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艺谋和他的影子“张艺谋”

蒋苡芯 十点人物志 2019-04-28

微信又改版啦,小志怕大家找不到我们,特意温馨提醒大家: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操作,“置顶”我们喔~ 


点击上方蓝字“十点人物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操作方法如下👇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从艺40年,这是张艺谋的第25部电影。

 

《长城》2年后,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最新电影《影》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变了。68岁的张艺谋,半数长出的头发都变成了花白色,脸上的皱纹就像黄土高原上的纵横沟壑,一道比一道深,他的颧骨两侧不再有饱满的胶原蛋白,呈向内凹的趋势。


 ▲ 张艺谋

 

他似乎没怎么变。习惯性地带着一顶鸭舌帽,穿着休闲的运动服、运动鞋,微笑时,嘴角两侧漾出深深的纹路。

 

谈论起关于电影的一切时,他的眼神仍充满坚毅、张扬,让大家遗忘,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导,已是一位快要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

 

同样不变的,是在电影中的求生与挣扎。至今,张艺谋仍没有停下来的想法,他仍充满生命力地在战斗,在突破一个个由他建造的框架,在表达自己内心所有“不可言说”的层次。


 ▲ 《影》海报

 

68岁这一年诞生的《影》,或许就是他现阶段与自己影子的一次对谈。

 

坐在监视器前的张艺谋,看着自己生命的轮廓,与轮廓中的所有交织与较量,喊出一句句:“开机!”“停!”

 

01

 

《影》的影子,源自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影子武士》。

 

张艺谋不止一次透露过,黑泽明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替身”的迷恋。

 

 ▲ 《影子武士》剧照


《影子武士》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讲述的是以风林火山战法著称的传奇大名——武田信玄,在战场急死之后,为稳定军心,其家臣找来一名长相酷似信玄的盗贼作为替身,继续其统治三年的故事。

 

《影子武士》悲怆的是世家命运,影子替身只有对权利的忠诚,没有意识,个体逃不过宿命悲剧。

 

张艺谋的《影》则不同,《影》是漫长的等待与蛰伏,他更关注替身命运的“小”,想要唤醒的是替身境州作为人的个人意识。


 ▲ 《影》剧照,邓超饰演的“影子”境州

 

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张艺谋曾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肯定有替身这样的文化,可中国没有多少人拍。

 

“很多年前我就想拍这个电影,替身这个职业的命运吸引着我,他们是很独特的,关注他们的命运,探讨他们的人性部分,是我的创作冲动。

 

《影》的故事主题,脱胎于“三国”,取自朱苏进的原著《三国·荆州》,但不是套在“三国”上的故事。

 

张艺谋知道,三国不能改,谁死谁活都是定好的。“你改了,人家就会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周瑜有了替身,成何体统’。这是不行的。”

 

在此基础上,张艺谋将《影》定位为无关帝王将相的故事,这也与他现阶段想要呈现的东西不谋而合,他不再想重复《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皇权之争,或是《长城》里的英雄主义。


 ▲ 《影》剧照,邓超饰演的“真身”子虞

 

《影》讲述沛国大都督子虞,被敌国战将杨苍击败,负伤之后启用从小培养的替身境州,为他行走在朝堂和战场。作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贵族的权谋游戏中苦苦求生,为了活下去而经历种种困境。

 

张艺谋想要在电影中,展现平民在贵族游戏中挣扎、应变,和他遇到机会与抓住机会的能力。“我感兴趣的是人,是草根,不是三国。”

 

在张艺谋眼中,正是由于“替身”境州的草根,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性和宿命感。

 

“一是,他永远在生死边缘。没有死亡威胁谁找替身,你不能为爱情找个替身,所以基本上处在生死边缘的人才会找替身,而成为替身的人则每一天都活在死亡的阴影下;二是,‘我是谁’,‘我到底是谁’的追问。”

 

02

 

这也是张艺谋现阶段对自己的追问。

 

在接受许知远《十三邀》采访时,已经68岁的张艺谋曾表达过对“草根身份出身”的情绪,他的两个弟弟,他当年的伙伴现在都已退休。

 

“我有很多很多次的庆幸……我本来也在工厂待了7年,家庭出身也不好;没有时代,没有机遇,没有各种偶然性,不会今儿坐在这儿,接受你的访问,没有我。”

 

张艺谋常常倒回去想,犹如境州也在自己内心演练过无数次的可能性、盘问过自己到底是谁。他觉得,当年如果不是这样子,如果不是那样子,就不是他。

 

“我会是做什么的呢?我是谁呢?你看我周围,我会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 年轻时的张艺谋

 

显然,如今的张艺谋,没有成为他口中的“当中一个”。

 

