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再出神作!又扎中了中国人的心

2017-11-07 牛酱 猫视

曾经一提到印度片,大家都会想到跳舞和开挂。



今时不同往日,印度片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上半年,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以 12.95 亿的成绩收官,同时创下非好莱坞进口片票房的最高纪录。


影片关于女性不平等遭遇的探讨在中国也非常具有社会意义。


而最近,又有一部印度神片拍出了“中国人教育的痛”——


《起跑线》



这片名和海报一下子就抓住了影片的主旨: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


相信很多人都被父母念叨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吧?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句话的含义也演变成了“父母就是子女的起跑线”。


先是有上海学校向学生父母保证: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没有去菜市场的。


接着又有网友因为家长群里狂晒简历羞愧地退群的。



还有清华附小的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



在这点上,“一国两制”的香港人就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直接在真人秀里喊出了“赢在射精前”的口号。



曾经,教育是平民实现阶级跃升的途径,如今已经成了上层社会的交际圈。


虽然很多人不愿承认,但是教育成本的水涨船高却很能说明问题。


教育已经变成奢侈品了


中国和印度并不属于同一文化圈,但是对于教育的重视却出奇得一致。


在影片中,妈妈米塔对自己的女儿皮雅可谓是操碎了心。


连玩滑梯都要戴头盔。



在择校问题上也是事必躬亲,公立学校是万万不能考虑的。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有“地图炮”一说,语言上也只有口音上的嘲笑,但是印度人连自己的语言都贬低就很不可思议了。


那就挤破头去抢私立学校的名额吧。


学区房就是第一道坎,是不是瞬间引起中国人的同感了?



那就买了学区房吧,但是出身底层的处事风格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连搬家小哥都比爸爸拉吉看得明白。



即使为了融入上流社会,米塔费尽心力地办派对,搞社交,也改变不了别人对他们的态度。



月光集市是德里老市区最大的集市,有一部印度片《月光集市到中国》可以供各位同学了解一下。


米塔不信邪,她坚持要让皮雅进私立学校,因为她不想让女儿接受自己那样的教育。


拉吉只好天还没亮就去排队拿报名表,但是关系户们就占了不少名额了。



学校不仅要面试孩子,也要面试家长


为此,米塔和拉吉还要专门报培训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上流人士。


为了女儿的未来,夫妻俩各路神仙都拜了,还管什么湿婆、安拉、上帝啊。



不过,他们还是被刷了。


因为阶级不同


贵族可是至少要三代人的努力啊!



因为出身差,所以知识水平不够,所以孩子水平也不够,所以不能接受这类人的孩子。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顾问发现了一个漏洞。



这类机会就应该给皮雅这种有钱人家的孩子嘛。


反正,穷人的孩子就算进了私立学校,也会因为阶级差异承受不了,然后退学的。



全家人开始搬进贫民窟,上演“变形记”。


贫民窟的居民开始教一家人贫穷的艺术。



虽然一家人一点也不像穷人,但是来查底的官员就是被忽悠上当了。


这就是讽刺。


和很多社会题材的印度片一样,本片也不仅仅在讽刺教育上的不公,因为这太流于表面了,而是追根究底,把每个环节上的问题都呈现给观众。


首先,为什么公立教育衰败了?


因为教育产业化,有钱人可以办私立学校,可以买最好的设备,雇最好的老师。



私立学校质量提高了之后,自然就比公立学校好招生了。



长此以往,民进国退。


这个现象在中国的大城市也有抬头的趋势了,有些地方的公办初中脸都要被民办初中打肿了。


当然,印度的穷人有受教育权,私立学校也要给穷人25%的名额。


但是,这点名额是可以被有钱人内定的,因为穷人不能给学校赚钱啊。



印度也有像拉吉这样的正义人士,但是为什么现状愈演愈烈呢?


因为整个社会的上层都是通了气的,谁也不愿意穷人挤上来,他们要独享整个社会发展的果实。



就连校长这个女仆女儿出身的人,她也不会去捍卫“受教育权”。


是不是很像“公交车理论”?



作为一部喜剧,影片的结尾是光明的,但是和大部分印度电影一样,影片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知道,这种问题仅仅靠伟光正的主角团是不够的啊!


当然,印度好歹是正视了这个问题,还搬上大银幕了。



既然“印度好邻居”把这个中印都存在的问题摆在台面上了,那我们不妨发挥一下东方智慧,探索一下解决的方法吧。


最后,感谢梵镜论坛的翻译,想看的后台回复“起跑线”拿汁源。

END


往期精彩回顾


从预告片看今年哪部剧最值得期待

影帝影后齐上阵,十一月所有好片都在这里

中国最被低估的女演员,郝蕾

这可能是今年最好笑的恐怖片了

王珞丹张嘉译新作扑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