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金庸的武侠江湖,还能成就下一个林青霞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牛皮明明 ,作者诗人牛皮明明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来源 | 牛皮明明

ID | niupimingming



 武侠的魅力,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1928年夏, 上海中央大戏院内,一部《火烧红莲寺》正上映。第一批观众走出影院,嘴里念叨着嘿哈,对着空气劈掌比划,见人就说:太好看了! 

 

用现在的眼光看这部片子,剑光斗法、掌心吐雷,全是渣特效。但搁那时候,堪称民国《阿凡达》。于是,南京、天津、北平、广州等地争先上映,破国产电影卖座纪录。此后连拍18集,带动武侠片第一个创作高潮。

 

《火烧红莲寺》剧照

 

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是双胞胎。在民国,写武侠小说是贱行。体面是属于鲁迅、胡适、王国维、李叔同、沈从文他们的。

 

最早一批给报纸写武侠连载的人,多是吃不起饭的底层文人,付不起房租的酒鬼、赌徒。 


《火烧红莲寺》原著叫《江湖奇侠传》,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正宗武侠小说。作者平江不肖生,六岁习武,留学过日本,回国后迫于生计,写武侠小说。

 

▲ 平江不肖生

 

写完数十万字,赚得第一桶金,悄然离开上海回湖南。小说断更,杂志社只好请编辑代写。之后由湘来沪,世界书局老板沈知方设宴款待,请他复出捉笔,不肖生拍拍钱袋说:今尚得生活,不再煮字疗饥了。

 

不肖生算是民国武侠作家里头,唯一勉强保住体面的文人。在他之后,最有名的武侠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福气都不如他。

 

还珠楼主年轻时,在大中银行董事长孙仲山公馆,兼家庭教师,授孙仲山众子女国文书法。教习过程中,与小他六岁的二小姐孙经洵相爱。

 

孙仲山极力反对,两次将他送进监狱,控告他拐带良家妇女。当时社会绝不容师生恋,惹来满城风雨。但二小姐颇有侠女之风,开庭当日,闯入法庭,朗声道:

 

我今年二十四岁,和他情投意合,怎么能说拐带?这场官司打完,我就和他结婚。

 

▲ 还珠楼主与夫人孙经洵


最终,还珠楼主官司打赢,二人不久便结婚,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亲自送来家具道贺。成婚后,还珠楼主染上鸦片瘾,入不敷出。

 

晚年潦倒病重,口授完成长篇小说《杜甫》。讲到杜甫穷愁潦倒、病死舟中的结尾,他对夫人说: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

 

二日之后,还珠楼主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恰与杜甫同寿。

  


 


五十年代初,有个不起眼的愣头青,笔名叫梁羽生。

 

梁羽生出生书香门第,精古文诗词,象棋、围棋双绝。四九年夏,只身前往香港谋生,五零年底,到《新晚报》当编辑,负责副刊“天方夜谭”。

 

一年后,报社来了位新同事,方脸大耳,三分佛相,负责编辑副刊“下午茶座”。经打听,这人名查良镛,出身浙江名门,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家学渊博,且好下围棋。

 

梁羽生与查良镛一见如故,晚饭后煮茶对弈,收起棋盘,天已破晓。

 

▲ 梁羽生、金庸对弈

 

1954年1月17日,下午4点,澳门新花园泳池广场。

 

香港吴式太极传人吴公仪、白鹤派掌门陈克夫,在上万名观众眼皮底下,打了场共计一分钟、两回合的“巅峰之战”。

  

为增读者兴趣,《新晚报》刊发通告,说吴、陈赛后,将刊载梁羽生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故事紧张异常,敬希读者留意。

 

梁羽生的蹭热点之作《龙虎斗京华》连载后,《新晚报》订阅猛增。总编辑提议,让查良镛也写写这种类型。查良镛推辞,我从未写过小说。总编辑说,没关系,你就试一试。

 

翌年,查良镛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出炉,广受追捧。他把名中“镛”字,一拆为二做笔名,取为金庸。

 

