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融资趋于理性,产业生态多点开花丨2021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产业总览篇

陀螺研究院 陀螺财经 2022-12-08
目前,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革命中的重要支撑,正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姿态快速发展并渗透到我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但同时,我国区块链也面临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融合应用尚不成熟、产业生态有待完善,监管治理仍待探索等问题。从商业角度,区块链更多关注于模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与治理体系的创新,与现有商业体系融合尚有瓶颈,应用难仍客观存在于产业发展中。在此背景下,为加强大众对于区块链现状的了解,推动我国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陀螺研究院特撰写《2021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 

以下内容摘自报告第三章 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稳步向好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产业规模与应用成熟度齐头并进


目前,区块链正处于技术与应用齐头并进的成长初期,在疫情被有效遏制及政策支持的双重利好下,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渗透,我国区块链发展呈现积极向好的局势。从区块链角度,根据Gartner发布的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基础设施之一,目前正处于从虚拟货币泡沫出清后的技术复苏的阶段,区块链底层系统将得到稳步发展,区块链逐步从项目试点走向商业推广阶段,行业普及率将日渐上升。


从产业规模看,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持续向好,全球占比不断升高。根据IDC发布的《2021年V1全球区块链支出指南》,2024年全球区块链市场将达到189.5亿美元,五年预测期内(2020-2024)实现约48.0%的复合增长率。其中,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25亿美元,五年预测数据与上期相比整体上调5%-10%左右,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最新预测显示,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54.6%,增速位列全球第一,且市场规模(作为单体国家)有望在五年预测期内保持全球第二。


 

产业链条趋于完善,上中下游均有涉及


得益于政策的利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2016年以来,我国区块链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中、下游链条脉络愈发清晰。目前,从产业结构划分,我国区块链产业主要分为底层技术层、平台服务层与行业应用层等三层,各层级均有企业入局。



底层技术层主要包括底层协议、基础网络以及诸如芯片等硬件。与其他技术趋同,底层技术普遍研发投入高、周期较长,我国现阶段的底层技术层发展仍相对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中间服务指基于区块链底层,强化并发挥区块链已有的功能,整合成为一类解决方案,提升开发者的便捷性与使用性,包括基础平台建设和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如BaaS、技术支持服务等。行业应用则更为侧重区块链与产业结合,利用技术特性赋能传统行业业务,形成项目案例、产品、服务等具体的应用,相当于18年之前以金融为主的应用层级,今年我国区块链应用领域范围不断拓宽,除了金融、溯源、版权、政府服务等基础领域外,能源、保险、地产等领域也逐步入局。此外,产业链的衍生服务机构也不断涌现,诸如区块链媒体、区块链运维等类别也开始蓬勃发展。


进一步统计我国当前企业的产业链分布情况,根据IT橘子数据,我国现实际开展区块链业务并有实际产出的企业产业链分布如下,总体而言,我国区块链企业多涉及多个领域,同时链条相对聚焦,应用层仍占据主要地位,以63.15%位于首位,细分来看,金融类的区块链应用企业最为密集,占据企业总数与应用层的43.84%与69.40%。最末为中间层,主要包括BaaS、技术支持、系统开发等服务,占比为11.59%。


值得注意的是,底层技术层现占据产业链的25.39%,与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其中,基础技术、智能合约与数据服务占比较为集中,分别为32.87%、30.79%与25.25%。可以看出,我国区块链已逐渐从应用引导迈入技术主导型的产业路径,产业链条开始有向底层技术领域倾斜的趋势。



产业生态发展多点开花,赋能效果凸显


产业园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于区块链这一组织技术而言,产业园发展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区块链产业,全国各地均积极打造区块链产业定位和生态。目前,我国的区块链产业生态构建成效显著,在行业对话、技术引导、应用落地方面展现出了多领域的创新优势。


产业园方面,根据截止2021年10月,我国区块链产业园数量约有45家,分布在19个省市,呈现区域聚集的态势。其中,杭州区块链产业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共有6个区块链产业园,占据区块链产业园区总量的13%;广州以1个之差位于第二位,上海名列第三,伊宁、辽宁朝阳、石家庄等城市均已有区块链产业基地。


此外,我国产业园发展呈现政府引导,企业同步发展的趋势,在45家产业园中,政府主导产业园有16家,政企合作为17家,仅9家为企业主导。



同时,产业发展反哺人才培育,随着产业区块链扶持力度的加大,区块链教育也在加速落地发展中。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通知要求到2025年,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区块链技术创新基地,培育汇聚一批区块链技术攻关团队,推动若干高校成为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一大批高校区块链技术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动能。


截止2021年10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6所学校开设“区块链工程”本科专业,双一流高校中18所学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有47所学校开设实验室/研究中心。



此外,产业联盟、协会组织、技术应用社区等行业自发服务机构蓬勃发展,诸如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上海区块链协会、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等组织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


