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伯虎 2018-05-31

关注一下吧,我觉得我还挺优秀的


怕太长你不看:


▸ 网络口水战用什么词最形象?

▸ “水泡”为什么可以表示把人惹毛? 

▸ 美丽优雅的旗袍居然叫长衫?

▸ 国人和亚裔怎么看外国人穿旗袍?

▸ 文化挪用与文化尊重之间的微妙矛盾如何处理?


第178期    本期32词    累计7508词

Uproar Over a Prom Dress in America Baffles Chinese

A popular British cartoon has been removed from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with state media saying that the character is being used subversively.




背景一点点


一个美国人,穿了件中国旗袍。你怎么看?


关键,这才多大点事,居然还能在美利坚引发网络口水仗。


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


1


事情原委,我先图文并茂跟你讲。


这个姑娘,名叫凯夏(Keziah Daum),芳华18,家住中西部的犹他州。



凯夏今年中学毕业,按照美国学校的传统,要来一场prom。


在美语当中,prom 这个东东表示毕业舞会。


这不是一般的party,参加者需要穿很正式的盛装出席。男生要西装革履,女生通常是晚礼服。


凯夏偏偏穿了件周围同学们都没听过的、来自中国的衣服,名字叫做:


cheongsam


别说美国人,中国人要是不看图光看词,我打赌没几个能猜出这东西来。


旗袍。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到了英语里发音发成这个鬼?


(冷静三秒,1,2,3)


好吧,这个问题……我自己来答。


就跟点心(dim sim)这类词一样,cheongsam 也是从粤语翻译过去的。


关键,这个词的中文本来是“长衫”……



旗袍被当做长衫,而且还成了约定俗成的英文说法。不知道是怪早期出洋的华人英语太弱,还是怨老外对中国太不懂。



2


说回来,凯夏的旗袍装显然很吸睛。


简直各种美:



甚至还在同学合影中站在了C位。



然后,她迫不及待把上面这些图po在了自己的推特上。


凯夏没想到,就是下面这条推文,会引发一场全美国围观的口水仗。



3


最早点燃战火的是一个叫Jeremy Lam 的推友。


光从名字和头像看,应该是个华裔。而且多半跟香港有关,因为Lam是粤语音译。


这位小林同学把凯夏的推特转发过去,还附上自己的评论:


“我家文化可!不!是!让你穿身上去参加什么鬼毕业舞会的。”



结果,这个评论立刻就招致了很多白人的反击,说穿件旗袍又怎么了,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


我在这位小林同学的推特下,刷到好多有意思的回复。


当然说是“骂”,还是不怎么带脏的。


比如,有网友说:


“不懂中国就不能穿旗袍了? 那我是墨西哥的,小林子你就别吃俺家塔可了啊。”




还有网友注意到Jeremy的帽子是阿迪的,于是怎么怼你都能猜到:


“谢谢你这么会怼人。

不过我有个问题。

带着阿迪达斯的帽子,不该被视作是文化挪用么?很多德国朋友会觉得很受伤哦……”



而且有的回帖连个人故事都有了,看的还挺让人窝心的:


“我在中国待了两年,我的寄宿家庭给我取了中文的姓和名,还给了我一件旗袍。所以这意思是说,我是白人,所以我就不能穿了吗?那样听起来反而会冒犯我在中国的家啊。”



总之,这位小林同学被怼的很惨……很惨……


但是,千万别以为这件事上他孤立无援。


小林这条向美国白人穿旗袍开炮的推特,目前光是点赞量就将近18万。



这当中,绝大多数应该是在美国的亚裔。


有一个站出来接受《纽约时报》的网友说:即便自己就是亚洲人,也不会去穿传统韩国服饰或者日本和服。因为这些衣服背后的历史太厚重了,穿不得。



而且我发现,令很多亚裔网友不爽的图主要是这张:



注意他们的手势:佛系少女?!



还有后面这些剪刀手,这是哪条道上的兄弟?



有亚裔认为,这种围着旗袍摆佛系+江湖的pose,表现出白人们对东方文化的无知和失礼。



他们还提出一个概念:文化挪用,叫做culture appropriation,或者我觉得还可以翻译成“文化侵占”。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人口上占优势的多数族裔,把处于劣势的少数族裔文化当中的元素拿来为己所用,这种碎片化的肆意取用实际上是对人家的不!尊!重!


不过,这事有意思的地方还在于:


在大洋这头的中国大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旗袍穿上白人身”这件事无感,甚至认识相左。或者更准确讲:多数中国大陆网友对于洋人穿旗袍身引以为傲,认为这是弘扬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被西方认可的表现。



同样看待白人穿旗袍,黄土地上的中国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倒是在大洋彼岸土生土长、早就远离了中国本土的二代华人移民倍感不爽,觉得受到种族歧视。


真是越出国,越爱国么?