五九年,金庸自办《明报》,为促销量,连载《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大获成功,掀起全港武侠热。国外诸多中文报纸,都来转载,等香港刊发之后,国外记者坐飞机带回。但到小说紧要关头,有报馆为抢先刊登,直接用地下电台设备,拍电报传送内容。

 

连载到《天龙八部》,金庸有一阵抽不开身,请好友倪匡代笔。倪匡笑呵呵答应,金庸回来,才知道他擅自把阿紫眼睛写瞎了,一张方脸拉得比马脸还长。

 

倪匡自称“汉字写作速度,世界第一”,传说手写时速八千字。他每天写几小时,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如此三十年,以写稿致富。他不光能写武侠小说,也能写武侠剧本,生平有两件事最骄傲:

 

曾代金庸写小说,屡替张彻写剧本。

 

张彻出生杭州,曾在国民政府从政。

 

五十年后,中国电影中心由上海转移到香港,邵氏电影公司风头最劲。

 

六五年开始,邵氏老板邵逸夫,决心拍新类型武侠片,请张彻执导《独臂刀》。两年后,这部电影为邵氏创下票房破百万纪录,张彻由此人送外号“张百万”。

 

▲ 《独臂刀》电影海报

 

香港武侠电影一脉两支,一支张彻,还有一支是胡金铨。

 

胡金铨是老北平人,他七一年执导的《侠女》,在第28届戛纳电影节获最高综合技术奖,把整个华语电影拉高一个档次。

 

▲ 导演胡金铨

 

除这二位,邵氏还有两大王牌武侠导演。一是人称“港台影坛风云第一人”的李翰祥,二是压张彻一头的楚原。张彻人称“张百万”,楚原则人称“楚千万”,累计票房以千万计数。

 

三年执导《七十二家房客》,打败李小龙的《龙争虎斗》,成票房冠军。当时圈内广传:没演过楚原武侠电影的,不算电影演员。

 

四大导演坐镇,邵迷皆称: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必属佳片还是夸张,今天看大多也是粗制滥造。那时武打中喷的血,是咳嗽糖浆掺红色素加水,装进避孕套让演员含在嘴中里,用牙齿咬破了就往外喷。茫茫大漠烟尘,是电风扇对着水泥吹。张学友有次拍片,中途喊导演:

 

快把电风扇关了,水泥把我眼睛糊住了!

 

六七十年代,金庸频繁穿梭港台间,和武侠小说家、邵氏导演们聚宴喝茶、打牌聊天,所有人都一致称他为“武林盟主”。

 

 ▲ 张彻(左)与胡金铨(右)

 

 

 


中国人自古有武侠情怀,因为武侠里头有传统,有中国人的样子。但从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对武侠精神的向往,只能在港台作品里寻味。

 

港台武侠,各表一枝,香港有金庸,台湾有古龙。

 

台湾武侠热时期,三百多位武侠作家,出版上万部武侠小说。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 左起至右:高阳、牛哥、诸葛青云、古龙

 

三剑客常聚一起打麻将,古龙常跟着他们瞎混。三剑客都在报纸上写连载,每天被报社派人催稿,有时牌兴正浓,让古龙代写几篇。古龙提笔就写,边写边看他们打麻将,三剑客一圈麻将打完,他一个章节写完。

  

1960年,古龙当了半年枪手后,自己下海,写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写到七十年代,公认台湾无敌。

 

1972年,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即将连载结束,写信邀请古龙接笔。

 

信送到时,古龙正去洗澡,好友于东楼替他拆,说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澡也不洗,匆匆读完,半天不发一语。他深知这封信的意义,就像是武林盟主退位前,钦定接班人。

 

此后,古龙为《明报》创作《陆小凤传奇》,成为武侠界二代盟主。

 

▲ 古龙(左一)与金庸(右二)的合影

 

古龙成名后,宝马香车、美女如云,掀开加长林肯后盖,码着满满的XO。他嗜酒如命,天下闻名,拉着人就要拼酒。

 

林清玄当时在时报副刊当编辑,时常去催稿,古龙要挟道:不跟我喝酒,就不给稿。林清玄手指在稀疏头发里一插,闷出一声:来!

