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润发|用三年等一个机会,用三十年做一个好演员

雪地 十点人物志 2019-04-28

本文字数 4452 字  |  阅读时间 12 分钟


提起周润发,有太多熟悉的荧幕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

 

《上海滩》中的许文强,《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当然还有最经典的形象“赌神”高进。

 

而在没有进入演艺圈之前,他做过许多工作,邮政局搬邮件的快递员、电子工厂的工人、酒店搬行李的服务生,几乎体悟了所有底层工作的疾苦。

 

但是这些并没有成为后来他事业上的牵绊,恰恰相反,这些经历帮助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演员。

 

回忆起他以前的工作,他特别印象深刻在酒店做服务生,一句接着一句叫“Thank you,Sir.”,眼神里充满着纯真,伸出左手,希望客人给予一点小费。


 

而成名之后的他,也并没有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香港,他始终是最亲民的演员之一,你经常可以在市井生活中,无意间遇到他。

 

今天是他的63岁生日。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活跃在一线,不时有新的作品出现,似乎都在向我们说明一件事,他从未老去。


01

“我等了三年,就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1987年,第六届香港金像奖电影的颁奖现场,周润发穿着一身休闲装,上台领取自己的第一座“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此前三年,他三次获得提名,每一次都是身着正装,在台下等着主持人念出他的名字,然而每一次,都是铩羽而归。

 

而这一次获奖时的周润发,还在澳门拍摄新的电影《龙虎风云》,忽然接到临时电话,要他尽快赶回香港,于是他才赶紧坐船回去参加颁奖仪式。


 

有人问,难道不能让助理准备一身衣服,在去香港的车上换一下吗?

 

那个时候的香港演员,很多也是仅仅维持生计,不要提助理了,很多电影明星连经纪人都没有。

 

于是就有了开始时描述的景象,周润发只能穿着一身休闲装,上台领奖。

 

而这次帮助他获奖的,正是他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英雄本色》,此前的几年,他都被称为“票房毒药”。

 

他在戏中饰演的Mark哥,只是电影中的一位配角。不过他采用了阿兰·德龙“情感记忆”式的表演方法,模仿高仓健的风衣和墨镜造型,在外形上配合了导演吴宇森“暴力美学”的搭配,让人物形象更具特点。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似乎将过去多年的委屈与自己的表演完美融合。

 

电影导演吴宇森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提到,当时香港的年轻人都处在一种迷茫,困惑的氛围里。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目标,没有方向,而拍摄这部电影,就是想透过影片把原来丢掉的东西拿回来。

 

周润发看过剧本都说:“这写的就是我。”

 

于是就有了这段经典的台词:


“我有我自己的原则,我不想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大家,我曾经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

 

一部周润发的配角电影,似乎像是他的独角戏,在大声疾呼着什么。

 

这部电影也终于帮助他在电影领域证明了自己,不仅票房大卖,夺得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更是获奖无数。


02

“那个时候,没有人发现我”

 

如果说周润发在电影的道路上走得坎坎坷坷,那其实,周润发的演艺之路一直并不平坦。

 

18岁的他,在报纸上看到无线电视演员训练班(TVB)的征人广告,便去应征。但因为不会唱歌跳舞,在才艺上似乎并不凸显,几乎没有一位面试官看好他。只有钟景辉一位评委对他赏识有佳,认为他是一位“表演天才”,最终将周润发招入了表演班。

 

只是连钟景辉自己也没有想到,后来的周润发可以那么受欢迎。

 

当周润发顺利从训练班毕业后,却一时间很难接到好的表演机会。他就每天穿着鲜艳的衣服,站在公司的电梯门口,向领导们打招呼,期望他们可以记住自己。

 

正是这样,周润发才渐渐地获得了表演机会。

 

后来的周润发在电视剧的表演也越来越好,一连出演了《网生人》、《火凤凰》等电视剧,成为了TVB的首席小生。


 

