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慢综艺 | 快节奏时代下的慢生活


20川大QQ群:787045627

20西财QQ群:970142904

添加Y.C.微信号:cdyuhan-yc



自2017年湖南卫视推出《向往的生活》以来,慢综艺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湖南卫视推出的《中餐厅》、《亲爱的客栈》,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和浙江卫视的《漂亮的房子》等迅速登上荧屏。“慢综艺”节目形式成为荧屏主流,该类节目注重文化价值和知识内涵,主打慢生活。


“慢综艺”在节目主题、节目节奏、嘉宾关系三个方面与“快综艺”差别明显,极具自身特色。它一反竞技类真人秀紧张刺激的制作思路,通过平淡的叙事和镜头抓住人心。慢综艺的成功背后反映出的是受众对媒介内容新的审美诉求,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国内媒介内容从干涸到极度繁荣的转变之后,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一、“慢综艺”走红的原因


1、回归生活,满足都市年轻人的归隐梦想

“快综艺”节目的热播是因为过去观众在快节奏的社会压力下喜欢在紧张、刺激的竞技节目中释放压力,而现在对“快综艺”节目已经产生疲态。于是满足都市年轻人的“归隐梦想”更具有精神鸡汤般治愈效果的“慢综艺”开始流行。“慢综艺”之所以能够被观众认可是因为节目的宗旨是回归生活,有浓浓的烟火气息,满足了观众对娓娓道来的生活的向往, 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从2017年初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口碑收视双丰收开始, “慢综艺”节目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 引起大众关注。随着《向往的生活》的热播, 也有越来越多的“慢综艺”节目出现。

2、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画面语言年轻化表达

作为区别于“狂欢模式”的“清流”综艺,“慢综艺”更加注重对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展现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元素,同时提高了画面语言年轻化表达,这样的叙事特征使得“慢综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在台网综艺市场的一片喧闹中独辟蹊径,采取了一种与流行因素“户外”、“游戏”截然相反的叙事手段,其缓慢、宁静又富有哲理性的特征与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相对应,能够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安抚和心灵的慰藉。节目中没有任务设置、没有奖惩机制、没有紧张刺激的悬念和延宕,取而代之的是简单平实的生活的展现。

 


3、精心选择嘉宾,精良的后期制作

虽然与“快综艺”主打的快消费节奏不同,但与“快综艺”相同的是其邀请的嘉宾也必是有看点、有话题、能带来流量的人物, 以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为例,首期请来宋丹丹、巴图母子, 渲染最接地气的母子情, 赚足观众眼泪。同时, 邀请当季最热的人物,在女排夺冠后做了一期“中国女排姑娘来了”的节目,同样吸引眼球。


相比“快综艺”靠重构角色、凸显矛盾来推进情节的后期制作, “慢综艺”的武器则是小清新的后期制作。轻松的调色、心灵鸡汤般的旁白,MG动画无不凸显欢乐、悠闲的氛围。《向往的生活》采取了绿色的山林风格,给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另外形象的动画将人物内心外化展现给观众,《中餐厅》则采取偏蓝色的海洋色调,给人整体感觉轻松、惬意。

 

©传播匠

 

二、“慢综艺”的“慢”体现


1、节目主题“慢”。

“慢综艺”旨在为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打造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 在其中感悟平凡生活, 体验人生百态。这样的综艺态度和定位正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过程”“乱中求静”的慢气质。

 

2、节目节奏“慢”。

“慢综艺”节目展示生活本身,不设置任务环节,让明星嘉宾没有压迫感,回归真实的本质。节奏是节目整体呈现重要的一部分,“快综艺”节目靠快节奏、连续的冲突点吸引受众,“慢综艺”节目靠缓慢的节奏抓住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对慢生活的追求吸引受众。节目节奏的“慢”是“慢综艺”节目整体调性和风格的呈现,无任务环节设置,体现嘉宾最真实的状态,以日常生活吸引受众关注,使其感同身受。

 

3、嘉宾关系发展“慢”。

嘉宾是综艺节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嘉宾的选择与嘉宾之间的互动表现对节目的呈现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湖南卫视主打的《中餐厅》中,两季的嘉宾设置都相对自由,栏目组仅仅为赵薇设定了固定角色,即店长,其他角色是由嘉宾自主决定,在这五位固定嘉宾的关系设置上,节目遵循自然原则,展示出从不熟悉到慢慢熟悉的过程,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中增进彼此感情,真实自然。特邀嘉宾的选择中也体现了这样一种“慢”,特邀嘉宾大多是与固定嘉宾曾经有过情感联系,重新相遇在节目中,有情感铺垫的熟络更能带给受众认同感。


