。


——邵忠Thomas Shao



ZiWU誌屋,言志之屋,现代传播集团旗下艺术化的人文创意生态社区,激发创意灵感,将当代人生活环节与智识场景完美交织,可谓空间杂志(Space Zine)的概念。随着时代演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从单一的资讯被动接收,到杂食性主动猎取,当代人对信息摄取的渴求,总希望发现新事物,体验多变生活。秉持“Into Media 走进媒体”的信念,集知识、时尚、艺术与生活方式于一身的誌屋,是一个能够被看到、听到、摸到和被感知的立体化时尚空间誌,也是都市文化杂食者的精神居所。


誌屋上海8号桥空间


誌屋是一本用空间出版的时尚与艺术生活杂志,用美学为创意提供灵感,用艺术感染生活。从上海8号桥、北京到上海的“今潮8弄”,三处誌屋既凝结了现代传播“国际化、时尚化、高品位”的基因,又各有其独特个性:前卫与经典、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时尚与艺术,都在此相遇混搭,大胆有趣。它是人们在乱世行走中不期而遇的美的空间,传播一种新型流行文化的生活方式——让一个中产家庭可以在周末从早到晚待在那里,读书学习,享受生活,为人们提供具有幸福感的一站式体验。


誌屋北京空间


誌屋是现代传播的代表“作品”,是作为基础平台营运的时尚与艺术生活体验实体店。誌屋是一间如同“沃霍尔工厂”那样的“Fashion & Art Factory”,以其为媒介,媒体与品牌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发展。借由现代传播在时尚界和艺术界的影响力,为都市文化杂食者寻找、提供、传播全新的精神家园、文化享受与体面而舒适的高品味生活方式。誌屋打通了数字虚拟与现实空间,创造的是将数字平台真实化的元宇宙。

 

上海“今潮8弄”元宇宙誌屋


在将杂志立体化、体验化、移动化、

互动化、网络化的过程中

誌屋以超前的文化、

建筑理念引领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元宇宙誌屋:老上海的历史沉淀 


作为现代传播集团旗下第三座艺术空间,元宇宙誌屋Meta ZiWU坐落于四川北路与海宁路交界之处的“今潮八弄”,这片以60幢石库门建筑群与八条里弄共同构成的街区在上世纪就是艺术与文化的集散地:此处不仅活跃着一批诸如鲁迅、丁玲、瞿秋白等奋斗于左翼文化运动的有志之士,还是成立于1912年上海美专的建校校址。附近不远便是商务印书馆旧址,鲁迅、陈云等名流都在此留下过文化的足迹。如今“今潮八弄”已然成为虹口区商业与文化的集散地,总计3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涵盖艺术展览、戏剧演出、购物餐饮等多领域功能。漫步于此,见证历史回音与摩登现代交织相融,多元特色碰撞混合成海派文化独树一帜的风格。


元宇宙誌屋外观


元宇宙誌屋Meta ZiWU处于虚实之间,其核心是界限的打破,维度的提升,是崭新的超越与融合。在这里,信息、社交、游戏、教育、工作、现实与虚拟悉数被统一整合,身处其中的我们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既是观者又是演员,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这些活动变得更有沉浸性与交互性,所衍生出的游戏模式使得人类各种活动发生新的融合,工作与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与创造性。元宇宙誌屋Meta ZiWU标志着我们从今以后正式迈向令人心潮澎湃的元宇宙时代。


颖水之滨,寄庐之邸



元宇宙誌屋原为粤商陈其泽追根溯源之邸,正门刻有“颍川寄庐”之语。“颍川”原为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古代河南郡名,据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首都所在,主体部分即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颖川之名来自颖水(又称“颖河”),是淮河第一大支流,大家所熟知的“许由洗耳”就在颖水之滨。古老的颖河自中岳嵩山发源后,迤逦东下横贯禹州全境。


自古颍川多名士,吕不韦、韩非子、张良、晁错、司马徽、郭嘉、吴道子等名士皆来自颍川。李白曾有诗云:“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此一首《行路难》以伯夷、叔齐、伍子胥、屈原等人为引,表达作者以乐观通达之心境,笑对出世入世之难题。“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如此“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达开朗与“诗酒趁年华”的雅致,与以艺术风流、格物致知为坚守的誌屋拥有同样的理想。


元宇宙誌屋正门


“颍川寄庐”中“寄庐”二字与曹丕《善哉行》中“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所寓之情不谋而合。上海滩开埠之后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漂泊之人,此处既是他们寻求发展的摩登城市,更是他们落地生根的全新家园。可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依旧烙印在漂泊在外的每一位游子心上,陈其泽以“寄庐”二字含蓄内敛地表达其对于故土难以割舍的乡愁。


元宇宙誌屋正门石刻“颍川寄庐”


