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Intro 不忘英雄,典藏荣誉。本馆接受一切形式的退役军人档案资料和实物捐赠。 不忘英雄,典藏荣誉 本馆接受一切形式的 退役军人档案资料和实物捐赠 并永久典藏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 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元帅 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赞刘伯承同志。 邓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 刘伯承担任川军将领时的照片 投入辛亥革命与讨袁护国 19岁从军,军神刘伯承冉冉升起 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当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他却慨然作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1912年底毕业后被分派到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先后任司务长、排长、连长。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后于1914年在上海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1916年3月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在疗伤过程中,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钻心的疼痛,坚持不施麻药,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赞叹为“军神”。 神机妙算,巧用“五行术” 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指挥部队迭挫强敌,屡建功勋的刘伯承,被人们常常赞誉为“料敌如神”,敌人也承认他为“用兵神妙”。其所以“神”,并不是他有什么超人的力量,而是因为他指挥作战从不草率行事,从不主观蛮干,从不侥幸取胜,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他根据多年的战争经验,把对作战行动最有影响的五个要素,即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称之为“五行”,并明确指出,这是打仗下决心的基础。他常说:“指挥员研究情况,要对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作综合的估计、考虑,据此而定下决心。”“弄清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是定下决心的基础,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前排左起:聂荣臻、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 1939年在八路军129师驻地 抗战时期与邓小平搭档 八路军129师战功卓著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 刘伯承总结游击战法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 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刘伯承非常重视研究地形,而且善于巧妙地利用地形。他严格要求各级指挥员,战前一定要认真侦察地形,不能单纯委之于参谋长和司令部。 在神头岭伏击战中,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采取采取攻其所必救,歼灭其救者的战法,以一个营强袭黎城,吸引潞城之敌增援。129师以主力在敌救援部队必经的神头岭公路两侧埋伏,凭借神头岭岭窄、两侧地形复杂之有利条件,一举歼灭援敌。 据日军统计,日军在神头岭战斗参战454人,共战死399人,失踪8人,马共损失314匹。129师伤亡240余人。 左起邓小平、刘伯承、林彪等 中印战争,刘伯承出奇招 让林彪笑了 1962年中印战争开始阶段,我军为了爬山,部队只得留下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轻装前进。为防万一,最先出发的部队派出尖兵通常要拉成几里路的长蛇阵,从尖兵连、尖兵排、尖兵班到尖兵组,都隔着相当一段距离,就连尖兵组的三个人,也还要再次分开走,最前面的一个战士用铁锹敲击冰雪,刨出一个脚窝,往前挪动一只脚,再刨出第二个小坑。动作要格外小心,稍有大意,震裂了冰层,刹那间便会大祸临头———冰雪迅速炸裂,崩溃塌陷。 在中央军委的作战会议上,刘伯承说,青藏高原我没去过。不过根据经验,有水必有路。兵无常势,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沿着水流的方向行进,说不定还是一支奇兵呢。 毛主席当即同意此方法:正面继续由小股部队佯攻,继续迷惑敌人。先由一个师寻水探路,隐蔽接敌,成功后,解放军大部队迅速突了进去。 这一招大大的出乎敌军和我军双方预料,战场一时出现混乱:印度侵略军的后院起火,晕头转向,乱作一团。立即在西线、中线产生连锁反应,我军风扫残云,气吞江河,战事只进行了十多天,先锋部队便推进到距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方。印度首都一片惊慌,大街上修筑工事,市民们争相出逃。林彪闻此消息,脸上绽开了难得的笑容。 南昌起义剧照 左起刘伯承、周恩来、贺龙等 举轻若重的刘伯承 周恩来曾有过一次对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人工作方法的评价。他说,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 刘伯承说过:“接受任务定下决心要有包天的胆略,在部署和指挥战斗时,要像描花绣朵的姑娘那样认真细心。 1949年春,国民党败局已定,其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明眼人一看便知不堪一击,就连蒋介石也不相信长江会给他们多大帮助,所以早早就把家当搬去了台湾。 但担负渡江战役前线指挥任务的刘伯承,仍然精心组织战前准备,从敌人的部署到我军的具体战术,都考虑得非常细,甚至连先头部队需带绳子这样的“小事”都想到了。 这种指挥风格是源于他对革命事业和对战士生命的极端负责精神。他曾经说:“切不可因为指挥员的失误,而造成士兵的无谓牺牲”,“让战士去硬拼是犯罪行为”。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指挥风格,刘伯承常能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班子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晚年不谈亲历的战争,不看战争片 刘伯承这样一位军功赫赫的战争之王,在晚年却从来不谈淮海战役,甚至电视上一出现描写解放战争的镜头,也会立刻让人换台。 刘帅曾经给儿子解释说:“你知道你问我的这些问题,我想到的是什么吗?千百万的年轻寡妇找我要丈夫,多少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我要孩子,我心里很不安,你要我怎么说嘛。 “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当一位名将回顾往事,那些精彩纷呈、惊险刺激的战争经历固然让我们血脉贲张,但像刘帅这样,对往事充满了不安,充满了愧疚,则更让我们肃然起敬。 90岁时的刘伯承 呼吁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努力!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呼吁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努力!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