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5年,又见毕福剑:人生就是一场持戒修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时花开 Author 刘娜

作者丨刘娜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在时代的翻云覆雨中,每个人都会身不由己。
 
功名利禄,是非成败,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包括平台和运气所附加的那些璀璨和虚妄。
 
但这中间,性格对命运的左右,修为对沉浮的加持,又似乎有迹可循……
 

1.

刷新闻时,刷到毕福剑的视频。

转而一想,他已经在公众视线里,消失5年有余。
 
视频里,他穿着黑色的运动衣,和国画大师张汉忠,在挂满画作、铺满宣纸的画室里,挥毫泼墨,切磋画艺。
 

他画了一捧荷,绿的叶红的花,谈不上出神和美好。
 
画完后,他让友人递来一瓶矿泉水,吞入口中一大口,又张嘴喷射到画作上。
 
完毕,他绽放出当年在央视舞台上,亿万观众都万分熟悉的那痞气十足的笑容:
 
“我这叫雨荷。”
 

尽管,不少自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用了“画室狭小”“衣服老旧”“头发泛油”“胡子拉碴”“满面皱纹”这种充满暗示的词汇,表达对一个犯过错且已过气的前著名主持人的政治正确。
 
但客观说,作为一个年过六旬的男人,毕福剑的状态,并不比同龄人差:
 
他有朋友,有爱好,没有秃顶,身体康健,看起来心态也不错。
 
所谓落差,他的坐标,从来不是普通人,而是他自己的高光时刻。
 

毕福剑生于1959年,是大连人,在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嘴之前,他下过乡,插过队,在街道文艺宣传队当过宣传员,在国家海洋局北海舰队服过兵役。
 
直到后来,以25岁大龄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电视导演专业。
 
这种在基层摸爬滚打过,又在高校熏陶浸染过的经历,在他身上烙下亦正亦邪的气质,也为他的大起大落,写好了伏笔。
 
大学毕业时,他已经29岁。
 
机缘巧合,他来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当导演。
 
1994年版84集的《三国演义》,毕福剑是主摄像之一。
 

1995年,中国科学考察队,首次远征北极点,他是随行采访的记者。
 
此后,他参与《梦想剧场》《快乐驿站》和《开心辞典》的台前幕后。
 
这就意味着,在庞大而精密运转的央视,毕福剑以“毕姥爷”的称呼,凭借《五一七天乐》《过年七天乐》《星光大道》等综艺,红遍大江南北之前,也有过以扎实专业和闪光足迹,默默奋斗过的人生。
 
一如很多靠勤奋和运气,摘到时代果园里又红又大果子的许多人。
 
当然,最终让他大放异彩,当属《星光大道》。
 
在那个网络还不如今天这般繁盛的时代,在很多主持人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映衬下,他和李咏,算是另类。
 
尤其是,他小眼睛和尖鼻头的长相,还有敢于把自己放到低处,供嘉宾和观众取乐的自嘲自黑,着实让很多人在欢笑中,得到治愈: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会对有缺点、没有架子的人,产生好感,借此发现自己也没那么糟,而不是高大上的完美无缺。
 
哪怕,这是为舞台需要而打造的一种人设,也足以安抚太多人。
 

那几年,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无人不知“毕姥爷”。
 
风头正劲的毕福剑,在央视舞台的各大重要节目里现身,甚至连续数年主持春晚,并和赵本山、小沈阳等同台演出,收割了一波又一波观众缘。
 
人世间,最残酷的真相之一,是高点即低点,福兮亦祸兮。
 
2015年,是毕福剑的鼎盛之年,也是他的落幕之时。
 
那一年的1月15日,他和苏丹合唱的贺岁单曲《这一天不一样》正式发布;
 
一个月后的2月18日,他第四次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
 
又半个月后的3月5日,他主持了元宵晚会……
 
这一年,他55岁,还有5年就可以功成名就地退休,走完自己的星光大道。
 
但4月6日,一则关于他的视频刷爆了网络。
 
他唱起了他那代人几乎人人都熟悉的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当着一桌子中外友人的面儿。
 

