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兴衰(十二):最后的挽歌

2018-03-16 散毛土司 散毛土司
亲,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哦!

  

  元顺帝北奔之后,达延汗、俺达汗、林丹汗和噶尔丹先后在蒙古高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惊涛骇浪,但终究未能重现蒙古帝国的荣光!八里桥之战,为蒙古铁骑谱写了最后的挽歌!



 94、北元。1368年,明军即将攻破大都北京,元惠帝手忙脚乱,急令后妃太子等收拾行装,开建德门北逃,先逃到上都开平,后又逃到应昌,1370年死于应昌。元顺帝儿子元昭帝(1370年~1378年)继位,逃往和林,建立北元政权。据称元顺帝北奔时,手里带着秦始皇留下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乃国之重器,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历代帝王奉若奇珍,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其“气数已尽”,转展2000余年,忽隐忽现,现在被元昭帝带往了漠北草原。1372年岭北之战,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明军进攻和林失利;1378年,元昭宗死,古尔思帖木尔继位,是为天元帝。(应昌,达里诺尔湖)


95、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北伐。明朝建立后,元朝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 ,全国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归元朝统治,明朝时刻感到重大威胁。朱元璋决定北伐蒙古残余势力,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在位期间,曾派兵八次北伐。1388年,捕鱼尔海(贝尔湖)战役,明军大将蓝玉大败北元军队,天元帝北逃,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七万,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天元帝北逃以后,蒙古的历史变得模糊不清了,谱系也很混乱,都需要通过考证。从此以后,时不时从漠北草原上冒出一个部落,都声称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明孝陵,南京)


96、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北伐。明太祖北伐之后,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鞑靼在东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在西部,今蒙古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鞑靼自称保有蒙古谱系,有御玺,但瓦剌更强大,双方互相残杀,时常滋扰明朝边境。明朱棣为了让鞑靼、瓦剌两部臣服于明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五次对漠北御驾亲征。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亲征漠北的汉族皇帝,不亚于汉武帝、唐太宗。朱棣在北伐期间,抓住蒙古人就杀,甚至错抓东北别的部落也予杀害。朱棣北伐是蒙古人最黑暗的时期,“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铁锅破坏,百计补漏之“、“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边人共怜之”。北伐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边境的安宁,同时明朝自己也精疲力尽。(朱棣画像)


97、土木堡之变。1449年6月,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入侵,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北京,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至土木堡(张家口怀来县)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 明军仓促应战,兵败,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20万大军伤者过半,死者三分之一。北京城中,于谦立明代宗朱祁钰称帝,击退了瓦剌的进攻。土木之变只是一场战役的失利,明朝当时正处“全盛之天下”,实力远在瓦剌之上。朱祁镇回来后被软禁七年,通过“夺门之变”恢复皇位。朱祁钰死后,朱祁镇百般刁难,不让其葬于十三陵,通过一拔子、二拔子地不断更换杠夫,最后将朱祁钰葬在了北京西山,北京地图上也因此有了一拔子、二拔子这些奇怪的地名。(下部明初期地图;上部新疆,瓦剌所在地)


98、达延汗(1480年~1517年在位),名巴图孟克,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鞑靼汗满都古勒死后,他的妻子满都海掌握了汗廷的权力。33岁的满都海改嫁给年仅7岁的巴图孟克,因为巴图孟克是成吉思汗嫡孙,黄金家庭这面大旗在蒙古人心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在她的帮助下,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东部。据传,满都海征讨瓦剌时,把7岁的丈夫背在剑囊里冲锋陷阵。统一鞑靼各部后,达延汗分封诸子,将漠南、漠北原来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部万户(驻牧今乌兰察布)、兀良哈部万户(今承德和辽宁西部)和喀尔喀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部万户、土默特部万户(驻牧呼和浩特)和永谢布部万户(含哈喇慎、阿苏特,驻牧张家口)。左翼三万户由达延汗自己直接统辖,大汗驻帐于察哈尔部万户;右翼三个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于鄂尔多斯部万户,济农相当于副可汗。(满都海公园)


99、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部万户属左翼,共十二部。达延汗将内五部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居喀尔喀河(今哈拉哈河,中蒙界河)以东;外七部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居喀尔喀河西。达延汗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旗,即内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到了在明朝末年,他们逐渐整合为车臣汗、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三部,成为今天外蒙古的民族主体。今天,关于内蒙和外蒙谁更加正统的问题,网上有很多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说,内蒙古是由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传承下来的,而外蒙是由蒙古族中的杂役和奴仆传承下来的,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外蒙古贵族和内蒙古贵族同源同宗,都是达延汗的后代,而达延汗又是成吉思汗的血脉,所以他们都是黄金家族后裔。(喀尔喀河,现名哈拉哈河,新巴尔虎左旗,中蒙界河)


100、俺达汗(1507年~1582年)和达赉逊(1520年~1557年)。俺达汗是达延汗之孙,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汗,驻牧在现呼和浩特一带。俺达汗势力强盛,通过45次出征,征服兀良哈部,迫使察哈尔部东迁辽东,控制了整个右翼。1571年,进攻明京城,焚烧畿甸。明廷在军事压力下,同意他提出的互市贸易的要求,并封他为顺义王,史称“俺达封贡”。俺达封贡是张居正、戚继光时代最伟大的成就,明代后期出现鼎盛,史称“弘光中兴”,国库银子多得数不清。达赉逊是察哈尔部的万户汗,自称正统,手握秦始皇的玉玺。继可汗位后,因惧怕俺达汗的兼并,带领察哈尔部和内喀尔喀部东迁,驻牧于今辽宁、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地区。蒙古左翼万户东迁,在蒙古族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左翼东迁后与明朝长期激烈厮杀,损失惨重,两败俱伤。而当时努尔哈赤则暗自发展,渐成气候,为满洲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西拉木伦河流域,察哈尔部东迁之地)


