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晨读 | 最新研究:为什么一开会就想睡觉?6个核桃不行,但这6个办法cao管用

我是林伯虎 在下林伯虎 2019-10-30



星标置顶,每天一句话,学英语看天下



晨读 第416期

00:32起词汇讲解 | 06:59起只听点评 | 19:24起原文朗读


 怕太长你不听 

▸  “打瞌睡”怎么说?

▸  “开会不犯困”六大法则分别是什么?

▸  为什么名人“开会犯困”就会引起众人不满?



What's the best way to stay awake in meetings?

微词卡和晨读营见文末


US Commerce Secretary Wilbur Ross is reportedly prone to dozing off in meetings. He's not the only one. So is there a trick to stopping those eyelids from suddenly feeling so, so heavy?


Meeting-induced sleepiness - it happens to the best of us.


来源 BBC



本期52词  |  累计18780词



这两天,有件事在美国聊得火热。


男主也许你可能陌生,但涉及的问题却绝对牵扯你我每~个~人~


尤其是BBC刚上新的这篇,看得我如获至宝。当中干货如此实用,让我忍不住想拿来跟每一个要开会的人分享。


1


来,直奔主题。


面对这个千古难题,BBC直接用标题告诉你:


要在开会时保持清醒,什么方法最好?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跟你讲开会犯困?


还真不是为了应景这个超级热的夏天,而是因为——


最近在美国,政坛大佬被爆出糗事一桩,并且被描绘得有声有色。


正文告诉你: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被曝出,只要一开会,他就打瞌睡。



先插个小细节:单看美国的缩写方式US,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断文字出自哪家媒体——


直接俩字母了事,写成“US”的时候,普遍是英国媒体;


在两个字母后面分别加个小点,写成U.S.时,通常是美国媒体。


另外,你可能已经留意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所有“部长”说法统一,都叫Secretary,也就是“秘书”。


这点,跟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比如,我们中国的部长都叫Minister——听上去比这个Secretary要豪气多了。


事实上,以前我在外刊课上有跟大家解释:把自家部长称为Secretary,其实反映的正是美国建政之初的分权思想——


美国当时的建政者希望:政府尽可能小些,而社会要大,没必要搞那么个集权中央政府。即便要搞,各个部门的长官,无非就起个协调作用,要尽可能限制其权力,所以叫“秘书”就行。


所以联邦部门这一票首长,管财政的叫财政“秘书” Treasury Secretary(财政部长),管外交的是国务“秘书” State Secretary (国务卿)。


2


而今天的主角——美国的商务“大秘” 罗斯,就是下面这位,前华尔街投资人,而且供职于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2017年就任美国商务部长的他,就在这两天被知名时政杂志Politico 盯上了。


我去读了这家媒体的长篇爆料:说罗部长简直就是“瞌睡大王”。


说瞌睡都轻了,他分明就是——开会秒睡!!


这位商务部长从不跟自家高级官员们开定期例会,原因就是——


他一开会就容易入睡!



这可让他那些贴心的下属没少费工夫——


因为怕领导丢脸,他们就减少会议次数;非开不可的时候,他们还要为领导安排一个特殊座位:


就比如,在他坐的位置旁边有一扇小窗,这样,他更能集中注意力,不至于呼呼大睡。



当然,你如果查查罗部长的资料:人家今年已经81岁,偶尔精力不济,也可以理解。



但想想也真不靠谱,堂堂排名前几的白宫阁僚,居然连开会不睡觉这点政客基本功都没练熟,显然会被中国同行耻笑......


3


但是,推荐今天BBC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讲得一手名人好花边,而是针对“开会犯困”这一普世难题,他家给到了六条建议。


全程无尿点、条条是干货,我们直接入正题。


清醒大法第一条:时间。



或者更准确讲,想要开会不犯困的你,首先要把握的不是时长,而是时机


比如科学家已经坐实:在每天不同时间段,人的精力和脑力显著不同。


所以,要在不同时间,开不同的会。


比如,在早上,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精力最旺盛,所以,那些逻辑性强的会最适合放早上来开——


比如项目进展跟进、销售情况汇报、人员面试......



而到了这天工作要结束的时候,人的精力已经远不如早上,这时候最适合开的会:“头脑风暴”。



(对于这个词,我觉得放在国情下,还可以译作“务虚会”。)


为什么“头脑风暴”适合放在下午或者晚上呢?


