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19-12 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风景园林》2019-11 | 173 Vol.26
专题: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文化的自然
王向荣
就自然体系而言,国土上有两种不同的自然类型。一种是原始的自然,表现在景观方面是天然的景观。另一种自然是人类对原始的自然进行干预后形成的自然。自从人类定居以来,为了生产、生活、精神、宗教和审美等需要不断地改造自然,对自然施加影响,形成了一种在原始自然的基础上经人工梳理和改造的自然,如水库、运河、渠塘、农田、果园、园林等。这是一种经过人工改造、需要人工维护和管理的自然,也是一种与原始的自然相互依托、互相影响、互相叠加的自然。这类自然记录着人类对土地的影响,反映出人与土地的关系和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具有文化的属性,是一种文化的自然。
文化的自然在人类干预的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一自然系统是一个对地表不断复写、不断叠加和融合的结果。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和历史的记录,它传承着过去的文化,积淀着历史的记忆,它是我们所拥有的最丰富的史料。阅读这一自然系统是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分析国土景观不断变化背后的逻辑的最直接的渠道,也是抚今追昔,展望未来,维护中国国土的山水结构,寻求当今和未来更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的依据。
专题: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 荷兰“绿心”——国家景观中基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
著:(荷兰)瑞克·德·菲索 译:金石雨 校:李卫芳
摘要:适应气候变化是景观设计中一个密切相关的主题,通过两个设计案例进行研究。1)“绿心”气候公园。体现了倡导的设计思想和区域性研究成果。“绿心”研究计划始于2010年,最初是为经济、农业和创新的综合创新网络部门制定。该计划建议:将填海造地和脆弱的泥炭地转变为“气候缓冲区”,使水系统更具弹性、减少土地沉降、抵御洪水,并通过恢复泥炭地来吸收CO2,有助于抵消温室效应。“气候缓冲区”也为800万居民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和吸引力。2)阿姆斯特尔兰专题研究。阿姆斯特尔兰是紧靠阿姆斯特丹南部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农村地区,也是“绿心国家景观”的一部分。“绿心”区域设计研究、阿姆斯特尔兰专题研究于2019年开展,由我们担任北荷兰、南荷兰和乌得勒支的空间质量省级顾问。阿姆斯特尔兰是“绿心”中一个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开放式农业景观,沿经阿姆斯特尔河渗入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肌理中。对于该区域探究了2种设计思路及方案。1)如何使农业景观具有可持续性且不受气候影响;2)将农业景观转变为自然景观并积极促进泥炭地的增长,会产生什么意义。这2个方案的目标一致,都旨在保留阿姆斯特尔兰,使之成为阿姆斯特丹周边城区的一处重要的开放空间。
关键词:风景园林;区域规划;农业;自然发展;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泥炭景观;土地沉降;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心”北部的历史变迁
| 宋元时期江南运河对嘉湖平原圩田体系的影响
王建革 周晴
摘要:嘉湖平原传统的圩田开发过程形成的农业模式是中国经典的生态农业模式的代表,其中湖州的桑基鱼塘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SH),通过对本区域内圩田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嘉湖平原的圩田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宋元时期嘉湖平原地区沼泽地开发过程中形成以江南运河为主干河道的河网,以运河为框架进行了圩田水利的开发。宋元时期根据嘉湖平原内部的地势与水环境差异,北部形成以荻塘运河为中心的溇港圩田开发模式,中部形成以运河和塘河为中心的围田开发模式,南部以湖杭运河和杭嘉运河为中心形成桑基鱼塘和桑基稻田圩田体系。
关键词:嘉湖平原;江南运河;圩田;桑基鱼塘;桑基稻田
荻塘与太湖溇港圩田示意图
| 临汾—运城盆地以水为线索的传统地域景观特征和发展启示
李倞 宋捷
摘要:临汾—运城盆地是中国最早的农、盐业生产区之一,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地域景观。研究利用地方志、相关水利、农业等历史信息和现代考证成果,结合历史舆图和1968年卫星航拍图,以水为线索归纳其地域景观特征和营建智慧,为传承地域景观、缓解区域城镇化问题和指导未来相关规划编制提供启示。临汾—运城盆地的传统地域景观主要包括引泉、引河灌溉等引水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和与自然相适应的聚落防洪排涝景观体系,未来规划设计可以重点从4个方面开展:1)利用传统引水工程骨架构建区域景观格局,发挥新的城镇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开展水生态关键区域的精明保护、修复和关键资源的人文复兴;3)延续传统聚落防洪工程智慧,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防洪系统;4)传承城镇水利系统、公共环境和人文空间相复合的传统,实现城镇环境品质提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临汾—运城盆地;地域景观;引水工程;自然防洪;景观格局;人居环境