中式风貌,西式风情



誌屋新馆延续了19世纪70年代早期石库门的特征,承袭江南传统二层楼、四合院的形式,保留中式建筑中轴左右对称的特点。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由麒麟驻守的天井,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由艺术家吴达新创作的《麒麟》由不锈钢、陶瓷与汉白玉石材构成:浑身覆白甲,流光溢彩首,天井中的瑞兽麒麟镇守宅邸,佑德厚、化白虎。右侧面墙上刻有“安且吉兮”字样,取自《诗经·无衣》,意为舒适美观。整座建筑前后都有出入口,以石头为门框,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故称之为“石库门”。


《麒麟》,吴达新,2021


“颍川寄庐”原主陈其泽本是居住在上海的粤商,故建筑整体自然带有受欧洲风格影响的港式建筑特色。新式石库门受到英式三联排别墅、仿西式园林与广式骑楼的影响,装饰风格深得古希腊建筑体系与Art Deco(装饰艺术)的启蒙庄严的外立面与圆柱形拱廊嵌入海派情怀组成“元宇宙誌屋”独有的肌理与脉络。


进入誌屋内部,天井四周墙壁的窗顶设计可看到古罗马阿波罗神庙图书馆外墙的设计。誌屋外墙的弧形砖块其排列方式源自古罗马公共图书馆的壁龛,与留有放置雕塑内嵌的神庙图书馆不同,誌屋将这种设计作为窗顶装饰。弧形的红砖毅然守护着每一扇窗框,这或许是两座皆氤氲在漫卷诗书中的建筑,穿越古今的一次灵感联动。


元宇宙誌屋天井内墙


艺术藏品,横跨古今



遥想当年,美第奇家族的祖先洛伦佐热爱收集艺术品,由美第奇家族主导修建的美第奇宫成为意大利人文主义的中心。元宇宙誌屋如今位于虹口区文化与艺术地标的“今潮8弄”,其收藏的诸多艺术品也为观者提供了一场跨领域的视觉盛宴。正厅之中悬挂着由艺术家Olafur Eliasson创作的“Compassion Sphere”。球体中心的灯泡使玻璃碎片的颜色反射到周围空间中,经过互补的色调叠加在不同观者眼中呈现不一样的颜色。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Compassion Sphere",2011


侧厅墙上悬挂着杨泳梁的影像作品《极夜花火》与《五龙图》,两件作品与誌屋的“元宇宙”概念遥相呼应。艺术家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画以数字形式重塑再生,花火宛如“东风夜放花千树”般璀璨,稼轩《青玉案》中“一夜鱼龙舞”的奇观被艺术家以五龙“卧游”的形式在誌屋大放异彩。以诗情入画,以现代数字技术的形式陈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古今统一的模式在展望未来的同时将经典绵延传承。


杨泳梁《极夜花火》,4k影像,2021


杨泳梁《五龙图》(片段),4k影像,2020年。

版权©️德玉堂画廊


侧厅墙壁同样陈列的还有邬建安的《五百笔》系列作品,以及曾在北京誌屋首展的《看不见的面孔》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呈现了许多奇异的面孔形态,怪诞的风格令人不禁联想到毕加索抽象主义的诡谲风采。一张张面孔随着光线和角度变换,产生了奇幻的效果,仿若天外来客与从神话中飒沓而来的诸神。艺术家就“面孔为何物”与“面孔该如何被识别与认知”提出了自己独有的洞见。


邬建安《五百笔》系列作品,2017


邬建安《看不见的面孔》,2019


一楼还可欣赏到艺术家蔡雅玲以水晶珠、不锈钢丝造就的《无题》系列作品,作品整体质感刚柔并济,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呈现一种动态中的改变。由此可见,她的创作是与其灵魂一体共生,绝非悬浮于日常的符号化创作而是扎根于生命中的深刻领悟。


蔡雅玲,《无题一》,2021


蔡雅玲,《无题三》,2021


杨福东:十二楼



元宇宙誌屋二楼展出的杨福东个展“十二楼”,灵感取自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所著的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书中每篇故事都有一座楼阁,剧情发展与人物命运全都围绕着楼阁展开,才子佳人,潇洒风流。李渔对于建筑布局与室内陈设的哲思也被杨福东运用到了此次的展出作品中。古代知识分子“蓄声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园林;嗜茶酒,谙美食;着蓑衣,披僧袍;读闲书,作雅事”的生活志趣以摄影叙事的手法诗意地呈现于观者面前。“谛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有不抵掌叫绝,而巧夺天工者乎?”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厅壁》中的描写,如今用来形容元宇宙誌屋最合适不过。


杨福东“十二楼”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与杨福东图片电影的主题一脉相承,一张张浸淫着岁月、沉淀着时光的照片折射出一幕幕亟待开启的故事:驻足白堤的青年,在杨柳岸眺望无雪的断桥时想起的是哪位红颜知己?追忆嵇康、阮籍放歌纵酒的张狂,现代版“竹林七贤”吟诵的又是谁的诗词?文本嵌套的传说借着杨福东静止的默片,对窗外这声色犬马的上海滩幽幽地奏起横笛一曲。此次将展出艺术家精选的过往代表作,如《竹林七贤》、《断桥无雪》、《夜将》等,以摄影小说的结构为观者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旅程。