但也如《影》中的境州一般,他的内心从未因某个奖项、某种成就、某个名号而“狂喜”过。相反,不安全感始终伴随着他,几十年如一日。

 

他曾说:“基于成长经历,这一切东西都是偶然的,你不会觉着自己是天之骄子、才华横溢,不会。”


 ▲ 《张艺谋的作业》/书

 

2012年,张艺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图书作品《张艺谋的作业》,记录了他的影像记忆。

 

他在书中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故事时提及,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就是到了现在,仍然改变不了谨小慎微的习惯。

 

张艺谋的爷爷毕业于老燕京大学,父亲是黄埔军校的老国民党员。按照当时的政治标准,他的家庭是历史反革命加现行反革命,张艺谋从小,就被人叫“黑五类”“狗崽子”。

 

有一个在咸阳市棉纺八场当工人时的故事,对张艺谋影响很深,他曾在许多媒体采访中反复提及。

 

当时,工厂经常召开大会,通知“党团员和要求入党入团的积极分子留下,其他人可以走了。”全车间800人,只有张艺谋一个人得走。次数多了,就直接喊“张艺谋,你可以走了。”最后,每到通知开会时,张艺谋就自觉拿着饭盒走人。

 

上大学时,张艺谋比同届同学大了差不多十岁,因为是非正式招考生,学校里时常贴着声讨张艺谋的大字报,“是一个随时可能被踢出去的人。”


 ▲ 大学时期的张艺谋(右一)

 

在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张艺谋的大学同学张会军曾回忆称,大学前两年,张艺谋时常忧心前途,“他还有一个特悲壮的就是,一放假,跟哥儿几个握手啊,说什么开学可能就见不到了。”

 

这样的情况直到大三才逐渐好转,他被批准称为正式生,摄影作品也拿到了稿费,变得开朗了一些。

 

03

 

张艺谋一直有一个意识,让自己迅速地工具化。他常说,觉得自己不是导演、编剧,而是工具。

 

年少的经历给他提供了一种认知,一个人工具化后就会对别人有用。“有了用,有些东西就不会找到你身上,你就会有空隙生存。”

 

伴随着电影《影》前后上映的,还有《影》的幕后拍摄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讲述了《影》是如何诞生,以及张艺谋的“生存之道”——认真。

 

他在用自己身上的认真气质,带动剧组所有的工作人员,从演员、副导演,到群演、司机、厨师,把电影当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当成自己的事业。


  ▲ 张艺谋和邓超在剧照讨论剧本。


张艺谋一直拥有极大的艺术冒险精神,这一次,《影》在艺术形式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整部电影是一副泼墨写意、以柔克刚、极具道家哲学意味的东方水墨画。

 

整部影片,均是黑、白、灰的基调,除了血色的猩红外,再也没有多余的颜色。

 

很多人觉得,这是张艺谋惯常追求形式感的一种手段。他承认这种形式感的存在。“我认为中国电影的形式太少了,我们有时候框框多,所以形式本身开掘得就不够。”

 

但更多的,他希望用颜色的基调来烘托出人性的思考。


 ▲ 《影》剧照,郑恺饰演沛王。

 

张艺谋认为,水墨画中的黑和白不代表单纯的好坏,恰恰是借水的晕染,中间产生的一些层次和变化,是水墨画的奥妙和韵味。“这恰好也是人性的中间部分。”

 

为了完美呈现出水墨质地的画面,张艺谋在制作上下足了功夫。

 

在《张艺谋和他的影》中,可以看到,《影》的画风并非靠后期调色,而是全部实拍,所有演员的服装均为水墨风格,布景道具也均在尽可能还原水墨味道。

 

“现在的电脑技术很发达,你想把颜色褪掉,其实就是几秒钟的事情,但是你不能这样做,你要从服装、道具各方面去做,在物质上还原。”

 

这样的标准,对所有演员也是如此。

 

在《影》中,张艺谋要求,所有演员都不能使用替身,每个镜头均要由自己完成。


 ▲ 《影》剧照,邓超饰演的“影子”境州,孙俪饰演子虞妻子小艾。

 

影片中,主演邓超和孙俪一共有三段琴瑟和鸣的戏,开拍前后,二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学琴、练琴。孙俪说,《影》的真实与匠心,让她觉得像是自己学生年代的作品。

 

邓超在戏中要扮演子虞和境州两个角色,一个精壮,一个枯瘦。

 

把精壮境州的戏演完后,邓超用两个月的时间减肥40斤,又来演枯瘦的子虞。两个角色有大量的同框镜头、同框特色镜头,这在此前中国影史上从未有过,难度非同一般。

 

