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谈谈《敦刻尔克》,也谈谈“敦刻尔克”

2017-09-10 塵CHAN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grounds .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

treets .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 —— W . Churchill



今年年初,我就听说了诺兰导演的新作《敦刻尔克》将在夏季上映。作为一名二战史爱好者,我在影片上映的第二天就买好了早场的电影票。


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就有人断言这将是历史上最优秀的战争片。这话虽有些夸张,但这部影片确实没让我失望。灰暗的天空,空旷的海滩,绝望的士兵,天空中呼啸的Ju-87俯冲轰炸机,还有和德军战机缠斗的“喷火”战斗机,构造出了一幅绝地求生的场景。汉斯.季默的配乐响彻始终,用大量的铜号音效带着紧凑的情绪,使观众的情绪始终是紧绷的。



影片的基调是灰暗的,40万联军被德军的装甲集团军群团团包围,困在了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四面楚歌之际,英国发动了“发电机”计划,征调大量船只前往撤离部队。于是,大量士兵聚集在海滩,他们身后是数量庞大的德军部队,前方是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头顶的轰炸机不断向下投掷着炸弹,满载士兵的驱逐舰刚驶离码头就被击沉。一切都散发出绝望的气息,但随后前来支援的“喷火”战斗机中队和浩浩荡荡的民间船队又使观众的心中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一前一后的对比,颇有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诺兰这次并没有采用电影拍摄所惯常使用的单线叙述手法,而是使用了多线叙事,使得剧情更加波澜壮阔。无论是不顾安危坚持前往前线救人的老船长,还是明知燃料不足仍要坚持与敌机搏斗的飞行员,抑或是最后留下撤离法军的海军军官,这种人性的光辉或许就是本片最感人的部分了。



最后,本片最良心的部分,当属空战。本片采用了二战原产的“喷火”战斗机进行实机拍摄。当前,全世界可以进行正常飞行的“喷火”大约在40架左右,这一架战机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这也让我想起了《狂怒》里那辆全世界唯一一辆可以开动的虎式坦克。而关于飞行员的舱内画面,则是通过一架改装过的雅克-52飞机来拍摄的,这也使空战桥段成为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





当然,有赞扬,自然就有批判。影片上映之后,就有人不断将这部电影和《战狼2》相比较。甚至还有人扬言要抵制《敦刻尔克》。


关于《战狼2》,我不予置评。这是一部主打爱国主义的影片,与《敦刻尔克》的主题不谋而合。但《战狼2》毕竟是一部好莱坞式的中国大片,而《敦刻尔克》偏重于纪实片,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如果拿票房成绩来作比较,显然《战狼2》是完胜的,但诺兰本人说过,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拍摄的。私以为,电影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种是有较多虚构成分的娱乐片,一种是偏重于叙事的纪实片。《敦刻尔克》明显属于后者,它是一部严肃的历史片。它没有过多劲爆的故事情节,这只是一个关于一群绝望的士兵如何逃出生天的故事而已。过于严肃的题材和压抑的氛围使得这部影片的受众范围较为狭小。不同于诺兰的其他作品如《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敦刻尔克》并不适合茶余饭后的消遣。它更多的是让人们去缅怀这段历史。


至于抵制《敦刻尔克》,我觉得更是莫名其妙。这是一部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正能量电影,况且这场撤退使盟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纵观这些反对的声音,不外乎都是两种论据:“《敦刻尔克》是一部描写逃兵的电影,英国人贪生怕死留下法国人挡枪子。”“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指挥官是英国陆军上将哈罗德.亚历山大,此人在缅甸率队逃跑,害死大量中国远征军。”然而,撤退并不等同于逃兵,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就曾有这样的论断:一次良好的撤退应该和胜利一样得到褒奖。在短短8天时间内,英国的船队成功撤离了33.8万人,其中包括21万英军,9万法军,还有3万余名波兰、捷克等国的流亡军人,只有6万余名殿后士兵因为抵挡不住德军装甲部队,无法撤离而被俘虏。根本不存在让法国人挡枪子自己先跑的事情。而关于缅甸战场,亚历山大确实在1942年担任过缅甸战场的盟军指挥官。但当时英军和国军分守两条战线,英军背靠印度,国军背靠云南。由于国军麻痹大意,被数千日军抄了后路,被攻击的远征军第6军匆忙回撤,炸断了惠通桥,还把杜聿明丢在了后面。随后,英国人和史迪威要求杜聿明率部队撤回印度,但被杜聿明拒绝。杜聿明率军北上回国,途中损失数万人。缅甸战役的屎盆子就这样单方面扣在了英国人头上,未免有些委屈。


至于某周姓作家妻子的处女作《抵制电影<敦刻尔克>,是一个民族的自觉和自重》,我实在不想评论,这种证据全靠编,带有严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文章,根本不配放在台面上讨论,我放上一张截图,各位看官自己笑笑就好。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或许有诸多不足,但它确实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佳作。影片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不畏强敌的精神。在大撤退结束的一个月后,不列颠空战爆发了,皇家空军再一次击败了来犯的德国空军。正如丘吉尔所说:“我们永不投降”,法西斯的铁蹄踏平了半个欧陆,但却无法折服这个大西洋上的小小岛国。


愿世界和平。





 逃出生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