龙祠泉域的地形、水渠和聚落
延伸阅读:
[1]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
| 流域视野下梯田聚落的人居环境空间特征——以元江流域为例
刘阳 杨宇亮 角媛梅
摘要:针对村落人居环境研究过于注重村落本体的现状,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实地调研,选取梯田聚落所处的元江流域及典型样本大瓦遮河子流域为研究范围,探讨流域视野下人居环境空间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论如下:1)哀牢山区的崎岖山脉与密集水系造就了元江流域的格局,以水平、垂直特征奠定子流域尺度中梯田聚落的人居环境基础;2)大瓦遮河子流域的人居环境以“典型山地本底、帚状水系关联”为共性,在中低山区形成“面状森林核心、村落散布周边、旱地梯田混合”的彝族聚落区,在中山区形成“面状梯田核心、村落环绕周边、带状森林围合”的哈尼族聚落区,二者差异源自不同民族适应垂直分异效应的差异化农作策略;3)流域是人居环境研究的基本单元,超越村落本体之外的流域视野对复杂地理环境中的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普遍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流域视野;梯田聚落;人居环境;元江流域;空间特征;大瓦遮河
大瓦遮河梯田聚落人居环境要素空间关系
|文化景观维护视野下德国历史性文化景观的两种方法论: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
著:(德)温弗里德·申克 孔洞一 译:阮慧婷 校:李梦一欣
摘要:中欧国家当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地区差异化、农业土地面积矛盾加剧、高密度区域土壤退化及多样性丧失等,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语背景下的 “文化景观维护”概念建立。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与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综合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化景观维护概念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体现,并分为分析与评价、保护与阐释、规划与管理3个主要步骤。基于此基本概念,文化景观维护大致分为2个研究方法范本: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范本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对象清单盘点,就是对一定的限定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化收集分类和评价方法。又分两种不同类型:Gunzelmann的复杂型“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分析法与Burggraaff和Kleefeld的 “文化景观物质分析”法。范本二:文化景观的区域化,旨在从专家角度对历史性文化景观进行标记、注释、分类和简要的特征化。又细分为类型化和个性化2个类型,并结合案例说明。最后指出: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要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考证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适用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清单盘点;空间区划;历史性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维护;文化景观要素与结构
前西多会海斯特尔巴赫修道院的唱诗班建筑遗址 : Gunzmann 的“历史地理群体”对象例子
| 基于唐诗文本挖掘的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格局研究
吴潇 李鑫 赵炜
摘要:关中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格局。对近400首描写关中风貌的唐代诗词进行筛选梳理,利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可视化分析将关中地区划分为长安故都、行宫别苑、山水形胜、田园意境和雄关遗迹5种景观空间类型,并进一步对人文景观情感特征、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语义网络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景观空间的词条语义有明显的相似性特征,关中地区形成了以“绿”“素”“青”“朱”为主的景观色彩分布格局,人文景观情感在区域中体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本挖掘;关中地区;人文景观;唐诗
关中地区正面、中性、负面人文景观情感空间分布
延伸阅读:
[1] 何捷,袁梦.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空间人文方法在景观史研究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7,24(11):16-22.
