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3丨以我微光 点亮星海万里
“在江门上川岛附近海域,一渔民被起网机轧伤,江门海警紧急救助,海陆合力将伤者转运治疗……”近日,一则新闻《海陆合力,江门海警为受伤渔民搭起“生命之桥”》广受关注。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在祖国万里海疆时有发生。
在茫茫的大海上,中国海警这支守护国家海疆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中坚力量,用忠诚敬业的精神和专业精湛的技能,践行着“海疆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的铮铮誓言。
今年年初,长山舰收到一面写有“灭火神勇保民平安,长山卫士恩重如山”字样的锦旗。这面锦旗是渔船船东陈会东送的。
回想起渔船上的那起大火,陈会东至今心有余悸。那天凌晨,陈会东所在船只行驶至黄海海域时突然起火。船上装载的20吨柴油和数个满罐液化石油气罐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危急之时,正在黄海海域巡航的长山舰接警,全速驶往事发海域,使用高压水炮持续喷淋,成功扑灭大火,救出9名船员。
相较于陆地交通运输工具,船只遇险的威胁与危害更大。中国海警局设立专门的救援机构,建立完善海上应急处置机制,按照“第一时间接警、第一时间处警、第一时间救援”的标准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该局构建起包括岸基救援中心、救援设备、定位装备、通信设备等多个方面的立体救援体系,依托海上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雷达、卫星通信等设备,实时监测海上航行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海上事故;加强对海上气象、海底地质、航道水文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应急救援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在关键海域设置救援基地、救生设施和航标标志,并通过95110报警电话,确保海上事故发生后能够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同时,他们遵循“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的原则,将船舶待命点设定在事故多发海域,根据季节和海况进行动态调整,极大地缩短了警情流转环节和时间。
他们还注重对警情事态进行科学评估,建立数据库和案例库,对海上遇到的各类险情实时分析,及时总结在不同时段、不同海域、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应急救援工作任务特点,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海上出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针对事故灾难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区分风险等级,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调动舰艇赶赴现场处置。
△中国海警局直属第三局组织开展“五小证”培训考核
近年来,该局与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气象局、海洋局等多个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长效协作,实现了海上救援力量资源共用、经验共享、优势互补;与地方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培训合作协议,在国家级重点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分批次组织包括海上急救、海上消防、海上逃生等课目在内的“五小证”海上作业救生培训。通过完善的救援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他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求救者,并在复杂恶劣的海上环境中展开救援行动。
△泉州海警局邀请泉州海事局、泉州市应急管理局、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以及17支社会救助力量,召开泉州“95110”海上救援联席会。
9月初,中国海警局南海分局接到警情通报,一艘货轮因主机故障失去动力在海面漂泊,随时有倾覆危险。接警后,南海分局立即派舰全速前往,在克服风浪骤增的不利影响后,艰难抵近货轮展开救援。最后,载有19名船员和8.8万余吨货物的遇险货轮在合力救援下被成功起拖,货轮和船员转危为安。
自2019年7月10日中国海警95110海上报警服务平台开通运行以来,各级海警机构实施海上救助5000余次,救助遇险船舶900余艘、群众4700余人。“海上有警情,请拨95110”已深入人心。
(视频制作:陈荣耀)
●中国海警局制定出台《海警机构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律宾船只非法侵闯仁爱礁发表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