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而为「她」,我很荣幸

李敏 十点人物志 2019-04-27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44年前的今天,“国际妇女节”诞生。44年来,全球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贡献愈发突出。每一位女性,都应该被看见。


在中国,还有一些组织和个人正在为“女性力量”付出他们独特的努力。他们唤醒女性,鼓励女性,书写女性。


Alex曾担任单向空间“微在不懂爱”视频业务的主创。在那些视频里,她大胆讨论现代人对情感和两性问题的迷惑,也为女性发声,回应社会议题。她想要做的,是唤醒女孩们的意识,改变女孩们的行动,最终让女孩变得强大。


陈斌是一家专门做儿童编程的公司的CEO。两年前,他发起“程序媛计划”,制作了一款App,免费为女性提供计算机入门课程。他期待她们打破性别偏见,让“程序媛”大军从用户群体中诞生。他想让女孩们知道,做“程序媛”没有那么难,你喜欢做就能做。


李银河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20年多来,她对于女性主义和女性群体的研究和调查,使她充分了解女性的发展与生存的处境。很少有人能比她更知道,女性应该从何处开始提高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十点人物志”一向关注“人”,关注“人”的处境和命运。我们更关注“能顶半边天”的女性,关心她们的困惑与成长。


只有当女性力量达到与男性相当的程度,只有当女性不是“男性期待的样子”,而是成为她们想要成为的自己,男性与女性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换句话说,我们强调“女性力量”,是寄望“男女平权”的真正实现。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为作为一名女性的你,拨开迷雾。愿你的视野更加清晰,愿每一个女性,充满力量。




如果你是一名女生,或者对“男女平等”议题稍微有些关注的男生,你应该不会对以下故事感到陌生——


一位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进大学念师范专业,原因不是教师这个职业能让女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是教师不需要总是待在学校里,还有寒暑假。这样一来,有个好处能得以凸显:下了班,女儿有很多时间回到家庭,照顾小孩。


又或者是,一个女生高中毕业,面临选专业的问题,如果她想填“土木工程”,就会有人告诉她,女孩在这个行业会遭到性别歧视,劝她打消念头。于是,她选择去读会计。


可当会计就没有性别歧视吗?当这个女孩走进社会去和更多的人竞争,她会发现:和他们班成绩最好的女生相比,成绩一般的男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终于进入职场,一个读建筑类专业的女生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事务所里的一位女性职员工作能力非常强,她一休息,整个事务所就会“大乱”。这位女性职员的优秀当然被领导看在眼里,但下一次,如果他们再招人,仍然会优先考虑男性……


往常,也许以上这三个故事里的女孩会对她们面对的一切照单全收。也许,她们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她们也说不上来。但现在,她们已经“醒”过来了——


一直以来,这个社会都在削弱女性的力量,把女性放到比男性更不重要的位置,即使她们的能力并无一丝一毫比男性弱。


这三个故事,也是单向空间的视频项目“微在不懂爱”的三位用户的故事。“微在不懂爱”的负责人Alex对我说:“这就是性别不平等,(而性别)不平等是父权社会造成的。”


Alex毕业于复旦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毕业后,她进入凤凰卫视担任吴小莉的节目《问答神州》的编导。那时吴小莉在节目里采访高官、省长和书记,Alex要帮她准备人物采访的背景资料和采访提纲。“还挺锻炼的。”Alex评价那份工作。



在凤凰卫视待了五年之后,Alex进入一家公司做PR(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一年之后离开这家公司,进入北京的单向空间,开始担任单向空间“微在不懂爱”视频业务的主创。


在“微在不懂爱”制作的那些视频里面,Alex是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她留着短发,剃去头发一侧。头顶的头发留长,垂在她的脸边。长长那些头发,长度不会超过耳垂。


她涂着颜色各异的口红,比如高饱和度的大红,女性特质强烈的玫红,还有排在潮流前端的土色。她笑起来的时候露出大口的白牙,那些牙并不强行整齐,错落得和它的主人一样个性鲜明。