竞赛
| 花园的诗意——2019第二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综述
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诗词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神韵。本次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的竞赛主题为“花园的诗意”,以原竹和花卉作为主要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小花园,将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与建造艺术之美紧密相连。本次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正是对“工匠精神”的彰显和溯源,同时也是北京林业大学 “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绿色理念在美丽中国大地上的一次实践与华丽展示。
一等奖
作品
| 科尔特德尔堡舞蹈展馆
Rintala Eggertsson建筑事务所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Rintala Eggertsson建筑事务所接受了策展人伊冯·法瑞尔和雪莉·麦克纳马拉的邀请,设计了科尔特德尔堡(Corte Del Forte)。马格赫拉是位于威尼斯梅斯特雷区的一处已停止使用的堡垒,受邀在此设计一个特殊的项目。策展人决定在普通的展览场地上举办以“自由空间”为主题的双年展,并且在梅斯特镇中建立一个供社会活动的展馆,从而在双年展参观者和公众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策展团队的选址目标锁定在马格赫拉堡(Forte Maghera),这里邻近圣朱利亚诺公园(San Giuliano park),是威尼斯当地居民的主要休闲场所。
舞蹈作为马格赫拉堡主要组织的活动之一,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展馆需要满足的功能之一。尽管这个展馆主要是一个用于舞蹈表演、音乐活动和大型音乐会的功能空间,但它同时也应该尽可能满足其他活动的需求,容纳众多参观者在此聚集,形成一个最广泛意义上的自由空间。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强调了我们双年展设计概念中的核心内容:摆脱经济和政治限制的民主和自由。
从入口一侧观看中心表演舞台
| 差异中的表述——博乐金三角工业区带状公园(一期)
R-land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博乐金三角工业区带状公园(一期)范围西起金河路,东至金上路,北临S205省道,南临金北路,全长2350 m,宽187 m,总面积44 h㎡。S205省道南侧有45 m的防风林带,并修建了一条与S205省道相平行的排洪渠,如何在这个狭长的地段进行有别于城市公园与道路绿化的设计成为该项目的关键所在。
首先考虑到建成后养护管理方面的问题,将可停留休闲的范围锁定在尽可能规避交通主干道的喧闹又不失与周边联系的线形条带中,并利用两侧不同高低变化的微地形起伏,营造出一种自然山野中的“绿谷”。其次,将45 m的防风林带打开4处透视线,让通过S205省道的车辆可以直接感受到“绿谷”的存在。同时,利用若隐若现的景观效果,赋予场地潜在的魅力。最后,将“绿谷”内外做成迥然不同的2种风格,利用这种差异性既可反衬游赏场所的精致与细腻,又可更形象地彰显该区域固有的自然景象,感受大地既存的个性与特点。
限定中的地被种植,错落有致的乔木分布,东西导向的铺装图饰与无序变化的园路组合,微地形起伏的局部挡墙,立体交叉的园路系统,端点与其间的空间尺度,内平外起的地形操作,可观与可游的界限区分,既透又不通的错位起伏,大面积的绿化覆盖与精巧的局部点缀……均遵循着这样一种设计语言:大与小、空与密、粗与细、点与面、透与闭、简与繁、动与静、实与虚、旷与狭、雅与俗、艳与素、直与曲—差异中的表述。
宁静的水面,召唤着心灵的初衷
| 修复自然之美: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
王悦
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占地4.6 h㎡,位于中德生态园D1组团的东南角,与东侧的河洛埠水库形成一种紧密的交互关系,这里原本是一片农田,仅水库周边的湿地区域被自然植被覆盖,自然状况良好。特殊的位置使得这块区域成为西侧开发区和东侧湿地之间的生态缓冲地带,上位规划将德国企业中心定义为整个组团内最重要的生态枢纽。
项目内最优质的景观资源是中心区域的河洛埠水库和周边的湿地,是一处陆与水交错的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市政与建筑建设使得原有的驳岸被侵蚀破坏,道路与河洛埠水库的常水位之间形成8 m的高差,切断2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修复原有驳岸生态系统,重新建立陆地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之间的枢纽,创造比本底更高的生态效益是设计的主要思路。综合考虑园区在南北两侧穿行的基本空间使用需求,认为有必要在这里通过填方来塑造场地,也只有这样才能弥合断裂的驳岸和湿地。广泛种植各类植被是生态缓冲带的设计重点。以可持续性为原则,搭建一个能够自然演替、免于精细养护的湿地风光。
千屈菜、黑心菊开始迎来花期
研究
| 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对PM2.5的消减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陈明 胡义 戴菲
