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公积金的数字化之路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2011 年,深圳公积金中心就开始探索线上服务,搭建了公积金核心业务系统,支持线上办理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财务等多种业务;并与市场监督、社保、产权、民政等部门合作,启动数据共享及联网核查,同步搭建了网上办事大厅,最大限度精简办事材料,方便居民线上办理公积金业务。
近年来,深圳公积金通过信息技术革新助力业务快速发展。可以看到,从 2015 年开始,深圳住房公积金中心开始将服务重点从 PC 端向“移动端”转移,开启了公积金业务“互联网+”升级。在 2016 年,先后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及银行智能柜台等多元化服务渠道,推出微信自助办理“4 类提取+5 类贷后”业务,并率先启用人脸识别技术等等。数据显示,2018 年底,深圳公积金业务网上办理率提升到 80%。
2022 年,作为全国首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今年 3 月,深圳公积金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公积金”应用,将数字人民币技术深度融合到业务系统流程中,实现自愿缴存等业务的办理、数字人民币支付全流程一体化在线办理,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切换,系统会自动跳转至支付 APP,且资金即时到账。
与此同时,深圳中心推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积金贷款“不见面服务”,职工只需通过手机端填报 7 项基本信息用时 5 分钟即可实现贷款申报、审批的全流程网办及贷款进度查询。这套全新智能审批模式,荣获“2022 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也是公积金行业内首次入选案例。
深圳公积金中心近年来充分利用共享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深化数据应用,大力构建数据驱动高效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体系,试点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全国推动公积金业务服务从“互联网+”到“智慧+”转变的新标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公积金业务线上办理率的快速提升,意味着时刻要面对大规模并发访问和计算请求可能,这对后台传统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公积金中心开展业务集中宣传时,数据库短时间内接到大量查询请求,不仅容易引发服务堵塞导致无法及时响应,而且即便通过系统更新、升级或扩容来解决,往往又需要长时间暂停服务,会影响市民的服务体验。
更重要的是,集中式数据库更擅长对数据的静态处理,无法对数据进行在线动态分析处理,这大大限制了公积金中心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的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2 年 9 月,公积金中心上线了新版 7*24 业务在线办事平台——选择采用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架构,借助原生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 作为其关键支撑。
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分布式架构具有更灵活的体系结构和弹性扩缩容能力,交易处理和分析处理能力大大提升。分布式架构的特性使得当少数节点出现故障时,即使没有人工干预,也有能力在 30 秒内自动完成故障恢复,真正实现指尖公积金业务,故障“秒”恢复。
深圳公积金中心在数字化过程中对分布式数据库的需求,正是当下各行业产业数字化升级中的一个缩影。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势必会面临大数据海量存储和实时计算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如何兼顾降本增效和提升企业智能决策水平,是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善用分布式数据库的海量存储和灵活扩展,强大的在线处理和分析能力,势必是未来数智化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往期推荐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客户故事。