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准性格测试”的秘密:善用源自杂技演员的蒙骗技俩
据说这是全世界“最准”的性格测试:
如果你有一束花,你会把它放在哪里?
A.卧室 B.客厅 C.书房 D.浴室
如果你的答案是A,那么你的性格分析如下:
你是一个渴望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的人。
你有大量未发挥的潜能,但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
你看似强硬的严格自律下,掩盖的是一颗不安和忧虑的内心。
许多时候你会对自己的决定感到严重的怀疑。
相比受到约束,你更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化。
有时候你外向、友善、善于交际,但有的时候你却内向而谨慎。
你常常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注:“测试结果”摘自Forer, B.R. (1949). "The fallacy of personal validation:A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of gullibil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44 (1): 118–123.
或许有些字眼不经意间与你对自己的了解相契合。
产生的强烈共鸣此刻正在心里翻云覆雨。
甚至有人会觉得这描述的完全就是自己本人,不愧是“全世界最准”!
但还是不得不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
如果你的答案是B/C/D,你也将得到同样的分析结果。
当然一般的心理测试不会光凭一道题目就能进行详尽的分析。
它们通常设置连环相扣但又毫不相干的一系列问题,让人产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测试的错觉。
而其实大多数的题目都可以与开篇的问题归为一类,姑且称为“深哲无意”类吧。
即:看似有着深刻的哲理和内涵,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
但结果分析却说得头头是道,使人信服。
原本应该对个人作出专一的描述,往往用模糊的语言表达。
但结果一般广泛适用于人群,足够形成高精度的针对性分析。
也就是让人产生“我也是这样”的归属感。
这是一种称为巴纳姆效应的心理现象。
这个名称起源于一位叫巴纳姆的杂技演员。
他对观众的心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傻子”。
他乐于以隐晦的方式来操纵人们的心理,这种方式就是巴纳姆效应。
杂技演员PT Barnum
巴纳姆效应涉及面十分广泛,为人们提供了一些超自然的信仰和看似客观的实践解释。
比如水逆,常常被用作生活中遇到无先兆阻碍的“根本原因”。
在占星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水星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的信使之神,负责信息传递交流。
当发生水逆时,人们容易出现文书错误、交通干扰等意外状况。
因此,当某个星座水逆期间,这个星座的人往往有诸多不顺心的遭遇。
信使之神墨丘利
而“水逆”的全称水星逆行,它的科学解释其实是,由于水星运行轨道与地球自转带来的黄道角度差而带来的视觉上的轨迹改变。
也就是由于地球与水星的相对位置变化而产生了光学错觉。
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竟被曲解成人类的生活际遇变得糟糕的幕后黑手。
仿佛你床底下那只金牛座的蟑螂今天被你踩死,是因为它遇到了超强水逆。
而你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你只是水星派来的杀蟑螂使者。
当你沉迷于朋友圈刷屏的各类心理测试,依赖于星座博主按时发布的每日运程。
还有信奉塔罗牌、算命等具有悠久历史的性格测试时,可能你已经悄悄被“巴纳姆效应”所绑架。
而且还是你主动坐上的贼车,甚至还对绑匪感恩戴德。
实际上大部分人还被蒙在超自然信仰支配生活的美好愿景里。
而伯特伦·福勒则是最早一批早对此产生质疑,并用科学实验加以验证的人。
福勒是个严重怀疑心理测试的心理学家。
1948年,他对39位心理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性格测试。
与其说是性格测试,不如说是福勒耍的一场小把戏。
Bertram R. Forer
他向学生们承诺每个人都会根据测试得到一份专属的分析报告。
但其实每个人收到的报告都是一样的,就是文章开头的那段分析语术。
其中的描述是他从地摊上买来的一本占星术中摘取出来的。
然而被测试者几乎没有对此起任何疑心。
