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08 河流保护与修复研究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8-31

《风景园林》2020-08 | 181 Vol.27

专题1:河流保护与修复研究

专题2: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河流的价值

刘海龙

点击查看全文

当游走在水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也许会对人类千百年精心营造的江南鱼米之乡、苏杭天堂之地陶醉不已。若有机会翱翔于西部戈壁上空,目力捕捉到一道道流水冲刷侵蚀形成的川谷沟壑,也不禁会为那滋养了荒漠中片片绿洲的水的神奇力量而感叹。如果再能登上世界屋脊开启一段江河溯源朝圣之旅,目睹清澈蓝天之下从高山草甸中涌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河流,并联想到数千公里外的江河湖海,对水流的自然之力的敬畏更是油然而生。



专题1:河流保护与修复研究


| 国土尺度河流干扰度评价与空间分布制图研究

张益章  周语夏  刘海龙*

摘要:自然流淌河流(free-flowing  rivers)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与保护意义。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河流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自然流淌河流尚未得到系统的保护。通过叠加不同的河流干扰数据集进行中国国土尺度的河流干扰度评价,绘制基于河流干扰指数(river  disturbance  index)的国土尺度空间识别地图来识别自然流淌河流的空间分布。根据结果分为5个级别:潜在的自然流淌河流、低干扰河流、中等干扰河流、强干扰河流、严重干扰河流,分别约占中国河流长度的6.85%、5.37%、24.39%、19.89%、43.5%。希望能为中国的河流保护、流域规划、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保护评估与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河流干扰指数空间分布;河流干扰度评价;自然流淌河流;流域与河流保护管理;流域生态规划

技术路线



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水生态问题剖析

潘保柱  韩谞

摘要:对流域水生态的研究由传统单一的水质评价逐渐转变为河流生态质量的评价,基于河流健康保障的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性趋势。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内的生态保护与发展也是重大国家战略。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研究对象,对两大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区概述,并从河流湖库问题治理的关键是注重流域的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为维系两大流域水生态健康可开展的研究工作,最后将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结合考虑,提出注重景观价值的流域生态保护策略。

关键词:流域生态安全;河流健康保障;长江;黄河;水生态环境问题;景观价值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修复层次



| 21世纪初中国城市河流再生项目评述

钟誉嘉  霍达  吴丹子*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涌现了一批河流再生项目,在推动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发挥着突出的效益。对中国2000—2020年的项目进行分析,聚焦于社会经济等背景因素在推动河流再生项目建设中的作用,针对复杂变量引入多重对应分析(MCA)模型,拓展城市河流再生研究的视野和方法。筛选中国52个河流再生项目,通过多重对应分析法,分析各因子的影响力和对应关系。结果通过时空格局关系、目标价值认知切入,揭示了以城市事件、雨洪管理、生态治理、景观提升4类驱动力为基准的河流再生项目发展趋势。为中国河流再生项目的规划设计实践和相关项目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滨河景观规划与设计;多重对应分析;河流生态修复;景观提升

分析结果各维度数据可变性


延伸阅读:

[1]吴丹子,王晞月,钟誉嘉.生态水城市的水系治理战略项目评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J]. 风景园林,2016,23(5):16-26.



河流生命的回归——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

袁兴中  贾恩睿  刘杨靖  陈松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河流生态健康的免疫系统。恢复和提升城市河流生物多样性,让生命回归河流,是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以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五源河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河流修复前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本底的基础上,论述五源河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设计技术与实践,提出生态修复的4项策略:1)河道生态恢复——三维生态空间重建;2)河岸生态修复——柔性生态河岸设计;3)河流与湿地协同——河流–湿地复合体建设;4)多功能生境恢复——生命景观河流重建。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目标,从生命景观河流修复的角度,探索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创新路径和模式。最后,评估修复后五源河的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修复后的五源河河流生境类型多样,生境质量优良,生物多样性提升效果明显。生态修复实践表明,针对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更有利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及河流景观品质的优化提升。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河流;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河流生境;生物多样性;五源河;海口市

五源河生态修复 SMFIM 策略框架


延伸阅读:

[1]黄剑,张杰龙.让自然做功的河道生态修复:以呼和浩特大黑河城区段景观概念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10):86-91.



