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再说白洋淀
雄安——再说白洋淀
公号文说雄安推出后,接老同事、原北京晚报记者黄兄来电,谈起白洋淀。
他是老报人,八十年代就做过白洋淀深度报道,对华北及京津地下水资源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他告诉我,华北水资源紧张,白洋淀曾经在八十年代枯竭过,老百姓在白洋淀种植庄稼。如果不是人为干预,今天的白洋淀,应该是“麦浪滚滚稻花香”了。
今天的华北含京津缺水资源缺乏,到什么程度?他说北京周边形成的地下水漏斗已经达到上千平方公里,就是说北京地下百米无水。
我知道,历史上,北京就缺水,这在老舍的《骆驼祥子》就有描述。
那个年代,从北京西山往北京西直门拉煤,用的是骆驼,也就是说,出了西直门,就是慢慢黄沙。
在缺水的华北,白洋淀怎样形成的呢?
西直门外高粱河,辽宋曾在此发生大战,雍熙年间,涿州之战,人称金沙滩血战。但是,再往南就是泽国。
当年,杨六郎守边关,周边如果是今天的一马平川,量他几个杨六郎也守不住,根本在于,那时的华北是一片湿地。
都知道天津名为“七十二沽”,沽就是大片的水洼,天津地名除了沽,还有泊、洼,沽、泊、洼,都是水的意思,天津就是大水洼套着小水洼。
八国联军进天津时,站在老城,向南望,都是白洋淀。天津修租界时,第一件事是抽水、填泥,垫水洼。
天津是沼泽地,华北也一样。一望无际的湿地,在仅有的几条陆路上,修几个关口,这就是阻挡辽兵南下的三关。
益津关。
华北湿地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要说到沧海桑田。当年这里就是一片浅海,所以,天津都是盐碱地。
浅海退潮,形成沼泽。海水退海后,来自太行山的水填充了这片低洼湿地,形成今天的白洋淀。
白洋淀面积366平方公里,水深不过几米,继续向东,可以一直通向天津海河。但水资源的贫乏,造成蓄水能力相当脆弱,八十年代华北干旱,白洋淀水干见底。
今天,有水的白洋淀相比于八十年代,也是今非昔比。
那时的白洋淀,草长莺飞,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今天的白洋淀,淀水墨色,腥臭扑鼻,大面积死鱼的报道不断传来。
河湖港汊白洋淀。
黄兄回忆起八十年代的白洋淀松花蛋,有股奇特的香气。那香关乎水质和土质。而今天,水变了,白洋淀的松花蛋,味道也变了。
想知道白洋淀污染的原因吗?其实很简单,看看著名的白沟小商品集散地,就不难明白。
白沟周边,雄安、安新、容城,遍布着密集的小型塑料加工,小型工业品和家用品制作,小工业的发达,代价就是水和空气的污染。
所以,雄安规划出台的第一个举措是,三县之内,小手工业全部停工、下马,从业人员另寻生路。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所以,定都北京,第一件需要的是保证供水,于是,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先后在北京的北边动工。
强大的北京,就是靠人工水库维持了七十年。
黄兄作为水利问题资深记者,他认为,当初做大北京就是一个错误,北京的水资源根本维持不了一个大北京。今天拆分北京是对过去错误的一个纠正,但是,这个纠正恐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上一篇文章我已经说过,传闻中,副首都选址的初心是河北梁家河——正定附近的保定,只是因为白洋淀有水,才花落雄安。
问题是,白洋淀那片水面能养育多少人?
今天容城人口26万,雄县38万,安新39万,合计103万。黄兄说,那片水域顶多容纳人口150万,即便乐观些,也不会超过200万,也就是说,雄安顶多再扩容100万人。
那可是首都副中心,100万?怎么可能?据说即将迁入的是所有的央企。
白洋淀能否支撑起一个二号首都?能否养活所有的央企?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