 

当时有个历史小说家,叫高阳,也爱喝酒,和古龙喝过一次后,两人相互看不爽。

 

高阳说,古龙喝酒,一瓢瓢往里灌,那不叫喝酒,叫浇菜地。

 

古龙说,高阳喝酒,一滴滴喝,那才不叫喝酒,叫打吊瓶。

  

对于六十年代的台湾穷文人,写武侠小说是逆袭之道。一本小说畅销,胜做官十年。

  

但这些文人发达后,往往挥金如土,忘乎所以。古龙在当时算巨富,但架不住他声色犬马,最后落得负债累累。

 

债主上门催债,逼急了,他闭门谢客,独自席地而坐,不分昼夜地写。

 

一周后,一部小说写完。债主上门取货,拿走一摞书稿,归还一张欠条。

  

1980年,古龙终于因饮酒过度,重病不治,临死前,朋友们来看他,他环顾一圈,问:为什么我那些女朋友,一个都没来?


▲ 古龙葬礼上的三毛和倪匡


古龙活了48岁,葬礼上,朋友们把48瓶XO放进他的棺材作陪葬。好友三毛,含泪作挽联:

 

来得多彩多姿,去得无影无踪,不忘人间醉一遭。

笔暗或许微微,安心稍待片刻,我们随后带酒来。





古龙逝世后,只剩温瑞安独撑大局。

 

温瑞安写武侠,创作灵感多从电影中来。年轻时在台湾戏院。一天看七场,为省一张20元台币的电影票,天天吃泡面。那时泡面质量奇差,防腐剂过量,吃到最后,导致双手脱皮,在1973年写出《四大名捕》,业内封神。

 

自九十年代起,港台武侠小说整体退热,更具娱乐化的武侠电影更受欢迎。

 

改编影视最大的赢家是金庸,影视作品超过百部,仅《射雕英雄传》就改编成10版电视剧、5版电影。

 

《笑傲江湖》的版权,卖给央视时,金庸只收一块钱,等于赠送。结果电视剧播出,特别不满意,到《射雕英雄传》,金庸不再外送,按市价卖80万。但拍完后,他发现还算忠实原作,就自己拿出10万,送给编剧和导演。

 

九二年,《新龙门客栈》上映,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起点。

 

《新龙门客栈》在敦煌沙漠取景,高温40多度,风沙一刮,遮天蔽日,两米以内不辨人畜。监制徐克,每次打开饭盒,来不及动筷子,沙子就盖了米饭一层。后来他只好把外套披在头上,捂在里头吃,经常吃得筷子插进鼻孔。

 

徐克人称“徐老怪”,脑子里常有怪点子,执导电影版《笑傲江湖》时,把东方不败由男人改编成女人。此后金庸每次见他,都咬牙切齿。徐克再去找他买版权,他摆手道:

 

朋友照做,合作免谈。

 

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这个改编成女人的东方不败,由38岁的林青霞饰演,她拍的头一个镜头是在水下。那是冬天,她直听见自己膝盖关节咯吱作响。在水里,她完成自己一生中最经典的镜头,一袭红袍从水中升起,长发散湿,昂着脸,三分之二侧面,曲线玲珑,英气逼人。

 

 

拍这个镜头前,她打了通宵麻将,片场候了一整天。拍摄中,假发套被水下机器卷住,她弃头套,拼命挣出水面。最尴尬的一幕,却被拍出了风情万种的感觉。

 

《笑傲江湖》的主题曲叫《沧海一声笑》,国语版由罗大佑、黄霑、徐克合唱。当时徐克找人写歌,都不满意,只好找来好友黄霑帮忙。

 

在香港,凡有人处,皆能唱“黄歌”,黄歌指黄霑写的歌。尽管黄霑是写武侠歌曲的鬼才,但徐克要求刁钻,连写6稿,稿稿被毙。

 

