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他是薄情人世上的一束光,总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

牛皮明明 十点人物志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本文转载自“听明明吹牛皮”

ID:niupimingming



2001年,《上海文学》,刊发木心的《上海赋》。

 

作家陈村一读,立马给跪了:“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陈丹青说:“你不遇到木心,就会对这个时代的问题习以为常。可等到这么一个人出现,你跟他对照,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没有自尊,我们没有洁癖,我们不懂得美,我们不懂得尊敬。”

 

我们今天读木心,总会发现木心有一种力量,你只要放空自己读他一个小时,木心便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



01



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一家孙姓的大户人家。祖父给他取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长大后,他便给自己取笔名木心。

 

孙家乃望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

 

木心小时候,家里佣人清洁厅堂,换下案上宋瓷,摆上明代官窑。

 

木心母亲见了,赶紧轻声呵斥:“明代东西都拿出来了,快收回去。”

 

从小,母亲聘请 “一代词宗”夏承焘给木心上课。

 

木心把自己写的诗集手稿拿给夏承焘看,夏承焘读完,很是惊讶,小小年纪写诗作词竟然如此扎实:“如果把这本集子混入唐诗宋词里,也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木心听了之后,默默取回集子,把它丢进烤火炉里烧了。

 

母亲不解,木心说:

 

“我写诗词是为了写出新意,老师说我的诗词和唐宋人并无区别,说明我还只是模仿,与其照搬模仿,不如一把火烧了。”


▲ 木心全家福,左二为木心

 

作家茅盾是木心远亲,木心叫他“德鸿伯伯”。

 

茅盾在乌镇有一间书屋,藏书万册,木心把凡是中意的书,一批批拿回家来朝夕相对,爱护有加,对破损的书还会动手“补缀装订”。

 

连看院人都夸木心看过的书比没有看过的还“整齐清爽”。

 

1937年乌镇被日军攻陷,同乡人脸上都是恐惧,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在哪。木心相反,一头扎进茅盾的书屋里,一看就是一整天。

 

那时候,江浙书香门第都已败落,富裕人家多数醉生梦死,少数热血青年则投奔革命,江浙已没有了江南雅致。

 

木心靠读书自救,十四岁前,木心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

 

木心刚开始浅读,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再深读,木心就见到了一个自己来。

 

内心细腻的人,总是能从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不管人世间多么嘈杂,总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足。



02



19岁那年冬天,木心决定去僻静的山上写作,雇了个人,挑着两大箱书就上了莫干山。

 

一个人住在废弃的大房子里,白天晨起读书,晚上点上矿烛写文章。

 

莫干山冬天山风刺骨,夜里更是无比寒冷。

 

他带了一大箱克宁奶粉,冷了就冲一杯喝,然后继续读书,饭菜则由一个乡下姑娘定时送来。

 

一天夜里,木心正在屋里写文章。忽然听见老虎用利爪抓挠木门,惊出一身冷汗。

 

山民讥笑木心:“这傻小子,不在家好好当大少爷,非要大老远跑到这荒山野岭受苦。”

 

冬天过去,莫干山漫山野花。下山时,挑夫的篮子里,还多了木心一个冬天写出的厚厚几册书稿。

 

家中本来的意愿,是想木心从商从政,但木心毫无兴趣,他想成为一名画家。


▲ 木心画作

 

1946年,木心考了上海美专,跟刘海粟先生学习油画。

 

没过多久,他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追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画。

 

1947年,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白天上街头发传单,制作反战漫画,晚上听肖邦、听莫扎特。

 

1949年,木心22岁这年,他参加解放军。木心自小就患有肺结核,扭秧歌时,他一边跳一边咳血。

 

部队领导看了,说:“你不适合当军人,还是提前退伍吧。”

 

就这样,木心一共只当了不到半年的兵。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给学生教美术。工资很好,可是木心却说:

 

“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当了不到半年教师,木心主动辞职。又钻进了莫干山,专心读书、写文、绘画,他抛却荣华富贵,转行做了苦行僧,山上人烟稀少,景致荒凉。

 

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要求进步,活成标配的生活,而木心主动放弃进步,放弃俗世,他是向内找寻自我的人,是一个真正坚守内心的殉道者。

 

这一次,木心隐居6年。1956年,木心下山,陪着他下山的是100多个中短篇小说,还有无数张水墨山水画。

 


03



1957年,木心家道中落,一日日破败下去。

 

迫于生计,木心重新返回杭州第一中学继续教书,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了设计师。

 