再之后拍摄的《上海滩》,更是让他的电视剧的表演生涯,到达了顶峰。剧中由他饰演的许文强,成为了翻拍版本中的经典形象,更是因为因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开启了当时“民国剧”的热潮。

 

不过电视剧方面的成功,周润发并不满足,他开始涉足电影领域。

 

1981年,他参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胡越的故事》,这部电影在首届金像奖上就获得了最佳影片提名并拿到了最佳编剧奖,周润发也开始受到影坛的瞩目。



只是后来的五年时间,他都无法超越他在电视剧中的成功,虽然很多电影的反响很好,但是却几乎没有一部电影可以实现高票房,一时间,“票房毒药”成了他的另一个代名词。

 

直到上文所写的《英雄本色》的成功,周润发的表演生涯才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电影风靡港台、日韩、东南亚,掀起了英雄片狂潮。

 

但是早期不同类型片的电影表演,也为他做好了足够的积淀,在后来的电影表演中,周润发的戏路越来越广,才开始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形象。


03

当周润发“对打”周润发


“赌神”可能是周润发最经典的一个形象。

 

喜欢吃巧克力、不时地转动玉戒指,一身黑色大衣,这个形象在香港电影走向下坡路的时候,留下最后一抹鲜艳的颜色。


 

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开启了香港电影的“赌片狂潮”,此类类型片数量后来不计其数,几乎同时代的所有明星,都有参与此类型“赌片”的拍摄。

 

周润发可以将自己的表演同商业电影完美结合,即使近几年上映的“澳门风云”系列,引起了质疑不断。但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拍摄什么样的电影,电影的质量是高还是低,他总会保持自己表演的稳定和出彩。

 

周润发在商业电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只是早期一步一步积累起的表演经验和感悟,也正在帮助他成为表演的艺术家。

 

《赌神》上映的1989年,周润发同时拍摄了香港文艺电影《阿郎的故事》,不仅观众评价颇高,更在票房上实现了极好的成绩。

 

电影中他饰演的浪子,有悔恨却不善于表达,影片最后骑着摩托车一路向前,眼眶旁鲜血不断流下,以悲剧结尾。这中间并没有太多动人的台词,却依靠几个动作和眼神,表达了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于是在之后的香港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出现了罕见的一人用不同的表演形象参加奖项角逐,《赌神》中的高进和《阿郎的故事》中的阿郎一起,成为周润发提名当年最佳男主角奖的两部作品角色,他也成功在金像奖颁奖仪式上,获得了第三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04

不惑之年,推倒重来


1995年,对于周润发来讲,香港于他几乎已无进一步发展空间。

 

那一年,他是香港影坛获奖最多的男演员,3次金像奖影帝、2次金马奖影帝;而同时期其他获奖最多的两位的男演员,是梁朝伟和梁家辉,同为2次金像奖影帝、1次金马奖影帝。

 

周润发不但是获奖最多的男演员,还是当时唯一蝉联两届金像奖的男演员。


 

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周润发,决定闯荡好莱坞。

 

在赴美之前,周润发将自己以往获得的16樽奖座,全部捐献给了香港电影资料馆。希望能够通过此举来表达自己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心,告诉自己过去的成就不能代表未来的成功。

 

他花了3年的时间学习英文,并且努力了解和接受好莱坞的拍片方式。在发布会上他说:“作为一个电影演员,最大的乐趣当然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和其他的电影人共同工作。我来美国,首先是想多学习,并愿意继续拍片。”

 

你可以感受到周润发心里的不满足,他渴望不断突破,相比较“演而优则导”的一些演员,他似乎并不愿走向幕后,而是在台前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技,自始至终做一名好的演员。


但实话实说,周润发在好莱坞拍摄的几部片子,并不算十分成功。


 

无论是《替身杀手》还是《再战英豪》,好莱坞都以动作明星的要求来要求周润发。即使有《国王与安娜》这样评价颇高的影片,但相比较高达9600万美元的天价投资,5600万的票房似乎印证,西方观众并不买账。