杨福东,《第五夜》,2010


北京誌屋:英伦格调的艺术场域


2021年4月正式开馆的北京誌屋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品的长期陈列,艺术设计类展览与交流活动为主体内容,为城市建构可持续与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场域,为公众提供创意与灵感之所。整体格局吸收英式建筑的特色,外观红砖铺陈受到伯明翰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影响。外观轮廓承袭新式巴洛克建筑,尤其是有过渡连接的弯角处,可窥见18世纪英国多塞特郡Chettle奢华住宅的身影。


誌屋北京空间外观


建筑内部可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设计,明亮色调与简约布局汲取英国室内装潢风格,与稳重暗色调的外墙形成视觉反差。室内明丽的色彩与大量中性色完美调和,既保证视觉效果不因色彩过多而失焦,同时也对整体建筑起到了“治愈”作用。尤其是在后疫情时期,人们更是需要一些缤纷色彩来点缀日常。


誌屋北京空间室内


誌屋北京空间室内


北京誌屋以英伦外形铸就现代艺术审美,将建筑设计、艺术文化与时尚生活多领域融为一体。就如同建筑师Peter Zumthor所述,该空间是赋予“建筑氛围”的场域,空间本身与周遭环境存在某种交流,人们置身其中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精神漫游。


誌屋北京空间室内


誌屋北京空间室内


不定期举办的艺术节个展与文化沙龙,将艺术家个人独有的色彩嵌入北京誌屋的多元化空间中,形成一种嵌套式的艺术文化双重体验。观者在畅游于书海之余还可驻足欣赏建筑内部的艺术品,在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文化资本的积累。北京誌屋不仅是大众闲暇之时放松身心、沉浸于艺术感召的乐园,更是在这快时代为自身进行文化充电的信息集散地。


誌屋北京空间室内


誌屋北京空间露台


8号桥誌屋:现代语境里的空间杂志


于2017年在上海8号桥开馆的誌屋是现代传播集团第一家立体化艺术空间。8号桥誌屋由摄影艺术书店、艺术空间Modern Art Base和Modern Studio组成,集知识、时尚、艺术与生活方式等内容于一身;是一个能够被看到、听到、摸到和被感知的创意空间;也是都市文化杂食者的精神居所。


《棱镜鹿》,名和晃平,2015


8号桥誌屋1号楼三层的挑高空间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名和晃平指导设计,总体设计风格更像是一家图书馆。立于一层的《棱镜鹿》也是由名和晃平创作完成,该作品来自于设计师最广为人知的“PixCell”系列,鹿标本被一层闪烁剔透的圆珠包裹,犹如稍纵即逝的蜃景。


誌屋上海8号桥空间一层


誌屋上海8号桥空间一层


馆内来自摄影、设计、建筑等领域的书籍与全球各地的杂志让人顿时坠入书海之涯,一层的黑胶空间“黑集市”打通视觉与听觉,提供一种带有人间烟火气息的美学体验。霓虹灯映照下的黑胶集市有着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里的光影斑驳,沉心静气享受音乐的质感与流动,逐渐模糊时空的界限重新找回逝去的岁月。


誌屋上海8号桥“黑集市”


誌屋上海8号桥“黑集市”


馆内陈列的艺术藏品打开城市空间新可能,塑造了独特的生活美学空间。一楼墙壁悬挂着艺术家让·弗朗索瓦·赫奇(Jean-François Rauzier)的作品,他创造了名为“Hyperphoto(超维摄影)”的概念, 将数千张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真实图像组合成马赛克、裁剪拼接物体,其中包括建筑物、艺术表现形式、人类、动物、植物等,形成了人类全球遗产的数字目录。他运用独特的“超维摄影(Hyperphoto)”的创作形式,打造了一个个游离于现实与科幻之间的虚幻的建筑世界。


Real Cabinete,Jean-Francois Rauzier,2015


一楼可见海明威作为猎物悬置于墙,神色表情是动物标本标准的愉快安详。通过艺术家商亮运用自己的媒介语言所创造出来的多维空间中,将作品主题延伸到更广泛的人的状态上。而对人的发现,常常联结着对身体与自我,意志的发觉。


好猎手NO.5,商亮,2018


从艺术到设计 从媒体到空间

誌屋作为都市文化杂食者的灵魂栖所

将数字化世界的奇幻投影成现实


元宇宙誌屋

元宇宙誌屋Meta ZiWU,为现代传播集团旗下数字平台立体化全新空间,创建社交新领域,将文化艺术与数字媒体完美结合,聚合现代传播集团多个领域的资源。亦是连接过去与现在和未来,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超媒体平台。


建筑空间承袭海派传统石库门之魂,多元风格、中西交融。元宇宙誌屋是数字媒体真实化的呈现,集社交互动、沉浸体验、艺术文创等功能于一体;一个打破时空界限、扩展视听通感、激发创意源泉的文化栖息地;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共享空间。




杨福东:十二楼

策展人:曹丹


展期

2021年11月27日至2月21日


地点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989弄45号

今潮8弄8号楼


会员预约制入场

请联系誌屋阿Z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