一天,当木心刚刚回到办公室。几个警察在等他,问了一句:你就是木心,然后上来就要给木心戴手铐,木心转身就跑。

 

无路可走时,木心一头扎进大海,但最终还是被捕。

 

“即使死,我也要跳入大海,死得体面。”

 

警察给木心安的罪名是策划偷渡。原来他是被上海美专的同学诬陷。他们偷渡未遂,就拉上不合群的木心垫背。



在监狱里,警察告诉木心:你母亲去世了。

 

木心感觉天都快要塌了 “我哭得醒不过来。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非要跑进来对我说你妈妈死了。”

 

警察对木心严刑拷打,调查很久,查无实据。半年后,只好把木心给放了。

 

木心后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等你知道了生活将要到来的一切,那就不是生命了。



04



1966年,牢狱之灾降临到木心头上。

 

狱中,木心找来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上黑色琴键。到了晚上,他蜷在角落里,在这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竟也弹得有滋有味。

 

用于写自白的纸,他偷偷藏起来,写米粒大小的笔记,每天写1200字,尽管在黑夜什么也看不见,可他却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囚禁18个月,他也写了18个月,66张纸,每一张都两面写尽,足有65万字。


▲ 木心《狱中笔记》片段

 

按常理,一个囚犯的幸福应该是赶紧出狱,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大吃大喝,然后睡上一大觉。而木心却在笔记上写道:

 

幸福到底是什么个样子的?像塞尚的画那样子,幸福是一笔一笔的。

 

只有内心真正做到干净的人,才能在牢狱之中,依然坦然自若,志向高洁。没有一丝怨气,没有愤怒,也没有戾气,恪守着内心的诗意和审美。

 

别人看来是所谓的无底深渊,而对于木心来说,下去深渊,也是前程万里。

 

18个月后,木心小心翼翼就把手稿叠得整整齐齐,缝在厚厚的棉袄里,走出了监狱。

  

木心说:“你要我毁灭,我不!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他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有一首小诗: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雪下得越大,木心就越干净。文字是那一盏灯,心便是那一束照亮人间的光。



05



所有人都以为,木心出狱时,一定是衣衫褴褛、邋遢不堪。

 

还有人说:“木心老了,一定受不了牢狱之苦,等爬出来时,肯定是驼背,沮丧、失落,老态龙钟了。”

 

可出狱那天,看到却是这样的一个木心。他腰板无比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缝,面带微笑。干净极了,优雅极了。

 

出狱的那个冬天,木心穿着一件意大利产的暗棕色大衣,又戴上一顶黑色的礼帽,皮鞋擦得很干净。


▲ 木心常戴的帽子、常拎的包、常穿的皮鞋


一个人来到上海一家餐馆,靠着临窗的座位坐下,点了几道菜。吃着、吃着就放下了筷子:

 

鱼肉怎么不嫩了,鸡蛋怎么炒老了,从前的味道不是这样的。

 

他走在街上,仿佛他不来,整个街上就没有往事。

 

一个人最高的风雅是恪守内心的尊严,真正的精神贵族,既不迁就自己,也不迁就别人,更不迁就这个世界。

 

有一次,梁文道看到木心五十多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优雅至极,脸上没有一丝抱怨和苦难。

 

他十分惊讶:这哪里像是一个坐过牢的人,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木心一直有晨起洗澡的习惯,有人说木心干净、洁癖,而木心却说:“我晨起洗澡,只为把夜洗掉。”



06



1978年,胡铁生当了上海市手工业局局长。

 

上台第一天,他把儿子胡晓申叫到身边:“我发现一人才,业务学识堪称一流,但目前正在我的基层工厂打扫厕所。”

 

从那天起,胡晓申创办杂志《美化生活》,木心做主编。接着,木心做了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再接着,担任了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

 

然后,又做了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再然后,成了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

 

关于人生,木心有四个态度:

 

彼佳,彼对我无情——尊敬之。

彼佳,彼对我有情——酬答之。

彼劣,彼对我无情——漠视之。

彼劣,彼对我有情——远避之。



4年里,木心看着身边的人一一堕落,他们堕落于人际关系的俗套,堕落于所谓的成功和进步,他们练达、精明。

 

当这个时代对木心越有情,木心就想逃离这种流俗。

 

彼劣,彼对我有情——远避之。

 

这样的生活,他一天也不想过了。1982年,木心已经56岁,暮年将至。可木心却做了一个决定去美国:

