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伯虎 2018-05-19

用语言丈量世界



十年了,人们都在感慨。感慨十年前的那个早春,乔帮主把智能手机交给了人类。


十年过去,我们依然记得乔布斯手握这部神器的模样。这部手机和这个人,浑然一体。



似乎没有人想过:iPhone,似乎从来不是乔布斯的发明


我不是乔黑,我只是想陈述一个事实,以及事实背后我们的认知盲区。


 01 



这个人名叫韦恩。抱歉,我甚至搜不到太多他的照片。



韦恩· 韦斯特曼(Wayne C. Westerman),别说中国了,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这个名字也足够陌生。


维基百科里,你甚至找不到关于他的词条。


但你的每一天都离不开他的发明。包括此时此刻。

韦恩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典型。出身于有遗传病的家庭,韦恩和他母亲一样,患有一种肌腱炎,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病痛。


严重的意思是说,他的母亲甚至痛到无法下地,常年卧病在床。


从本科那会儿开始,就读电子工程专业的韦恩就意识到,自己也将终生与这种疼痛相随。


但他坚持完成了在普渡大学的学习。1995年,还拿着奖学金升入了特拉华大学。


进校13年后,韦恩将成为特拉华大学最杰出的校友之一


工科生的研究志向是人工智能。但他很快发现,梦想照不进自己的现实。


韦恩的病痛已经发展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这么说吧,他甚至已经无法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了。因为在电脑前敲击键盘需要活动手指关节,而这么一动就会痛得要死。



到这份上,对一个需要泡实验室的理工男,学术和职业生涯基本上可以宣布报废。


韦恩偏偏找到了上帝留给他的那扇门。


特拉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专门有个研究方向是触屏。


韦恩决心转向研究触屏技术。具体说,是研究一种替代敲键盘的电脑操作方式。


他想通过这项研究,拯救他自己被疼痛废掉的人生。


当时,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些成型的触屏技术。比如一种电容式触屏,已经在银行ATM机上投产,但问题是:这种触屏靠的是压力感应。说白了,你只能用一根手指操作,还得用力摁,操作速度和精度都一般。



韦恩想做点不一样的。


韦恩学过12年钢琴。艺术给了他灵感。


“为什么不能像弹钢琴那样,用多根手指配合,来完成触屏操作?!”



比如,一张图片的伸缩,直接用两个手指在屏幕上操作,那该多自然。



越是傻瓜级的功能,背后越是天才般的技术攻关。


1996年起,韦恩在系里教授 John Elias 帮助下,完成了他的技术发明。1999年,基于这项技术发明的博士论文也完成了。


韦斯特曼的博士论文:《多触屏上的手部追踪、手指识别及弦操控》


在博士论文的感谢部分,韦恩用了罕见的居中版式写到:


兹将本手稿献给

我的母亲,贝茜,

她教会自己以各种聪明的办法与长期病痛斗争,

也教会我这样去做。




 02 



特拉华大学不仅给了韦恩一个博士学位,还给了他一笔钱。


2000年前后,学校出钱投资学生发明的例子还不多见。


特拉华大学给了韦恩一个特例。


他和自己的教授 John Elias 成立了一家科技创业公司,取名“手指工厂”(Finger Works)。



他亟不可待想要帮助更多无法使用传统键盘的人,就像他和他母亲那样。


2001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了韦恩的发明。这款用手势键盘替代品售价350美元。

纽约时报:人体工程学键盘让打字体验如同在空气中完成


韦恩的产品主要通过医院和康复中心推销产品。很快,很多和韦恩有同样疾患的人从中获得了新生。


这些重度肌腱和关节疼痛患者,因为无法使用键盘,已经在PC时代被宣告残废。韦恩的新发明,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但是,韦恩不是商人,除了关照和他一样的病患,无法预见这个发明的潜在价值。



 03 



2005年,韦恩的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


很快,基于韦恩的专利,苹果把多点触屏技术用在了代号为“紫色”的最新产品上。



2007年1月9日,这款新产品被乔布斯带到了世界面前。



“苹果发明了多点触屏。”这是乔布斯的原话。


我们用手指触屏就能操作。我们发明的这项新技术叫做“多点触屏”,这是现象级的发明 ——乔布斯


此时,韦恩的名字仍然出现在苹果的专利发明人名单上。但是,这位对iPhone居功至伟的发明者,甚至没有被邀请参加那场改变世界的发布会。


在苹果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中,乔布斯排在发明人第一位,韦恩·韦斯特曼的名字只排在第九


并且,韦恩·韦斯特曼,这个名字从此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他在并购后加入了苹果,但从此没有任何公开亮相。对于员工受访管控极严的苹果公司,拒绝了所有记者对韦恩的采访。


iPhone十年,这位无名的发明家沉默了十年。



 04 


直到2017年4月,一位名叫Brian Merchant的科技记者,写成一本关于iPhone 创制史的新书,韦恩·韦斯特曼的故事被重新搬到了纸面上。



这位记者同样没有获得苹果公司的采访许可。但他做足了功夫,终于采访到韦恩的姐姐,从多个侧面还原了韦恩的经历和贡献。



这本名为《集于一身》(The One Device)的书里面,还回顾了整个iPhone创制的历程。向我们还原了以下事实:


  1. 乔布斯并不是最早想到做手机的人,甚至他一开始是反对做手机的。

  2. iPhone做成今天这个样子,也不是乔布斯的主意,而是苹果内部两路研发人马互相PK的结果。

  3. 苹果公司有浓郁的保密文化,严禁乔布斯等少数高管以外的iPhone研发人员接受媒体采访,刻意制造出“一提iPhone只能想到乔布斯”的认知感觉。


我想,是时候反思我们的“发明家情结”了。



就像我们喜欢把电灯发明归功于爱迪生一人,人们在提到某个发明时,总倾向于将这个东西对应到一个具体的个人。而事实上,一个物件长成今天这样,往往都是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共同成果。没有前人的肩膀,哪有后人的高度。



另外,当今年代,任何一个产品都是N多科技成果的集合。一部iPhone拆开看,看到的何止一个“东西”,而是相机、屏幕、电话、音响、电脑,这些发明的主人,哪里是用一个名字可以概括的。



所以,与其追捧“iPhone发明者”,我们不如更关注“锂电池发明者”,“防抖动摄像技术发明者”“防划痕玻璃发明者”。因为在这些头衔之下,还有太多名字、太多故事,被帮主和苹果的光环盖过。


多点触屏技术之父:韦恩·韦斯特曼。每当做出这个自然的手势时,我们不该忘记这个名字。




⏬ 我在喜马拉雅网络电台推出了新栏目每周为你讲述一本国外最新畅销书。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免费听我完整讲述这本《集于一身》。




在下林伯虎 | ID:tigerstudio2016

把教室放进生活





林博,笔名林伯虎,牛津大学区域研究硕士,南京大学法学硕士、英美文学学士。虎哥课堂创始人,China Daily校园新闻奖评委、喜马拉雅《大咖读书会》特邀嘉宾,现居波士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