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2023-02专题导读 | 国家文化公园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3年2期 P57-104
国家文化公园是基于中华文明独特文化传统与精神标识,整合具有重要影响和特殊意义的系列文化资源,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并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本期热点导读精选6篇相关论文,重庆大学毛华松团队从概念层面综述国家文化公园内涵特征、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天津大学曹磊团队以叙事空间为切入视角,构建天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空间格局;东南大学团队通过构建红色景观微域“识别-涵化”研究框架,分析研讨长征线路微域涵化效应与建设策略;清华大学邬东璠团队通过案例分析,构建长城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阐释体系;天津城建大学霍艳虹团队借助感知主题模型,探究公众对于运河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天津大学李严团队剖析长城军事地理蕴含的文化内涵,解析明长城军事聚落地理景观模式。本专题旨在探讨挖掘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认知、建设方法、规划策略方面的多种可能。
——本期专题组稿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曹磊教授
国家文化公园综述——内涵特征、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
毛华松 吴映华夏 王雪纯 谢守红
Keywords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线性文化遗产;内涵本质;概念特征;空间规划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国首创的概念,是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与标识为目标的重大文化工程。本研究基于国家文化公园政策文件、建设方案与建设保护规划的资料梳理和学术研究的文献追踪,对其内涵特征、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做出总结,并从规范建设、边界整合、创新传承3个方面提出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展望。以期通过系统性综述的方式,在多元文化资源整合、复杂城乡发展需求和国家文化标识建设等方面为国家文化公园提供经验思考。
”1 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特征
1.1 内涵本质:从地方性离散到区域性整合的文化资源集群保护
1.2 概念特征:国家性、地方化、公园型
2 国家文化公园的实践进展
2.1 基于国家性与地方化的综合性资源识别方法
2.2 基于资源属性和保护发展的总体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设置
2.3 基于落地建设与管理运营的关键领域基础工程与体制机制
3 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探索
3.1 载体类型与资源识别
3.2 建设思路与空间规划
3.3 管理体制与保障措施
4 结语
叙事空间视角下的天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空间格局构建
曹磊 韩轶群 李子璇*
Keywords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文化遗产;规划设计;空间格局;叙事空间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以线上线下叠合的方式,旨在突破时空局限,拓展实体空间的空间叙事范围,增强游览者对运河历史演变和运河遗产全貌的叙事感知。聚焦于空间叙事视角下天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边界划定、空间结构构建、景区划分和旅游线路组织等规划设计核心问题的探索研究,为游览者提供最佳的空间叙事和游览体验。
”1 研究范围、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范围
1.1.1 空间、时间研究范围确定
1.1.2 研究范围的时空变化
1.2 数据来源
1.3 叙事要素的分类、判别与筛选方法
1.3.1 叙事要素分类
1.3.2 叙事要素判别与筛选
2 天津段大运河叙事空间特征演变分析
2.1 元明清时期叙事空间分析
2.2 近现代叙事空间分析
2.3 当代叙事空间分析
2.4 总体趋势特征
3 天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叙事空间系统构建
3.1 景区范围确定
3.2 基于叙事空间的公园景观结构构建和景区划分
3.3 基于空间叙事的景观设计和遗产保护
3.4 游览线路规划数字技术集成应用
4 结语
各历史时期天津大运河文化公园核密度变化分析及K函数分析结果
功能主题分类下的叙事空间结构分析图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景观微域识别及涵化解析——以红 25 军长征沿线为例
李哲 赵恒毅 曹银银 周正
Keywords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景观;微域识别;微域涵化;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加权因子叠加法;长征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80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研究层出不穷,慕名而来寻访长征路的人络绎不绝。”构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景观微域“识别-涵化”研究体系,充实相应学术语境与分析途径,提升景观空间集成解析的精度和深度,促进景观涵化效应和文化传播能力持续攀升,相关探索助力景观系统科学演进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代中国风景园林人承扬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回应时代诉求的专业应答。
