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参加过哪些战争的军人可以列为民政部门优抚对象?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就进入了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到1954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时候。
虽然大陆已完全解放,在国际上通过抗美援朝也灭绝了美国干涉中国的愿望,然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仍然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战争的形式来捍卫新中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1954年到198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作战任务有14次,而在这个时期服役并参加过这14场战争的退役军人,被列为民政部优抚的对象。
2007年7月6日,民政部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补助标准的通知》中指出:“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抵御外来侵略、完成祖国统一、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武力打击或者抗击地方的军事行动,迄今已经从军队退役的人员,简称参战退役人员”。
也就是说参战退役人员简言之就是指在1954年11月1日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入伍并参加过作战的退役人员。参战退役人员包括直接参加战斗的人员和作战指挥人员、作战保障人员。
民政部认定的十四次战役
一、解放一江三岛作战
1954年11月—1955年2月
一江山岛战役是1955年1月18日上午7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浙江省一江山岛进行的战役。又称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解放军华东军区部队发动攻岛作战,此为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大举进攻大陈岛门户一江山岛。战斗历时两天,至1月19日2时,解放军占领该岛。
《芳华》主角刘峰的原型是他!
二、川、甘、青、藏、地区的平叛作战
1955年12月—1961年12月
1956年至1961年,政教合一的藏族上层集团曾发动过血腥的武装叛乱,最后被人民解放军和汉藏群众以艰苦的战斗平息。
当时的参叛者包括受蒙蔽和裹胁的众多藏民和喇嘛,其骨干却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印当局训练的康巴叛匪和藏军,并利用美国空投武器和特殊地形进行了长期“游击战”。
解放军在交通极其不便、人烟稀少的雪域高原通过五年的艰苦平叛,终于获得了辉煌胜利,并由此获得了高原作战中使用各类武器的特殊经验。
三、两个阶段的炮击金门作战
1958年8月23日—1959年1月7日
和1960年6月17日、19日
金门炮战(台湾称八二三炮战,香港称金门八二三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马祖及其他中国东岸的一场战役。
1960年,解放军又发动较小规模的六一七炮战、六一九炮战,尔后采“单打双不打”方式陆续鸣炮,直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为止。
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0年11月12日—1961年2月9日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到1951年前后,印军向北扩张取得麦克马洪线以南约九万平方公里领土。
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占得部分印中两国争议领土。1959年,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建立了43个据点。中国政府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
1962年6月起,印军向中国边防军开枪攻击,中国军人死伤数十人,同时印军开始进入中国境内建立军事哨所。10月20日,印方称中国军队攻击印度,中印战争开始。
美苏两大强权在当时意外地同时支持印度,并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资援助及国际舆论的支援。尤其是国际舆论的作用下,一同谴责中国“入侵”印度的战争行为
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声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和设立民政检查站等三项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中国军队单方面全线停火;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双方军事接触。
为了保证中印边界地区人民的正常往来,防止破坏分子的活动和维护边境的秩序,中国将在实际控制线本侧的若干地点设立检查站,在每一个检查站配备一定数量的民警”;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
五、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
1962年10月20日—1962年11月21日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原属国民党第8军93师278团)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此役称为“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缅甸方面称为“湄公河战役”,台湾称“江拉基地保卫战”。
通过此役,解放军捣毁了缅北国民党残军经营十多年的巢穴,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军事上重要的地点,能够进出藏东与印度东北部。这些地区在1959年藏区骚乱与1962年中印战争中被作为部队集结区域。
缅甸则获得Namwan地区,克钦邦与佤邦之间唯一的公路由此通过。按传统习惯定界,缅方收回拥有30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六、八六海战
1965年8月6日
台湾称东山海战。国民党海军为执行“海啸一号”特种作战任务,意图以海上军力掩护输送兵力,搭载陆军总司令部特种军事情报队的胶舟1艘,载特战工作人员7人,以东山岛为目标,实施两栖侦察及海上突击袭扰,并相机摧毁解放军沿岸雷达站。
8月5日15时12分,解放军东海舰队观通雷达站已经发现距左营港84海里处航渡中的2艘军舰。18时25分,已判断清楚两舰是国军海军巡防第二舰队的旗舰、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艇“章江号”,遂组织战斗。
此次战斗,自解放军海军艇队出航到返回基地,历时12小时45分,与敌战斗持续3小时43分。取得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海军最大一次海上歼灭战斗的胜利,生俘“剑门”舰舰长王蕴山以下34名,解放军阵亡4人,负伤28人
毛泽东在战后南海舰队的报告上批示:“仗打得好,电报也写得好。”“‘八六海战’要公开发表。”
七、崇武以东海战
1965年11月13日—14日
崇武以东海战(台湾方面称“乌丘海战”)是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一部与国民党海军军舰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以东海面进行的一次海战,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在1965年进行的第3次海战。
八、援老抗美作战
1965年6月1日—1973年8月1日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干涉越南内政的同时,还接替法国控制了老挝。老挝人民在人民党和爱国战线的领导下,建立武装,进行抵抗。老挝鉴于自己武装力量弱小,请求中国给予援助。
从1959年起,中国先后派出了11万余人的筑路工程大军到老挝上寮地区修建公路,以利于我援老援越物质的运输。为了保障筑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根据老挝人民党的要求和中老双方协议,自1969年3月至1973年11月,中国先后派出第705大队和第302、第303、第304支队,担负援老筑路工程的防空作战任务。
这期间,中国向老挝无偿提供各种枪支11万余支,各种火炮2780余门,枪弹1.7亿发,炮弹267万余发,以及其他武器装备。
在战争中,共有269位中国人牺牲,其中210人长眠在老挝孟塞和班南舍的烈士陵园里。1975年,老挝抗美斗争胜利结束。
九、援越抗美作战