景观水文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以洛杉矶河复兴为例

吴明豪  刘志成  李豪  吴竑*

摘要:河流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近几十年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城市河流复兴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面展开。河流生态修复离不开流域景观水文的恢复,引入功能流量概念恢复河流关键生态过程,是城市现实挑战下河流生态修复的最佳途径。针对中国河流修复中对河流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和实践均很匮乏的现状,以几乎完全渠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河为例,解析其过去20余年间3项主要复兴规划和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与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尤其是水文恢复直接相关的规划与研究内容,包括河道防洪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构建、具体生态恢复策略以及远期生态流量研究等,并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关规划尺度、技术支持及协调管理机制3方面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景观水文;河流生态恢复;流域恢复;水文情势;功能流量;城市河流;洛杉矶河

城市河流恢复应力求恢复功能流量——维持关键地貌、生态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流量



国际自然流淌河流保护的政策工具与成效比较

周语夏  刘海龙*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河流保护的政策体系,通过对美国、新西兰、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自然流淌河流保护的政策工具的颁布背景、提名方式、管理主体、保护内容、限制条件及优劣势等方面进行综述、比较,深入剖析自然流淌河流保护在国际上的经验与困境,对比各国政策的成效性。研究发现美国与加拿大的政策更为成功,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及鼓励非政府机构、社区与原住民参与的政策机制有利于提升河流保护的公众积极性,而新西兰与澳大利亚过于严苛的保护政策不利于兼顾河流多元价值的保护与利用。最后,建议中国普查自然流淌河流资源,并将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流淌河流;美国野生与风景河流;新西兰野生与风景河流;加拿大遗产河流;澳大利亚野生河流

“筑坝争议”与河流立法脉络图



河流健康视角下的区域空间治理创新:“流域空间”与“流空间”的关系再构

马向明  陈洋  陈艳  李苑溪

摘要:以分析“流域空间”“地方空间”和“流空间”三者关系的演进作为理论切入点,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流域生态与河流健康快速恶化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流域城乡发展过程进行回顾,指出早期传统“地方空间”与“流域空间”(space   of   watershed)长期耦合发展,而至改革开放后,受到全球化“流空间”支配的新型“地方空间”与“流域空间”相分离,“流空间”使珠三角社会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密切,却冲击了人与流域的关系,人地关系由依附、依赖转向凌驾式利用,是造成流域与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由此,提出从两方面推动区域空间治理的创新:1)从“地方空间”的建构方式的调整入手,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机制,把“流域分区”作为制定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和前提性考虑因素;2)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作用,通过强化部门协同推动河流治理的目标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复合功能。

关键词:风景园林;流域空间;地方空间;流空间;河流健康;区域空间治理

荷兰分层分析法示意图



访谈


可持续海岸规划与设计——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伊丽莎白·莫索普教授专访

采访:李方正  翻译:王钰

摘要: 伊丽莎白·莫索普教授从事风景园林工作近25年,参与了多项与海岸生态修复、城市景观基础设施设计相关的项目、研究、教学与实践活动。目前她主要关注海岸和三角洲生态修复、灾后社区重建等领域,致力于将韧性景观的建设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空间设计当中。莫索普教授认为风景园林师应当综合考虑不同文化背景、自然条件进行多功能的公共空间设计,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文化复兴,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危机,风景园林师应该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通大众建立广泛的合作,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韧性景观;海岸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底特律菲茨杰拉德社区重振计划



专题2: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基于生态梯度分析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协调智慧——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

王云才  盛硕

摘要: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带来生态空间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城市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必然途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占比大、地形复杂,协调人地关系面临更多挑战。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基于生态梯度分析构建生态空间保护与人地关系协调的逻辑与实践框架。以南水北调中线上重要的山地城市——十堰市为例,分析生态问题并诊断生态空间破碎化为根源,整体性保护主要生态要素和核心生态功能,识别其中人类活动干扰空间和潜在威胁空间,划定多梯度保护与修复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导则,协调城市发展中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智慧;生态梯度;生态空间保护;十堰市;山地城市

应用生态智慧协调人地关系的逻辑框架


延伸阅读:

[1]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J].风景园林,2017,24(1):35-44.

[2]王云才,薛竣桓.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太原市棕地修复逻辑与策略[J].风景园林,2019,26(6):53-57.