他不仅仅在唱,而是每唱一句,都要再加一句戏谑+调侃的评论。
 
亦如他在舞台中央,得意忘形之际的搞笑和不羁。
 
这,最终把他从独一无二的舞台,狠狠地推下去,推到泯然众人的暗淡角落里。
 

这是一场偶然事件,但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宿命。
 
他的人生,就像这起事件,明明是又红又专的一出戏,偏偏因为他无法避免的顽劣,最终草草收场。
 
有人说,他之后,再也不看《星光大道》。
 
我想,说这话的人,并非为他喊冤,更像是表达一种惋惜:
 
节目和人,就如姻缘和爱,是讲究磁场和能量的交相辉映的。
 
强扭的瓜不甜。
 
适合与否,不仅是当事人的冷暖自知,也是围观者的感同身受。
 
今日的结局,当然是毕福剑为自己的性格和修行,承受的代价。
 
他令人嘘唏的人生,也让我们想起那些从央视舞台上,一一消失的名嘴们——
 

2.

和毕福剑同时代的另一个名嘴,是方宏进
 
方宏进比毕福剑小两岁,曾是央视一套《焦点访谈》的元老级主持。
 

方宏进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物理系。
 
本科毕业后,他曾在天津任教,后又到南开大学读社会学研究生。
 
硕士毕业后,他到深圳大学教书,官至系副主任。
 
从这不停变动的经历,可窥见方宏进的性格中极具变革和求新的一面。
 
这和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那个正襟危坐的主持人,显然不同。
 
1991年,非科班出身的方宏进,考到北京电视台,成为一名主持人。
 
后,他又来到中央电视台,任《观察思考》《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并参与创办了《焦点访谈》。
 
当时,以曝光黑幕和黑洞而深入民心的《焦点访谈》,是国人心中的一个王牌栏目。
 
频频在镜头前亮相的方宏进,也就成了百姓心中敢和不公叫板,主持正义的化身。
 

随后,形象稳重、口才出众的方宏进,还主持过《三峡截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世界瞩目的大型直播,和同龄人白岩松一起,以敏捷反应和精准评论,成为国脸和名嘴。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大红大紫之时,2004年,方宏进突然离开了央视,跳槽到东方卫视,任总策划和总制片。
 
一如,他一直在求变的前半生。
 
但,仅仅4年后,方宏进就从东方卫视销声匿迹。
 
人们再次听闻他的消息时,是和两个丑闻有关:
 
一个是,他涉嫌合同诈骗,涉案金额高达百余万元,被河北警方拘留(后被取保候审);
 

一个是,他自己的女儿方贞在网上公开曝光他,包养数个小三,抛弃原配发妻,身陷离婚财产纠纷案。
 
尽管,针对这两个丑闻,方宏进自己给出了不同的版本。
 
但,从此后,这个曾先后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著有《公共关系管理》《公共关系实务》等多本著作的知名主持人,彻底断送了他自己的公共关系。
 

作为从广东开平小城,靠一路苦读创造辉煌人生的主持人,看似稳重的方宏进,一直在突围中寻找命运的制高点,从学校到央视,从卫视到商界。
 
尘埃落定后,他自己或许也才发现,他人生的制高点,永远停留在了在央视的那10年。
 
这是平台带来的荣光,也是时运赋予的恩惠。
 
很多时候,一个人在某个平台上,被光环和荣誉包裹,便以为自己是神话和传奇本身,而忘记了自身的重量。
 
这样的人,不是一个——
 

3.