就因为这时候,精力下降,整个人处在松弛慵懒的状态,而“头脑风暴”偏偏又是会议类型中比较松弛的那种,这时候来开会,特别有利于你脱口而出一些帅气的想法。



当然注意,有个时间点最好别开会。


用BBC的原话,这个点属于“死亡地带”(dead zone)。


什么时候呢?估计你也能猜到:午餐过后。



另外,这篇文章里还提到一个关于开会时间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觉得,开会效果要好,准时非常必要。但实际上,准点开会对于开会效果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反倒是,和什么时候开始相比,告诉与会者这会什么时候能开完,对开会者的精神状态起到的作用更明显。



4


开会不犯困的法则之二——地点



或者更准确说应该是开会的方式


一定要坐着开会吗?看这篇文章说来,还真未必。


比如很多效率专家都讲过,开会过程中与会者都站着,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另外,如果这场会议是属于开脑洞、想创意的那种,那么,要让员工不犯困,老板可以把大家拉出去,边走边谈;或者,跑到户外去开会,这样能开得更嗨。



5


此外,这篇文章的六条锦囊,着墨最多的这条,基本思路就是——


怼老板。


建议本身倒很简单:参加会议前要准备充分。



但我看这套说法的背后指向,基本就是那个召开会议的人


这里甚至还用上美国一份新近出炉的研究。这份超过一千人的问卷显示,哪怕是在做人做事还比较务实的美国,也只有1/3的员工觉得老板在开会时做了充分准备。



具体来讲,超过2/3的美国人指出,在他们开过的会里面,只有不到50%,老板会拿出一个靠谱的会议计划。



这种准备不充分的会,不仅叫人犯困,还会带来一种心理症状,叫“会议恢复综合症”(meeting recovery syndrome)。



这种症状往往出现在开完一个很糟糕的会、但你还不能当场就流露出情绪来的时候。


简单说,一场失败的会虽然开完,坏情绪却如影随形。


这份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半美国人(55%)表示,一个糟糕的会议会影响他们之后的工作成果。而且,有过半数受访者还表示,这些不靠谱的会开完过后,他们还需要跟同事重新讨论确定工作的焦点。



所以说回来,BBC告诉我们,想让一个会开得不让人犯困,会议组织者至少需要做到一点——一个清楚明确的会议议程。



就这点,《纽约时报》之前一篇文章还讲到,一个会议议程,在一些好老板看来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说得犀利一点:如果连会议组织者都不知道来开这个会是要干嘛,那与会者就更找不到来开会的理由。


所以,通过给与会者提供会议提纲,或者叫讨论议程,就能让大家意识到,这场会议与我自身工作的关系,通过做到与之相关,让其保持开会状态。



6


此外,开会清醒法宝之四——保持清醒。



请注意,不只是会议期间,而是全天工作时间内,你都要让自己都保持精神状态。


具体就是——但凡工作时间内,你最好每隔半小时就从座椅上站起来,然后伸伸腿活动活动,好让自己恢复活力。



现在有些公司——特别像Google这样比较人性化的科创企业——会专门为员工开辟一块空间,让员工在上班的时候,也可以在这些区域闭目养神。


不过,根据这篇BBC报道援引的专家意见,这种”上班地点能睡觉“的做法又是柄双刃剑——


一方面,打打盹确实有助于恢复精力;


但另一方面,这种将上班时间打盹制度化的做法,不见得真有效——


因为心理学家说,这可能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把工作场所理解成睡觉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回家就犯困,但哪怕挤了一两个小时的公交去上班,依然活力满满一整天——