公众号“微在不懂爱”的介绍是,“大胆讨论现代人对情感和两性问题的迷惑”。因此,Alex会在视频里聊“如何看出一个女生喜不喜欢你”、“男生不好意思问女生的问题”、“你害怕爱情的理由是什么”、“6 个原因告诉你为什么脱不了单”……


在“微在不懂爱”这些基调大多欢乐向上、被笑声占满的视频中,有一天出现了一期态度严肃的视频,主题关于女生的“第一次”。这个选题缘起于一个女生向“微在不懂爱”诉说了自己的困扰。


“她还没有准备好就被推倒了,这个(过程)半推半就的,她自己又不是很乐意。又有那种什么‘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说法,她就很苦恼。以及她觉得那是她的第一次,就这样被夺走了,她就很痛苦。”Alex说。


他们在那期视频中用“喝茶”来解释“我是否征得了你的同意,我们能否发生性关系”的几种情况。那期视频的态度是,如果女生说“不”,那她就是“不愿意”,应该得到男生的尊重,而不是自大地以为女生说“不”其实也代表着“可以”。


在另一期视频里,“微在不懂爱”找到了9个女孩,让她们躺在床上,回答“如果你曾经在自己不是100%情愿的情况下发生了性关系,那你就从床上走开”。镜头对准了9个女孩,9个视频素材被拼成一个9宫格。最后,七、八个女生站起来,走出了镜头。


他们也让男生回答了这个问题,最后发现,对于“我是否得到了她的同意”,男性和女性在理解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有些男生他们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像男生的体验就是说,如果她拒绝了我,那我要再试一试,也许再试一试她就同意了。”Alex说。



Alex自己也是类似故事的亲历者。在她的版本的故事里,和男生约会时,头一天她喝多了酒,第二天她在男生的床上醒来,“什么都发生过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像当年我妈跟我说的那种‘你是一个女孩你要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好像应验了。是因为我自己喝多了酒,因为我没有保护好自己,然后才发生那个事情。我无法怪别人,我自作自受的那种感觉。在那之后,我甚至无法当面和那个男生去对峙。”


Alex说:“我在很久以后才意识到,那不是我的错。性行为必须得到双方的知情同意,不能和一个不省人事的人发生关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这两期视频,是“微在不懂爱”明显突出“女性主义”、回应“男女平等”这样的社会议题的开始。有一些误区和不平等,被他们的视频一层层地“揭露”出来。在Alex看来,由于她是这个节目的主创,因此“女性化的内容和女权内容的基因是一直都在的”。


不过,她也说,做“微在不懂爱”之前,她对“男女平权”只是有一些很基础的了解,后来才“慢慢真的想去了解它”。做了那些视频之后,她如今已经非常清楚,那天她喝醉酒醒来之后的思维,是一系列的社会规训和自己“作为一个女孩”被教导形成的结果。


“之所以我们被这样规训和这样教导,那都是因为这个父权社会是(由)男性支配和(由)他们决定游戏规则的,那女性就是(只能选择)适应、容忍和改变自己。”Alex说。思维被洗刷一遍之后,Alex认清了是什么导致她受伤害、显得软弱,或者因何而得不到她应得的东西。现在她很坚定,她已经变成一个女权主义者。


当“微在不懂爱”的“女性主义”气质进一步显露以后,他们找来“大码”女生,表明“没有谁有完美的躯壳,但人人都可以有自信阳光的笑”。单身的女生在节目里宣告“单身不是孤独的生活状态,而是我自己的选择”。他们也关照独自抚养小孩的妈妈,记录她们的生活日常和心路历程。还有一期节目,叫《30岁的我,活得越来越像自己》。



传播得最好的一期视频,关于女生应不应该去打HPV疫苗,如果要打,那么要打什么疫苗。拍完视频,她们获得的结论,是“最适合去打疫苗的人,应该是还没有过性生活的人”。


有反馈从看到“微在不懂爱”的视频的女孩们那边传来。他们做过短效避孕药和棉条的使用方法的视频,给一个云南的女生“带来很大的改变和力量”。去影响女孩们,给女孩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是Alex仍然在做这样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