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前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出狱。
 
和他之前无论行走到哪里,都前簇后拥的情景相反,他的出狱,几乎无人问津。
 
人走茶凉,是常态,也是世相。
 

芮成钢出生于1977年,他的成长史,简直是一部励志而出彩的传奇。
 
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是安徽省电视台的编剧,母亲曾是安徽省舞蹈家协会的当家花旦。
 
芮成钢自幼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天资聪慧,八面玲珑,智商和情商都碾压众人,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无人能及,走到哪里都是闪闪发光的焦点。
 

广为流传的一个事例是:
 
他读高三时,班主任生病住院。
 
作为班长,他临时担当起班主任的角色,带领同学奋战高考,又每天到医院找班主任汇报情况,且保持成绩遥遥领先。
 
高考时,他以合肥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进了外交学院。
 
大学期间,他以英俊的外表和流利的英语,多次代表外交学院参加国内外比赛,且屡屡获得大奖。
 
潮水般的掌声因他响起,鲜花般的未来为他铺就。
 
他所向披靡,无畏无惧,也难免狂傲且自大。
 
“太狂”,一度是他成名后,所有靠近他的人,一致的感受。
 
所以,站在结局上推过程,发现一切好似冥冥注定。
 

后来,他到央视9套英语频道工作,同时为《北京青年报》财经专栏撰稿,以极具思辨和文采的文字,书写他采访名流政要的手记,还有他对经济、政治和思潮的看法。
 
他经常以“我的老朋友克林顿”“我的好朋友比尔·盖茨”“我的朋友巴菲特”等前缀,低调奢华又有内涵地彰显自己的朋友圈。
 

他看起来也有这样的资本:
 
作为首批“美中杰出青年”,最年轻的“耶鲁大学世界学者”,在年轻人中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是央视舞台上的新秀和明星。
 
当他那篇《请星巴克从故宫搬出去》的博客,一夜之间点燃爱国者的热血后,他在主持人身份之外,又多了“爱国公知”的标签。
 
2008年,他从9套英语频道,调入2套经济频道,参与众多大型策划和活动,对话全球经济领域的精英大咖,甚至在奥巴马的记者会上,“代表亚洲”提问。
 
他行走在赞誉里,把自己当成了赞誉本身;他沉迷在光环里,把自己当成了光源本源。
 
但,高山和悬崖本是一体,璀璨和幽暗原在一处。
 
2013年10月,意大利驻华大使向芮成钢授予“意大利共和国骑士”的勋章,这在中国记者中,乃是第一人。
 
不久之后,中央电视台发生“地震”,财经频道总监和广告中心主任郭振玺,因受贿被查,芮成钢涉案。
 
一代名记,锒铛入狱。
 
他之前获得的那些珍稀而尊贵的荣耀,在他出事之后也显得讽刺而落寞。
 

当芮成钢成为阶下囚,他那些引以为傲的“老朋友们”,没有一个表达点什么:
 
江湖之交,浓淡深浅,难逃利益。
 
他身披袈裟时,众人赞他佛光闪耀;他身穿囚服时,众人嫌他灵魂堕落。
 
他的确罪有应得。
 
但他的罪与罚里,也有他之外,那无法言说的伤和弊。
 
在官媒的解读里,他被定性为“心太大,急于成名、发财、升官”。
 
其实,对于一个太顺太傲的人来说,这场劫难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他出狱后,才43岁,仍是盛年,还有大把的时光从头再来,修行成长。
 

相比芮成钢这种在盛极之时“出事”的名嘴,央视还有一类主持人,选择了盛年辞职—— 


4.

相比杨澜、鲁豫、张泉灵、李小萌等人辞职后,继续在江湖上不同领域站稳脚跟有别,曾经大红大紫的前央视记者柴静的辞职,就显得神秘叵测。
 
柴静,堪称一代公知女神。
 

即便,她离开江湖多年,网上还到处流传着她的金句和名段。
 
当然,也包括她的恋爱八卦。
 
早在加盟央视之前,柴静就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红得一塌糊涂。
 
她当年主持的《夜色温柔》,曾是当时大学生休息前的必修课。
 
后来,她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在恩师陈虻的赏识下,加入央视《东方时空》。
 
她被全国观众记住,和17年前的那场白色恐怖有关:
 
非典肆虐时,她深入一线,用戴着口罩的清澈眼神,先后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参加《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一线采访的记者,也因此荣获“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此后,她又先后担任《24小时》《面对面》《360度》的主播,和《柴静两会观察》等品牌栏目。
 