根据近日20余家中央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周年披露,平台其累计已成立13个区块链实验室、2家区块链专业公司,申请区块链核心专利1200多项,涉及制造、政务、电商、医疗、能源、金融以及通信等七大领域,已成为我国区块链战略执行的先行者。



产业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


前述提到,区块链非单一赋能技术,需通过组织协同释放其技术生产力,在此背景下,产业基础设施成为了区块链推广应用的关键途径。今年,我国区块链产业基础设施进展迅速,形成了以国家级设施为抓手,地方基础设施为重点,企业级联盟链蓬勃发展,行业平台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国家级基础设施出现

多地掀起底层平台热潮


目前,我国主要有3项区块链底层国家级基础设施,分别为国家级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星火链网以及长安链,今年,三者分别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是一个跨云服务、跨门户、跨底层框架,用于部署和运行区块链应用的全球性公共基础设施网络。从框架上,今年BSN已完成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XuperChain、CITA、ConcenSys Quorum、Chain33、HyperLedger Besu、Corda等近乎所有主流联盟链底层框架的适配,在BSN国际支持Ethereum, Algorand, EOS, Polkadot, NEO, Tezos, Oasis等公有链底层框架,并融合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AWS、Google Cloud、Azure、百度云、腾讯云等全球大型云服务商的网络资源环境。同时,土耳其门户和乌兹别克斯坦国际BSN门户即将推出。


“星火·链网”是在工信部的领导与专项支持下,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北航、北邮、中国联通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设的国家区块链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体系。目前,中国信通院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厦门、沈阳、济南、成都等地正在建设超级节点,辽宁营口市、昆山市等17骨干节点已上线运行,实行服务节点72个。星火链网子链已达18条,今年招商银行“开放许可链”、四川省区块链基础设施“蜀信链”、浪潮云洲链、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基础设施“桂链”均已全面接入“星火·链网”,标志着“星火·链网”覆盖全国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布局。此外,2021年,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了“星火·链网”底层区块链系统(BIF-Core),并推出两款专有联盟链适配芯片。


2021年1月27日,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新一代区块链开源底层软件平台“长安链”发布,同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 国资委、等联合指导,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微芯研究院等 27 家成员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长安链生态联盟。自2021年初发布以来,长安链汇聚了50家联盟成员作为关键场景建设者,囊括了27家央企,28家“世界500强”企业,拥有20余家长安链硬件生态伙伴、100多家应用开发商以及超过1万名开源社区成员,在200余个应用场景推动落地,并发布了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和“长安链·协作网络”等重大成果,推出食品安全、物资采购、医疗健康、5G信息通信等应用场景。


随着国家级区块链设施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也再度兴起区域级基础设施搭建热潮。除此前重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江西城市级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赣州链”、四川省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蜀信链”外,今年,中国-东盟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桂链”平台发布,目前已打造“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链上自贸”“区块链+中药材”等一批示范应用场景。


企业级联盟链不断涌现,自主可控成重点


在我国,由于公链的可监管性问题,自主可控联盟链成为了我国区块链发展的关键力量,根据我国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我国目前已有备案记录的区块链服务达到1440个,其中联盟链数量超过70%,公链占比不足三成。


近年来,众多企业纷纷进军联盟链领域,不论是科技巨头的战略转型,还是新兴企业的弯道超车,均在区块链技术突破、应用创新、市场推广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腾讯、百度、阿里、平安、京东、趣链、微众等公司联盟链最为典型,除此之外,纸贵科技、复杂美、矩阵元、众享比特等区块链企业也推出了联盟链基础链。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主流企业的联盟链可处理交易数均已突破每秒万起交易事件。仅从交易数来看,蚂蚁链体现出极高的效率,其官网透露技术上支持10亿账户规模,每日10亿交易量,拥有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在同级别的联盟链中遥遥领先。百度超级链表现也极为亮眼,根据工信部的测试结果,可达到单链8.7万TPS,整体网络达到20万TPS,网络延迟小于3S,联盟网络小于10ms。


区块链云服务基础设施愈加成熟,竞争激烈


从云服务基础设施而言,区块链的嵌入可直接利用其成本优势,并实现便捷化部署,提高区块链的安全性与易用性。现阶段,云计算主要与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紧密结合,因此,区块链云服务商也均以大型互联网企业为主,呈现出较为集聚的趋势,目前至少已有数十个基础链平台项目,通过建设开放型区块链平台,打造区块链生态,典型代表有腾讯区块链TBaaS、阿里云BaaS、百度区块链开放BaaS、智臻链BaaS、平安云等,与其他服务类似,平台多不可支持跨云服务,仅支持内部生态系统的搭建,生态竞争日渐激烈。