摘要: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营造清洁健康的城市环境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地能有效缓解PM2.5,然而当前对绿地空间形态的研究不足,导致能在规划设计中直接应用的成果不多。基于武汉市9个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要素量化差异与实地测量的PM2.5浓度大小,探索二者深层的量化关系规律。结果显示:1)PM2.5消减量随绿地规模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当规模大于5~10 h㎡消减量减缓;2)绿地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与PM2.5的消减量显著正相关,分维指数与近圆形形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PM2.5的消减效率随绿地规模的增加急剧下降,当绿地规模超过5~10 h㎡,消减效率变化不明显。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对PM2.5消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指标,提出适当的规模、不规则或复杂的绿地形态及分散式的布局等绿地优化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空间形态;PM2.5
9 个城市绿地的 PM2.5测量点分布
延伸阅读:
[1] 郭晓华,戴菲,殷利华.基于ENVI-met的道路绿带规划设计对PM2.5消减作用的模拟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2):75-80.
[2] 杜春兰.降减PM2.5的绿色基础设施途径的思索[J].风景园林,2013,20(2):147.
[3] 孟勇.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对PM2.5的防控作用[J].风景园林,2013,20(2):147-148.
[4] 臧鑫宇,王峤. 基于景观生态思维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17,24(4):21-27.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城市绿地温湿效应及室外热舒适评价研究进展
吴思佳 董丽 贾培义 易慧琳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各学科领域交叉研究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在城市环境的微气候研究方面得到较多应用,为研究绿地在有限面积内更有效地实现其降温效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回顾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尺度的城市绿地温湿效应及室外热舒适度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3点展望,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微气候研究提供参考:1)多平台与尺度扩展研究;2)微气候特征指标的综合交叉分析;3)高适配度模拟模型的及时更新。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CFD数值模拟;降温增湿;人体舒适度;热舒适指标
表 CFD 数值模拟在不同尺度下的微气候效应研究的应用
| 世界遗产视角下的国外自然圣境保护实践进展与代表性方法研究
杜爽 韩锋 马蕊
摘要:自然圣境(sacred natural sites,简称SNS)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典型的文化景观。它们作为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记录,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是其赖以存在的根基。从单纯的自然保护到融合文化价值的整体性保护,反观国外SNS保护工作的方向性转变,有助于在全球发展主义时代背景下从“术”的层面重新审视中国SNS保护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世界遗产角度,在阐述SNS概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不同国际组织机构参与下的SNS保护实践进展;总结目前在其保护中涉及的景观方法和生物文化多样性方法等主流保护方法;最后指出在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充分开展本土SNS基础调研,完善相关规划并确立保护条例,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SNS中的人际间及人与其他物种的公平关系是中国SNS保护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圣境;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生物文化多样性
自然圣境多层次保护工作框架
| 管网雨水补给河道用水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流程研究
吴丹子 李鑫 张文杰 郑文刚
摘要: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河道干涸,但夏季雨水资源潜力丰富。虽径流受到一定污染,但较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污染程度更低,成分更简单。雨水通过低运行成本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净化效果,满足河道景观需求和生态补水。城市管网雨水承载能力过重的城市边缘区,建设更新过程中进行雨污分流制度,更适于采用人工水质净化的方式将城市雨水管网中的雨水进行就近消纳,减轻城市雨水管网压力,并利用表面负荷率(ALR)来确定并校核人工湿地面积。在综合现在人工水质净化主流程预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和消毒存储单元3个环节的基础上,以低运营成本、低管理成本、最优净水量为指向,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管控系统,行程具有能控制各级出水水质监测、多级管控、净水生态功能与游览景观功能相结合等多重优点的人工水质净化全流程,达到符合河道水质标准的净化效果。该流程为缓解北方城镇河道缺水现状、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工湿地;人工水质净化;管网雨水收集;水质监测;河道补水