“我觉得我自我认同自己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别人是这样看你,别人认同你给他带来影响,这个东西证明我是个非常有用的人。”Alex说,“我觉得那很棒,我就要这样做,我自己感觉也很爽。”


当然,尽管“男女平权”的呼声越来越大,女性的力量也在日渐变得突出,但父权社会的存在依然坚固,女性的性别焦虑还会持续蔓延。


在Alex看来,女孩们的意识现在还处在被唤醒和萌芽的阶段,她做“微在不懂爱”这样的视频,会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她们就会慢慢成长,变成像我一样的人。中间有一些人会成为像我这样的传播者和布道者。”


Alex在“微在不懂爱”的工作目前已经告一段落,她正在筹划一个新的女性主义媒体计划。唤醒女孩们的意识,改变女孩们的行动,最终让女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是她接下来要继续去做的事。


她说,如果一个女孩在写下自己人生的感谢清单时,那上面能有她的名字,她就会觉得,“够了”。




2017年,当Alex希望借视频从意识上去影响女孩们的时候,有一位叫“陈斌”的男士做了一款叫“程序媛”的App。


如果你想用这款App来学代码,你就会在进入App、选择了“开始学习”之后,看到一个模拟课堂。“程序媛”App可以让每一个用户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学习它提供的计算机入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


在进入对话的初始,用户会收到虚拟的“陈斌”发来的讯息。随后,“陈斌”的自我介绍显示在这个粉红色的界面上:“我是陈斌,14岁开始学编程,曾在微软从事Windows7开发,是一个全栈工程师。你可以叫我斌叔。”


进微软之前,陈斌在一家创业公司任职。离开微软后,他去过思科。此后他又创业做电商生意,五六年后成立了他目前在做的一家叫“橙旭园”的公司,开发儿童编程。



在计算机行业十几年,陈斌非常了解在这一行工作的女性有多么稀少。在他待过的团队里面,有的一个女程序员也没有,2005年之后团队里的女生多了起来,但数量不超过团队人员的20%。“(女生)基本上就是点缀啦,开会经常就是角落上坐了一个。”陈斌说。


据他观察,女生是在她们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把自己从计算机这个行业“推”了出去。第一个阶段是高中和大学,“从小到大,越大越告诉女生,不要学理科,不要学理科。”这导致读工科的女生“就特别少”。


大学毕业后,在陈斌那个年代,“别说工科,公司都被人瞧不起,大家都觉得应该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嘛。”如果班里有5个女生,可能会有2个女生会选择去考公务员。


到后来也许总算有3个女生扛住压力进入行业,但生育又变成她们职业发展中的一道坎,用陈斌的话说,“可能她生完孩子就不干了。”以至于在采访中,陈斌说他想给进入这行的女生一个“忠告”:如果你想要在计算机行业得到充分发展,就不要那么早结婚,结婚会有影响。


但没有人能否认,计算机是少见的高薪行业。陈斌说,IT公司挣钱,只要这家公司做成了,它的人效比一般也很高。“人效比”即公司总营收除以个人,“一般来讲都有几百万。”


另一方面,陈斌也觉得,成为一名程序员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全球1500万的程序员证明了它“绝对不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你喜欢做就能做”。“也有很难的工作,程序员里面也有需要数学很强的,但是特别少,大部分的程序员都是干普通工作。”陈斌说。


于是,2017年5月22日,陈斌发出了那条特别的微博,宣布发起“程序媛计划”。他写道:我想开一个“程序媛”班,(招收)14岁以上女性。半公益性质,2个月时间能写H5程序。程序员这行业女性太少了,而这个高薪职位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有帮助。你支持吗?