三、“慢综艺”的发展困境


1、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剖析

部分“慢综艺”真人秀节目在策划定位中, 虽始终围绕“慢”这一核心,但也由于过分强调对其概念的解读,或为了突出话题度,反而导致节目陷入流于形式的僵局,甚至因此忽略核心思想的剖析与传达。例如, 在《亲爱的客栈》这一节目中,为引来更大关注量,以明星感情生活为核心的相关话题屡登宣传热搜,节目本身想要传达的内容主题反而无人探究,本末倒置的运作倾向也势必造成节目内核思想的流失。

 

2、限于人设, 缺乏情感共鸣

以明星为主要参与人员的“慢综艺”真人秀,为保证节目的趣味性与话题性,通常会根据明星的性格、外表等特征来为其拟定一个专门的“人设”,即明星在节目中的表现、行为都按照人设的框架进行。这一举措虽为参与人员塑造了一定的“萌点”,但也使节目的真实性及情感共鸣性大打折扣。例如, 在《中餐厅》这一节目中,五位员工所表现出的特征均鲜明而独特,如赵薇的精明、周冬雨的迷糊等。部分情境下,后期人员还会通过剪辑等形式来突出参与人员各自的人设,这类套路化的人物走向也势必造成观众情感共鸣的流失。

3、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综艺题材主要依靠引进或改编外来节目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形式的综艺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节目特色的匮乏,难以进一步打开市场。一方面,由于审查制度等原因的影响,国内创作环境所面临的枷锁较为繁重,使真人秀创作团队在创作题材上相对受限。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依靠引进或借鉴打造节目的环境催生了大部分创作团队的惰性,引发了疏于创新的恶性循环,不利于“慢综艺”内涵的深度挖掘。

 

四、“慢”综艺的革新发展路径


1、立足生活,深度剖析主题内涵

要摆脱“慢综艺”流于形式的现状,便要做到在创造话题性的同时突出其核心——“慢”的内在。例如,可以一改以往将明星恋情作为炒作噱头的宣传形式,将重点放在“慢综艺”真人秀所需要传达的生活主题上,以大众普遍熟知的生活方式、情境作为切入点,在引发人们共鸣的同时烘托出节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主题内涵。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利用明星带来的名人效应,为简单的生活场景赋予更多的趣味性、生动性,进而使节目升华为兼具烟火气与艺术感的综艺形式。

 

2、立足人物,重点突出角色内核

与拟定一个带有框架的“人设”相比,观众在观看真人秀节目过程中更希望看到是一个深刻呈现角色内核的人物形象,也更希望看到参与者真实的一面。因此,在“慢综艺”真人秀中,除了紧扣“慢”这一核心外,也应注意从立足人物内核的角度,传达真实的“真人秀”场景例如,可以考虑摒弃人物剧本,使参与者能够从自由发挥的角度出发,为节目注入真实性与随机性,同时加入适当的观点访谈,给予参与者在节目中剖析自我的契机,也能够进一步突出人物角色内核,有助于透过节目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3、立足时代,大胆摒除创作枷锁

对于“慢综艺”这类节奏相对不紧凑、缺乏戏剧冲突的真人秀节目而言,要打破常规吸引眼球,还需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突出节目特色以吸引观众。结合目前的创作环境,首先可从立足于时代的角度出发,在节目中充分彰显现代环境中具有时代特色的情境或环节,使观众更有代入感;其次,创作团队应当大胆摒弃创作枷锁,规避以往大幅借鉴他人创意形式的误区,围绕自身国情、环境来确立主题、立意,主动走出创新与创作的“舒适区”,克服客观存在的惰性思维,致力于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慢综艺”真人秀。

 

五、总  结


快餐文化大肆盛行的当下,“慢综艺”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慢文化”是现代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中对自然和生命本真的一种追求。目前我国的“慢综艺”之路依旧在摸索之中,“慢综艺”要避免只作为一时的调味剂存在于市场,除了目前已存在的节目类型,从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等角度出发,还有更多本土特色的题材有待挖掘。但在让人跃跃欲试的文化环境中,不能用急于求成的功利心簇拥着推搡本该慢慢感悟的蹒跚学步。真正立足“慢特色”、“慢文化”,打造真正的“慢综艺”。


参考文献:

[1]赵雅君.快餐文化下“慢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研究[J].今传媒,2018,26(12):91-93.

[2]陈若钰.从慢综艺的火热反思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路线[J].视听,2019(01):18-19.

[3]张清翠.以《向往的生活》为例浅析慢综艺的成功与发展[J].人文天下,2019(02):47-51.

[4]张川.对电视“慢综艺”真人秀的思考与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35):45.


图 | Internet

编辑 | 嬷嬷


「20考研」传播匠带你加速不会停

20新传考研准备发车啦!

传播匠一路伴你走向终点报课详情参考链接:2020全年课表 | 传播匠带你走向终点!学习,永远都是最值得做的一件事,冲鸭!



点击大图查看课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