墨尔本皇家公园人工湿地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基于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
黄邓楷 王国光 陈芷筠
摘要:现有基于地点的校园环境安全研究主要以客观的案件数据为研究对象,未能揭示学生安全感与特定地点环境因素的内在联系。利用Maptionnaire问卷平台,以广州大学城为例,通过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学生对校园交通、事故和人身财产方面的环境安全感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学生整体安全感评价较低,评价低的地点集中在高校周边公园绿地、城中村、体育场馆,评价高的地点主要位于高校用地范围内。结合对评价低的地点进行实地调研,基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CPTED)理论分析影响学生安全感的环境因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应的提升学生安全感的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关键词: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校园安全;安全感评价;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广州大学城
安全感较低地点热力图分析
延伸阅读:
[1] 戴代新,谢民.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6,23(7):98-104.
[2] 徐磊青,江文津,陈筝.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7):23-29.
[3] 黄邓楷,赖文波,薛蕊. 基于CPTED理论的大学校园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J]. 风景园林,2018,25(7):36-41.
| 园林植物三维数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探索
王婉颖 冯潇
摘要:利用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辅助设计、效果展示、施工指导和后期管护等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趋势。植物是风景园林的关键组成要素,通过探讨园林植物三维数字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必要性,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例,利用三维植物建模软件PlantFactory对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构建探索,构建一个包含15种典型园林树种的小型三维数字模型库。最后,通过对园林植物三维数字模型在植物形态认知、植物景观设计表现和构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3方面的应用,探索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三维数字模型;PlantFactory;植物认知;设计表现;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
PlantFactory 植物模型应用效果展示
延伸阅读:
[1] 黄邓楷,赖文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发展现况及前景评析[J]. 风景园林,2017,24(11):23-28.
[2] 郭湧,胡洁,郑越,等. 面向行业实践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体系研究:企业LIM平台构建[J].风景园林,2019,26(5):13-17.
| 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松柏意象研究
杨晓东 许婷
摘要:中国传统松柏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松柏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松柏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绘画、民俗等领域,在园林品题领域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以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景点名称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点、景点题名中的常见意象、松柏景题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唐代及以前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题记载较少,题名意象也非常单一;2)宋元时期虽然记载的松柏景题仍然不多,但是题名意象已经非常丰富;3)明清时期松柏景题的数量最多,题名意象也最为多元;4)历代私家园林松柏景点除直接以松柏名称题名外,以松风意象题名最多,其次是数量意象、岁寒意象、松阴意象等;5)松柏景题的精神内涵主要表达了历代文人对隐逸理想的寄托、高洁人格的追求、佛理禅思的寓意和对健康长寿的企盼。
关键词:风景园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松柏意象;植物文化
表 私家园林松柏景点题名中的常见意象
延伸阅读:
[1] 傅志前.论谢灵运《山居赋》植物之美[J].风景园林,2013,20(3):121-124.
[2] 王静煜,薛晓飞.生境·画境·意境:清代袁枚与南京随园植物景观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3):14-18.
[3] 杨晓东.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竹文化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4):116-119.
