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伯虎 2018-06-02

来,把手摊开,你打算用哪根手指点关注


微头条第153期,你将听到:


▸  关于owe有哪些惯用,关于security有哪两种词义? 

▸  “你值得拥有”怎么说?扎克伯格说的重话背后有什么心机?

▸  “操纵”是哪个词?

▸  特朗普赢过希拉里,真的是靠偷来的大数据吗?

▸  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我们从长远看会有怎样的观念变迁?


第153    本期66词    累计6404词

Facebook Owes Better Security to Its Users, Zuckerberg says

In his first statements since it was revealed that a political data firm obtained the data of 50 million Facebook users, Mark Zuckerberg said if the site can't protect information, "then we don't deserve to serve you.”


The company has also faced criticism over Russian manipulation during the 2016 election, as well as the rise of misinformation.



在昨天之前,扎克伯克已经5天没出来露脸

 

过去这周,这家管着20亿人社交数据的公司,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声誉危机。

 

说“前所未有”有点满,因为他家用户数据泄露的事情,之前连第一季都还没出完。

 

之前的事情出在俄国黑客门。中情局公布的调查显示,2016年大选期间,跟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电脑高手,通过Facebook向纯良的美国网民推送希拉里的黑材料,覆盖人数高达1.26亿。


来源: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话说美国能去投票站选总统的人数,满打满算也就1.3亿。

 

于是,从2017跨到2018,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集体面壁。

 

34岁的小扎,甚至在今年的新年决心里放弃了十年来“只聊鸡汤、不谈正业”的不正经。

 


如何不给敌国做嫁衣,如何守住用户数据,把新年第一文写这么干、脸绷这么紧,搞得我当时讲这课时,连段子都插不太进。(听课请戳“阅读原文”)

 

但当时小扎的姿态还是立得起的。他说:2018年我的个人挑战就是要集中解决这些重要的议题。


 

然后,仅仅过了两个多月,这些铿锵的字句就被一家叫做“剑桥分析”的公司,撕得碎碎的,飘散在风里。

 

扎克伯格五天没露脸,我的理解很简单:这次,太打脸,很没面。



1


这事情其实很多媒体都报了,细节活色生香,但故事主干其实两句话就能讲完:

 

第一句:一个诶皮皮从Facebook上获取了5000万用户数据,然后偷偷交给了特朗普的竞选团队。

 

第二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特朗普团队在2016年制定了精准影响网民判断的广告投放和线下走访策略,直至取得大选胜利。

 

这两句话的事情,之所以能被满世界刷屏,我忖度背后有两个原因。


2


一个个来。

 

第一个原因是2016年那场离奇的选举。特朗普这么不靠谱的人居然逆袭当选,多少人相信这一定是胜之不武。这不,活生生的例证摆这里,靠偷来的数据当皇帝。

 


但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说一。虽然希拉里奶奶为这事也没少击鼓鸣冤,走哪上节目都不忘把落选原因说成是互联网上黑化她的结果(估计这次过后她又少不了要出来怼几句),但一个基本事实我们要拎清。


美国的总统大选,早就是已经一场科学又算计的数学游戏。没有哪方会纯情到相信:只靠演讲的激情煽动就能攻城略地。

 

选民喜欢什么样的竞选广告,什么话反感、什么爱听,早已经是各方大数据专家的关注重心。

 

像是去年大火的一本书Everybody Lies,作者Davidowitz 是谷歌前高级数据分析师。他在书里面就讲到,当年奥巴马08年竞选,已经开始用大数据来分析选民的喜好。譬如,“在网站页面上放哪张照片更讨喜”,这都是通过A/B测试(就是几个选项随机放网页,看哪种引发的点击量高)试出来的。



想想,这还是08年啊,那年我们小编才刚上初一,而大数据分析已是美国大选的常规武器。而今十年过去,算法水平早今非昔比。这些纽约地产商会用的玩法,跟硅谷关系明显更亲的民主党人希拉里怎会逊色?

 

《华盛顿邮报》就报道过希拉里竞选中用到的神秘机器Ada,据说用了很酷炫的算法来分析选民。



所以把絮絮叨叨归结成一句:特朗普会用大数据,希拉里何尝不会。棋逢对手,半斤八两,没必要输不起。


3


但我觉得更难应对的,是大家关注这条新闻的第二个原因

 

这次数据被窃实在“高级”。不仅人数多,关键盗你数据的人还潜移默化去影响你看到的内容,你的观念,说白了,他盗走的不是你家的银行密码,是你的心。

 


连魂儿都被牵走了,这比丢了钱还让人恐惧。

 

现在,扎克伯格已经站出来发话了,除了对不起,还表示会努力改进。包括会更严格监管APP开发商,不让用户数据外泄。

 

但讲真,我觉得很难。

 

不是小扎不走心,而是我感觉这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不可逆。



隐私,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古已有之”。

 

欧洲封建的年代,别说关起门来洗澡吃饭的权利,连初夜都属于领主。

 

计划经济的时候,你结没结婚、能不能结婚,这事也不是隐私,要组织上说了算。

 

你中学的时候在家,房间连门都不让锁,爸妈不敲门就能进,动不动就看你日记。

 

之所以你对领主、领导没隐私,说到底,是因为你在他们面前,没有独立人格。

 

而独立人格,跟你能不能不靠这些人而活着关系密切。

 

你后来工作以后,回家进房间想锁就锁,爸妈敲个门都客客气气,这没啥,因为你独立了。


 

说远了。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会让我们丧失这份独立。

 

你要打车,那手机号、方位、目的地、支付宝账号先要交出去。

 

未来想要获得实时健康监测,先把健康数据交出去。

 

人工智能的基本活法就是:我们把数据交给机器,让他们算出最优解。

 

总有一天,我们把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喜好交出去,让机器告诉我们到底该选特朗普还是希拉里。

 

到那时候,再出一条今天这样的新闻,我们的后代也许不会惊诧于隐私泄露这东西。

 

“对了,隐私是啥东西?”

 

他们可能会嘲笑爷爷奶奶们的保守,就像我们摈弃奶奶们的裹脚布。



编辑 | Dorothy & Cindy


往期精选





这家店美女天天都去,

但这么怪的名字怎么来的你造吗?





这篇文章标题没取好,但内容真的赞哦


老板说,这篇文章阅读量不高,让小编强推 ◑▂◐



 - END - 



(可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顶级外刊轻读》3月23日课程预告

▸ 人性是否生来就屈服于独裁和威权?

▸ 耶鲁大学上世纪著名的“权力服从”心理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否可靠?

▸ 什么是“平庸之恶”?



动动手指一分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