[3]王云才,马玥莹,申佳可.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0,27(1):35-40.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与生态智慧

肖华斌  刘莹  况苑霖  张培元

摘要:泉水聚落因其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泉水系统,进而深刻影响了聚落体系与环境、聚落规模与形态、聚落空间与肌理等各方面。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选取与泉水关联度高的4个典型泉水聚落,分析其自然格局与三生空间、聚落形态与街巷肌理以及泉水系统与利用方式,识别泉水聚落的地域性景观。研究发掘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背后所蕴含的相地选址、泉村相融、水巷交织、畔泉而居、系统关联以及交融互利的生态智慧,这种敬畏自然、顺应环境的生态哲学是泉水聚落传统人居环境维系的本质与核心。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智慧;文化景观;人居环境;泉水聚落;泉水系统;浪溪河流域

洪范池泉群区位及地形地貌特征


延伸阅读:

[1]王越,林箐.传统城市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9):40-44.

[2]肖华斌,王梦颖,安淇,等.京杭大运河“运河之脊”南旺分水枢纽生态智慧探析[J].风景园林,2019,26(6):41-46.

[3]尹航,赵鸣.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水系统”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2):105-109.

[4] 王云才,罗雨雁.约翰·莱尔的人文生态智慧:中西融合的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思想[J].风景园林,2018,25(6):47-51.



案例


与城市复兴“织联”的商务区景观——米兰新门“树木图书馆”

李正祥  陆诺南  张元曦  郑晓笛*

摘要:城市复兴背景下,商务区项目可以驱动城市空地、棕地等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发展纽带,但其用地特征通常会对优秀的景观营造和城市绿地发展形成制约。通过总结现代商务区属性,探讨目前相关实践中景观设计的特征和发展可能性,并以意大利米兰新门商务区项目的核心景观“树木图书馆”为例,归纳出“织联”平面与竖向设计、植物营造和文化艺术驱动的公众参与的设计策略,探讨以商务区公园、广场和植物园结合的形式实现众多利益相关方所期待的价值的方式。通过剖析商务区项目与设计,结合在经济、环境、社区发展、文化认知等方面为区域和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案例,以期为中国城市复兴实践中的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后工业;城市复兴;商务区景观;织联;文化艺术驱动

建成场地鸟瞰视角



作品


哥伦比亚巴兰基利亚马雷贡滨河公共空间

Diseños y Conceptos 设计事务所

位于巴兰基利亚的马雷贡滨河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是 Diseños y Conceptos 设计事务所的最新作品,本着城市自身特色、实用性以及前卫的角度进行设计。该项目源于重建城市与马格达莱纳河之间和谐发展关系的必要性,二者之间的和谐正是影响该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曾经一度脱节。

以全新的视角看河流



唤醒文化记忆的场所营造——大陶溪川片区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探析

于明玉  张杰*

大陶溪川片区于 2017 年展开了整体城市设计,以陶溪川示范区为核心向北、向东扩展,北至凤凰山下凤凰粮库,东达景德镇东站站场,西至童宾路,南至新厂西路,总面积约 1.14 k㎡。

铁路海绵公园绿地的水系梳理



研究


多因素影响下景中村群体特征与规划启示——以西湖风景区为例

陆建城  罗小龙*

摘要:随着中国风景名胜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村落被划入其中成为景中村,形成区别于一般村庄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以西湖风景名胜区内9个景中村为研究样本,通过3轮实地座谈、问卷获取一手资料,总结在风景名胜区法规型、功能型和管理型因素影响下的景中村空间利用、社会关系、产业发展3个方面的特征:景中村群体空间利用呈现“非均衡增长与收缩、功能结构内外分异、公地悲剧滋生、空间失配”的特征;社会关系呈现“人群结构中心复杂化、人群集聚瞬时化、邻里关系弱化”的特征;产业发展呈现“三产比重增高、转型动力各异、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月收入资源型分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公共参与适宜性转变、居住环境改善、产业多向联动、服务设施分层分类配置等方面提出景中村规划优化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多因素;景中村;群体特征;西湖风景区

西湖风景区9个景中村各类功能比例



历史城市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研究——以英国伦敦为例

贺鼎  胡萍

摘要:英国伦敦的眺望景观保护与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历史城市眺望景观保护管理的典型案例。从历史城市保护的角度对英国伦敦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梳理其萌芽、发展与成熟3个历史阶段;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城区和单体建筑的层级构成;并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单体建筑为主体的精细化保护和城市区域为主体的框架性管理的技术要点。进一步揭示英国经验对中国历史城市眺望景观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风景园林;眺望景观;建筑高度控制;《大伦敦景观管理框架》;圣保罗大教堂

伦敦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的发展阶段


延伸阅读:

[1]殷铭,周俊汝,薛杰,等.总体城市设计中山体景观眺望体系构建研究:以武夷山市为例 [J].风景园林,2017,24(12):101-106.