真正让她再次声名鹊起的,是深度对话栏目《看见》。
 
《看见》中,柴静聚焦热点事件,也对话权威专家,抽丝剥茧地探寻事件背后的真相,也直面公共问题的弊病。
 
喜欢她的人,形容她温柔和犀利并存、文艺和理性同在。
 
不喜欢她的人,认定她身上浓重而感性的文艺气息,让她有失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客观和冷静。
 

其实,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柴静,身上有着那代人明显的冲突气质:
 
她文艺优雅,又心思忧虑;她追求完美,又渴望破局;她对弱小有着悲悯的视角,又对家国有着直面的剖析……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
 
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这是柴静式的认知,也是一代人的思虑。
 
柴静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她辞职后,拍摄的极具争议的《穹顶之下》。
 
她将这称为“一个母亲和雾霾的私人恩怨”,但最终在公共环保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甚至,让她彻底淡出公众视野。
 

关于柴静的辞职,有很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是她精心打造的《看见》栏目的停播所致,有人认为是她在美国产子后,舆论的讨伐让她和所在平台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也有人认为,她的离开和央视内部,错综复杂的人事手续以及薪酬考核有关。

还有人,说到更恐怖的阴谋论。
 
其实,抛开外界的种种猜测,柴静、崔永元等人的辞职,更像是一场中年叛逆:
 
在国家级最高媒介平台上,工作多年的他们,试图挣脱体制,打碎那个模式化的自己,在另一种相对灵活的话语体系里,探究另一个不同的自我。
 
虽然,今天江湖,已听不到她和他的声音。

但他们的确以自己的发声,影响过很多人。
 
行文至此,不由地想到了仍活跃在央视的白岩松和董卿等人

还有央视当下如日中天的“四大金刚”: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

喜欢他们的放松和幽默、多才和勤勉、得体的自嘲和真实的亲切。

这是新一代主持的形象。

愿他们都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也想起了已经离开的赵忠祥、罗京、李咏等人。

愿他们在天堂里,仍有金话筒和好台词。
 
还有,更多不再一一详说的熟悉面孔。
 
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在社交平台上都被理解成多个分身。
 
但他们所承载的,那些和我们有关的时代记忆,仍被我们铭记,更让我们感慨——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时代的江湖中,人人都如一叶扁舟,被风起云涌影响,受岁月时令左右。
 
最终抵达何处,在天命,更在人为。
 
璀璨舞台中央的人,亦如此。
 
其实,著名主持人的浮沉录,何尝不是映照出我们每个人所处的那个单位、公司和集体:
 
有人逆流而上,不忘初心,清醒如初,写就传奇佳话;
 
有人随波逐流,丢了警惕,失于大意,落个晚节不保;
 
有人急流勇退,从头再来,高光不再,从此销声匿迹;
 
有人顺流而下,恃才放旷,狂狷放荡,盛年身陷囹圄;
 
有人水流花落,中途上岸,另辟蹊径,活成另番模样;
 
还有人难敌似水流年,没有说声再见,却再也不见……
 
时代和机缘,集体和困境,欲望和底线,个人和修行,性格和命运,彼此碰撞,相互影响,从名流到素人,从昨天到今天,从他们到我们。
 
以经验或教训。
 
以悲喜或追问。
 
江湖不过一阵喧闹,大闹一场,都要退场。
 
人生不过一场修行,持戒而行,方得始终。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

-完-
近期热点文
8天之内,2家媒体,因编审错误公开道歉!又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有的连休刊词都不留……3个县级台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看看花落谁家领导扫一眼标题就否了?你该看看学习强国这50套标题(附解析)评职称非常实用 !聊聊填报职称评审材料那些事见习记者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不放过小线索,让这名记者拿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20新广告法禁用词案例集锦《成都晚报》死亡,媒体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她5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次特别奖,1次长江韬奋奖,是怎么做到的?
关注传媒热点分享采编经验(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记者编辑圈)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加本号总编辑助理微信jzbjq123,注明“事由、姓名、省市、单位、职务”。喜欢文章,欢迎转发,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