因为潜意识中,我们把上班的地方看作是精力要集中的地方。


而这种在上班环境中过分人性化的设计,有可能会造成员工潜意识的错乱——


误把办公室当卧室,看到就犯困。


7


为避免开会犯困,除了让你上班睡觉,还有一点你肯定喜闻乐见——


零食。



这一点同样也有争议。


按这篇报道的说法,零食在开会中能起到的积极作用,长期以来都被人忽视。


当然了,如果要开会,那些个容易让人犯困的热饮,还有高卡路里的食物,都要尽可能减少。


另外,气味特别浓郁的(比如榴莲),还有吃起来动静很大的(像那种嘎嘣脆的薯片)由于太容易分散会场上的注意力,也应当避免。


但是,就算有缺点,但很多专家依然推荐——


在开会的时候,应当允许员工吃零食。



因为,它最大好处还不在于充饥和提神,而是零食的存在,在员工眼中本来就是一种关怀的符号——



允许员工在开会时间吃零食,其实就让他们有一种被关照,甚至被赋予特权的感觉。


说得肉麻一点,就让他们觉得,因为桌上的零食,让这个会议室多少有点像自家的客厅了。


所以以心换心,你让员工对这个会议的氛围融入得越多,ta的参会热情自然就越高。


(当然我也很难想象,以后要是在我们新闻联播中看到,万人会议上与会代表们一手可爱多,一手火龙果,那参政议政的热情,在这种奇特画风下,会不会高涨很多?)


8


另外,除了会议组织者,对于参会的人,如何让自己不睡着,这相关小贴士还真不少。


千言万语三个字——多参与



尤其把握开会的头三分钟,尽可能在前三分钟就发一次言,因为这种发言会让你觉得,你是这场会议的贡献者,而不仅仅是带耳朵来的倾听者。



另外,即便没机会上麦,专家也建议,多使用一些积极的身体语言,比如点头、眼神的互动...


或者最不济,你还可以记笔记


所以,你看新闻里那些有经验的老司机老干部,人家为什么这么投入做笔记?因为有一条人家记得紧——


这样不犯困!



另外,在死磕犯困的问题上,我看BBC还贡献了不少小心机——


比如,为避免瞌睡,不如努力在会议上做个活雷锋:有谁回答问题领导没听清,你就在中间帮忙重复一句,或者帮人传个话筒;在有些氛围轻松的讨论中,时不时插个话,这些都可以让你保持清醒。


但是,如果以上招数都不管用,再奉上一招为你救急,中心思想就是——


让你手里忙起来。


我是说,让你的十根手指保持忙碌状态!


比如说,用手里的小纸片折个千纸鹤、折个小星星;


再或者拿着笔在纸面上涂鸦……


当然这种无意识的乱涂乱画专家说也是柄双刃剑——


越画越兴奋是有可能的,但保不齐,也可能越画越犯困,所以慎用。



9


当然,最后的最后,如果以上招数全部耗尽,那我们仅剩下的最后一招——


在自己睡着之前,赶紧离场。



就说白了,找个漂亮的借口,悄悄地离开,然后找个安静的角落(比如洗手间)去缓和一下,哪怕打个三五分钟的小盹,再神采奕奕重回老板的视线。


10


所以,千言万语说到底,要想开会不睡觉,老板员工齐努力——


会议组织入手,从内容到流程,做得够贴心;


同时也要依靠参会者,不管具体方法如何,总归要让自己更投入地去参与。


最后的最后,把这些技巧和道理说完,我也只想多补充一句:


开会犯困这件事,说到底,是人从生理到心理都必然会遇到的常情,既然如此,又何必太在意?


当然,政治人物开会睡觉,之所以更容易引发公众不满,我认为核心还在于——


政治人物平日里有意无意想在普通民众面前树立一副片面的、脱离真实的形象。


这种”造星“出来的政客,仿佛他们不睡觉不拉屎,只存天理,灭绝天性。


所以,是他们这种有意无意背上的偶像包袱,最终也使其失去了像普通人那样——可以打个盹、可以没头脑、可以不高兴的权利。


当然,与他们这种人设所获得的资源、权利相比,这种可以肆意打盹的权力的失去,也未尽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所以说,换个角度,作为平凡人,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就算开会打盹被老板骂,但也不致遭万人怼——这种相对的淡定和惬意,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416期微词卡


secretary 

[ˈsekrətrɪ] n. 秘书;部长


prone 

[prəʊn] adj. 有...倾向的


doze off 

打瞌睡



One Word, One World


今日重点词:

prone

重点词造句练习:

人们疲劳时更容易出错。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Luckily, I was spared the embarrassment of having to sing in front of everyone.

说说你“开会犯困”时咋办

欢迎留言


原文: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9/jul/19/yingying-zhang-killing-us-man-jailed-for-life-for-and-of-chinese-scholar


编辑 | 雪糕 校对 | 汤圆   排版 | 校校  剪辑 | 薛蓓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 最新研究帮你回怼你妈:早起到底好不好?



 - END - 




"在下林伯虎"官方备胎

哪天被消失了,记得来这里找我




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