为达到预期,张艺谋带着他的剧组用钢丝拉线定位,用节拍器帮助演员找节奏,把同框的戏重新再拍一遍,最终呈现出了不错的效果。


 ▲ 《影》打戏剧照,王千源饰演沛国武将田战。

 

同样,为了追求战争的真实,张艺谋也要求实战。

 

影片后段,有一场沛国“死士”用沛伞作战的戏。30名演员需要蜷着身子锁在用两把伞做成的滑板下,从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坡上一起滑下,“死士”躲在伞里,抵御敌人的弓箭,同时还要用弩射击。

 

这个镜头的拍摄难度极大。当天,现场所有没事的工作人员,都去拉绳子,每拉一米绳子,沛伞只能转6圈。

 

在片场,张艺谋多次拒绝了“后期特效”的提议。“全世界欣赏张艺谋的,是张艺谋自己拍出来的东西,所以我宁愿自己拍。”

 

04

 

过去10年,张艺谋过得并不容易。

 

在中国电影行业百花齐放的10年间,张艺谋生产的《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长城》,似乎都逃离不出被批评和质疑的命运。

 

作为黑泽明的私淑弟子,他们遭遇过同样的舆论风暴。

 

《罗生门》后,黑泽明开始被日本人质疑,认为他的作品太过国际化,有讨好西方好奇心的嫌疑。


 ▲ 张艺谋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亦是如此。这样的声音,自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起到达了顶峰。

 

一切源自他被给予了高期望。

 

2008年,受命于13亿人的期待,张艺谋担任北京奥运开幕式总导演。他曾说:“我相信所有人已经看出来了,中国人已经拿奥运会当自己的事情了”

 

他直言压力很大。在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里,张艺谋是焦虑的,时常被各种意见拉扯。“个人艺术上的见识和坚持,常常要让位给更大的目标。”

 

在《十三邀》的采访中,许知远向张艺谋问出了那个过去10年间,所有中国记者都不曾问出口的问题。

 

“你觉得开幕式这件事情,对您个人影响多大?像林妙可这样的事情,您内心是什么感觉?”

 

张艺谋眉头紧皱,重复了两遍“那个就很懊糟”、“那个就很懊糟”。

 

“那为什么很懊糟?”张艺谋说,原本他们已经录了林妙可唱的版本,其实唱得也没那么难听,但由于技术团队一直强调音准不行,一直说要换声音。

 

他觉得,不要把现场变成假唱,张艺谋吃不准了,他去问国际转播团队。对方给他的答复是:“这就是一个情境表演,你们还有56个民族儿童等等。”

 

后来,媒体把林妙可假唱《歌唱祖国》的事情放得很大,张艺谋很后悔、自责。“很长时间我都不高兴,我在想,当时我就坚持一下……就没事了。”


 ▲ 《三枪拍案惊奇》海报

 

北京奥运会后,2009年,张艺谋的新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上映,他遭到的不仅是批评,更是难堪。

 

“最烂的张艺谋电影”、“赵本山春晚小品无厘头串烧”、“恶俗抢钱”……张艺谋收到的恶评几乎是前面全部恶评的总和。

 

他最终选择了道歉:“我能理解观众的愤怒……所以,也对不住大家。”

 

而今的张艺谋,觉得他所仰慕的库布里克、黑泽明已逐渐不被这个时代所接受。他们的“影子”,被藏在了时代的痕迹中。


他作为后来者与追随者,也难逃这样的结果。

 

曾被问及:“你自己有那种超越时代的欲望吗?”

 

张艺谋是矢口否认的,他看得很淡然:“我觉得,能把这事做好就不错,你放心,人走茶凉。”

 

《影》的最后,替身境州最终选择不再蛰伏、不再隐忍,杀了本体子虞和沛王,成为自己。

 

这或许,也是隐忍的张艺谋所希望的,最好结局。

 


资料参考:

看电影:真打、真演、真拍,张艺谋的新片赢在了工匠精神》

新浪娱乐:张艺谋的《影》终于拍出了他一直想要的故事

人物:张艺谋——一只比较像变色龙的老虎

张艺谋、方希文:《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小志提醒


跟着下方动图,置顶“十点人物志


每晚八点,小志与你不见不散


👇



-背景音乐-
《夜的钢琴曲》 《影》

-作者-

蒋苡芯,反实证主义拥护者,严肃文学追随者。本文首发十点人物志(ID:sdrenwu),记录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林静,中文系毕业的电台主持人。愿多年后,故事不再伤人,阳光依旧温暖,你如此迷人。让我的声音和别人的故事陪你每一个不眠的深夜。微信公众号:晚听经典、静听林静。新浪微博@DJ林静。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