”1 时代背景与研究概述
1.1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研究基础
1.2 长征红色景观研究进展
2 长征沿线景观微域“识别 - 涵化”关联研究机制
3 红 25 军长征沿线红色景观微域识别
3.1 红色景观微域识别要素分析
3.2 红色景观微域关联要素遴选
3.3 红色景观微域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
3.4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红色景观微域研判
4 红 25 军长征沿线红色景观微域涵化分析
4.1 红色景观微域涵化分析流程
4.2 红色景观微域涵化量化解析
4.3 红色景观微域涵化类型提取
5 结果与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红25军长征线路及沿线红色景观核心点分布
庾家河红色景观微域要素识别
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阐释框架——以长城为例
周觅 邬东璠* 吴晶巍
Keywords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阐释框架;长城;哈德良长城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以长城为例,总结中国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阐释的实践问题和相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求,通过聚焦英国哈德良长城阐释案例,提出该类遗产阐释框架构建方法。总体流程分为编制与实施2 个阶段,共包括前期调研、拟写草案、测试修改、发布实施以及评估优化5 个主要步骤。
”1 阐释框架构建步骤前期调研
2 阐释框架编制阶段
2.1 前期调研
2.1.1 基础调研
2.1.2 受众调研
2.2 拟写草案
2.2.1 阐释原则
2.2.2 主题体系
2.2.3 阐释手段
2.2.4 基础设施与服务
2.3 测试修改
3 阐释框架实施阶段
3.1 发布实施
3.2 评估优化
4 阐释框架构建方法对长城遗产地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启示
从原始资料提炼阐释原则的潜在路径示例
哈德良长城遗产地阐释主题体系
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公众意象感知——以扬州为例
霍艳虹 李源*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大运河;意象感知;主题模型;扬州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本研究以扬州为例,探究现今社会公众对于运河遗产及其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以较为标准化和半定量化的方式,从网络文本数据中提炼运河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以此自下而上地理解社会公众对于扬州大运河遗产的多维度认知状况。
”1 理论与方法
1.1 LDA 主题模型
1.2 运河文化景观的感知特征维度
1.3 研究框架
2 实证研究
2.1 案例选择
2.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2.3 LDA 主题模型计算结果
3 结果分析
3.1 一级感知维度的主题分布情况及感知意象特点
3.1.1 单维度主导型主题的感知意象特征
3.1.2 双维度主导型主题的感知意象特征
3.2 二级感知维度的主题分布情况及感知意象特点
3.2.1 单维度主导型主题的感知意象特征
3.2.2 双维度主导型主题的感知意象特征
3.2.3 多维度主导型主题的感知意象特征
4 基于文化景观意象感知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发展再审视
4.1 运河文化景观特征的多尺度关注
4.2 运河遗产解说与展示形式的创新
4.3 运河遗产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
5 结语
扬州主要的运河及运河遗产分布
不同主题中的前100个特征词示例
明长城军事聚落地理景观模式
李严 尚筱玥 周雅琴*
Keywords
关键词
地理景观;军事聚落;空间模式;明长城;“形胜”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史籍中有诸多对九边重镇“形胜”和军堡“冲缓”的记载,用于描述长城军事聚落与自然环境和军事形势的关系。系统梳理古代9部代表性著作,梳理出7种军事地理类型,以其中3部著作中的4种军事地理类型为样本,分析并解释“冲缓”等级的地形特征,为长城价值研究和国家文化公园展示策略提供借鉴。
”1 “形胜”:明长城地理景观宏观描述
2 “冲缓”:明长城地理景观微观描述
2.1 《九边图说》“冲缓”聚落记载
2.2 《四镇三关志》“冲缓”聚落记载
2.3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冲缓”聚落记载
3 “冲缓”概念下的军堡分布特点
3.1 军堡与长城边墙距离
3.2 高程因子
3.3 坡度因子
3.4 起伏度因子
3.5 水系因子
4 地理景观模式
4.1 《九边图说》中军堡“冲缓”与长城边墙距离的关系
4.2 《四镇三关志》中军堡“冲缓”与坡度、起伏度的关系
5 结论
九边重镇“形胜”分布
《九边图说》“冲缓”聚落分布与数量统计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3-02刊首语 | 张佐双:守正创新——高质量建设植物园
《风景园林》2023-02目录 | 国家植物园 | 国家文化公园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3-02 国家植物园 | 国家文化公园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李清清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