 

“我要在我的身上克服整个时代,我不可把人生荒废在俗套的生活里。”

 

人最好的回归就是内心的回归,放弃也是最好的美学。只有风尘仆仆的长途跋涉,才能真的让内心返璞归真。

 

1982年,56岁的木心身上装着40美元,他站在纽约的街头。

 

他放弃一切来到美国,在纽约,木心靠给别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

 

一个收藏家看重木心的才华,让他搬到曼哈顿林肯中心的豪华公寓居住。

 

开出的条件是木心为他画画、写阿谀奉承他的文章。

 

彼劣,彼对我无情——漠视之。

 

这是木心一生的做人哲学,对整个时代都不会阿谀奉承的木心,又怎能阿谀奉承一个商人。漠视之!


▲ 木心画作《成人的童话》

 

木心一个人来到“琼美卡”找到了一个住处,替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

 

生活颠沛流离,可是木心却依然听肖邦,听莫扎特,画画、写作,在别人眼里,木心的生活居无定所,又是暮年,应该是很凄惨才是。

 

可木心却却活得很高级,他说:

 

美学,是我的流亡。

 

对于木心,他只想永远站在美的一面,活得干净一点。

 

他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自己的生活,对他人来说也毫无意义,木心活得才叫纯粹。

 

他自己裁剪制作衬衫、大衣,自己设计制作皮鞋、帽子,把鸡蛋做出十二种吃法。

 

把灯芯绒直筒裤缝制成马裤,钉上5颗扣子,用来搭配马靴。

 

西装第一要讲料作,要纯羊毛,细软的头发要梳得一丝不苟,精美的皮鞋要擦得一尘不染。

 

木心先是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即使做观众,木心也做成了一个有审美、有趣的观众。

 

有一次,一个大陆的年轻人问木心:“你是流亡诗人吗?”


木心微笑回答:“我不是,我是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

 

生活最好的样子不正是风风火火的冷冷清清吗。独自清醒,享受冷清,却风风火火,有滋有味。



07



1982年,纽约的地铁上。

 

一个理着寸头的年轻画家低头赶路,远远看见在涌动的人群中,有一张无比干净、高傲的脸,这是木心。

 

这个叫陈丹青的年轻人径直走向木心,深鞠一躬:

 

“你好,木心先生!”

 

木心谦逊,笑着说:“学士年长者谓之‘先生’,‘先生’不敢当,就叫我木心吧。”

 

陈丹青和木心两人常常聊天,一聊便是深夜。

 

好多次,陈丹青送木心回住处,仍然觉得聊得不尽兴,又上楼热了牛奶继续聊。

 

再分别时,天已经大亮了。


▲ 木心讲授世界文学史

 

1988年底,陈丹青组织了许多大陆学生拜了木心为师。

 

他的课程,是美的旅行。每堂课上,学生们穿着随意,而木心总穿着浅色西装、鹅白衬衫,皮鞋擦得很亮,静静地坐在沙发上。

 

没有教室,学生轮流提供自家的客厅,没有课本,全凭记忆讲述。

 

像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木心带着学生,开始在文学世界里漫游徜徉,行过之处,有情有义。

 

在木心课堂上,巴尔扎克是彩色的,鲁迅是紫色的,屈原坐在金字塔尖上,陶渊明却在塔外。

 

木心常常妙语连珠,他说“丹青弹钢琴有时候也会弹错,但是都弹在琴键上的,有很多人弹在琴盖上。”

 

木心讲课极为文雅,偶尔也会说几句幽默粗话。

 

他最讨厌不学无术者,有一次讲课,“有人对我说,洞庭湖出一书家,超过王羲之。我说:呵呵。”

 

惹得大家捧腹一笑。

 

人生最大悲剧不是没钱,而是审美上的无趣。

 

有一次陈丹青问过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

 

木心回答:“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

 

是的,最好的艺术其实就是生活本身。不管吃了再多苦头,也要笑着活出人的样子。

 

木心那个人啊,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却是真正精神上的贵族!



08



1982年开始,整整二十年,木心缺席了中国。同样,中国也缺席了木心。

 

2000年,陈丹青回国,也把阔别20年后木心的作品带了回来。在作品里,木心说:看在莫扎特的面上,善待这个世界吧。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木心写下的每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打动人心。


▲ 陈丹青和木心

 

2001年,《上海文学》,刊发木心的《上海赋》,作家陈村读了,当场给跪了:

 

“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上海女作家王淑瑾本是陈丹青的粉丝,但读了木心作品后给陈丹青电话:

 

“陈老师啊,我原先以为你写得好,现在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你在他面前变成了小瘪三!”