4


对于“白人姑娘穿旗袍”这件事究竟该怎么看,《纽约时报》这篇报道没有给出答案。


我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大洋两岸的中国人对白人穿旗袍的态度反差,我觉得都有道理,但都有所片面。


我想,多数跟我一样身在本土的中国人会觉得,至少从动机上人家没啥恶意,甚至这位同学可能就是傻白甜,没想那么多,光是觉得衣服好看,抓来穿了而已。


既然没有主观的恶意,客观上也没有借这件衣服做出无损或者贬低中国人中国文化的行为,那还这么上纲上线大可不必。


但是,穿这么一件衣服能在太平洋对岸的华人圈子里引起这么大反应,我觉得也能折射出他们的处境。


这些身处在美国的亚裔,尽管很多都在美国土生土长、接受完整美式教育、操一口地道美国话,但他们依然难以融入美国的主流白人社会,这种融入感甚至远远不如美国的黑人和拉丁族裔。


我身边就常遇到这样的ABC,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基本上全都是华人亚洲人。这当中自然有亚洲(特别是东亚文化)相对比较封闭的某些特质所造成,但是绝对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白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在观念上对亚裔人士边缘化,甚至是瞧不起。



今天,随着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的崛起,西方白人社会已经越来越积极地关注亚洲文化,但很多人对东方文化的态度依然没变:即便不是主动直白的歧视,但至少也是一种消极的漠视。


就像这件把旗袍穿上身的姑娘,她一定没多大兴趣去了解东方文明。她眼中亚洲文化的全部,说不定就是一件漂亮的衣服而已。


所以我能理解美国的亚裔种族在长期与美国白人的这种互动中,他们内心所秉持的那种脆弱和敏感,这是有原因的,甚至是有理由的。


在他们眼中,我们无非就是一件旗袍。


而这种原因和理由,确实也应该漂洋过海回到我们的文化本土,让一部分国人清醒清醒。这些容易激动的国人,一看到老外把唐装旗袍穿上身,或者看京剧昆曲民乐啥的去国外巡演了几场,就看就自以为中华文明已经走向世界,甚至恨不能将其视为大国的“文化输出”。


事实上,所谓文化输出绝不仅仅是输出几件旗袍或是几场表演/展览。这些层面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过度的自我陶醉,不要觉得外国人看了你的展览,你的演出,鼓了掌或者欢呼雀跃,就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已经飘洋出海了。



实际上,我想绝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看到我们的川剧变脸,京剧武术,跟他们看一场自己的马戏杂耍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当我们看到外国人喜欢把旗袍穿上身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感到高兴,但我们没必要过度的骄傲,毕竟这算不上是什么文化的输出。


真正要实现文化层面的输出,我想,一是综合国力的提高,引发全世界的关注,甚至让人产生主动向我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来,我们要跳出老祖宗那些压箱底压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东西,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的文化作品,文化符号,就像韩国有韩流,日本有动漫一样。而不是那些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日渐疏离、束之高阁的老古董。我想,只有这种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利器,才能够构建起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

5


对了,最后,借在这篇文章中讲到的“文化挪用”这个概念,我想说一说对我们自身文化的启发和反思。


这个概念前面讲了,指的是在人口上有优势的主流文化,对于少数族裔文化的一种肤浅的碎片化的借用,实质上反倒是对原有文化的不尊重。这不禁让我想到这几年中国比较盛行的一类新民歌,有些时候我会把它称其为“伪民歌”。(我当然不是反对所有新民歌,而专指那一类假民歌之名,把低俗包装成高雅的“”伪装者。)


因为我觉得这些歌曲不过就是讨巧的、碎片化地用了一些民族或者地域的文化符号,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些格调不高的神曲。



像是一说到藏族风情,歌词里就一定会出现格桑花;一唱蒙古风情,就一定会出现草原、羊群和毡房。但在我看来,虽然你的歌词里写的是套马竿,但你心心念念的毕竟还是那个汉子嘛。



这样的伪民歌,我觉得从长远看,不是弘扬,反而是把民族文化庸俗化、肤浅化。


总之,关于对文化尊重的认识,美国人显然还在路上,我们又何尝不是?



编辑 | Shannbo & Dorothy


往期精选






小猪佩奇被传下架,这事被外媒渲染,居然是因为《环球时报》的英语太弱






他街舞跳那么拉风,其实是人家手抄笔记做得好



 - END -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参加18期晨读营



怕有天你突然找不到我,扫码关注林伯虎的备胎号:linbohu0404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第18期晨读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