黄霑被逼得发疯,翻古书《乐志》,忽悟“大乐必易”,反弹五音宫商角徵羽,顿觉雄浑壮阔,古风豪情如潮涌。灵感喷薄而出,旋律歌词一挥而就: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若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徐克收到,分外,哈哈大笑,为曲命名《沧海一声笑》。

  

2001年,黄霑患肺癌,他不告诉任何人,唯独跟徐克说:我没有那么长时间了,让你知道,免得你觉得突然。


▲ 徐克与黄霑


逝世前,他为自己的葬礼选好哀乐,嘱咐好友,“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他的葬礼在香港大球场举行,两万多名香港市民,上百位名人前来送他最后一程。葬礼上最后放了一首歌,是那首《沧海一声笑》。

 

后来徐克说:我对黄霑的去世还是很平静的。只是,他的歌我都不听了。

 




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上映,徐克惊呼:新的武侠电影时代到了。

 

在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卧虎藏龙》获得包括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四个奖项,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华语电影。在北美取得惊人的1.28亿美元票房,这也是华语电影至今在北美最高票房纪录。

 

▲ 《卧虎藏龙》剧照

 

这让大陆四大导演看得很眼馋,接下里的十年里,他们第一次集体宠幸武侠片。张艺谋拍了《英雄》、《十面埋伏》,冯小刚拍了《夜宴》,陈凯歌拍了《无极》,姜文拍了《让子弹飞》。

 

和港台的武侠不同,大陆的武侠里,没有那种迁徙漂泊的传统,没有寻根的欲望。

 

徐克在越南长大,爸妈是中国移民,成年后移民到香港,接着又到美国去读书。他常说,我们仿佛被移民的诅咒俘虏,移过来移过去。

 

2003年4月1日,香港下着蒙蒙细雨。傍晚时分,徐克在家洗了个澡,整理了一下手头的剧本,准备出门。

 

他手头这个剧本,是专门给张国荣写的,两人谈过好几回。这天,他约了张国荣晚上10点谈戏。徐克一直觉得张国荣是拍武侠的好苗子,他极欣赏九四年,《东邪西毒》里的张国荣,将那江湖的寂寞,演绎得淋漓尽致。

 

晚上7点,徐克接到电话,里头说:张国荣跳楼了。

 

很多人都跑到张国荣跳楼现场去,徐克没去,独自坐在窗边发呆。朋友打来电话,问他怎么想,他说:我觉得他没有走,我觉得某一天还会在街上遇到他。那头听他的声音,就像是在说梦话。

 

▲ 徐克与张国荣

 

还有两个礼拜,电影就要开镜,助理问徐克,这个剧本怎么办?

 

徐克说:不拍了,我找不到一个人代替张国荣。

   

半个世纪以来,这些在香港搞武侠文化的宗师,没有一个是本地人。武侠虽是娱乐文化,但操持者,全是古典文学修养深厚的文人出身。他们写武侠、拍武侠,看起来像是在迎合潮流,但本质上,是在勾勒传统的样子,也更像是在表达乡愁,众生在武侠里看到了中国人的样子。

 

胡金铨、张彻之后,许多香港导演都拍武侠电影,但徐克,拍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武侠。

 

为表彰他对武侠文化做出的贡献,国际天文联会颁发证书,给一枚距离地球三十五亿公里的小行星,定名为“徐克星”。

 


 


2004年,周星驰的《功夫》里,没有了天涯,只有市井。

 

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九龙的贫民区,从小母亲带着他看电影。那些少年意气的武侠片,是他灰色童年唯一的色彩,等他当导演后,终于朝花夕拾,把这些记忆像收集落叶一般聚拢,一把火燃烧。

 

《功夫》不是创世纪,只是集大成。它是对过去大半个世纪香港武侠的致敬和缅怀。

 

那些一流高手,住在经常停水,如同难民营的猪笼寨内。市井里的侠客,看得人心脏噗通直跳,卑贱处透风云际会,渺小里见天地真知。 

 

在整个一零年后的华语影坛,港台武侠片,只剩最后两抹回光返照。

 