资讯
| 《风景园林》2020年专题征稿启动
本刊依据选题前沿性、学科热点及组稿方案的可行性等因素对所有提交方案进行谨慎筛选,现确定2020年《风景园林》的19个专题。专题顺序有先后,会根据到稿情况微调。专题征集稿件不限于论文,包括相关作品。
欢迎广大作者及读者围绕专题在线投稿(www.lalavision.com)、推荐撰稿人,或提出宝贵意见。
本期引文格式
2019/12
[1] 王向荣. 文化的自然[J]. 风景园林,2019,26(12):4-5.
[2] 瑞克·德·菲索,金石雨,李卫芳.荷兰“绿心”:国家景观中基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9,26(12):8-20.
[3] 王建革,周晴.宋元时期江南运河对嘉湖平原圩田体系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9,26(12):21-27.
[4] 李倞,宋捷.临汾—运城盆地以水为线索的传统地域景观特征和发展启示[J].风景园林,2019,26(12):28-33.
[5] 刘阳,杨宇亮,角媛梅.流域视野下梯田聚落的人居环境空间特征:以元江流域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2):34-40.
[6] 温弗里德·申克,孔洞一,阮慧婷,李梦一欣.文化景观维护视野下德国历史性文化景观的两种方法论: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J].风景园林,2019,26(12):41-51.
[7] 吴潇,李鑫,赵炜.基于唐诗文本挖掘的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格局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52-57.
[8] Rintala Eggertsson建筑事务所.科尔特德尔堡舞蹈展馆[J].风景园林,2019,26(12):62-66.
[9] R-land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差异中的表述:博乐金三角工业区带状公园(一期)[J].风景园林,2019,26(12):67-71.
[10] 王悦.修复自然之美: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J].风景园林,2019,26(12):72-73.
[11] 陈明,胡义,戴菲.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对PM2.5的消减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12] 吴思佳,董丽,贾培义,易慧琳.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城市绿地温湿效应及室外热舒适评价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19,26(12):79-84.
[13] 杜爽,韩锋,马蕊.世界遗产视角下的国外自然圣境保护实践进展与代表性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85-90.
[14] 吴丹子,李鑫,张文杰,郑文刚.管网雨水补给河道用水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流程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91-96.
[15] 黄邓楷,王国光,陈芷筠.基于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97-102.
[16] 王婉颖,冯潇.园林植物三维数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探索[J].风景园林,2019,26(12):103-108.
[17] 杨晓东,许婷.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松柏意象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109-114.
延伸阅读
[1]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
[2] 何捷,袁梦.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空间人文方法在景观史研究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7,24(11):16-22.
[3] 郭晓华,戴菲,殷利华.基于ENVI-met的道路绿带规划设计对PM2.5消减作用的模拟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2):75-80.
[4] 杜春兰.降减PM2.5的绿色基础设施途径的思索[J].风景园林,2013,20(2):147.
[5] 孟勇.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对PM2.5的防控作用[J].风景园林,2013,20(2):147-148.
[6] 臧鑫宇,王峤. 基于景观生态思维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17,24(4):21-27.
[7] 戴代新,谢民.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6,23(7):98-104.
[8] 徐磊青,江文津,陈筝.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7):23-29.
[9] 黄邓楷,赖文波,薛蕊. 基于CPTED理论的大学校园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J]. 风景园林,2018,25(7):36-41.
[10] 黄邓楷,赖文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发展现况及前景评析[J]. 风景园林,2017,24(11):23-28.
[11] 郭湧,胡洁,郑越,等. 面向行业实践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体系研究:企业LIM平台构建[J].风景园林,2019,26(5):13-17.
[12] 傅志前.论谢灵运《山居赋》植物之美[J].风景园林,2013,20(3):121-124.
[13] 王静煜,薛晓飞.生境·画境·意境:清代袁枚与南京随园植物景观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3):14-18.
[14] 杨晓东.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竹文化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4):116-119.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9年1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19-12
专题: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微信编辑 缪琳
校对 刘玉霞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