那条微博得到了1.2万次转发,5300多条评论,1.9万个赞。陈斌说,微博大V“女王C-cup”的转发为这条微博的传播推波助澜了,“转了一下呢这个事情就火起来了。”发出那条微博的时候,陈斌只是一个有10几万粉丝的小V。如今快两年时间过去,他在微博上已经有102万粉丝。



这件陈斌在“完全无心”的情况下做的事,后来的每一个发展细节都出乎他的意料。“程序媛”App目前已经积累了20多万用户,每天有几百到一千的新增用户,主力用户是高中生和大学生。而他意料之内的事情,是他相信自己能把“程序媛计划”做好,他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这件事如果换一个女生来做,也许信心就未必这么足,也就是说,在写代码这件事上,存在不同性别之间的信心差。“就像你刚才问我的一样,数学不好能不能学编程,这句话其实蛮有代表性,因为几乎男性不会这么问。男生不管这么多,他就学习就好了。”


2017年夏天,免费的“程序媛”App的建设开始动工。陈斌写了其中的一两个课程,大部分课程是他雇来的兼职员工写的。App的社区里面“比较厉害的人”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课程写完,就没有更多的人力投入App,唯一的支出是陈斌每个月要花一万多元去租服务费。“一年十几万二十几万,还好。”从项目成立之日起,到现在他总共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100多万。


在这个App上,还有一个方便在社区里学习的女程序员找工作的板块,这些工作机会是招聘网站提供的。对于那些正在学习写代码的女生来说,计算机从业者的高薪自带超强的号召力。还有一些女生,正在突破学科和行业对女性天然贫瘠的想象力,最终实现就业。夏润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同样是在2017年的那个夏天,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在读生夏润看到了“女王C-cup”转发了陈斌的那条微博。


因为生物本科专业“工作不好找”,她毕业后稀里糊涂地随大流,觉得做学术“也还行吧”,于是进了北大。读到博士三年级,因为看不到基础科研的实际社会价值,夏润非常沮丧。此时,她开始琢磨转行。


生物信息在“应用方面稍微好些”,跨度也不算太大,夏润原想往这方面转,就开始自学。“但是学着学着发现,生物信息中,生物的部分没啥意思,但编程写代码,实现算法的部分太有趣了。就想我干脆一步到位直接转CS(Computer Science)好了。”夏润说。她喜欢写代码时“非常容易”获得的成就感,能很快看到自己实现了什么。


另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夏润的先生。她的先生是一名程序员,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这种喜欢为夏润提供了一个氛围,使她“考虑转行的时候很容易想到转去他那个行业”。


只是,她转行的想法既没有被家人反对,也没有得到太多支持。家人觉得,她如果能在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教书,也“挺好的”。


她的先生是例外。夏润说,在她整个转行的过程中,她的先生是唯一完全理解并绝对支持她的人。这样的支持对她来说意义非常大。她跟先生讲过,如果她找不到“程序媛”的工作,她也不准备继续做生物科研了,就在家里“蹲”。先生表态,他会给她兜底。


夏润仍然决心改行,有了先生的支持,她更有底气和勇气。不过,她也有过忧虑,多年没碰过数学,更没有任何计算机背景,她“有些畏难”。


但她从来没觉得编程更适合男性。“当时我觉得编程需要的无非是经验和数学,没有道理表面男性在这两方面更有优势。”夏润说,“而且我一直觉得我比我丈夫聪明,他能做的,我显然也能。”


“程序媛计划”的入门课程培养起了夏润学习编程的信心。最初,她和伙伴们组队参加这个计划,有了一起学习的人,她的“感觉还是很好的”,知道自己不孤独。那时陈斌的课程上线一个,夏润就学一个。


她学完了“程序媛”提供的课程,也在Coursera(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创办的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和edX(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成立的非营利MOOC平台)上学习网课,同时旁听了学校的相关课程。她的先生在计算机基本常识和算法题方面为她提供了很多帮助。


去年夏天,夏润进入微软实习,并在去年10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转身”——她拿到了微软北京程序员岗位的offer,今年7月毕业后,她会正式进入微软北京工作。我问夏润,如果没有她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她能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她回答:“我不知道。”