他们甚至对测试结果打了高达4.26分平均分的认可度(满分5分)。
在进行测试的学生
这个诡异的结果更加坚定了福勒的猜疑。
该实验也成为了心理学上的经典实验。
如今一些心理学专业的新生在入学时,也会被教授用这个实验“戏弄”一把。
而某些含糊其辞的伪科学心理地位也从那时候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科学实验讲究的是重复性。
另一位研究者罗斯·斯塔格纳也做了一次类似经典实验的心理研究。
他请学生们做了一套明尼苏达人格测试*(MMPI)。
随后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注:MMPI是在上世纪40年代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Hathaway和Mckinley教授共同编制的。现主要偏重于研究精神疾病,预测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犯罪调查、人才市场等领域。
报考飞行员也必须通过MMPI
但是给到学生们手上的却是两份评估,一份真实的,一份伪造的。
而两份评估的语言风格相似,都是一些泛泛而谈的描述,内容却大相径庭。
当问及学生认为哪份评估报告更贴合自身时,59%的学生选择了伪造的那份。
而几乎没有人能确切地认为伪造的那份就是错误的。
这说明,其实不必用准确的测试结果,也能把人糊弄得团团转。
专业的测试问卷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网上流传的各种毫无依据的测试了。
巴纳姆效应的陷阱可谓防不胜防。
在看似客观的理论分析里,实际充斥着安慰式的内容。
自诩机智的人们又是怎样一步步掉入陷阱而不自知的呢?
在网上关于“性格/心理测试”的关键字词条中冲一小会儿浪。
不难发现它们表述的语言方式都是广泛而模糊的概括。
例如“有正义感,适应力强,善于察言观色,而最大的缺点就是犹豫不决”。
问题来了:这是关于哪个星座的性格描述呢?
这是关于天秤座的性格描述,是不是其它星座的你也不自主地代入?
正是这样宽泛的内容,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代入感和一下被戳中心声的感受。
此时语言的效果达成,然后一种称为主观验证的认知偏差开始发挥作用。
它让你认为这种说法是真实可信的,毕竟它描述的和你本人相一致啊。
同时,分析结果多采用正向赞美的表达方式。
大概没有人会不喜欢受到夸奖。
就算非说不喜欢,在经受夸奖后大脑分泌产生愉悦感的多巴胺也不同意。
即使有否定的内容,它们也会被大部分的积极陈述装饰成“客观”的存在。
这也就更加增强了这一类分析的说服力。
大脑倾向于将个人意义与事物联系起来,并且丢弃任何不适合的事物。
这也是在心理上说服人们,让他们觉得分析似乎比他们更了解真实的自己。
这时候,被测试者便心甘情愿地跳入巴纳姆效应的陷阱里。
此外,自我暗示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一份分析结果可能会还不足以让人信服。
但多份相似的分析不免让人死心塌地地相信自己的性格就是如此。
所以,到底是个人性格决定了对测试结果的信赖?
还是大量的测试结果对人的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许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是个哲学问题。
所谓的心理测试、星座运程或许能给人以心理慰藉。
但这更像是人们对际遇不顺的自我安慰,或是以上帝视角对未来的窥探。
外界编织的一套语术在此刻成了聊以慰藉的绝世宝典。
把一切归咎于水逆,依赖于“设定好的”命途度过生活无异于受控的傀儡。
最终帮助你度过困境的不曾是荒谬的求神拜佛,而更多的是主观能动性。
但你却沾沾自喜于运程的好转。
说来荒诞,一份胡诌的测试结果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参考资料
Robert Todd Carroll. Forer effect. The Skeptic’s Dictionary. 1994.
Barnum effect. Wikipedia.
Kelly Oakes. This psychological trick explains how horoscopes can soundscarily accurate. News The Essential Daily Briefing. 2018.
Catherine S. Fichten, Betty Sunerton. Popular Horoscopes and the “BarnumEffect”[J].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83, 114(1):123-134.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