 

陈丹青也并不生气,只说了一句:“只要大家能读木心的作品,我咋样都行。”



09



2006年,在阔别家乡24年后,木心回到乌镇。

 

这一年,木心已经80岁了。他在祖宅的废墟上建了一个小房子,取名“晚晴小筑”。

 

院内绿树成荫,曲曲折折的石子小路蜿蜒曲折。

 

院子里有小桥、有流水,有落叶满地。

 

他爱吃家乡的小吃,人到暮年,吃起零食依然是无休无止。别人都劝他注意身体,木心说:

 

贪食家乡食品,其实就是咀嚼童年呀。

 

木心不会用手机,也不会上网。

 

听说自己的读者大多数是青年人后,他自己摸索着上网与豆瓣上“木心”小站的网友进行对话。

 

一位网友很心疼木心,说木心先生,您老啦,多保重身体。木心回答:

 

我并不算是老人,只算是诗人。

 

木心和陈丹青有一次吃饭,邻座坐了两个外国人,陈丹青问邻座是不是意大利人,一问,果然是,丹青有点得意。

 

但木心提醒:“你刚去过意大利,你想证明你的虚荣,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这是随口就来的虚荣心。”

 

陈丹青的脸,立马红到耳根。

 

“修养是很具体的,就是一件件小事。一句话熬不住,就失了教养。”

 

晚年的木心住在乌镇,不参加任何文学活动,凡是有机构邀请他,他都推辞了。

 

他也不参加任何演讲,不接待别人的来访,就连乌镇的人都不知道乌镇还生活着这样的一个人,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依然以为木心一直生活在美国,不曾归来。


 

生于80年代的书评人顾文豪有幸探访木心。

 

那天,木心穿着花色衬衫,外着一白色马甲,穿牛仔裤,戴着精致的戒指,笑起来眼睛里“很清澈”,像一个“满头银发的大男孩”。

 

木心点燃一支烟,坐定,聊文学艺术,聊到兴起处,点烟时烟头竟反了,点了烟屁股,一吸差点儿烧到自己,忙说:

 

“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顾文豪说:“木心才是真正的贵族,他像雕琢时光一样雕琢自己。”

 

最后的五年,木心一直住在乌镇,安静得像树上的花,甚至连落在院子里的鸟,他都不愿意惊扰。

 

一个人在靠窗的房子里画画、写作,做衣服。

 

人,真正的高贵是来自骨子里的教养。

 

有一次,陈丹青帮着木心收拾旧物,无意翻到了木心19岁时参加“元旦画展”时的一张照片。

 

陈丹青把照片拿给木心看,木心认出是自己,先是以调皮的口吻开玩笑:

 

“嚯,这小伙当年可是神气得很呐,样貌也不差,帅气!”看着看着,突然就用手遮住脸,转过头,痛哭起来。


▲ 木心看到19岁时参加元旦画展的照片,泪流满面

 

往事就是这样,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木心面对往事,他说:“我倒并不悲伤,只是想放声大哭一场。”

 

陈丹青说:“他大半生居然没有见过自己十九岁的照片。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真的哭起来,不可遏制地哭起来。” 



10



2011年的寒冬,木心被送到重症病房,陈丹青一直陪着他。

 

12月24日,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


 

陈丹青说:“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

 

木心一直没有下葬,他的骨灰盒,安静地摆放在“晚晴小筑”他的卧室里。

 

路过的每一个人,透过窗子,仿佛依然可以看到那个穿着大衣、戴着礼帽,无比体面、无比尊贵的人。

 

木心曾说过,如果将来自己的墓志铭上要写点什么,他希望这样写:

 

“即使到此为止,我与人类已是交浅言深。”

 

真的很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木心就是薄情人世上的一束光,总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



-背景音乐-

 廖里文程 《从前慢》

李云迪 《肖邦:自然的行板与辉煌大波罗乃兹舞曲Op.22(1) 》

-作者-

牛皮明明。十点人物志经“听明明吹牛皮”(ID:niupimingming)授权转载本文。

-主播-

素年锦时,十点人物志签约主播,朴素的年华,似锦的时光,用声音温暖你每个夜晚。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荔枝播客:素年锦时FM(ID:fm186458),新浪微博:@主播素年锦时。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Read more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