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祥龙丨儒家是不是宗教?

哲学基础 2022-10-08



有同学问:你前面老拿儒家和其他一些大宗教作对比,那儒家本身到底是不是宗教?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主要涉及“宗教”到底是什么。如果按西方的典型宗教(有创始人、有教会、有教义、有一整套神学体制)来衡量,儒家不算一个严格的或狭义的宗教。我前面把儒家和其他大宗教作对比,都是在广义上使用“宗教”这个词的。在我看来,广义的宗教指对终极问题的信仰投身和探讨,可以有很不同的表现方式。

拿儒家和其他宗教作对比,目的是要凸显儒家在活的历史中的特点,它不只是学术,这一点我要强调。另外,在我们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中,哲理和宗教几乎是无法分开的,只不过有些地方哲理突出一些罢了。这跟西方非常不一样。西方从古希腊,尤其是苏格拉底以后,哲理和宗教就分得比较明确了。实际上,苏格拉底的死,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他的哲理与当地城邦信仰的冲突。他被控自造新神,不信本邦的神。当然,就他个人而言,哲学与信仰倒还是一体两面的。可是到了亚里士多德,就更强调哲学是科学,是一种纯理性的探讨,而宗教只是信仰。到了近代西方,这个分裂就更明显了。但在中国,尤其在孔子那里,这个界限非常模糊。

孔子的思想,你很难泾渭分明地把它分成几块,它是统一在一个活体之上的,只不过有些地方突出出来。而且还跟你的观察角度有关:你从某个角度看,它可能就是哲理;换一个角度看,它可能就是艺术。我主张,在研究儒家,特别是儒家源头的时候,不要做过于严格的西方式的区分,只是有些时候可以有某种侧重而已。孔子的音乐体验和他广义的宗教体验,甚至他的政治思想,是息息相通的。如果没有那样的艺术体验,比如说“闻《韶》”,他怎么会有那样的政治思想呢?在我看来,孔子思想的出现和后来儒家发展的路径都是极其独特的,而这种独特性是我们现在许多论著都没有特别关注的。它们只有放到一个比较的视野中才能看出来。

西方的信仰非常对象化,比如信仰一个人格神,他能够凭借意愿和话语来创造世界、命名万物,按照自己的形象来造人,能与某个民族定下约定,通过教会来与尘世沟通,等等。儒家则信仰“无声无臭”的天,“靡常”而又“丕显”的天命,要不就是相信“亲亲而仁民”。双方共通的地方在于对生活有了某种终极的理解,使生活在根儿上有了一种信心。孔子是有信仰的,这不是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可以把他和苏格拉底、耶稣等放在一起。相对于什么人呢?相对于怀疑论者,或某种意义上的无神论者。当然,无神论者当中也有有信仰的,但一般从无神本身达到信仰的不多,他往往是除了无神之外,再找个什么东西,比如共产主义信仰。但共产主义信仰本身又不一定是无神的。有信仰和没信仰区别了两类不同的人。我们这个时代,大家可以自己问自己:你到底是不是有信仰?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我年轻的时候,还是有过单纯信仰的。当时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感召,不过对雷锋好像还体会不深,而是崇敬王杰、欧阳海等英雄,读他们的日记和事迹,那种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哎呀,感动得不得了。当时十五六岁,最容易产生信仰,正是“一点就着”的时候,于是就信了,而且很真诚。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正因为有信仰才积极参与(我的家庭出身本不适宜干这个),积极参与就吃了苦头,就挨整,于是看穿了许多幻象,这信仰也就消散了。后来认识到,有无信仰,前后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与你信什么并不直接相关。当时我虽然幼稚,但有信仰就觉着活得很充实,甚至很美好;一旦看破了,觉得自己挺聪明了,当然也是对的,而且也只能看破,林彪都掉下来了,你没法看不破,那活得就不轻松了,大不如以前那个样儿了。这是两个不同的境界。后来再重建信仰,极其艰难,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此而言,说儒家是广义的宗教,我觉得还是传达出了某种重要含义的。儒家不只是一种哲学学说,它还有信仰。但有些学派你就不能说它有信仰。比如中国先秦的杨朱学派。你可能会说,它还是信个人的肉体享受啊;但那只是信了个东西,不能算我们这里说的信仰,因为它没能给予这种有死的人生一个充实的意义,一个终极的寄托,那种人生是比较破碎的(当然有信仰也很危险,你太整合化了,还不如人家破碎的)。

有的同学问我现在信仰什么,我说我信仰儒家,但我决不在课堂上向你们灌输它,而只是讲道理。当然,也不光是儒家,我对道家、佛家也有认同,甚至广义的基督教,我也不能说从来没有被它的某种形式(比如神秘主义)打动过。但我现在还不敢说,我的儒家信仰已经完满到能够应对一切事情。

信仰并不只是价值观,它是对你整个人生的一种重新升华。它能完全掌握着你,而绝不只是个“观”;它能够让你把全部生命都放到里面,投注进去。你看现在那些“人体炸弹”,他/她要是没有信仰是不大可能做出这种事来的。所以我说信仰有时候是危险的。尤其是用西方那种方式表达的信仰,比如他们几个大宗教的基要主义者(fundamentalists),信仰一个东西到了狂热的程度,就一定要排斥其他的信仰。在这一点上,儒家恰恰是非常独特的。儒家既有信仰,又没有那种普遍主义的排他性。它并不以牺牲信仰来达到它的多元或宽容,它的信仰本身就含有宽容。它是人类文化史中一个特稀品种。

往期回顾

张祥龙丨儒家首先是真切无伪的人生体验及其身心良知意识

儒家人文传统中的历史意识

汤一介丨论儒学复兴

张立文丨哲学创新的三个维度 ——以儒学为例

张立文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新建构——关于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逻辑结构

儒学怎样得以具体之实现?

李泽厚丨宋明理学片论

郑开丨儒家思想与古代中国

儒家人文主义与宗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