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同学,原来你也年轻过 丨林伯虎

林伯虎 在下林伯虎 2018-10-08

坚持原创,欢迎订阅


总有几个响当当的名字

是个中国人都知道

(我说的不是钓鱼岛)

但他们写过啥说过啥

知者寥寥


胡适同学

应该是其中一个




这两年

凭借一本日记上的精华

这位长者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说实话

一开始看到胡大师的打牌段子

我是不信的

毕竟也接种了这多年的白岩松语录和“央视都报了”

对网络谣言的抗体一直活跃着




不过

我竟然真去读了这本《胡适留学日记》

然后忍不住想说:

胡爷爷,原来这些都是真的!




且慢

我其实更想说的是

作为一个留学过来人

这本日记竟然翻得我泪眼摩挲


历史课本里神一样的存在

在被切片成日复一日的琐细过后

真实而鲜活了好多


胡学霸

原来你也年轻过



这是我从香港中央图书馆找来的版本,本文截图皆出自《胡适日记全集》第一册


1


很多人知道胡适

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知道他才华出众,提倡白话文

还喝过洋墨水,正宗哥伦比亚博士生



2004年,250岁的哥大评出250位最伟大校友,胡适入选


但是

很少人知道

胡大师去美国留学7年

头4年时间都在另一所学校

而且跟文史哲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1910年,来自上海的青年胡适考取了第二期庚子赔款留学生,刚到美国的他和小伙伴拍下这张照片


1910年8月,摩羯座的胡同学18岁

跟今天出国的孩子岁数差不多

他进入康奈尔大学

学的是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

农学



康奈尔的图书馆网站至今对杰出校友念念不忘


我试图从康奈尔的档案里扒胡适的成绩未果

不过,从他大一的日记中可以判定:

胡同学成绩尚可

但字里行间

对农学的真爱并不多



生物学95,植物学82,化学还一度拿了满分,把胡同学自己都惊到了



“殊满意矣”


当然

成绩也有不如意的时候



不过

小胡同学最得意的学科

应该是英语

成绩好到甚至可以免考



一考好就湿身




但是

学习远不是胡同学的全部

他记在日记本里的

绝大多数与课堂无关

反倒是今天留学生碰到的种种问题

一百年前的小胡一件不落地遭遇


比如,自己下厨做饭




和同学结伴出游





康奈尔大学就在Cayuga湖畔。在那个缺乏女留学生的时代,约出游的都是男伴,可惜了我们小胡一表人才


以及,想选的课没选上




一到考前就开夜车




天气一冷就想家




天一热也想家




然后就不想读书




于是整夜打牌,打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开始骂自己怎能如此堕落




接着发愤图强了两天

(其实中间还溜出去看高科技)




接着继续堕落……




当然

出门在外

时不时还得个小病小灾




特别是一言不合就肚子痛

(胡同学的肚子还真是脆弱啊)





都痛成那样

还坚持描述这么生动……

(看的我都有画面了怎么办)






有时候甚至是难言之隐……

(他当年肯定没想到这日记将来会出版)




总之

胡同学的课外生活

丰富得超乎你想象




2


但是

我们不得不说

胡同学的留学生活

总体还是积极的、正面的、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比如

胡同学爱看报纸

纽约时报一口气能翻上十来张




并且从不放过像这样的大新闻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

不同于多数闷头苦读的中国学生

胡同学对社团活动热情得不遗余力

这一点甚至在校方档案里都留了痕迹



在康奈尔大学档案里,我找到了胡适同学当年参加的几个社团:世界学生会、中国学生会和公民权利俱乐部


特别是叫“世界学生会”的组织

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小伙伴

演讲、辩论、主题活动

胡同学样样都是主力



也许是康奈尔的华人第一讲


胡适同学成了世界会的活跃分子

甚至还办起了中国主题日




大三那年

胡同学当上了世界学生会的会长

可见其外交魅力不是盖的

为多年后当上驻美大使深深埋了一笔





康奈尔校方记录中,也记录胡适曾为该校世界学生会主席



30年后的1942年,重返美国的胡博士已出任驻美大使,亏得当年苦练演讲童子功,与各界名流依旧谈笑风生


除了搞社团

听讲座在大学里必不可少

这方面胡同学是老司机


听的多了

也有了鉴别力

对有些夸夸其谈的来宾就会觉得不咋地




而有一些有干货的讲座

胡同学听得啧啧称奇


“花柳病” “甚动人”




对了

有一些讲座

看来影响了胡适的一生


比如在1911年2月15日这天

他听了气象学教授威尔逊的演讲



Wilford Wilson,康奈尔大学首位气象学教授


直到22年后

胡适仍记得教授当年的讲演

在1933年日记出版前

专门补记了数笔

文字朴实

读来却让我心绪难平




“勿忘威尔逊教授之演讲”