101、林丹汗(1604年~1634在位),察哈尔部万户汗,理论上是成吉思汗和达延汗的继承者,宣称有元朝玉玺,但其本身并不强大,所以其他蒙古部落都嘲笑他。察哈尔部等部东迁到大兴安岭以南和辽东之后,后金努尔哈赤已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明朝与林丹汗组成联合阵线,共同抵抗后金努尔哈赤,明朝但凡受到后金的进攻,林丹汗招之即来,可惜的是其实力不济。1628年开始,后金皇太极多次打败林丹汗,以后林丹汗逃往甘肃。1634年林丹汗病死,其子归降后金,将传国御玺献给了皇太极,后来喜好考古的乾隆皇帝钦定其为赝品。在后金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领主,在盛京举行大会,共尊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漠南蒙古臣服于大清。(乌兰布统草原)


102、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明朝称瓦剌)的一支,大清入关前后,卫拉特蒙古曾经归顺清朝。1670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夺取了准噶尔部的台吉位(低于汗位),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自己称汗,1680年灭叶尔羌汗国。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漠北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1690年6月,噶尔丹又向漠北喀尔喀蒙古进攻。康熙皇帝三次亲征葛尔丹,迫使噶尔丹服毒自尽。噶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又继任了准噶儿部的吉台,与清朝再次发生冲突。1716年,准噶尔部出兵西藏,占领拉萨。1718年,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全军覆没。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赶走准噶尔军。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争打得十分艰苦,迭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历时68年,1760年准噶尔汗国才被消灭。汉唐盛世时中国曾经经营过西域,此后就一直鞭长莫及,满清通过战争手段把新疆重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平叛期间,清军对准噶尔汗国实行种族屠杀,新疆的蒙古人近乎被斩尽杀绝。(新疆)


103、东归英雄传。土尔扈特也是卫特拉蒙古(明朝称瓦剌,分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支)的一支。十七世纪后期,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为躲避战乱土尔扈特部举部西迁,来到当时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在此生活上百年。当时距金帐汗国灭亡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为报复当年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对当地人的奴役,强大起来的沙俄变本加励地压榨和控制土尔扈特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健时刻,公元1771年1月5日,年轻勇敢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全民族起义抗俄,回归祖国。他率领二十四万族人,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东归旅途,俄罗斯女皇闻讯后立即派兵数万进行追击和阻截。渥巴锡和他的族人们历尽艰险,喋血苦战,经过七个月行程一万多里,终于回到了故乡,完成了一次悲壮的民族大迁徙。出发时的二十四万族人,到达伊犁时不足七万。(新疆)


104、关于外蒙古。外蒙古的民族主体是喀尔喀蒙古的外七部,比内蒙古归附清朝要晚一些。康熙年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七部举旗南迁,投奔大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经多伦会盟,喀尔喀部正式归附清朝。1697年,噶尔丹败亡,喀尔喀诸部返回旧驻牧地。1911年辛亥革命后,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自任日光皇帝,驱逐清朝政府驻库伦(现乌兰巴托)办事大臣,私自与沙俄签订《库伦条约》,并入侵内蒙。袁世凯出兵讨伐,收复内蒙古,但没有收复外蒙古。往后的过程比较复杂,经历了外蒙承认中国宗主国、取消君主制等阶段。1924年,在苏联的支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从中国独立。此时中国正陷入军阀混战,无力出兵干预,北洋政府只发了一纸声明不予承认。1946年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民政府确认外蒙古独立。1961年蒙古加入联合国。(蒙古国总统访问中国,檀柘寺)


105、八里桥之战。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天津失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国难当头,咸丰皇帝派出了护卫京城的精锐之师——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世孙,也算是黄金家族后裔,气性骄横,作战勇猛,曾经生擒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李开芳。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以蒙古骑兵对阵英法联军,这是一场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的不对称战争。广袤的华北平原本来是蒙古骑兵的优势战场,但随着时代变迁,适合平原作战的可远不止骑兵。战斗打响,僧格林沁率领铁骑发起冲锋,想与敌人短兵相接。就在双方相距不足百米时,英法联军的滑膛炮和步枪发挥了威力,刹那间清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三万清军瞬间崩溃,伤亡上万,死亡数千,英法联军仅五人阵亡(另一说十二人)。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亚,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八里桥之战为他们谱写了最后的挽歌。(八里桥战场,来自网络)


下面是本人同类题材作品,欢迎浏览:

游草原大漠,忆金戈铁马

关于佛教的那些事儿

帝国兴衰(一):统一蒙古

帝国兴衰(二):第一次西征

帝国兴衰(三):六伐西夏

帝国兴衰(四):蒙宋灭金

帝国兴衰(五):第二次西征

帝国兴衰(六):蒙哥攻宋

帝国兴衰(七):第三次西征

帝国兴衰(八):迁都北京

帝国兴衰(十):中国元朝

帝国兴衰(十一):四大汗国

长按识别关注二维码

会有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