 

周润发的出海之路,一时间茫然无措,似乎看不到任何其他的希望。但直到,他遇见了李安。

 

05

重复、重复,还是重复


1999年,在美国的李安,处于电影拍摄事业的绝对上升期。适时的他,决定筹拍《卧虎藏龙》。

 

李安先是找到李连杰,希望邀请李连杰出演影片中的李慕白一角。但是最终李连杰因为档期安排原因,无法参与拍摄,婉拒了李安。这时的李安,才找到周润发,邀请他参演李慕白一角。

 

只是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也是异常的艰难。

 

李安是一位精益求精的导演,很多戏他都要反复打磨。他要求周润发在拍摄时,一场戏要反复多次,少则三四十次,多则七八十次。



周润发一开始以为是自己演得不好,并不是很理解,但后来才知道李安的良苦用心。


因为周润发是一位气场很强大的演员,但电影中的李慕白是一位失意的、压抑的大侠。李安并不希望充满锐气的周润发出现在镜头里,也不想要周润发“演”出的失意的感觉,他希望这种没有锐气的周润发,能够在镜头前自然流露出来。


所以他采取的方式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拍,直到把周润发所有的锐气都磨光。最终在《卧虎藏龙》里看到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真是是周润发很少见的在荧幕中“失意”的形象。


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卧虎藏龙》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十项提名,并获得四项大奖。周润发本人,也因大侠李慕白一角,再次获邀担任奥斯卡颁奖嘉宾,同时登上《时代周刊》和《娱乐周刊》的封面人物。



哲学意义上的大侠,名副其实的东方巨星。


这样的重复,越在后期,则体现得越发明显。


2012年,周润发拍摄电影《大上海》,影片中黄晓明和周润发两人同饰一角,主人公成大器,黄晓明饰演青年,周润发则饰演中年。


成大器的原型是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杜月笙,本是卖水果的小贩出身,所以削水果的水平特别高。

 

周润发专门找了一位“削皮老师”,学习如何削梨,每天跟着老师练习,每天至少要削20多个梨。然后自己买了一把一模一样的水果刀,连着自己削梨的录像带,一起寄给了黄晓明。



“让他削梨的手势可以跟我一样,保持一致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周润发后来,一直如此要求自己和自己的作品。


06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说起周润发的生活,并没有像他的演艺事业那样,看起来的那么风光,甚至戏里戏外,他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对他也的确来讲不太真实。

 

他曾经说:“我演过很多不同的角色,过了很多不同的人生,但每一个人生都留我不住,因为我要继续地创造下一个人生。”


在香港的地铁上,最容易见到的明星就是周润发,他也很喜欢和他的影迷们合影自拍。


 

不过像在《赌神》系列的电影中,“赌神”高进是从来不照相的,但是在戏外,周润发自拍的频率就完全不同了,甚至他还曾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虽然并未成功,但仍然可以做到3分钟合影131人。


 

他的生活,确实也足够市井。据说有时深夜的他,还会跑到香港的夜市吃宵夜,和老板讨价还价。“老板便宜一点吧,吃得好,我还会再来的。”

 

但在慈善方面,他却毫不吝啬,他和妻子已经宣布过在有生之年向慈善机构捐赠自己99%的家产,这个比例,几乎是裸捐。

 

物质足够充盈,生活平淡却思想富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富有吧。


 

而还更为有趣的是,他从来不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勤奋,而是幸运。

 

一定意义上,他的人生也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组成,比如在训练班面试时,恰好钟景辉发掘了他;再比如在拍摄《喋血双雄》时,一把枪走火,子弹恰好擦过了周润发的左眼,只留下了一道伤疤,保留下一只眼睛。

 

只是这种幸运,他并没有用来挥霍,而是借着一次又一次的幸运,转化成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或许正是那些一个个的偶然,以及坚持不断地重复和努力,才构成了他人生中的所有必然。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