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决策容易走入的误区
决策,是校长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校长权威的一种重要权利,有时候还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校长能不能用好这根“魔棒”,是校长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殊不知,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一些校长稍不注意,就容易走入决策的误区。
误区一:仅凭直觉进行决策
校长不拘泥于任何经验和程序,不受限于任何习惯和方法,不束缚于既定的思路和套数,根据变化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决策称之为“直觉决策”。这种对策在学校的发展上,很多时候是管用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但不可否认,“直觉”有它的局限性和更大的危险性,如果校长遇事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判断,不顾及客观现实,不尊重科学规律,不依靠科学的决策程序,仅凭拍脑袋定取舍,一切跟着感觉走,凭感觉进行决策,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决策的马虎与失误,也就在所难免。
对于一个有理性的校长来说,在为自己的敏锐的直觉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同时,更会对自己的直觉多打几个问号,多一些质疑,多征询别人的意见,以保持高度的警惕,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误区二:追求永远的正确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决策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永远没有最佳的方案。因为人是有瑕疵的,而方案是由有瑕疵的人做出来的。而且认识永远是没有止境的。
有的校长为了追求决策的绝对正确,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定,让绝好的机遇往往失之交臂。要明白,过分追求决策的正确无疑等于死亡。
这种误区就是通常所说的“布里丹选择”。
有一个外国人叫布里丹,听到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它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青,便把驴子带到左边;看到右边的草更青,又带驴子跑到右边。放眼一望,远处的草又青又嫩,便连忙牵着驴子跑向远方……就这样反复折腾,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就饿死在寻找更好草料的途中。
要记住,这世界没有永远的正确,包括决策。当你明白决策有错,重要的不是错,而是你有没有勇气面对和纠正。承认你的决策有错并不等于你的愚蠢,然而当你明白你的决策错了,却要一味坚持将错误进行到底,你就是愚不可及了。
误区三:求得意见完全一致
在决策时,求得意见完全一致,固然是好事,然而对于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或者所决策的事项属于新生事物,是从来没有经历和遇到过的,人们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要等到认识统一和意见完全一致才去决策,要么很难做到,要么即或做到了,水也过了三秋田,往往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
要知道,高见不是众人之见,不需要意见完全一致。众人之见是各方面意见的综合,是平均的、通常的、普遍的。高见才能做出英明的决策,完全一致的意见只能做出常规决策。一个平庸的决策,往往都是大家都认识到了该怎么做,绝对算不上高明。
当年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建深圳特区,便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是小平同志以自己的超常智慧和气魄力果断决策,让囯家得以富强,让民族迅速崛起于世界之林。如果小平同志非要等到意见完全一致才作决策,是不是就贻误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误区四:情况不了解就匆忙做出决策
校长决策,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而有效地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和熟悉各方面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如果情况不了解,信息失真,只会导致判断错误,造成决策失误,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当然,做决策要收集相关信息,熟悉各方面情况,但如果你认为任何决策都要等收集到全部信息,吃透所有情况后才能作出,同样可能会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一般应掌握的原则是,当收集到大多数关键性信息、掌握了大部分关键性情况时,就应立即进行决策。
误区五:决策不敢冒适度的风险
“无限风光在险峰”,“利益与风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上没有四平八稳的事情,过于平稳,只能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最终带来的是平庸,没有作为。
校长为了学校的发展,在决策的时候,应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敢于进行风险决策,能够进行风险决策,这既是校长胆识和能力的体现,又是校长创新能力、开拓意识的体现,更是校长对学校发展、对党的事业的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体现。
校长决策敢于冒一定风险,不是孤注一掷、铤而走险,而是对情况的了如指掌,对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对未来发展的准确判断,对胜算得失的清醒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