除企业云服务外,行业组织也是提供基础服务平台的重要力量。2020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参与的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应用正式投产。今年,国家金融外汇局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也在多地上线贸易金融场景,而如前所述的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多家成员推出区块链平台基础设施,高效提升区块链网络的构建,如国家电网“国网链”,中国电信“CT-Chain”,中国联通“联通链”,中国移动“CMBaaS”等等。



金融体系层次逐步拓宽,投融资更为理性
投融资理性度增加,资金逐步流入产业领域


投融资方面,根据IT橘子数据,2013年至2021年,我国区块链行业共发起868起投融资事件,总计金额为629.14亿人民币,从下图可以看出,2018年,在虚拟货币的浪潮冲击下,我国区块链行业泡沫极速膨胀,发生了420起投融资事件,金额272.88亿人民币,金额与事件数均超过了前5年的总和,而此前,融资事件与金额均是呈缓慢上涨趋势。2018年之后,市场初步出清,泡沫弱化,融资金额及数量双双回落。



随着我国对区块链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加,同时受部分疫情影响,2021年投资事件数量降速明显。2021年,我国总计发生38起融资事件,同比减少13.63%,金额共计52.52亿元。但从平均融资金额来看,排除特殊值后,2021年虽投资事件数量下降迅速,但相比于2020年的0.58亿元,2021年平均融资金融增长至1.38亿元,增幅8.24%,这与区块链产业化进程相一致,资金逐步流入产业领域,融资金额在不断增加。



初创期项目备受热捧,融资轮次稳步后移


纵观近年来我国区块链行业投融资事件轮次分布,可发现早期项目备受资本热捧,天使轮及种子轮、A轮占据投融资事件的主导地位,三者分别占据44%、7%、15%,总计达到63%的轮次占比。这主要是与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程度息息相关,目前,区块链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初创企业以及成长期的企业的估值相对合理,泡沫较小,对于资本而言,更具有投资成长性,更符合风险的投资偏好。


战略投资表现依旧亮眼,占据整个轮次分布的25%,可以看出,区块链行业的融资不仅局限于投资回报,更多的在于其对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而目前众多传统巨头的入局,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以及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定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部投资者与技术的有机结整合将表现更为突出。



从历年的融资轮次看,2021年,我国天使/种子轮次、preA/A/A+轮次、PreB/B/B+占比分别为18.42%、31.58%、13.16%,而2020年三者分别为15.90%、36.36%以及4.54%。与去年相比,今年B轮次融资事件占比显著上升,可以看出,我国区块链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融资轮次也从最初的早期阶段稳步向后期偏移。而从总占比而言,B+之前占比同比上涨6.36%,初创期项目发展向好,也体现出区块链行业整体呈现良性的发展趋势。



投融资呈多元化趋势


从融资领域来看,2021年,投融资事件集中发生于应用层级以及数字货币方向,分别以获投事件数的42%以及15%占据产业链中的第一以及第二名。从具体融资领域而言,金融领域仍旧备受热捧,以31.57%的占比占据行业应用的首位,但与2020年相比,2021年金融占比同比下降11.6%,而其他应用类领域均有上升趋势,其中,区块链司法存证方面从原有的4.54%上升至10.52%,上升显著,可看出,当前区块链行业应用已不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开始逐步向存证、物流等领域不断拓展,投融资也开始呈现多元趋势。



多元化投融资发展路径形成,产业基金发力明显


从投融资渠道方面,目前而言,我国主要形成了以政府为主要引导、传统资本与新兴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投融资发展路径,而在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开始在数字经济中迸发潜力,多个省市也将区块链作为新基建政策的必要组成部分,加速区块链产业基金建设,推动区域区块链产业发展。


据统计,我国20个省市参与了区块链基金的设立,披露基金总额超过450亿元。其中,2018年为区块链产业基金建设高峰期,共有8个产业基金于当年设立,同时,2020年也设立6个区块链产业基金。


从基金用途而言,2018年、2019年设立基金主要聚焦于应用项目的引入,引导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而2020年则更为强调产业生态的构建,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以及产业集群给以支持。



从地域来看,区块链产业基金主要呈现中南部为主的发展格局。江苏是区块链产业基金大省,设立了以南京与苏州为主要根据地的4支产业基金,浙江、广东、上海等地技术创新氛围浓厚,经济发展向好,分别设立2支产业基金,而湖南区块链进展迅速,除了政府与社会共同出资的长沙经济开发区区块链产业基金外,2020年在娄底设立了首支仅关注产业领域的区块链基金。





推荐阅读:

细分领域重拳出击,奠定产业发展基调丨2021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监管回顾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加速发力丨2021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之产业政策篇

关键技术加速演进,专利申请全球第一丨2021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之技术篇

玩赚游戏中的数字经济未来以及元宇宙空间

元宇宙投融资火热 | 产业区块链发展周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