像这样让女性通过“程序媛计划”获得改变,是陈斌的初衷。他认为,经济地位决定了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经济大权之后,你就有了主导权。”他还觉得,没有家庭会轻易让家庭成员中挣得更多的一方回归家庭。



和Alex不一样的是,在做“程序媛计划”之前,他对“男女平等”的社会议题没有太多感知。陈斌说:“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世界上99%的男性是不知道有男女平等这回事,完全没感觉。”不曾被歧视的经验,限制了男性们的想象力。


幸运的是,女孩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我问陈斌,做了两期“程序媛计划”,总共有多少女生真的因为这个项目受益,进入行业就职?陈斌说,有近百位女生跟他分享了自己成功就业的故事。据他不全统计,被“程序媛计划”直接改变的女性应该有几百人。


“程序媛计划”不仅为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女性提供途径,也非常关注儿童性教育。2017年,全国儿童性侵案件频起,“程序媛计划”发起了一个叫“儿童性教育和性侵犯预防”的项目。在800个志愿者的帮助下,“程序媛计划”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儿童性教育网站。


他们搜集了一些能够协助儿童识别猥亵和性侵的资料。这些资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给家长看的,一种是给小孩看的。在给小孩看的资料里面,有性教育系列视频,也介绍了《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等书籍。


“程序媛计划”最近还做了一款儿童性教育游戏,叫“逃离危险”。在游戏中,有一个小孩会置身于一个危险的场景,旁边有一个坏人和一个警察。玩游戏的人要控制游戏中的小孩,让他跑向警察,以此来逃离危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程序还会告诉小孩,他应该在碰到什么事情时,选择逃跑。


陈斌不是独自作战在做公益,他的身后,还有一支队伍。


未来一两年,陈斌希望以“程序媛计划”为基础,做一些能够商业化的业务。他想在“程序媛计划”的学员中挑出三四个学得比较好的、具备一定领导力的女生,组成一个核心团队,为那些想要创业的女程序员对接资源,帮助她们获得投资。他也许还会做一个只提供给女性的办公空间,并对此进行收费。


陈斌最终极的目标,是提升女性在IT行业的就业比例。“未来说不定有几千几万个(女生通过“程序媛计划”进入这个行业),都说不定。”




在中国,还有一位比Alex和陈斌更加资深、也前卫得更早的意见领袖。她被称为“中国的波伏娃”,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先锋。你也许可以先听一听她关于性别的观点——


“并不一定做一个女人就一定要当母亲,就一定要生孩子。(我并不赞同)如果她要不生孩子她就不完整啊,或者就不称职。”


“现在有的人说什么小鲜肉,又说什么男孩危机,其实为什么男人就一定要是那个样子呢?就非得是按照刻版印象那样来培养自己吗?如果比如说有一个男的比较脆弱,爱哭啊,那为什么不可以呢?”


“你看(现在)有好多(外面)办的女德馆,说女的就得相夫教子、贤惠、三从四德,我是反对的。”


讲这些话的人,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在电话采访里,李银河对我说:“这些性别刻版印象,实际上是对男性和女性的压迫。不要屈从于这些压力,应该是勇敢地去做自己。不论男人和女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气质,你就去做自己就好。”


李银河正是那个一直在做自己的人。2015年,她向公众坦露了她和大侠十多年的爱情。大侠是一名跨性别者,他在生理上是女性,心理上是男性。与大侠谈恋爱,并不说明李银河是一名女同性恋——向公众袒露这件事,李银河需要承担非常大的压力,但她选择了面对并向公众科普什么是“跨性别者”。


▲ 李银河与大侠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对性别的研究要追溯到1982年,这一年是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第4个年头。也是这一年,李银河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主修社会学。1988年回国之后,她定了三个研究方向:婚姻、性别和性。性别研究是社会学的一个经典话题。


1998年,李银河的第一本关于女性的著作《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出版。这本书是一个关于中国女性的感情生活和性生活的研究项目成果,李银河采访了47位女性,和每一位女性聊几个小时,在研究中呈现她们的个人生活史。