零二年,王家卫带梁朝伟,拜访叶问后人叶准,筹拍《一代宗师》。直到零七年,还没开机,梁朝伟对王家卫说:你再不拍,我就老了,打不动了。

 

王家卫一时感慨,从零八年开始了为时三年的走访。踏访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北三省、上海、浙江等地,拜访了咏春、八卦、八极、形意、通臂等门派的百余位民间功夫宗师。寻访过半,他自己也成了武术行家。

 

剧本打磨7年,电影拍3年,用光了富士停产的彩色胶片的最后库存。

 

▲ 王家卫

 

王家卫拍文艺片出身,所以这部武侠片,拍出了晏几道的诗词味道,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2015年,侯孝贤拍出了《刺客聂隐娘》。这是侯孝贤第一部在内地公映的电影,和王家卫一样,用文艺片的方法拍武侠片,大众并不买单。

 

侯孝贤出生于广东梅州,四个月大就随全家迁台湾。少年父母双亡,除了打架,就是爱看电影。他把电影院墙上的铁丝网剪开,爬进去看电影。还在地上拣撕掉的票根,拼起来混进去看。

 

当导演后,侯孝贤行事有古人之风,敢说敢拼,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不管,我不怕!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早该拍武侠片,因为他本人就太有侠义精神。

 

▲ 侯孝贤

 

大陆这头,眼看武侠文脉将断,一个叫徐皓峰的导演,这年带来一部《师父》,开硬派武侠一脉。

 

九七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去电视台拍纪录片,一个星期挣一万块,但总觉若不为艺术创作,工作都是浪费时间。两年后,26岁的徐皓峰,辞职回家,专心读书,在书斋一待八年。

 

▲ 徐皓峰

 

这八年期间,他和两个80多岁的老人相处:一位是道教宗师胡海牙,另一位是他的二姥爷,形意拳大师唐维禄的弟子李仲轩,武林人称“二先生”。

 

他把二姥爷的口述武林史,写成一部《逝去的武林》。王家卫就是看了这本书,请他做《一代宗师》的编剧。武侠圈外的人,这才听说他的名字。

 

徐皓峰心中的武侠,和港台那些文人心中的武侠不同。港台武侠依靠从古典文化里找寻诗意,发挥对武林的想象,而徐皓峰,结结实实靠的是他二姥爷的口述武林史。

  

在他看来,所谓武侠精神,就是道德与勇气,是一个民族的脊骨。抽去了它,这个民族就成了一堆烂泥。

 


 


到2017年,武侠又一次迎来“高峰”,成功学教父,兼骨灰级武侠迷马云,和王菲合唱了一首《风清扬》。高晓松为其谱曲,找来尹约填词。尹约是高晓松的得意门生,色艺双全,毕业于美国名校,她在歌词里写道:

 

唱一曲出塞的歌谣

沧海一声笑,万籁俱寂

风萧萧日落潮退去

天地生太极


所谓沧海一声笑,更像沧海一声叹了。

 

2018年10月,金庸去世。武侠最高一座丰碑,终究远去,只留给世人一些精神里的武侠基因片断,如星辰一般永恒。

 

现在看过去的武侠,尚能看到古时中国人的样子。这个“样”,是指风度,是为人处世,有分寸感,有道德感,有侠义感,羞耻感。

 

这些中国人的“样”,眨眼之间,隔几代人就荡然无存了。

 

武侠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一块金字招牌,早已名存实亡。现在的武侠片,不再是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不再是为人处世、江湖道义,而是生钱的工具。道具效果越做越好,但侠的精气神没了。看客都做发财梦,再不做侠客梦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手里有权有钱,终究比手里有剑好使。


-背景音乐-

王菲 马云《风清扬》

-主播-

北辰,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央广资深主持人,国际认证心理咨询师,明星私人心理医生,被誉为最治愈声音。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作者-

本文来源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删减自《中国武侠90年》,转载请联系牛皮明明。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点个“在看”  会有好运哦


 戳这里,海量好书免费听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