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中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者景观资源偏好

孟春霞  何捷*

摘要:在徒步过程中,景观感知的体验是影响徒步者线路选择结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步道选线时,了解徒步者的景观感知偏好可以进一步促进步道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但在徒步者的景观感知偏好研究中,主流的专家法存在同质化的隐患,也忽略了实际使用者的意见。选取中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NTS)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浙江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包括线路景点坐标和徒步论坛中徒步者共享的轨迹沿途照片在内的步道的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利用泰森多边形,提取分析步道中照片分布的景点热度,从中选取24个热度最高线路景点,分析宁海步道中具体的景观偏好。进而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提取自由节点和归纳树状节点,获得徒步者印象深刻的景观元素。最后对照相应的轨迹沿途照片寻找感知刺激点(PEN),明晰引发徒步者景观偏好的具体景观资源,以支撑对步道的景观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升。

关键词:风景园林;步道;景观感知;地理信息系统;图像质性分析

按照片数量划分宁海步道景点的泰森多边归属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术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研究

吕志华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的新型手段与表现方式,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模型表述客观、真实的园林世界,激发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创新方法。以BIM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案例为基础,探讨了BIM技术叠加倾斜摄影、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平台的策略和关键技术,解决了园林项目现状环境、地形与设计的BIM模型结合的问题。BIM+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用研究,可以真实反映现状情况及设计意图,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提供一种思考构架和经验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BIM 技术;BIM+ 技术;数字化技术;关键技术;倾斜摄影;地理信息系统

BIM+ 技术模式图


延伸阅读:

[1]郭湧,胡洁,郑越,等.面向行业实践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体系研究:企业 LIM 平台构建[J].风景园林,2019,26(5):13-17.



健康与韧性理念下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规划策略

李翅

摘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重要问题,引发了对如何提升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思考。回顾公共健康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密切关系,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提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四大空间规划策略:1)以城市与区域的国土整体空间评价为基础,构建区域冗余空间与韧性应对;2)建立以城市公园绿地、通风廊道、社区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开放空间体系;3)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卫生的应急准备和规划;4)完善信息数据交互平台,构建基于社区的应急管理模式。从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级提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策略体系,并提出重视社区层面的规划与管理,加强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居民共同塑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风景园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健康城市;韧性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伦敦核心区的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延伸阅读:

[1]张云路,马嘉,李雄.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与管控路径探索[J].风景园林,2020,27(1):25-29.



中国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关系分析

刘志强  刘俪胤  王俊帝  洪亘伟

摘要: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失调,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将“公园绿地、城市人口、建设用地”纳入统一框架,采用基尼系数和离差系数方法,从全国、四大地区及不同规模城市尺度,分析三者在1996—2016年发展失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发展失调缓解,两者增长关联性逐步增加;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趋势加强,“以地推绿”现象明显;应加强“以人为主,用地为辅”的公园绿地增长模式。2)全国“人–绿–地”失调程度不断缓解,协调发展范围不断扩大;根据三者失调发展状况,可将中国城市分为持续发展、人口集中、土地集中、发展严峻、发展平稳和发展波动六大类型。研究可揭示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动态关系,为优化人地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绿地;配置;失调;基尼系数;离差系数;中国

中国公园绿地、城市人口、建设用地面积增幅(1996—2016 年)


延伸阅读:

[1]蔡君.公园作为学习场所:国家公园解说和环境教育发展探讨[J].风景园林,2019,26(6):91-96.

[2]李方正,解爽,李雄.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研究(1992—2016)[J].风景园林,2018,25(8):46-51.

[3]范思敏,刘志成,许晓明.芝加哥湖滨公园系统发展演变历程[J].风景园林,2020,27(2):66-71.

[4]林广思,李雪丹,茌文秀.城市公园的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研究: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 [J].风景园林,2019,26(6):72-78.



  本期引文格式

2020/08

[1]刘海龙.河流的价值[J].风景园林,2020,27(8):6-7.