“它算是一个探索性的调查,里面涉及的问题有好多,都是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比如说女性的一些跟性相关的事情,从月经初潮开始一直到闭经,整个过程中,她们的性生活啊,她们的恋爱故事。(探讨)她们心目中的各种婚姻、性和爱之间的关系。”


李银河说,作为一本学术书,《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卖得是非常的好”。在20年前,一般的学术书籍能卖出500本“就可以了”,但这本书的第一版就卖了十几万本,后来也再版了多次。


20年前,中国的言论和风气都不像今天这样开放,这本书的出版也引发了“挺大”的争议。“因为它是性嘛,女性的性从来是被压抑得很厉害。女性的性权力,女性应不应该追求性愉悦这件事,一直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或者是一种没有明文说不可以说,但是就不是一个被公开讨论的话题。”李银河说。


在2005年出版了《女性主义》,在书中梳理了女性主义理论的流派和主张之后,2009年,李银河的另一本关于女性研究的书《后村的女人们》出版。她去河北的一个小村庄调查了农村妇女的状况。


像每年春节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的“女人上桌”的话题,李银河早在10年前就研究过了。她向我分享了一个在她看来“特别有意思”的案例:


“就是说全村吧,有一个很成功的女性,她自己搞了一个全村最大的工厂,一个地毯厂,她一手弄起来的。她弄起来呢,从生产,到销售,都是她在做。


然后呢,她的老公呢,就比较窝囊,对这些东西都不熟。但是村子里头不是有(规矩),来了客人,女人是不能上桌的,这怎么办呢?在村里都说,女人要是上了桌,全村的人都会笑掉大牙的。但是她有时候客户来了,她得跟人家谈啊,因为她老公不懂啊。可是她又不能上桌。


然后(他们)就去吃饭谈这件事,她老是要事先一句一句教她丈夫,人家要是这么说的话你怎么说,人家那么说你怎么说。”


李银河在电话那边说着说着就笑起来:“这个事戏剧性也太强了吧?她实际上已经独当一面了,这买卖整个就是她的,她跟那个习俗的冲突就到了那种戏剧化很强的地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过,做性别研究这20多年以来,李银河也看到了变化正在年轻的90后群体身上发生。也有一些女性突破传统父权社会禁锢的重围,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地位。


2018年,《财富》杂志推出全球(美国以外)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中国有14名女企业家登上榜单。时任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在这个榜单上位列第4名,在所有中国上榜女企业家总排名首位。


李银河说,中国女人在经济上有这样突出的表现,50年代开始中国提倡“妇女也是半边天”、把“男女平等”作为国策、提出女人也有财产继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女人在各个方面,先在观念上觉得我不比男人差,然后她真的去职场上跟男人打拼,跟男人竞争,竞争力还是挺强的。”


女生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80年代,在校女大学生率是30%,现在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50%。“我觉得这也是特别大的一个变化,特别大的进步。女人的聪明才智,被充分地给开发出来了,表现出来了。”李银河评价道。


采访的最后,我问这位经验丰富的女性主义者:“您觉得中国的女性应该从哪里开始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实现自己更大的力量呢?”


李银河说,那个起点应该是“对性别歧视的敏感”。人们不该对那些诸如“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的事情感到麻木。无论是面对就业不平等,还是在性愉悦方面男女的双重标准,“你在哪儿觉到了压迫,觉到了歧视,你就反抗。这就是我们的起点。”


“我们要将所有的男女不平等,感觉到不平等、感觉到受歧视的地方,努力将它改变。”



十点人物志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背景音乐-

《清晨的美好》《樱花散落》《最初》

-主播-

林静,中文系毕业的电台主持人。愿多年后,故事不再伤人,阳光依旧温暖,你如此迷人。让我的声音和别人的故事陪你每一个不眠的深夜。微信公众号:晚听经典、静听林静。新浪微博@DJ林静。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跟着下方动图,置顶“十点人物志

每晚八点,小志与你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点了“好看”的人,也会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