寥寥十个字

尽述一个爱国青年的丹心


3


一百年前的胡同学有多爱国

若不读这本日记

今天的我们恐怕很难有代入感


积贫积弱之时

那一代留学生的赤诚

力透纸背




大二那年

辛亥革命爆发

一连数天

胡适在日记里记下他在万里外的听闻






当然

最后不忘骂一句袁世凯




那时候

一听说祖国蒙难

他就寝食难安

或失眠,或梦呓




甚至

为了解国内事态

大冬天一早冲出去买报纸

结果为国挂彩,血染冰面




胡同学的日记

写下一个时代的集体风采



1914年12月,康奈尔中国学生会全家福


4


对了

关于胡适打牌的梗

一开头就做了交代


网上的段子是真的

只是故事没有说完


胡同学爱打牌

这事从中学就开始了

出国之前

他甚至从大年初一就开始打牌




出国以后

似乎有所收敛

(估计是没找到牌搭子)


不过到第一学年结束时

牌局算是凑了起来




大一下到大二上的几个月

胡同学牌瘾最嗨




总之,没事干了就打牌




读书累了也打




天气太热打




考完试了打




试没考好打




实在找不到理由了

好吧,不解释,直接打




整本留学日记

“打牌”一共出现了37次

从大一下一直打到大二上


但是(重要转折来了)

疯转打牌段子的人们

有意无意忽略了下面这句


9月6日

打完第37次牌的胡适

在日记本上轻描淡写下:


“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




从这天起

我再没有从留学日记里

读到胡适打牌的文字


这个打牌成瘾的年轻人

就用十二个字

说戒就戒地终结了牌桌前的自己


为此,看到这里的我

专门停顿了十来秒

脑补在21世纪

宿舍里一哥们在频密的敲击声中来一句

“兄弟们,杀完这局我们就拔网线了”


然后满脑子对胡同学

就剩下一个字:

服!





跟小胡打牌的金涛同学我也顺便八点料,他是第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生,从600多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47人之一。金同学回国后任教于清华。新华社2011年还对他家做了报道,标题有点霸气:《祖孙三代16口皆出自清华》。


戒牌之后

胡适同学的留学日记

画风渐变


从大二下开始

他转入文理学院

开始正式主修哲学




从那时起

他的日记本开始从流水账

变成了论文集


就像这样




这样


读《大英百科全书》


以及这样



纵论一战根源


还有这样



收集政治讽刺漫画


日记篇幅明显加长

就是去波士顿玩了一趟

回来一口气就写下图文并茂33页



小图多半看不清,请原谅晚期强迫症的我还是把33页内容逐页拍列出来


光从日记的内容和质量就能看出

转专业后的胡同学

明显找到了真爱


当然

他还是那个爱读书、爱看报的胡同学




依然活跃在各国同学间

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在社团里发动各国同学给美国总统来个民意测验


1913,康奈尔中国学生会的积极分子


只是

对于留学的方向

从胡“涂”逐渐变得胡“适”


他每日阅读不止

广泛涉猎中外经典

还学习了拉丁文和德语

并且开始怀疑康奈尔的哲学流派

是否符合自己


1915年

胡适离开了康奈尔

转投哥伦比亚

那里有他认可的实用主义

(Pragmatism)

和同样认可他的哲学家杜威




胡同学在哥大的导师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美国家喻户晓



1916,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


三年内

他以近乎火箭般的速度学完课程

并提交了博士论文

完成了一个学霸君的留学传奇

这一年

他不到26岁



胡同学的博士论文迟至1922年才出版,哥大学位因此直至1927年赴美时才授予,“胡博士”实至名归,晚了十年


1917年

26岁(且一表人才)的胡博士

受聘成为北大最年轻教授

从此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

他风风火火了半个世纪



足足一百年前,从胡博士成为胡教授


还好

他留下这17卷、50万字的留学日记

让我们看到光鲜背后

一个更真实的学霸养成记



日记真迹


选错专业,沉溺游戏,水土不服

哪个过来人不曾如此彷徨


且行,且思,且图强

他只是多了一点不甘沉沦的执行力

外加专属于那个时代的家国梦想


最有用的励志

不是鸡汤

而是从人家的故事里

找到让自己下决心的那点力量

然后举重若轻地说:


胡同学

原来你也年轻过


胡适@康奈尔,拍摄于1914年,时年22岁


Ref:


《胡适日记全集》第1、2册

rmc.library.cornell.edu/hushih




在下林伯虎

虎哥课堂创始人

牛津大学区域研究硕士

游学欧美十余国,金融沪港四五年

报览天下无事不关心,走读东西友朋交天下


2017

虎哥带你读懂

75000的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

(扫码了解一堂英语课,就像我们的文章一样走心)


试听一节?点击“阅读全文”加入微信群,我们的虎主任乐呵呵期待回答你的一切问题。想凑热闹的家伙,就冲你这份好奇心,我们照样欢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