1962年1月1日—1978年5月1日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军舰在北部湾越南沿海遭到北越海军攻击,即所谓的“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
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
抗美援越战争中,中国参战部队共计32万余人,其中4200多人负伤,1100多人牺牲。
中国先后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千家科研单位、工厂承担武器装备和其他物资的生产。中国对越南的军事物资援助约合40亿元人民币,可装备200余万人的部队。
就连后来反华的越共总书记黎笋也承认:“越南人民的胜利是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巨大援助分不开的。”
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侵越美军部队开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中国支援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十、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3月1日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后,尤其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及提出有限主权论,被中国政府认为是个极其严重的挑战,1969年连续的边境冲突,也导致中国中立外交政策的转变,始知倒向西方集团来抗衡,终促成中美70年代的和解。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
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
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
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在3月15日的战斗中中方军队将一辆已经侵入中国境内,行进于封冻江面上的苏军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装甲击伤,迫使其乘员弃车。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上校阵亡。
3月17日为争夺坦克,双方互对炮击,但均没能将辆坦克拉回。3月21日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当时最先进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被击退。之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
中国边防军伤亡92人,其中阵亡29人,负伤62人,失踪1人,战后伤重不治42人,总计牺牲71人。
十一、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1974年1月1日
西沙之战,中方又称“西沙自卫反击战”,越方称之为“黄沙海战”,指1974年1月19日在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群岛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越南共和国海军(南越海军)间发生的一次战斗。
结果南越海军败退,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被南越政权侵占的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群岛中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并巩固了对整个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控制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阵亡18人:
冯松柏:274艇政委,274艇被40毫米炮弹击中指挥台,前额中弹片死亡。
周锡通:274艇副艇长,274艇被40毫米炮弹击中指挥台,中弹死亡。
曾端阳:271艇仓段兵,前甲板运送弹药时,被敌人小口径炮弹击中死亡。
王成芳:389舰水雷班班长,后甲板运送炮弹时被炸死亡
姜广有:389艇扫雷电工兵
王再雄:389舰舱段兵,机舱中弹燃起大火中死亡。
林汉超:389舰舱段班班长,机舱中弹燃起大火中死亡。
文金云:389舰副机兵,机舱中弹燃起大火中死亡。
黄有春:389舰主机兵
李开友:389舰主机兵
郭顺福:389舰炊事班班长
郭玉东:389舰后住舱被命中炸开一处15厘米直径的弹洞,海水涌入,拼死堵漏,死后仍保持堵漏的姿态。被称作“海上黄继光”并追授一等功。[17]
杨松林:389舰扫雷电工班班长。中甲板运送37毫米炮弹,被越军炮弹直接命中。
罗华胜:389舰报务班班长,运送炮弹时腹部中弹。
周友芳:389舰水雷兵,在中甲板运送37毫米炮弹,被越军炮弹直接命中。1968年兵,即将退伍。
曾明贵:389舰电工兵
何德金:389舰电工班班长
石造:389舰副机兵 ,机舱中弹燃起大火中死亡。
十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1979年2月16日—1979年3月16日
中越战争,中国称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上称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期间,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越南北部几个重要城市,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根据后来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
但战地记者李存葆认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伤亡的真实数字应当为2.7万人,其中阵亡将士为六千多人,负伤战士为2.1万多人。而且在六千多阵亡将士里,有五百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解放军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
李存葆1979年时曾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开赴越南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真实情况,后来为创作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得以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特许,查阅了许多关于那场战争的许多秘密档案。
十三、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
1979年10月1日—1989年10月1日
解放军撤军后,越南军队又相继侵占了中越边境许多骑线点,并占领了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在中国边境频繁活动。
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奉命率领昆明军区解放军对占领云南省罗家坪大山和扣林山的越军进行反击,解放军收复罗家坪大山和扣林山,越军200余名士兵死亡。
此后,中国方面又经过精心的准备,于1984年4月发动了争夺老山和者阴山的两山战役,经过三年的反复战斗,解放军获得战争胜利,并最终占领这两个地区,包括占领了一些原属越南境内的山峰。
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中,我军伤亡约2000人,其中阵亡约1500人。
十四、南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1988年3月1日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越南政府一直承认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越南在抗美救国战争结束后,忘恩负义,出尔反尔,开始抢占中国南沙群岛,对中国科学考察活动进行骚扰。至80年代,越南的骚扰活动日益加剧,最终导致军事冲突。
1988年3月14日6时25分,越南海军604、605运输船和505登陆舰突然窜到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区,对正在此进行考察的中国海军舰船进行挑衅。
越军43人携带轻机枪、冲锋枪,强行登上赤瓜礁,开枪打死中国海军考察人员1人。中国海军立即进行自卫还击。战斗持续28分钟,越军604运输船被击沉,605运输船和505登陆舰遭重创。南沙群岛自卫还击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是中国对越南等国家觊觎中国领海主权的严正警告,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