[2]张益章,周语夏,刘海龙.国土尺度河流干扰度评价与空间分布制图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8):10-17.

[3]潘保柱,韩谞.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水生态问题剖析[J].风景园林,2020,27(8):18-23.

[4]钟誉嘉,霍达,吴丹子.21世纪初中国城市河流再生项目评述[J].风景园林,2020,27(8):24-28.

[5]袁兴中,贾恩睿,刘杨靖,陈松.河流生命的回归: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J].风景园林,2020,27(8):29-34.

[6]吴明豪,刘志成,李豪,吴竑.景观水文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以洛杉矶河复兴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8):35-41.

[7]周语夏,刘海龙.国际自然流淌河流保护的政策工具与成效比较[J].风景园林,2020,27(8):42-48.

[8]马向明,陈洋,陈艳,李苑溪.河流健康视角下的区域空间治理创新:“流域空间”与“流空间”的关系再构[J].风景园林,2020,27(8):49-54.

[9]李方正,王钰.可持续海岸规划与设计: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伊丽莎白·莫索普教授专访[J].风景园林,2020,27(8):55-61.

[10]王云才,盛硕.基于生态梯度分析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协调智慧: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8):62-68.

[11]肖华斌,刘莹,况苑霖,张培元.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与生态智慧[J].风景园林,2020,27(8):69-75.

[12]李正祥,陆诺南,张元曦,郑晓笛.与城市复兴“织联”的商务区景观:米兰新门“树木图书馆”[J].风景园林,2020,27(8):76-80.

[13]Diseños y Conceptos 设计事务所.哥伦比亚巴兰基利亚马雷贡滨河公共空间[J].风景园林,2020,27(8):81-84.

[14]于明玉,张杰.唤醒文化记忆的场所营造:大陶溪川片区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探析[J].风景园林,2020,27(8):85-90.

[15]陆建城,罗小龙.多因素影响下景中村群体特征与规划启示: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8):91-96.

[16]贺鼎,胡萍.历史城市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研究:以英国伦敦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8):97-102.

[17]孟春霞,何捷.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中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者景观资源偏好[J].风景园林,2020,27(8):103-108.

[18]吕志华.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8):109-113.

[19]李翅.健康与韧性理念下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规划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8):114-119.

[20]刘志强,刘俪胤,王俊帝,洪亘伟.中国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关系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8):120-125.


  延伸阅读

[1]吴丹子,王晞月,钟誉嘉.生态水城市的水系治理战略项目评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J]. 风景园林,2016,23(5):16-26.

[2]黄剑,张杰龙.让自然做功的河道生态修复:以呼和浩特大黑河城区段景观概念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10):86-91.

[3]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J].风景园林,2017,24(1):35-44.

[4]王云才,薛竣桓.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太原市棕地修复逻辑与策略[J].风景园林,2019,26(6):53-57.

[5]王云才,马玥莹,申佳可.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0,27(1):35-40.

[6]王越,林箐.传统城市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9):40-44.

[7]肖华斌,王梦颖,安淇,等.京杭大运河“运河之脊”南旺分水枢纽生态智慧探析[J].风景园林,2019,26(6):41-46.

[8]尹航,赵鸣.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水系统”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2):105-109.

[9] 王云才,罗雨雁.约翰·莱尔的人文生态智慧:中西融合的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思想[J].风景园林,2018,25(6):47-51.

[10]殷铭,周俊汝,薛杰,等.总体城市设计中山体景观眺望体系构建研究:以武夷山市为例 [J].风景园林,2017,24(12):101-106.

[11]郭湧,胡洁,郑越,等.面向行业实践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体系研究:企业 LIM 平台构建[J].风景园林,2019,26(5):13-17.

[12]张云路,马嘉,李雄.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与管控路径探索[J].风景园林,2020,27(1):25-29.

[13]蔡君.公园作为学习场所:国家公园解说和环境教育发展探讨[J].风景园林,2019,26(6):91-96.

[14]李方正,解爽,李雄.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研究(1992—2016)[J].风景园林,2018,25(8):46-51.

[15]范思敏,刘志成,许晓明.芝加哥湖滨公园系统发展演变历程[J].风景园林,2020,27(2):66-71.

[16]林广思,李雪丹,茌文秀.城市公园的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研究: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 [J].风景园林,2019,26(6):72-78.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8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